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考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444
颗粒名称: 火烧考棚
分类号: K262
页数: 2
页码: 228-229
摘要: 科举时,县县都有考棚,供童生考试录取秀才之用。郯城的考棚,坐北向南,西和县衙一墙之隔,东邻署东街(今县政府的东半部)。1925年,军阀张宗昌部的一个团长,名叫杨镇藩的率部驻郯。杨剿匪无方,连连受挫。一次,在红花、大院子村一带剿除外号叫“顺水子”的土匪时,竟被土匪打得落花流水,官兵伤亡30多人,副团长兼参谋长孙某竟成了土匪的阶下囚。幸喜,被俘的孙参谋长仍能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巧言令色,说服“顺水子”率部招安。招安后,连同眷属300多人,驻于考棚内。 杨团长觉得这伙人不好把握,又怕他们东山再起,便想将他们斩草除根,全部杀掉。最终火烧考棚,无人生还。
关键词: 火烧考棚 杨镇藩

内容

科举时,县县都有考棚,供童生考试录取秀才之用。郯城的考棚,坐北向南,西和县衙一墙之隔,东邻署东街(今县政府的东半部)。大门里两边是东西厢房(童生考试的地方)数十间,向北是相对而立的两座两层小楼,建筑精致,古朴典雅。西楼供藏书用。据说当时藏书之多,在整个临沂地区是屈指可数的,价值连城的奇书珍本也多有收藏。废科举时,改作高等学堂,后改为“郯城一小”、“署东街小学”,直至“七七”事变。
  1925年(民国十四年)左右,刘长举任郯城县知事。那个时候,直奉两系在这里来往拉锯,苏鲁两军也曾混战于此。因之,郯城政权朝任夕换,很不稳定。土匪四起,多如牛毛。什么“红眼耗牯”、“好脸子”、“楼梯子”,一伙伙,一股股,打家劫舍,绑票架户,搞得天昏地暗,鸡犬不宁。人们不敢赶集上店,不敢走亲串友,甚至下地干活,也都得结伙作伴。土匪活动最猖獗时,太阳还没沾山,匪徒便结队出发了;早上,太阳已经老高了,他们还没散伙隐蔽。有时光天化日之下都“炸集”(土匪到集市上抢劫,集市上人胖骚动状)。
  1925年,军阀张宗昌部的一个团长,名叫杨镇藩的率部驻郯。杨剿匪无方,连连受挫。一次,在红花、大院子村一带剿除外号叫“顺水子”的土匪时,竟被土匪打得落花流水,官兵伤亡30多人,副团长兼参谋长孙某竟成了土匪的阶下囚。
  幸喜,被俘的孙参谋长仍能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巧言令色,说服“顺水子”率部招安。招安后,连同眷属300多人,驻于考棚内。
  杨团长觉得这伙人不好把握,又怕他们东山再起,便想将他们斩草除根,全部杀掉。
  一天,杨通知在北老城天齐庙(现为北关五村)举行追悼会,悼念在红花、大院子剿匪时死亡的官兵,招安的土匪全部参加,但不准携带武器。这时,土匪们预感情况不妙,去的暗藏短枪,不去的推病卧床不起。会间,按原计划鸣枪为号,擒拿匪徒。可是,枪声一响,土匪像炸营一样,有的出枪抵抗,有的东奔西藏。没去的土匪被官兵层层包围于考棚内,双方交火,战斗激烈。官兵把煤油浇在秫秸上,点着火,投入考棚。霎时,浓烟四起,火光冲天,烟雾笼罩半个县城,考棚里的土匪发疯似地叫骂着,女眷与孩子们的惊恐吼叫与绝望悲啼声混成一片。
  火熄了,偌大的一个县考棚,灰烬狼藉,烧焦的尸体,有男有女,有大人有小孩,横三竖四,惨不忍睹。据说在天齐庙活捉的50多个土匪,没几天被拉到西门外枪毙了。
  不久,杨镇藩也被调往临沂枪决了,是因为火烧考棚,还是又犯有其他律条,人们不得而知。
  一座“文教”场所就这样毁于“武略”,几世藏书也付之一炬。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涵盖文化教育、工商经济及风物特产三大板块。 临沂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春秋时建启阳城,秦时属琅琊郡,汉代设临沂县,清设沂州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这里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人民政权山东省人民政府,铸就出民族精神沂蒙精神。临沂文化的精髓沂蒙精神,是临沂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

相关人物

李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刘长举
相关人物
张宗昌
相关人物
杨镇藩
相关人物
郯城县
相关地名
郯城县考棚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