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盲艺人侯洪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441
颗粒名称: 革命盲艺人侯洪康
分类号: K825.78
页数: 8
页码: 196-203
摘要: 侯洪康,郯城县店子乡爱国村(原小侯庄)人,1905年岀生在一个贫穷的盲人家庭里。他于1939年在郯城县参加了“动委会”,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以盲人职业为掩护,活动在敌占区,为我抗日军政机关侦察、搜集了大量的重要情报。1947年参加滨海文工团,1951年作为临沂地区代表参加山东省第一次文代会,同年调往临沂县文化馆工作。1957年参加了山东省第一届曲艺会演,获得纪念奖,并当选为山东省曲艺协会会员。1967年退休回家后,还积极为当地党的中心工作做义务宣传。1976年病故,享年71岁。1986年被列为郯城县著名人物载入《山东各地概况》。
关键词: 盲艺人 侯洪康

内容

侯洪康,郯城县店子乡爱国村(原小侯庄)人,1905年岀生在一个贫穷的盲人家庭里。他于1939年在郯城县参加了“动委会”,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以盲人职业为掩护,活动在敌占区,为我抗日军政机关侦察、搜集了大量的重要情报。1947年参加滨海文工团,1951年作为临沂地区代表参加山东省第一次文代会,同年调往临沂县文化馆工作。1957年参加了山东省第一届曲艺会演,获得纪念奖,并当选为山东省曲艺协会会员。1967年退休回家后,还积极为当地党的中心工作做义务宣传。1976年病故,享年71岁。1986年被列为郯城县著名人物载入《山东各地概况》。中国曲协山东分会决定将他的传略编入《中国曲艺音乐集成》。
  一
  侯洪康,祖父侯明山,父侯大德,至他5辈单传。1947年,在北撤的游击环境里,由郯城县县长傅伯达等人介绍与庙山乡新庄村干部朱司桥的盲女朱兰英结婚。婚后生两男一女,长女侯纪云,大儿侯邦吉,二儿侯选吉。
  侯洪康出生时患有先天性眼疾,仅能影影绰绰地看见东西。20岁左右时能到田间捉“叫乖子”(也叫蝈蝈),能辨认岀穿黑、白衣服的人。岁月日增,视力日减,解放后到临沂文化馆工作时, 双目完全失明。侯洪康幼时随父学习坠琴、唱书、算命打卦,由于智慧聪敏,儿童时期就学会了一套盲人混饭吃的技艺。渐长,为了单独出门串乡溜村敲“云牌”不被同行“拿盘”,于15岁拜沭河西重兴村女盲人黄XX为师,以学“子平”为主。有了老师,四乡卖艺就算“合法”了。常领他串乡的是现年80岁的同村人侯洪俄。
  侯洪康童年时以学坠琴、三弦为主,大鼓为辅,学唱带有爱国思想的旧书目,受其影响和熏陶,心灵深处埋藏着强烈的爱国思想,为后来毅然决然参加革命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学徒时就知道汉奸卖国贼是不好的。《精忠说岳》、《杨家將》书中的爱国良将都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后来谁给日本鬼子当汉奸,我就骂他是秦桧、潘仁美。抗日战争时期,我爱说爱国抗敌的书目,反对投降。”解放前侯洪康常说的书目有《清官传》、《杨家将》、《精忠说岳》、《刘镛私访》、《陈州放粮》、《罗通扫北》、《呼延庆征南》等。说唱这些书,在当时也使听众受到教益。
  二
  抗日战争时期,侯洪康基于爱国热情,于1939年参加郯城动委会,并接受我党的委派,以盲人职业为掩护做侦察工作。他在侦察敌情时,总是打着说书和算命两块招牌。他身穿大褂,肩背马裕、三弦,一手拿着“马竿”探路,一手敲着“云牌”,深入敌占区和边沿区,走村串巷,有时出入在敌人的据点里,根据不同情况,见机行事,机智勇敢、沉着巧妙地为我党搜集、传递情报.有时遇到受苦受难走投无路的青壮年,他就以占卜的方法为他们指明躲灾避难的方向,暗示青壮年投奔抗日根据地,有的青壮年在他的开导下参加了抗日队伍,成为英勇杀敌的战士。他在敌据点附近说唱时,能吸引来不少伪军士兵,就对这些伪军说唱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之苦,使那些被胁迫干伪军的人员,联想到家中的父母、妻子、儿女,就辛酸下泪,厌恶伪军生活,甚至开小差逃跑。在敌人据点里为伪军官说书演唱时,就唱一些风花雪月、才子佳人之类的书段,使敌军官一心想着云情雨意的淫荡生活,麻木不仁,放松戒备。为配合我武工队穿过敌人的封锁线,晩间他就到敌人盘踞的村庄或据点附近拉场,放开喉咙使劲地说唱,吸引敌人只顾听他说唱,以致放松戒备,使我武工队安全通过封锁线。
