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全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560
颗粒名称: 蒙山全蝎
分类号: Q959.226
页数: 3
页码: 779-781
摘要: 全蝎,俗称蝎子。最早记载见《诗经》,谓之为“虿”。《说文解字》中载:“蝎,虿尾虫也”。全蝎入药始见于《蜀本草》,已有1100年的历史。《本草纲目》中为蝎子起了个雅俗共用之名“全蝎”。沂蒙全蝎是贵重特产动物药材之一,地产者为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钳蝎科,东亚钳蝎。钳蝎科用作药用者国内记载已有15种以上,但药材主流仍是“东亚全蝎”,即沂蒙全蝎。沂蒙山区各县均有分布,因主产于沂源、蒙阴等县,故又称“蒙山全蝎”。
关键词: 蒙山 蝎子

内容

全蝎,俗称蝎子。最早记载见《诗经》,谓之为“虿”。《说文解字》中载:“蝎,虿尾虫也”。全蝎入药始见于《蜀本草》,已有1100年的历史。《本草纲目》中为蝎子起了个雅俗共用之名“全蝎”。沂蒙全蝎是贵重特产动物药材之一,地产者为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钳蝎科,东亚钳蝎。钳蝎科用作药用者国内记载已有15种以上,但药材主流仍是“东亚全蝎”,即沂蒙全蝎。沂蒙山区各县均有分布,因主产于沂源、蒙阴等县,故又称“蒙山全蝎”。由于蒙山北部气候和环境条件非常适宜于山蝎的繁殖生长,故全蝎资源极为丰富,蕴藏量在2.55万公斤以上。蒙山全蝎不仅产量高,而且个大膘肥,其明显特征即2钳8足(其他地区为2钳6足)、色微红、药用好,实属全蝎之上乘产品。
  临床习惯,以活的全体加工后入药,称为全蝎。据《本草纲目》载,药用商品规格除全蝎外,尚有蝎尾入药,“有用尾者,谓之蝎梢,其力尤紧”。古今医家均认为蝎尾效力优于全蝎。据报道,全蝎主含蝎毒素,尚含甜菜碱、三甲胺、牛黄酸、卵磷脂等成分,性平,味甘辛,为医治诸风要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载:“全蝎有熄风镇痉,袪风攻毒的功能,主治小儿惊风,抽搐痉挛,面神经麻痹,脑血管痉挛,淋巴结核,疮疡肿毒”等症,是抗惊厥、镇痉、降压良药。也是治疗小儿惊风,风邪痹痛,破伤中风,偏正头痛,半身不遂,诸疮毒肿的常用良药。近年来,全蝎又成为美味佳肴,用之下酒,酥香醇厚,深得国内外客人赞赏。
  蝎为夜行动物,喜温热,喜暗怕水;喜安静清洁和干湿适中的环境。野生蝎多在山中石块下栖息,在背风向阳,石块杂草较多的山坡岩石缝下常见。
  蝎为捕食性动物,常以螳螂、蜘蛛、蚂蚱、蟋蟀等为食。取食时,蝎用触肢将捕获物夹住举起,用毒针螫刺,以螯肢把食物撕开,先吸食其组织液,然后吐出消化液,而使捕获物的组织解体被吸食。蝎有互相残杀、弱肉强食的劣习,甚至雌雄交配后,雄蝎若不当即逃离,都有可能被体壮个大的雌蝎吃掉。
  蝎有冬蛰之习性,每年“谷雨”前后岀蛰。在35°C内具有明显的趋温性,全年活动期为6个月,昼伏夜出。10°C以下 (立冬后)进入冬眠。
  野外捕捉多在“谷雨”时进行,因其刚刚结束冬眠,尚未进食,体肥肉厚,腹中无泥土杂物,加工成商品质量较好。人工繁养山蝎者,要隔年收捕一次。
  加工时将活蝎洗净,然后浸泡于食盐水中(按每公斤活蝎用食盐0.2公斤配成)过夜,连同盐水倾入锅中,上面用透气的盖子压住,煮沸4—6小时,至蝎腹部凹陷,脊背抽沟,躯体僵直时,取出于通风干燥处晾干即可。炸蝎子是一种名贵菜肴。其做法是先将全竭放在温水里浸泡,捞出,控尽水分,热锅加麻油,烧至五成热,下入全蝎炸熟即成。炸成的蝎子,色泽金黄,香酥可口,味道鲜美。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沂源、蒙阴、苍山、费县等地陆续开展了人工养蝎。蒙阴县酒厂已研制成功蒙山牌全蝎酒。
  目前国内有关科研部门和厂家,已从全蝎中提取岀了蝎子毒液。一盎司蝎子毒液为27万美元,在医药方面有广泛的用途。从蝎子毒液的制取到应用,都被有关部门列为重点科研项目,并引起了国内外医药界的高度重视。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涵盖文化教育、工商经济及风物特产三大板块。 临沂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春秋时建启阳城,秦时属琅琊郡,汉代设临沂县,清设沂州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这里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人民政权山东省人民政府,铸就出民族精神沂蒙精神。临沂文化的精髓沂蒙精神,是临沂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

相关人物

徐群
责任者
孙纯孝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沂源县
相关地名
蒙阴县
相关地名
蝎子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