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松山及乾隆行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537
颗粒名称: 万松山及乾隆行宫
分类号: K878.3;K928.3
页数: 2
页码: 713-714
摘要: 万松山位于费县城东北5公里处的崮前村北面。清乾隆二十三年(1759),为恭迎乾隆皇帝南巡,布道抚臣爱必达选中万松山,命沂州知府李希贤在此修建行宫。行宫位于山巅,坐北面南,面积500余平方米,分东西两院,各为四进。东院自南而北依次有朝房、大宫门、二宫门、前殿、寝殿、观山楼、望河亭等,临河建有值事房、御书房;西院自南而北依次是军机房、值事房、宫门、前殿、前后寝殿及花亭等。
关键词: 万松山 乾隆行宫

内容

万松山位于费县城东北5公里处的崮前村北面。温河由西南而来,绕神山山脚北去,浚河自西北而至直撞万松山后北绕折而向东,在万松山北与温河相汇入祊河,成千顷碧波,万松山突兀于碧波之中,虽不算高,但悬崖高耸,峭壁如削,巉岩危立,玲珑峻峭,树木葱茏,云蒸霞蔚,气势壮观。南面有一条狭长的小岭与神山相连,使万松山孤而可通。凌空鸟瞰,恰似一把巨大玉勺,翻扣在碧波中,故古人称之为勺地。相传,很久以前,万松山原是天上的北斗星,每到晩上灵光四射,常有神仙岀没,后来升天而去,变成大熊星座的七颗巨星,状如勺子,故当地人说万松山来历不凡。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9),为恭迎乾隆皇帝南巡,布道抚臣爱必达选中万松山,命沂州知府李希贤在此修建行宫。行宫位于山巅,坐北面南,面积500余平方米,分东西两院,各为四进。东院自南而北依次有朝房、大宫门、二宫门、前殿、寝殿、观山楼、望河亭等,临河建有值事房、御书房;西院自南而北依次是军机房、值事房、宫门、前殿、前后寝殿及花亭等。行宫依山势而建,结构严谨,设计精巧,富丽堂皇,与万松山旖旎的风光相辉映,胜似神宫仙阙,乾隆非常喜欢,曾两次在此住跸。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皇帝与皇后到此的盛况,沂州知府李希贤在《万松山记》中有记载:“二月二十七日,恭逢皇上奉皇太后銮舆临幸,于焉游憩。翠华芝盖,掩映于万松之间,夹道呼嵩,欢腾云日,诚盛际也”。风流天子乾隆皇帝,曾站在望河亭赋诗一首:“郑宛归鲁泰山祊,因以河名出大筐。清浚合流波益浩,万松就在水中央。”四句诗概括了祊河、浚河的来历、发源地、流向和万松山的位置,可见这位封建皇帝掌握丰富的地理知识。可惜在日伪时期,文物被劫,行宫被破坏。
  万松山还有丰富的古文化遗产,先后出土了新石器时期的石刀、石斧、石铲、骨针、石镞、陶片、陶网坠等大量文物及大批汉代文物。说明自上古时期,这里就是我们祖先繁衍生息的祥和之地。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涵盖文化教育、工商经济及风物特产三大板块。 临沂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春秋时建启阳城,秦时属琅琊郡,汉代设临沂县,清设沂州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这里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人民政权山东省人民政府,铸就出民族精神沂蒙精神。临沂文化的精髓沂蒙精神,是临沂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兴业
责任者
项荣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李希贤
相关人物
乾隆皇帝
相关人物
费县
相关地名
乾隆行宫
相关作品
乾隆诗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