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九怎样走向历史的反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354
颗粒名称: 王洪九怎样走向历史的反面
分类号: E296.93
页数: 17
页码: 443-459
摘要: 王洪九于1938年初,在其家乡,拉起一支队伍,投身抗日斗争。随着形势恶化,国民党反动派不断掀起反共高潮。受此影响,王逐步由团结抗日,走向分裂、倒退、妥胁、反共的道路。1977年6月,穷途末路的王洪九病死于台北市建国路寓中,终年72岁。
关键词: 王洪九 抗日活动

内容

1938年春,日军进逼临沂城。临沂城乡组织起许多武装,开展抗日活动。
  王洪九于1938年初,在其家乡,拉起一支队伍,投身抗日斗争。随着形势恶化,国民党反动派不断掀起反共高潮。受此影响,王逐步由团结抗日,走向分裂、倒退、妥胁、反共的道路。
  1945年秋,日军撤出临沂,王部趁势窜占临沂城,在人民军队强大攻势下,王部土崩瓦解,王只身逃往徐州。1947年2月,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王洪九又纠集旧部,卷土重来,当上了国民党“山东省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开始了他对临沂人民历时一年多的血腥统治。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王洪九于1948年10月9日夜率部逃出临沂,所部多数在淮海战役中被歼,王洪九等少数核心人物,逃往台湾。
  1977年6月,穷途末路的王洪九病死于台北市建国路寓中,终年72岁。
  早期抗日活动
  王洪九,临沂县(今临沂市兰山区)义堂乡(今属兰山区朱保乡)沙沟崖人。1906年生于一个小地主家庭。先后就读于乡塾、旧制山东省立临沂第五中学、济南将校实施学校、直鲁军军官学校。毕业后,曾在旧军队某部任低级军官年余,后返乡参加当地民团。1929年2月,带领民团剿匪,击毙匪首李金斗等。曾先后任旧制临沂县二区区立沙沟崖初级小学校长,临沂县义堂乡(今属兰山区义堂镇)乡长等职。
  1938年春天,王洪九在家乡组建“联庄会”,后更名为“抗日联庄会”。以朱保、甘露寺、沙沟崖为中心,逐渐扩展到周围80余个村庄。每村拥有人枪十几、二十不等。在得到中共地下组织的支持后,王始自任“抗日联庄会”会长。1938年4月21日,日军侵占临沂城。在此国难当头之际,王率一支由十五六人组成的武装,向西开进临沂、费县交界的岐山寺,竖帜抗日。不到几天工夫,队伍就发展到五六十人枪,从而开展了抗日游击斗争。
  1938年农历3月27日,日军8名骑兵,窜扰至大纸房村(今属兰山区朱保乡)一带。王洪九闻讯组织了一支十五六人的精干队伍,在大纸房村西头设伏。次日清晨,日骑回窜至村西尼姑庵前面的小水汪处,王部伏兵当即开火,击毙日军2人、战马1匹,俘获战马1匹。初战告捷,人心大振,极大地鼓舞了当地群众开展抗日斗争的信心。
  1938年4月21日,日军侵占临沂城之后,中共地方组织,加强了对王洪九部的统战工作,先后派韩去非、董少白、尚明、崔丽美、何森金、王佑池、靳怀刚、肖方洲、杨士法等同志,帮助王洪九发展队伍,训练官兵。王部力量因此发展迅速,官兵政治、军事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抗日活动也开展得更加积极主动。在这一时期,日军兵力南移,临费边地区成为敌后,形势暂时处于稳定时期,王部力量发展很快。1938年12月王部整编为国民党“第五战区第八游击区第十七支队”,归张里元指挥。王任支队司令。支队下辖四个大队:第一大队、张玉枢任大队长;第二大队,杜家祥任大队长;第三大队,张次湛任大队长(后由杜庆九接任);第四大队,商孟绍任大队长。支队总兵力在1000人以上。
  1939年1月18日清晨,日军数百,配备“三八”式野炮2门,护送由十几辆马车组成的辎重队,从临沂城出发,沿临费公路向费县方向开进。王决定在戴庄(今属义堂镇)设伏。战斗由支队副司令杜庆九现场指挥。待日军进入伏击圈后,杜一声号令,伏兵一齐开火,击伤敌战马1匹,俘获1匹,炮车、马车东奔西突,人仰马翻。日军在战场上留有32处血迹,狼狈逃回临沂城。
  1939年2月,戴庄伏击战不久,国民党军苏鲁战区司令于学忠率部北上,途经费县城东马庄,日军闻讯堵截。王洪九派部队前往掩护,在马庄以东的旺山,与日军展开激战,击毙日军指挥官古坂以下官兵数名,王部力量也受到很大损失。
  1939年4月11日晨,王部配合国民党军第五十一军攻克费县城,消灭日军一部。
