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575
颗粒名称: 金星砚
分类号: TS951.28
页数: 2
页码: 824-825
摘要: 金星砚是历史名砚,誉称鲁砚之光,可与端砚相媲美。临沂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故里,传说王義之偶得此石,爱不释手,磨制成砚,视为珍宝,故后人又称该石为羲之石,该砚为羲之砚。 金星砚是以金星石为材料,磨制雕刻而成的。金星石产于费县刘庄乡岐山东坡,岐山寺附近,由轻微泥岩构成,内含硫化铁结晶,形成大者如核桃,小者如米粒,金光闪闪,形状各异的金星,如同颗颗宝石镶嵌在墨玉中,像夜空中熠熠生辉的繁星。
关键词: 金星砚 金星石 鲁砚

内容

金星砚是历史名砚,誉称鲁砚之光,可与端砚相媲美。临沂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故里,传说王義之偶得此石,爱不释手,磨制成砚,视为珍宝,故后人又称该石为羲之石,该砚为羲之砚。
  金星砚是以金星石为材料,磨制雕刻而成的。金星石产于费县刘庄乡岐山东坡,岐山寺附近,由轻微泥岩构成,内含硫化铁结晶,形成大者如核桃,小者如米粒,金光闪闪,形状各异的金星,如同颗颗宝石镶嵌在墨玉中,像夜空中熠熠生辉的繁星。有的还形成一条曲线或彩带,如同夜空中金龙腾飞,更加珍奇。该石细腻耐磨,制成的砚着手生润,滴水不干,寒不结冰,磨墨无声,发墨如油,涩而不损笔,即使在酷暑炎热中墨汁也不易干涸,三九严寒下也运笔自如。所以,自古以来称金星石是制砚良材。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视家乡产的金星砚为文房瑰宝。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在其信札中赞美金星石曰:“石墨如漆,温润如玉,金星遍布,有大如豆者,细微发墨,叩之有声,制砚上品也''。但是在旧中国,沂蒙山区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制砚工具简陋,使金星石长期得不到广泛开发利用。
  新中国建立后,新老雕刻艺人发扬传统加工技艺,大胆发展创新,不断利用新技术改进加工工艺,提高艺术水平,创作了大批形神并茂,巧夺天工,观赏实用兼备的金星石作品。叶连品创作的“右军遗爱”砚,古朴高雅,寓意深远,以新颖简洁的艺术手法,颂扬了王羲之苦练书法,爱砚如命,为发扬祖国书法艺术做岀重大贡献的可贵精神,使观者受到启迪。韩书凡创作的“荷叶砚”,借助金星石形,巧思妙构,水托碧叶,花房初绽,莲心含金,格调新颖,出手不凡,大有“荷叶似云香不断”的韵味,令人称绝。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看后称赞曰:“不妨笔纵鱼凡戏,莲叶田田作砚田该砚选送日本展岀,中外名家给予很高的评价,被收进日本出版的 《鲁砚专集》。聂玉俊借助一颗黑枣大的金星,创作的“蟠龙抱月”砚,立意新颖,雕工精湛,形神俱佳,奇异美观,令人爱不释手。
  随着沂蒙山区经济开发,商品经济和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制砚艺术不断提高。金星砚新作品与日俱增,销遍全国,远销海外,已成为馈赠亲友,开展文化交流和收藏家收藏的珍品。金星现是沂蒙之宝,它和艺术家们的心血凝聚在一起,结成晶莹瑰丽的艺术之花,金星闪闪,大放异彩。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涵盖文化教育、工商经济及风物特产三大板块。 临沂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春秋时建启阳城,秦时属琅琊郡,汉代设临沂县,清设沂州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这里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人民政权山东省人民政府,铸就出民族精神沂蒙精神。临沂文化的精髓沂蒙精神,是临沂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兴业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王義之
相关人物
赵朴
相关人物
聂玉俊
相关人物
费县
相关地名
金星砚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