  侯洪康搞侦察工作,也是几经风险。一次,侯洪康完成任务返回,在边缘区行走时,碰上了一伙敌人,其中有一个小头目,冲着他说:“你是八路的探子!”侯洪康不慌不忙,坦然自若地说:“八路里没人啦,单要我这个瞎子干啥?”小头目又追问:“城南有个侯瞎子就是八路的探子,你知道吗?”他笑着说:“啊!你说那个侯瞎子,我知道这个人,听说他是八路的探子,一早他奔东去了。这一带谁不知道俺姓谢(他老娘姓谢),俺是谢瞎子,要是再碰上侯瞎子,我就给你掠掠着别叫他跑了。大官长,您要是愿意,我给您算上一卦,看你们能不能抓住侯瞎子。”小头目不耐烦了,骂骂咧咧地说:“谁有工夫听你说瞎话!”一边说着一边向其他几个扛大枪的敌人一摆手就向前跑去了。侯洪康听着敌人远去的脚步声,脸上露出胜利的笑容,手拿“马竿”儿不慌不忙地走开了。
  一次,侯洪康去红花埠侦察敌据点情况,被敌人怀疑逮捕,把他吊起来毒打拷问,又灌凉水,又放狼狗撕咬,他至死不暴露个人的身份和我军的机密,咬定自己是说书算命混饭吃的瞎子。敌人找不到证据,无可奈何,只好把他放了。
  在郯城东南马陵山西麓的谢圩子,有个伪据点,伪顽头子是谢印梅(老庄子人)和张丙昌(房圩子人),顽固不化,横行乡里,无恶不作。
  1943年末,侯洪康接到上级通知,要他迅速搞清谢圩子炮楼周围的围墙和炮楼的高度及敌人数目等情况。侯洪康深入谢圩子,住在地主谢大振家里。谢大振是当地的大户,对日伪十分不满。平时他听过侯洪康说的书,侯洪康也给他算过命,时间长了,互相交成了朋友,侯就成了他家的常客。侯洪康住在他家中,以说书、算命为名,搞侦察工作。为了搞清围墙的高度,侯就在街上找儿童做打赌游戏,侯向孩子们说:“别看我看不见,我能知道围墙有多高。”小孩不信,互相争执不休,于是孩子们就跑到好墙根下,用竿子测、胳臂量,从而得到圩墙的准确高度,也没引起敌人的注意。平时他有意到敌人炮搂旁,弹着三弦,放开喉咙,说唱起风花雪月、才子佳人一类的书。由于声音宏亮,吐字清楚,拖腔优美,吸引很多听众,连敌人也听上了瘾。有一次伪军队长张丙昌干脆把侯洪康领到炮楼上去,专门为他们说唱。侯洪康心里暗喜,认为这是了解敌情的最好时机。他一进大门就揉揉眼,模模糊糊地看看大院里敌人工事的设施、岗哨位置和敌人的人数等情况。在上楼时记住楼梯的级数,听着敌人的动静。到炮楼上边, 他将事先准备好的弦线拴上一块小石头,从楼窗口上扔下去,小石头落地后,在上头弦线处系一个扣作记号,迅速向上缠,量准了炮楼的高度。就在向上缠线时,被伪军队长张丙昌发现了,问他是干什么的,侯坦然自若地说:“我是倒弦的,弦线太长,楼内倒不开,把弦线垂到楼下去,倒弦得劲,不扭股,不缠弦。”伪军队长急等着听书,信以为真。侯洪康把弦线缠完,又把三弦上的旧弦换上新弦,定好弦就说唱起来。说完书,天快黑了,正好敌人集合站队,点名报数,侯洪康磨磨蹭蹭,仔细听着报数的末尾,知道敌人有200多。事也凑巧,伪队长张丙昌有个小老婆名叫小金,是一个能说会唱的女艺人,与侯洪康是同行。她对侯娴熟的演唱技艺非常钦佩,并向侯诉说了自己曾从事曲艺的经过,要求他常来炮楼里说唱,侯满口答应。从此,侯在炮楼附近拉场说书,小金都去听,有时把侯请到炮楼里,叙谈曲艺演唱的事。由于他(她)们是同行,谈论起来非常投机。侯从侦察敌情的目的出发,有意识地引导她谈据点内部的情况。就这样从小金口里得到据点里的人员编制、武器弹药的数量、岗哨的布置、换哨时间及活动范围等。他把了解的敌情及时地通过侯大军、解廷石(士)两名地下党员转送给我八路军。我军得到可靠的情报后,很快消灭了这个据点里的敌人。
  侯洪康还先后侦察搜集了大尚庄、重兴、新安镇等敌伪据点的情况,我军根据他提供的准确情报,狠狠地打击了这些据点里的敌人。
  1943年前后,侯洪康活动的范围逐渐扩大,南到陇海铁路,北到东海县的山左口、桃林,西到沂、武河一带。他不畏风险,不怕劳苦,积极从事侦察工作,深受党和抗日军队的赞扬。
  三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侵占郯城时,侯洪康于1947年初和郯城人民政府一起北撤,跟随傅伯达、杜子俞、杨景然、毛升平等党政领导转战于莒南、莒县、五莲一带。
  不久,他参加了滨海军区文工团,以他的曲艺专长积极做宣传工作。在那艰苦的环境里,行军、打仗是家常便饭。有时行军要日夜兼程,翻山越岭,涉水过河,他从不叫苦,不怕累,不要特殊照顾。这对一个盲人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每到一地,落脚后就立即拉场说唱,当时被誉为文工团不可缺少的“半台戏”。他在五莲县,以真人实事为素材,自编自唱的《冯福吉翻身》,演遍了滨海各地,效果显著,反响很大。
  四
  郯城解放初期,侯洪康在本县文化馆工作。配合当时的政治运动和党的中心工作,说新唱新、自编自唱,在土改、镇反、互助合作等运动中起到了很好的宣传鼓动作用,得到了一致好评。
