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县抗日先躯米栻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383
颗粒名称: 平邑县抗日先躯米栻民
分类号: K825.2
页数: 5
页码: 638-642
摘要: 米栻民,名玉珽,字栻民,回族,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生于费县平邑社三村(今平邑县平邑镇三村)。他的原籍是费县磨山岭村。其祖父迁来平邑后,经商致富,拥有良田4顷,商号多处。
关键词: 平邑县 米栻民

内容

米栻民,名玉珽,字栻民,回族,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生于费县平邑社三村(今平邑县平邑镇三村)。他的原籍是费县磨山岭村。其祖父迁来平邑后,经商致富,拥有良田4顷,商号多处。
  米栻民7岁在本村私塾读书,受业于庠生王子沛先生。12岁考入平邑高等小学堂,16岁高小毕业,19岁考入济南正谊中学。在中学期间,他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思想渐趋进步。
  1919年,米栻民辍学返里。时值“五四”运动爆发,新文化运动的浪潮波及沂蒙山区,米栻民积极投入了这场运动。他参加了平邑“'五四'运动抵制日货委员会”,并担任宣传主任,带领爱国的民众在南板桥上烧毁日本香烟十几箱。他到街头、集市、乡村宣传“五四”运动,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盗行径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罪行。
  1928年至1937年,米栻民曾任费县县立第二完全小学(现平邑三小)护理、校长等职,任职期间,他亲自带领教师和学生,为学校建两层图书楼6间。资金不足,便捐献物料,解囊资助。他一心扑在教学上,并把学校当成宣传抗日救国的阵地,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关心国家命运前途,不断陶冶学生情操,并鼓励他们学成后为国效力,10年间,学校先后毕业了8个班200余名学生,这些学生以后大部分成为抗日骨干。1932年,米栻民主持将平邑镇北莲花山东的3座东汉墓石阙迁到学校内保存。为保存这一旷世珍宝,米栻民亲临现场指挥,请石匠、备牛车,精心组织迁阙。三阙均为灰青石四层筑成,总高2.1米,整体运输难度大,他们便将每一石阙各组成部分拆下分别运输,然后按原有形制重新组合,基本保留了原有风貌,使这一珍贵文物得以保存至今。三阙1974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七”事变后,他投笔从戎,组建地方抗日武装联庄会,成为著名的抗日先锋战士。1937年8月,国民党三专署专员张里元召见万春圃,研究建立联庄会问题。中共苏鲁豫皖特委得知这一消息后,为利用联庄会进行抗日活动,决定抓住时机,动员山区各县党组织,积极从事恢复联庄会工作。10月,在共产党组织的筹划下,临郯费峰4县边区联庄会办事处成立。这时,米栻民抗日救亡热忱极高,首先在平邑一带发动各村广泛组织联庄会,动员各界人士团结抗日,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人出人。不久,抗日联庄会即发展到200余人,最多时达到700余人,拥有180余支枪。米栻民任平邑联庄会会长。平邑联庄会十分活跃,其影响很快遍及平邑四乡。1938年1月9日,日军第一次进犯平邑,米栻民决意与敌作战,但因失掉战机未遂。1月14日,日军乘3辆汽车气势汹汹地从泗水东犯平邑,米栻民带领武装民众200余名在八埠庄伏击日军。日军进入伏击圈后,米植民果断地命令向日军开枪射击,打响了当地民众抗日斗争第一枪。日军遭到阻击,即仓皇下车向抗日武装反扑,在土地庙附近发射60炮,并用机枪向武装民众扫射。米栻民利用熟悉的地形,与日军战斗多时,毙伤敌人4名。日军不知虚实,遂狼狈逃进平邑街。是日晚,米栻民部又在胡同村东向平邑日军开枪。《中央日报》为此发表了《米栻民部阻击日军于八埠庄》的消息,西安《西秦日报》亦转载了这一报道。事后国民党三专署和费县政府在平邑街召开了庆功大会,邻县政府和本县学校、团体均派代表参加。到会人员6000余人。会上,赠米秋民木匾一块,锦旗多面。其中一幅贺联书道:“抱树人热忱,陶冶青年启后觉,养成爱国万千分子;持抗敌决心,踏破雪地做先锋,杀退暴日多少匪兵”。
  1月18日黄昏,日军从平邑西撤,米栻民部配合费县警备队100余人,在平邑西北红土岭追击日军,敌我双方激战,日军逃走。警备队2人牺牲,米栻民部无伤亡。此后,米栻民部活跃在午门、白龙泉一带,不断和土匪及日伪军斗争。当时,他对活跃在沂蒙山区坚决抗日的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十分支持。这年3月,他送去现洋200元、粮食500斤资助他们。
  由于日寇的“扫荡”和封锁,米栻民的游击队供给非常困难。队员少鞋缺袜,很多人赤足行动。米栻民便设法托人卖掉自家一部分土地,买来鞋袜,供给队员穿用。就在这极端艰难的情况下,米栻民和他的游击队仍坚持抗日活动。
