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县境内的几座名人古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534
颗粒名称: 苍山县境内的几座名人古墓
分类号: K878.8
页数: 4
页码: 702-705
摘要: 苍山县地处鲁苏边界,春秋战国时期为楚与鲁交界处,南北朝时也是南北势力交界地带,历史名人踪迹颇多,因而留下许多名人古墓,虽未必真也,然由来已久,为当地人所道。
关键词: 苍山县 名人古墓

内容

苍山县地处鲁苏边界,春秋战国时期为楚与鲁交界处,南北朝时也是南北势力交界地带,历史名人踪迹颇多,因而留下许多名人古墓,虽未必真也,然由来已久,为当地人所道,今录于此,以备学者考实:
  荀子墓
  荀子墓位于兰陵古镇东南1公里处。原墓地基东西长50米,南北亦长50米,呈方形。墓身封土南北20米,东西30米,高7米。墓顶遍植松柏与刺槐。
  墓前有3座石碑:西面一座为大清道光辛丑年(1841)立,碑额篆书:“补建荀子墓碑”;中间一座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山东巡抚周馥所立,上刻:“楚兰陵令荀卿之墓”8个颜体大字;东面一座是1978年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立的,上刻“兰陵古墓”4个大字。
  荀子(约前313一一前238),战国时期赵国人,名况,时人尊称为“卿”,故称荀卿。汉代为避宣帝刘询名讳,因之也称孙卿。战国时,齐国的国君为招揽天下人才,在国都临淄稷下门建了学宫,称“稷下学宫”。当时各国许多有名的学者都曾到这里讲学。齐滑王时,荀子也游学至齐,并在“稷下学宫”讲过学。后因齐发生动乱,荀子便到楚国。齐襄王时,稷下学宫又兴旺起来,荀子再次回到这里,被尊称为老前辈。这就是 《史记•荀卿列传》上说的“游学于齐”,“三为祭酒”。后因受到诬陷,荀子离开齐国去了楚国,楚国的春申君便让他当了兰陵令。荀子在楚又遭谗言,便跑到赵国,与当时的赵王讨论过军事。后又到秦国,拜见了秦昭王和宰相范雎,并考察了秦国的政治。之后,又经赵国回到楚国,重任兰陵令。春申君死后,荀子不再做官,便到兰陵东南5公里处的小山村著书讲学,最后死在兰陵,葬在兰陵。
  荀子一生写下了几万字的文章,后人把它编辑到一起,这就是流传到今天的《荀子》一书。荀子对儒家思想作了批判的继承,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合理成分,成为我国战国时代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萧王墓
  萧王墓位于兰陵镇北半公里小仲村(原为萧冢屯,后改此名)。这里有3座墓,占地60余亩。大墓40米见方,封土高5米;中墓40米见方,封土高1米;小墓南北40米,东西30米,低于地面半米。据传,古代这里方圆九里,是一座地下城。此大墓为萧望之的墓,当地群众讹传为“萧王墓”。
  汉时,兰陵属东海郡。据《南齐书》记载:萧何居沛时,侍中萧彪(萧何孙)免官,居东海兰陵县中都乡中都里(今小仲村)。御史大夫萧望之是萧何六世孙。望之字长倩,官太子太傅。宣帝疾笃,受遗诏辅政。元帝时,以师傅见重,多所匡政。后为弘恭、石显所陷,饮鸩自杀。据《前汉书》载,望之有8子: 育、咸、由最著。育字次君,少以父任为太子庶子。元帝即位,为郎,病免,后为御史,曾两次出使匈奴。据曹禺《王昭君》一戏中载,昭君出塞时,育为汉使,后为光禄大夫执金吾,以寿终于官。咸字仲,为丞相史,累官河东太守,所居有绩,曾以正使出使匈奴,后官至大司农。由字子骄,也曾以副使岀使匈奴。先举贤良为定陶令,升安定太守,治郡有声。初哀帝为定陶王,由为令,失王旨免为庶人。哀帝死,复起为都尉,后升江夏太守,因平江贼有功,增秩为陈留太守,后为中散大夫。
  《南齐书》说:“晋元康元年,分东海郡为兰陵郡。中朝乱,淮阴令整(字公齐、萧望之十四世孙),过江,居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寓居江左者,皆侨置本土,加以南名,于是为南兰陵人也”。这就是说,萧整过江后,率寓居江左的兰陵人,侨置兰陵县、兰陵郡,后又加以南名。南兰陵的一些住户头面人物,大都是兰陵人侨居的,侨居南兰陵萧整的曾孙萧道成(萧何24世孙),便是南齐开国皇帝。另一个侨居南兰陵的萧氏同族萧衍,便是梁朝开国皇帝。他们都是萧望之的后人。
  高柴墓
  高柴墓,位于苍山县兰陵镇刘堡子村北,此墓南北103米,东西60米,高7米,占地6180平米。墓东南角有银杏1株,高30余米,粗9围,虽历尽数代风雨,现仍枝叶扶苏,黛墨参天,生机盎然。墓顶北面原有寺庙一座,“透亮碑”一块,并有“五路三江口,一步独眼桥,河南都纲寺,赵匡胤运盐河”之说。可惜这些古物现已无存。现在大墓顶仅存墓碑一块,为清嘉庆乙亥孟夏高柴72世孙庠生柴衍洞和72世孙廩生柴兰皋所立,碑的正面额刻篆书“孔子弟子”,左刻“唐封共城伯”,右刻“宋封共城侯”,正中刻“先贤高子柴字子羔之墓”。据记载:高柴字子羔,也作子皋,春秋卫(一作齐)人。孔子弟子,性仁孝,足不履影,启蜇不杀,方长不折。在古镇兰陵也算是有名的贤人。此墓1973年曾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何逊墓
  何逊墓,位于苍山县长城镇长城村西南角汪内。此汪终年积水约1.5米深,此墓四面环水,墓西南有一条排水沟。当地群众俗称“墓子汪”。据传,数千年来,不管天多旱,此汪从未干过,雨水再大,汪水也从未漫过墓。这真是一大奇观,也是一个难解之谜。但可推断,选此风水宝地者,须具备丰富的水利知识。
  现墓高约4米,长宽约4米,墓顶遍生榆、槐、柳,虽因日久年深,封土逐渐减少,墓东南已露岀墓门石2块,但从整体说,此墓保护完好。
  据《中国名人大辞典》记载:何逊,梁代承天(南朝宋郯人)曾孙,字仲言,天监中官水部尚书郎。他的文学造诣很深,是著名的诗人,与刘孝绰齐名,世谓之何、刘。著有《何文部集》等。此墓1973年被公布为临沂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涵盖文化教育、工商经济及风物特产三大板块。 临沂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春秋时建启阳城,秦时属琅琊郡,汉代设临沂县,清设沂州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这里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人民政权山东省人民政府,铸就出民族精神沂蒙精神。临沂文化的精髓沂蒙精神,是临沂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文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荀子
相关人物
高柴
相关人物
何逊
相关人物
苍山县
相关地名
荀子墓
相关作品
萧王墓
相关作品
高柴墓
相关作品
何逊墓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