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沧桑集柳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431
颗粒名称: 风雨沧桑集柳碑
分类号: K877.4
页数: 2
页码: 152-153
摘要: 沂州集柳碑即“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是金代著名石刻,现保存在山东临沂市博物馆内。该碑高2.27米,宽1.3米,厚0.7米,碑文1261字,字的直径5公分,是金皇统四年(1144),沂州普照禅寺主事和尚觉海,用唐代杰出书法家柳公权的字集成,十分珍贵。
关键词: 沂州 集柳碑

内容

沂州集柳碑即“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是金代著名石刻,现保存在山东临沂市博物馆内。该碑高2.27米,宽1.3米,厚0.7米,碑文1261字,字的直径5公分,是金皇统四年(1144),沂州普照禅寺主事和尚觉海,用唐代杰出书法家柳公权的字集成,十分珍贵。
  沂州普照禅寺始建于西晋末年。“书圣”王羲之的家族为避战乱,随琅琊王司马睿南迁后,其宅府给了僧人改建成寺院,唐代称“开元寺”,唐末毁于战火,宋代修复后叫“天宁万寿寺”,后又称“普照寺”,金皇统四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扩建。该寺主持和尚觉海为了记述兴造经过及其盛景,请人写了一篇碑文“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觉海对柳公权的字十分推崇,便到处收集柳公权的字,准备用它集成这篇碑文。但是,柳公权卒于唐咸通年间,距当时近300年,再从他遗世的墨迹中搜集这么多大小基本相仿的字,谈何容易。
  觉海和尚跋山涉水四处査访,千方百计寻找柳公权的真迹,先后查阅了“神策军碑”、“金刚经碑”、“玄秘塔碑”、“冯宿碑”、“李晟碑”和《兰亭诗帖》、《送梨帖》等碑帖及散存在社会上的柳公权墨宝。功夫不负有心人,觉海经过一番奔波,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如愿。他请高手把用柳体字集成的碑文刻在石碑上,立在寺院中,成为一奇。
  清康熙七年,临沂发生大地震,寺院倒塌,石碑碎成数截。震后,人们将这一珍贵文物进行了精心修复,并在寺院建了一座碑亭加以保护,可惜碑文残缺128个字。道光年间,有一位和尚对碑文进行一次刮洗,反而弄巧成拙,致使笔迹粗肥,失去了柳书的神韵。
  日军占领临沂时,一位日本人知道“柳集碑”的历史价值,妄图将该碑劫往日本,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得逞,但在战乱中,僧人离去,寺院荒芜,成为残垣断壁,“集柳碑”再次遭受严重损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当地政府,为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将残碑收拾起来,存于“五贤祠”(今临沂图书馆)内。在“十年动乱''中,"集柳碑”竟被当作“四旧”砸碎了。
  1979年,临沂市有关部门为了恢复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物,组织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反复对照各种拓本,查证古籍记载,聘请了技艺精湛的石雕艺人,按照原碑的尺寸,精雕细刻,复制成碑,使“集柳碑”重新面世。该碑虽系复制,但不失柳书风韵,受到专家、学者、鉴赏家和广大群众的赞赏。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涵盖文化教育、工商经济及风物特产三大板块。 临沂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春秋时建启阳城,秦时属琅琊郡,汉代设临沂县,清设沂州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这里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人民政权山东省人民政府,铸就出民族精神沂蒙精神。临沂文化的精髓沂蒙精神,是临沂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兴业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临沂市
相关地名
沂州集柳碑
相关作品
沂州普照禅寺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