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民间丸散膏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565
颗粒名称: 临沂民间丸散膏药
分类号: R944.2
页数: 5
页码: 793-797
摘要: 历代流传的民间丸散膏药多为土方验方,因有特殊疗效,逾久而不衰,根据有关资料集录于后。
关键词: 临沂 丸散膏药

内容

历代流传的民间丸散膏药多为土方验方,因有特殊疗效,逾久而不衰,根据有关资料集录于后:
  丁沟眼药
  丁沟眼药,即郯城县丁沟村刘氏祖传秘方配制的“拨云散”。
  刘氏眼科中医,系世代祖传。医疗方法,有汤剂内服,有外用药点眼,兼有针灸疗法。刘家行医,没有固定的店堂铺面,云游四方,看病开方不卖药。
  相传咸丰七年(1857),曲阜小圣人的母亲患有眼病。病状是:头微痛,眼睛雾,眼球肿胀疼痛,有磨擦感,渐而视物模糊不清。孔府的医官用尽千方百计,病情不见好转。附近一些名医也都束手无策。
  为了给小圣人母亲看病,招贤书下达各州县,访求各地眼科名医里手。当时郯城县知县胡鸣泰,荐举丁沟村眼科中医刘淑曾前去治疗。
  刘淑曾,郯城县丁沟村人,当时50岁左右,于民间行医已有20年,其医术在方圆百十里内,小有名气。
  经胡知县荐举,刘淑曾星夜兼程,赶赴孔府。经反复诊视,刘断定为白内障,需用金针拨动法,方能奏效,恢复视力。
  刘一言出口,四座皆惊,众医当场驳辩:“眼藏不得半点灰尘,你怎能在眼上乱用手术?”刘淑曾胸有成竹,并不畏惧,据理力争,力排众议。在一番激烈的辩论后,刘淑曾说服了众位医官,取得了病人的同意。
  手术开始。刘淑曾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先用冷水反复洗涤病人的头、眼,使其头脑温度下降,再用金针从白睛下针,经红线转向黑睛内,把云翳慢慢拨下,然后用红纸条将眼睛封上,静养3天后开封,再根据白内障拨除的情况和视力如何,用药治疗,服药1月。
  传说3日后,小圣人之母,开封能看见自己的十指和在座的诸位眼医。众眼医见此情况,羞愧得一声不响都偷偷地溜走了。
  当时孔府欲封刘淑曾为医官,但为刘淑曾谢绝。他只求回乡为民行医。孔府不能执意强留,遂赠赐“金针济世”金字木匾一块,悬于门厅,文官到此下轿,武官经过下马。同时给刘淑曾和他的三个儿子合画一幅画像。从此,慕名求医者甚众,刘家医术也世代相传。
  清末民初,刘伯佑仍继承眼科中医的祖业,他总结父辈们的经验,用中草药配制了外用眼药,名为“拨云散”,医药商贩纷纷前来批发,零售赚钱,慕名而来求药者遍及苏北鲁南。
  这个时候,也正是刘家眼科中医的鼎盛时期,每天登门求医者络绎不绝,远及泰安、日照、费县、蒙阴、峰县、滕州、台儿庄,苏北的沐阳、东海、邳县、宿迁,安徽的灵璧、泗县,河南省的一些县,方圆数百里。
  传至刘康渠时,他在重坊镇开设了“明善堂”药店,既看病也卖药,生意甚为兴隆。明善堂配方药材主要来源于邳县官湖的大德隆药店,郯城马头的聚元隆、义和厚药店。
  建国后,刘家仍操祖业,现在已传到刘崇德。他还是沿用祖传的中草药方为民行医,为眼科医学做着积极的贡献。
  资邱张氏乌金丸
  平邑县资邱张氏乌金丸,为妇科中成药。它始于清乾隆年间,世代相传,已有200余年历史。由于它对妇女经带胎产诸病疗效卓著,故远近闻名。有诗云:“乌金丸药最通神,起死回生价千金。有缘之人来求救,半积阴功半养身。”从而说明该药的贵重和影响。
  该药由当归、川芎、血竭、大黄、百草霜、元醋等加工成丸,每丸重约3克。一般用开水冲服,也可以用黄酒冲服。
  烧、烫、烙、灼伤药膏
  烧烫烙灼药膏,又称烧烫伤膏。系临沂市委离休老干部孟宪爵在他下肢瘫痪的16年间,自学祖国医学理论,收集了220多种治疗烧烫伤的土方、秘方,从中筛选,经过80多次试验而制成的中成药。
  该药具有消炎止痛、祛腐生机的功效。其抗感染力、表皮自行修复能力强,尤其对深部烧伤的祛腐生机、恢复皮面效果显著,可避免植皮手术给病人带来的痛苦。适应于各种金属烙伤、各种烟火烧伤、各种化学药剂的烧烫伤和冻伤等的治疗。