  1938年的中秋佳节,米栻民让人用红、绿纸印制了抗日传单,内容有:“八月十五桂花香,抗日战士马蹄忙…...”,“八月十五杀鞑子(指日寇)”等。他叫人把传单放在月饼下面,挨门挨户送给抗日群众,对鼓舞群众的抗日斗争起了很大作用。
  当时费县五区平邑乡一带,有一股土匪,头目叫公丕良。他们打家劫舍,奸淫烧杀,无恶不作。米栻民率队痛击这股土匪,将他们赶出这一地区。
  1938年12月,日军第三次侵占平邑后,设“红部”、安据点,常住日军田畑中队100余人,扶持伪政权,建立伪警备队、维持会等日伪组织,疯狂地残杀无辜百姓和抗日武装人民。日军在平邑附近的槐子庵修筑炮楼,由伪军驻守。米栻民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并利用敌伪之间的矛盾,通过内线关系,钳制敌人,使炮楼里的敌人不敢为所欲为,驻平邑日军亦不敢轻举妄动。
  1939年5月,米栻民与八路军一一五师津浦路东支队彭雄部建立联系。经过多次接触,他懂得了更多的抗日救亡道理,经常派人为八路军输送情报。不久,米栻民的联庄会改为抗日游击大队,成为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抗日武装组织。1940年春,伪军刘桂堂部配合日军不断袭击解放区,斗争形势严峻。米栻民游击大队分队长倪兴德及王光彩先后叛变,投向刘桂堂部,带走人枪八九十,接着刘文刚又胁迫部分不坚定分子投靠了平邑伪军第三大队。至此,米栻民大队仅余11支步枪。在这危急关头,费南县县长韩文一专程来到米栻民处,耐心地对他进行了鼓励和开导,使他重新鼓起了勇气。他亲自到群众中去做组织宣传工作,揭露日伪军的罪行,喚起民众的抗敌热情。他领导的抗日游击大队很快又扩充到100余人,仍活动在午门、白龙泉一带。8月,费南县参议会成立,米栻民被选为副参议长兼民众教育馆馆长。此后,费南县对敌斗争形势越来越好,人民群众被充分发动起来,各种抗日组织纷纷建立,县、区及部分村庄建立了“抗日协会县里组织了百余人的“抗协自卫军”,米栻民任县抗协副主任兼抗协自卫军大队长。1941年后,米械民率部经常活跃在费南各地,配合主力部队及县大队作战,对敌伪势力构成了极大威胁,成为当时地方武装力量的中坚。
  日伪军慑于他的威力,曾多次对他封官许愿,进行诱降,均遭到严辞拒绝。敌人诱降不成,便两次派其本家米某到米植民处游说,叙说同乡同宗之谊,劝他归降日本,米栻民义正辞严地斥责米某卖国求荣的罪恶勾当,并亲自将米某送交费南县政府,后被政府处决。刘桂堂亦曾拉拢他加入土匪帮伙,遭拒绝后,又派匪军袭击午门,绑架了他的两位妻子魏英和袁保民,意欲迫他就范,并派人送去了“劝降书”。米植民接到“劝降书”后,义愤填膺,当面将“劝降书”撕毁,痛斥了刘匪的残暴无耻。敌人软硬兼施,米植民始终不为所动,劝降诡计落空。
  1941年9月,米栻民领导的抗协自卫军一部分被编入尼山支队及鲁南军区三团,余部转入费南县大队。1943年春,米栻民任费南县大队副大队长,同年12月至1948年,先后任费县(原费南县)、平邑县副参议长。1948年赵仲三参议长离职后,米植民继任平邑县参议长,并兼县文教科副科长、平邑完小校长。1949年6月调曲阜县政府任文教科副科长兼文管会主任。米植民调离平邑前将自己的住宅及其他物品,无偿地献给平邑完小,以表对家乡父老及平邑完小师生的眷恋之情。在曲阜工作期间,他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抓扫盲、抓群众艺术活动的开展,抓文物管理工作,终日奔忙,被称为“闲不住的人”。他主持整修了孔庙、周公庙等古建筑群,保护了一大批重要文物。同时还发动群众征集到各种文物183件,使这些散落在民间的国家重要文物得到保护,对曲阜县的文化教育和文物管理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1年,米植民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更加废寝忘食,带病坚持工作。终因病情恶化,不幸于1954年2月病逝于任上,享年57岁。
  为表彰其生前功绩,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米植民为著名革命烈士。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临沂文史集粹第二册》收入临沂历史沿革、临沂古地名考略、费城、郯城旧时婚丧习俗、沂南乡风民俗漫话、幅军军师刘淑愈事略、僧格林沁与临沂僧王庙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洪廷
责任者
杨丽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平邑县政协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米栻民
相关人物
王子沛
相关人物
张里元
相关人物
万春圃
相关人物
公丕良
相关人物
韩文一
相关人物
费县政府
相关机构
山东省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费县平邑社三村
相关地名
费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