  1951年,侯洪康代表临沂地区出席了山东省第一届文代会,在会上当场把领导讲话精神编唱岀来,受到领导及全体代表的赞扬。记者采访并专题报道了他的事迹,题为《民间盲艺人侯洪康》。同时登载侯怀抱三弦为大会演唱的照片。
  文代会后侯洪康被留临沂县文化馆工作。解放初,由于旧社会长期造成的盲艺人的社会地位低下,生活无着,盲艺人全靠说书卖艺、算命打卦为生,过着乞讨流浪生活。有的人自觉不自觉地散布封建迷信邪说,毒害群众。如何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团结改造盲艺人,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在这方面侯洪康做出了出色的成绩。1953年临沂县文化馆举办了第一期盲艺人训练班,侯洪康现身说法,讲解党的文艺政策,提倡说唱新书,不准占卜算命,取缔巫婆神汉。亲自传授了新书段《晴天传》、《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会上制定了共同遵守的制度,训练合格者发给证书,如有违犯者,第二年再开会时处理,轻者批评教育,重者调销证书。训练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刹住了占卜算命风,取缔了巫婆神汉。在用新思想新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中,盲艺人成为一支强大的宣传力量。后来临沂地区各县,都采取这种办法,举办盲艺人训练班,收效很大。
  侯洪康对创建临沂曲艺队、曲艺场也做岀了很大贡献。他组建10余人的曲艺队,从收徒招聘演员到传授技艺都是他操办,当时收的徒弟有李秀美、张春霞、赵艳秋等。传授的书目有:《红嫂》、《林海雪原》、《王二英思夫》、《四屏传》、《汗衫记》等。第一曲艺场初建时,他亲自登台演岀,还带领一个曲艺演唱小组到沂蒙山区和鲁南各地巡回演出。每到一地,听取干部介绍当地的好人好事,随即编出演唱,对党的各项中心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宣传鼓动作用。
  1957年,为迎接省第一届曲艺会演,侯洪康向临沂"三弦平调''艺人王省三学习该曲种的演奏。由于他三弦、坠琴基本功扎实,很快掌握了技术要领。通过他在全省会演中,将发源于郯城、临沂的这一稀有曲种首次公诸于众,受到曲艺界的重视。他演奏的《古城会》,获得纪念奖。大会记者专门报道了他的事迹,题为《学习他革命的精神》,此文载入《山东省第一届曲艺会演汇编》,他也当选为山东省曲艺协会会员。
  五
  侯洪康功力深厚,技术娴熟,他演唱的三弦平调,是一个人自操鼓、板、弦三大件,演唱形式独特。同时他还会山东琴书、郯城大鼓、渔鼓。演唱时声音宏亮,韵味浓郁,拖腔音色优美。他会说唱的书目很多,传统书目有《杨家将》、《刘公案》、《包公案》、《三国》等;新书目有《白毛女》、《革命自有后来人》、《林海雪原》、《列车南下》、《小二黑结婚》等。自编的有《革命历史大鼓》、《抗美援朝大鼓》、《攻打济南府》、《冯福吉翻身》等。
  侯洪康是一位多才多艺、爱憎分明、立场坚定的老艺人。他以娴熟的演唱技艺,出众的才华,自编自演的智慧和技巧,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崇高思想,和对敌斗争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赢得了人民的爱戴与尊敬,被曲艺界誉为“山东的韩起祥”。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涵盖文化教育、工商经济及风物特产三大板块。 临沂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春秋时建启阳城,秦时属琅琊郡,汉代设临沂县,清设沂州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这里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人民政权山东省人民政府,铸就出民族精神沂蒙精神。临沂文化的精髓沂蒙精神,是临沂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

相关人物

李艺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侯洪康
相关人物
侯明山
相关人物
侯大德
相关人物
傅伯达
相关人物
朱司桥
相关人物
朱兰英
相关人物
侯纪云
相关人物
侯邦吉
相关人物
侯选吉
相关人物
郯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