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风味小吃一一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568
颗粒名称: 临沂风味小吃一一糁
分类号: TS972.142
页数: 5
页码: 805-809
摘要: 名闻遐迩的临沂小吃一一糁(sa),向以香辣可口、肥而不腻、营养丰富的特点而为临沂人民所喜食,也为省内外品尝过这一美味的顾客所称誉。 糁,是用禽畜肉类、麦米、葱、姜、盐、面粉、酱油、胡椒粉、味精、五香粉、香油、醋等多种精料调制而成的一种肉羹。
关键词: 临沂 风味小吃

内容

名闻遐迩的临沂小吃一一糁(sa),向以香辣可口、肥而不腻、营养丰富的特点而为临沂人民所喜食,也为省内外品尝过这一美味的顾客所称誉。
  糁,是用禽畜肉类、麦米、葱、姜、盐、面粉、酱油、胡椒粉、味精、五香粉、香油、醋等多种精料调制而成的一种肉羹。
  喝糁,讲究“热、辣、香、肥”四美。其中“热”是关键。不热,就无从突岀“香、辣、肥'’等特点了。所以,俗话说:“开锅糁,剧缸粥”。一碗热糁,配以适量具有临沂地方色彩的面食,如油条、烤牌、马蹄烧饼、油瓢锅饼之类,不仅是一餐理想的早点,也实在是一种对生活美的充分享受。不唯果腹,冬令食之,且具祛风除寒,开食健胃,怡情爽神之功效,对于改善生活,增进健康,实在大有裨益。
  悠久历史
  糁的历史悠久,我国历史文献多有记载。春秋时代的名著《墨子•非儒下》载:“孔某穷于陈蔡之间,藜羹不糂”(糂即糁),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庄子•让王》和《荀子•宥座》也都有同样记载:“七日不火食、藜羹不榜(糂”。《周礼•天官》载:“羞豆之实,配食糁食。取牛羊肉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礼记•内则》载;“析稌犬羹、兔羹、和糁不蓼”。宋代《苏文忠公(东坡)诗集》卷四十二收录有七绝一首:“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将南海金齑脍,轻比东坡玉糁羹。”清康熙年间编纂的《沂州志》卷一:“祭秩篇” 记载的16种祭品中有“糁食”,可见糁的历史源远流长。
  糁业沧桑
  据临沂制糁师傅称:最初制榜以牛肉为主,鸡肉次之。后来因为牛肉受季节限制,只在每年入伏以后,立春之前,味道肥美可食。同时,牛为农业生产主要役畜,宰杀受到控制,肉源不足,而鸡的食用则不受季节限制,肉源丰沛,多数人认为鸡肉榜比牛肉榜更好,所以牛肉穆逐渐为鸡肉糁所代替。此外,近年开业糁馆也多有羊肉移供应。
  糁食源远流长,但是古今有异。这因为:一是调味品有别,如味精是近代才有的。再如过去使用黄酱油,现在市场无售。二是原材料、器具和燃料有别。如器具过去用木甑,现在用铁皮甑。过去燃料用柴草、木料,现在用煤炭。三是做法上有别。许多做糁师傅,各自在自己的实践中,总结、积累了丰富经验,配方、投料、熬制各有差别,各家榜食独具风味。
  历来临沂城内糁业兴旺,糁铺林立。在抗日战争以前。小小临沂城内即有糁铺8家。其中最著名的是陈玉山牛肉糁馆、黄家鸡肉糁铺和刘麻子鸡肉糁馆。到了日伪和国民党统治时期,糁铺也和其他商业、服务业一样,受到严重摧残,仅剩下一两家惨淡经营。临沂解放以后,百业兴旺,在人民政府大力扶持下,糁铺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十年动乱”期间,受“左”的路线干扰、破坏,糁铺又同其他行业一样,凋敝下来。幸存的几家国营糁馆,也因管理不善,从业人员吃“大锅饭”,服务态度低下,而降低了声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城乡市场空前活跃,临沂城内的穆馆林立,随处可见。鸡肉榜(根据王杏村师傅讲述,以300碗为一甑计量投料):母鸡10只,麦米(去掉麦粒外皮)0.5斤,葱1.5斤,姜3斤,五香粉3两,盐1.5斤,酱油2斤,胡椒粉3两,面粉10斤,味精120克,水适量,点碗用的香油、醋适量。
  制作时,将水烧至发响(即温而不沸,忌用冷水和开水),加入整治好的鸡和麦米,熬煮3一4个小时左右(将鸡煮至八分熟)捞出,再将葱、姜、盐、胡椒粉、五香粉、酱油倒入小盆或大碗中搅拌匀;投入甑中,开锅后,将面粉加水调成糊状、入甑;再开锅后,即制糁成功。出售或饮用时,将味精放入甑中搅拌后,在碗内放入熟鸡肉丝,用糁汤一浇,点上香油和醋,便成了美味可口的鸡肉糁。
