鄫国故城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415
颗粒名称: 鄫国故城考
分类号: K872
页数: 2
页码: 112-113
摘要: 鄫国故城考,位于苍山县向城乡西北3公里处的文峰山下,东临阳明河,西靠季文子河,北枕秀丽的文峰山,南接沃野碧川。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
关键词: 鄫国故城考 考古

内容

鄫国故城考,位于苍山县向城乡西北3公里处的文峰山下,东临阳明河,西靠季文子河,北枕秀丽的文峰山,南接沃野碧川。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
  故城系土城,呈方形,方圆2.5公里,四周是城垣。中间偏西北有一高台,为宫殿旧址,古建筑现已无存,但基址尚在,断砖残瓦,俯拾皆是。故城遗址前立一石碑,上刻“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鄫国故城’”等字样。故城虽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侵蚀,但城廓仍保存完好。
  据史书记载,鄫国是西周初年封给夏朝少康帝的后裔姒曲烈的封国。因它十分弱小,经常受到周围大国的欺负。早在公元前644年,齐国的统治者曾征调大批奴隶修筑都城,筑城的奴隶因忍受不了繁重的劳役和官吏的残酷摧残,便在一个夜间杀死了监督修城的官吏,逃往城外的山林里。这次奴隶暴动迫使齐国统治者不得不停止修城。襄公六年(前567),鄫国被莒国所灭。后齐灭莒,鄫国即归于齐。从现在坍塌的城墙和城里废墟中发现的古铜箭镶,足以证明历史上这里确实发生过多次鏖战。
  鄫国被莒国灭掉后,有个名叫“巫”的太子,逃亡到鲁国。他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国,便把部字旁边“阝”去掉,改成“曾”字,作为自己的姓氏,历史上有名的曾参,便是曾巫的重孙。
  曾氏家族,到曾参这一代已经败落,不得不靠种田为生。曾参16岁时,拜孔子为师,他虽不太聪明,但为人正直,孔子对他的评语是“参也鲁”。孔子认为曾参能忠实地继承自己的学说,就把“中庸”、“为孝”的道理传授给他。曾参果然不负孔子的期望,后来根据孔子生前的传授,加上自己的理解,编著了《大学》和孝经》两本书。这两本书被后世封建统治者列入儒家经典,曾参也因此被尊崇为“宗圣”。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涵盖文化教育、工商经济及风物特产三大板块。 临沂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春秋时建启阳城,秦时属琅琊郡,汉代设临沂县,清设沂州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这里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人民政权山东省人民政府,铸就出民族精神沂蒙精神。临沂文化的精髓沂蒙精神,是临沂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文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苍山县
相关地名
鄫国故城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