  该药经过5万余人次病人临床治疗,证明效果显著。1984年4月,孟宪爵把配制的4种治疗战伤的膏药,寄给云南边防部队,使用后,来信反映效果良好。
  该药主要由当归、藏红花、穿山甲、蜂蜡、麝香、香油、松香、薄荷、千里香、地谕等60多种中草药配制加工而成,有软膏、硬膏、外涂剂、外用冲洗剂及内服中药丸等。其中内服药具有较强的除内热和清血解毒功能。
  一般烧烫伤用药20一40分钟后即可止痛。伤部化脓用药后24小时内可出水。伤部周围红肿用药后,2一3天内均可消肿。祛腐生机,表现在患处涂药后经络和末稍神经毛细血管畑胞的完全恢复。
  全国许多报纸,如《人民日报》、《大众日报》、《新民晚报》、《解放军报》、《临沂大众》等,纷纷报道了孟宪爵为人治伤的事迹,他的中成药被广大病患者誉为“绝技”、“绝招”。
  密家膏药
  密家膏药为临沂市西苗庄密家祖传治骨伤科的良方。自明末开始,历传7代,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该膏药被人们誉为“神”膏,驰名省内外,可谓祖国医学宝藏中一颗珍珠。
  该药由香油、血余炭、铁锈、柳枝、槐枝、丹参、七厘散等药组成,精心加工成膏。具有活血散瘀、继筋接骨的功能,治疗跌打损伤、骨折、关节脱位等。对于软组织损伤,单纯敷以膏药即愈。对于骨折病人,先以手法复位,再敷以膏药,然后用小夹板固定。多年来以此治疗骨伤,除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疗效稍差外,无不痊愈。
  船流眼药
  临沂市朱陈镇的“船流眼药”中成药,始于清代中期,为沂河滨船流村祖孙相传,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据《临沂县志》记载:“眼药,沂河滨船流村所出颇佳”。
  该中成药主要以梅片、珍珠、麝香、朱砂、炉甘石等精品,经精心炮炼、研磨、水飞等工序制成。具有祛瘀生新、退翼明目的功能,适于各种角膜疾病。
  “志诚堂”膏药
  平邑县大瑶草湾李家祖传“志诚堂”膏药,分为“化癖膏”与“盖元膏”两种。“化癖膏”专治癖积;“盖元膏”功能为去腐拔脓,清肿止痛,生肌敛疮。皆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麻木、痈疽疮疡等症。
  该药创始于清雍正年间。当时大瑶草湾李庆德老人游泰山,与一僧人相善,临别时僧人授一膏药方,嘱曰:“以此济世活人。” 李庆德回家后,按照僧人药方制作,果然确有良效。应用后遂名震远近。庆徳老人重善行医,对贫困患者不收分文,远道来者还安置食宿,从而深受人们敬仰。
  庆德老人99岁善终,药方传给二代李生堂,生堂又传给三代玉和,玉和袭祖父善德赴沂州舍药济人,沂州府官感其诚,赠一顶圆蓬伞。从此以圆蓬伞为标志的膏药遍销山东各地,远销东北诸省,成为名牌中成药。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涵盖文化教育、工商经济及风物特产三大板块。 临沂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春秋时建启阳城,秦时属琅琊郡,汉代设临沂县,清设沂州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这里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人民政权山东省人民政府,铸就出民族精神沂蒙精神。临沂文化的精髓沂蒙精神,是临沂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

相关人物

刘世荣
责任者
孙树勤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胡鸣泰
相关人物
刘淑曾
相关人物
孟宪爵
相关人物
李庆德
相关人物
玉和袭
相关人物
李生堂
相关人物
郯城县
相关地名
平邑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