  牛肉糁(根据马兆兰师博讲述):以一担水(约六七十市斤)配5斤牛肉计算,用料比例与鸡肉糁基本相同,以木柴火(文火)熬到4一8个小时左右(根据肉的老嫩区别),所制出的牛肉糁汤精而味浓。为了去膻,要加适量香料。
  羊肉糁(根据许淑君师傅讲述,以350碗为例投料):羊肉35斤、麦米5斤、葱2斤、姜2斤、盐4斤、酱油3.5斤、胡椒粉3两、五香粉2两、面粉1。斤、味精2两,点碗用的香油、醋适量。
  制作时,把水烧开后,将洗净羊肉入锅(水开后将羊肉下锅,其汤发清),约煮2小时左右,捞出熟羊肉,下入麦米,开锅后,将炉火封闭;第二天凌晨将炉火捅开,开锅后下人葱、姜,又开锅后,将盐、酱油、胡椒粉、五香粉搅拌后一并人锅,再开锅,将面糊下入煮熟。饮用或出售时,将味精下入锅中搅拌后即成为羊肉糁。碗中放入熟羊肉片,浇上糁汤,点上香油和醋,便可食用。马兆兰师傅说:羊肉煮熟后,必需凉透。在夏天用糁时,是现吃现切;到了冬天,则可事先切好备用。对于面糊,一定要掌握好投料分量,不稀不稠。稀则清淡,稠则粘腻。
  应聘到上海国际饭店制惨15年的老师傅刘德法,制糁工艺和用料更是独具千秋。
  以150斤水(约3桶)为一锅计量,用料为:母鸡10只(如母鸡不凑手,可混用1至3只公鸡),肥鸭2只,麦米0.5斤,葱、姜、面粉、药料酌量,胡椒粉0.5两,黄酒0.5斤,酱油6两至1斤,盐0.5斤,味精1两.点碗的是:熟鸡肉丝、香油、醋、香菜(芜荽)。
  药料的配方是:砂仁5钱,公丁香5钱,八角茴2钱,小茴1钱,玉果5钱,广桂4钱,白芷2钱,良姜2钱,花椒1钱。共研为细面备用。
  制作过程是:当锅中的水烧至发响后,将洗净的鸡、鸭、麦米入锅,煮熟后,撇去浮油,捞出鸡、鸭和2/3的麦米,将葱、姜入锅,开锅后,下入面糊,再开锅后,将药料、胡椒粉、黄酒、盐、酱油、味精一并投入。榜坯熬好后,将鸡丝、香菜放入碗中,浇入糁汤,点入香油和醋,即可食用。按刘德法师傅传方制糁,有健胃温脾的作用。
  黄博生是临沂“黄家糁铺”的后人,应聘在济南南郊宾馆制糁25年。经验丰富,手艺精湛,独具风味。黄师傅制糁工艺是:葱、姜入锅,闷上一夜,去其生味。香料、胡椒粉、酱油、盐和面粉在头一天混到一起做糊,滋润一夜,到第二天烧开锅后再下入甑中。好处是使调料味道浸入面糊,去掉面生气,使用料酒必须在开锅后才能下入。各种调料投量要适度,火候要掌握好。
  “黄家糁铺”用醋中,加入麦芽糖适量,其味酸甜,深受顾客欢迎。
  黄博生介绍说:临沂人唐景周于民国十几年的时候,在济南开了一个“沂州小馆”,是为临沂肉榜传入济南的开始。该馆在糁中放入当归(具有活血补血功能)、冬虫草(具有补肾益肺功能)、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强心健脾的功能;人参价贵,购不到时,则用党参代替)等中药制作,略带苦味。具有较高营养和食疗价值,尤为老年人养血益气,健胃开食佳品,受到济南顾客欢迎。
  据黄师傅介绍:临沂第一次解放后,陈毅元帅是“黄家糁铺”的常客,更传为临沂楼业佳话。
  制糁器具
  甑,制糁的器具。为保持糁味醇香,多用杉木或柏木制成。一般高1.3米左右,桶状。安装于锅上。下口与锅沿接合处,用棉花、豆面、鸡蛋和成糊粘合,填充。可防止火大梭汤缘接口外溢。由于杉木、柏木甑成本较贵,后来有人改陶缸作甑。现在,多数楼铺使用白铁皮作甑,效用亦可。
  我国传统食品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我国的文学艺术、中医中药并为祖国三大瑰宝,誉满寰宇。临沂名吃种种,素著声誉,为省内外顾客称道。临沂糁,更是临沂名吃中的奇花异葩。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涵盖文化教育、工商经济及风物特产三大板块。 临沂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春秋时建启阳城,秦时属琅琊郡,汉代设临沂县,清设沂州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这里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人民政权山东省人民政府,铸就出民族精神沂蒙精神。临沂文化的精髓沂蒙精神,是临沂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

相关人物

王西献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刘德法
相关人物
黄博生
相关人物
临沂市
相关地名
临沂糁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