从北寨画像石看我县的酿酒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703
颗粒名称: 从北寨画像石看我县的酿酒史
分类号: TS261
页数: 3
页码: 137
摘要: 酿酒,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根据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各种酒器,说明那时已开始酿酒,并采用食物作为酿酒的原料。
关键词: 北寨画像石 酿酒史

内容

酿酒,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根据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各种酒器,说明那时已开始酿酒,并采用食物作为酿酒的原料。到了商代,用食物造酒更加普遍,统治阶级饮酒之风极盛,“商人好酒”。各地出土的商代饮酒器和贮酒器数量之大,品种之多,制作之精致,令人赞叹不一。春秋战国之际,各种祭祀、会盟、庆典、接待使者等场合,酒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东西。
  秦汉以来,我国的酿酒技术有了很高的成就。《礼记•月令》中记录了造酒的六点注意事项“秫稻必齐,曲蘖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汤”。这是对古代酿酒技术的一种科学概括。
  我县酿酒业何时兴起,因无资料和实物可查,故不敢断言。但根据北寨画像石和本县岀土的实物,可以断定:汉代我县的酿酒业已达到了很繁荣的程度。
  我县北寨画像石墓.闻名中外。墓室内画像石共42块,可分战争祭祀、车马岀行、丰收宴享、乐舞百戏、迎送仪式、生前闺房生活等。在这些画面中,除战争图和车马出行图上没发现有贮酒器和饮酒器外,其他画面如祭祀、乐舞百戏、丰收宴享、迎送仪式、闺房生活中,都有多少不等的酒壶和耳杯,就连很普通的马夫的住处也有酒具,具体数目如下:
  祭祀图中有酒壶5只,耳杯20只;
  乐舞百戏图中有酒壶2只,酒勺2只,耳杯4只;
  丰收宴享图中有酒壶4只,耳杯6只,厨房中有酒壶2只,耳杯2只;
  迎送仪式图中有酒壶4只,耳杯4只;
  闺房生活图中有酒壶2只,勺1只,耳杯10余只;
  送馔备马图中有酒壶2只。
  从上述图案中可以看出:祭祀时喝酒,迎来送往时喝酒,夫妻二人在卧房内喝酒,在场院内喝酒,厨师喝酒,玩杂耍的喝酒,马夫喝酒。这仅是在画像石上,由当时的设计师和雕刻家们所描绘表现的很少的一部分,至于日常生活中的喝酒那就更为普遍了。可以说:汉代科们这个地方已经达到了无处不存酒具,无处不在喝酒的情况。
  我具各地出土的汉代陶壶和陶耳杯,从形制上看,同画像石上的壶和耳杯是完全吻合的。壶当时是用来盛酒、盛水的。一般为陶制,有的外表上加以彩绘,可盛酒十余斤。耳杯为喝酒器具,分陶耳杯和漆耳杯’ 陶耳杯为一般平民所用,漆耳杯则为有身份的人所用。
  北寨画像石是墓主人生前生活的真实写照。管中窥豹,从画像石上的酒壶、耳杯的数量之多,饮酒场面的众多,足以反映岀当时当地酿酒业的兴旺。尽管现在我县还未发现当吋酿酒的作坊遗址和酿酒工具,但完全可以有理由推断出汉代我县的酿酒业已经十分发达。当然那时都是小型酿酒作坊,酿造的大都是谷物榨制酒(如黄酒)。我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少年时在家乡和他的父辈,饮用的大概就是此种酒° 而现在盛行的蒸馏酒(如烧酒)大概到元代才得以出现。
  作者:赵文俊,县文管所所长、县政协文史资料撰修员。

知识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七辑

《沂南文史资料第七辑》

出版者:政协沂南县文史资料委员会

诸葛亮酿酒集团公司的主体企业一一沂南酒厂,依蒙山沂水之灵秀,继阳都佳酿之技艺,集诸家名酒之特长,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奋斗,挖掘出了诸葛亮喜爱的家乡酒的传统酿造工艺,加上现代科学配方,终于酿制出了色清透明、芳香浓郁、醇甜甘爽、回味悠长的诸葛亮系列家酒,获南斯拉夫诺维萨德第56届国际农业博览会暨发展中国家第17届为食品而奋斗博览会金奖和首届全国轻工业博览会金奖,为沂南争得了荣誉,给阳都增添了光彩。 为了回顾沂南酒厂45年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进ー步弘扬悠久的阳都酒文化,推动沂南酒厂的发展,振兴沂南经济,发挥文史资料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作用,我们编辑岀版了这本《诸葛亮家酒》专辑。本书以党的十四大和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为指针,从阳都历史及沂南酒厂发展过程等方面,全面反映了阳都酒文化的悠久历史,真实地再现了沂酒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以期达到“存史、资政、育人”的目的。

阅读

相关地名

赵文俊
相关人物
诸葛亮
相关人物
沂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