  7月18日,王得知伪“山东鲁南道尹公署”“道尹”方永昌(外号方花脸),“定于19日由临沂赴费县进行‘宣抚,活动”。王部署3个大队约500人,埋伏在沙埠庄(临沂城西8公里处)一带。上午9时,日军分乘3辆汽车护送方永昌一行自东向西开进。车行至沙埠庄围墙下,即遭到村内外伏兵猛烈袭击。围墙上的伏兵,连群众送来的开水也当成了武器,一桶一桶地掀到日军的汽车上,烫得日军叫苦不迭。这次战斗,当场击毙日军11名,重伤1名,缴获汽车1辆,“六〇”迫击炮1门,重机枪1挺,轻机枪3挺,“三八”式步枪20支,手枪、驳壳枪4支,指挥刀1把,重机枪子弹11箱。
  一连串的胜利,使王部在临费地区的影响日渐扩大,一些小股“游击队”纷纷投靠王洪九部。在此形势下,王于1939年12月,又一次整编部队,改番号为“苏鲁战区挺进第十七支队'',仍属张里元指挥。支队下编:第一营,营长张玉枢;第二营,营长王文彩;第三营,营长杜庆九;第四营,营长李士五;支队特务连,连长商孟绍。此外,还编有十九大队,大队长万兴法;二十三大队,大队长杨子芙;二十五大队,大队长姜凤翔;二十七大队,大队长徐美廷,副大队长杨佑曾;另有刘来恩大队,姜开燕大队等。总兵力共有2000余人。1940年初,王部又改编为“苏鲁战区游击第一纵队第三支队”。王任支队司令,魏秀峰任副司令。下编7个大队:第一大队,大队长张玉枢;第二大队,大队长王文彩;第三大队,大队长杜庆九;第四大队,大队长李士五;第五大队,大队长杨子芙;第六大队,大队长徐美廷、副大队长杨佑曾;第七大队,大队长刘来恩。
  走向反动道路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影响,加之王洪九内部人员政治成分复杂,在日军对王部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王部在政治上急剧右转,由接受共产党的统战政策,团结抗日,迅速走向反共、反人民的道路。在此情况下,中共派人王部工作的同志,自1939年3月起,先后撤出。于1940年4月,王部公开制造了一系列反共“摩擦”。4月22日,王部驻费县汪沟的刘来恩大队,无故抓捕了八路军某部卫生部科长杜元岭、会计韩祥云及通讯员、战士等7人,关押在古城监狱。23日,在费县诸满附近,将八路军某部侦察员王希忠、耿秀文、陈纪合3同志扣押。八路军派人交涉,王部置之不理,并变本加厉地对抗日军民发动武装进攻。在遭到八路军严正回击后,气焰一度有所收敛,但不久,即又故态复萌。5月29日夜,王部派队袭击八路军驻孙沟(今属兰山区半程镇)地方游击队。6月5日在汤头(今属河东区汤头镇)附近,扣押了八路军某部军需员。6日在走马岭扣押了八路军1名骑兵通讯员,并捣毁了坚持抗日斗争的半程乡公所。此外,还不断派人到八路军游击队进行策反活动。将个别投机分子拉走。对于王洪九的倒行逆施,八路军山东抗日纵队在鲁中地方部队配合下,给予坚决还击。1940年七八月间,发起了第一次讨王战斗。在古城(临沂城北40华里处)地区,给王以沉重打击。王部大部兵力被歼,余部900余人,逃到祐河以南,后又开至临沂城西南临沂、费县交界的矿坑(今属苍山县)一带,依托顽五十一、五十七军庇护,得以残喘。1940年10月,王部改番号为“苏鲁战区游击独立第二十七支队直接受战区总司令于学忠指挥。1941年1月17日,王部与顽军申从周部东西呼应,向鲁西4县边联地区抗日军民发起进攻。对此,八路军山纵教导二旅和鲁南军区司令部决定二次讨王,于2月27日,命令部队围攻矿坑,给王部以沉重打击。矿坑之战后,王更加紧了反共、反人民活动。1941年4月25日,王部配合顽五十一、五十七军的部分兵力及梁仲亭、梁继路等地方反动势力,又一次向鲁南边联区发动进攻。相继制造了“四・二五”、“七•二五”、“十•二七”事件,抓捕了许多抗日干部、群众,杀害了中共边联县委宣传部长杨彬以下近100名干部、群众。给鲁南抗日根据地造成重大损失。
  王洪九反共、反人民的结果,不仅破坏了鲁南团结抗日的局面,而且给日军以可乘之机。1942年1月11日,日军集中1000余兵力,配以大炮、坦克,对王部盘踞的矿坑,实行“扫荡”。王部被动抗击,造成很大伤亡。副司令魏秀峰以下200余名官兵战死,连王的姨太太在内的200余官兵、眷属、学员也成了日军的俘虏。
  矿坑战斗失利后,王部移住朱柳屯(今属费县)一带。日军趁机劝降。当时,王尚有顾虑,不敢公开挑出投降的旗号,遂于归途中派人截杀了为日军劝降的黄滋毅(原为王部参谋,矿坑战斗中被俘,降日)。但不久,慑于日军武力,遂明里暗里派人与日军勾搭。
  1942年9月,王部西移崮口(今属费县)一带驻扎。部队升编为“苏鲁战区游击第十纵队”。王任少将司令,王福宜任副司令。下编二十八、二十九两个支队。二十八支队由王洪九自兼支队长,高志超任副支队长。下编3个大队:一大队,大队长徐凤林;二大队,大队长王文彩;三大队,大队长刘来恩。二十九支队由杜庆九任支队长,吴月斋、魏成保、张子宜任副大队长。下编3个大队:一大队,大队长陈继孔;二大队,大队长杨子芙;三大队,大队长唐次湛。至1942年底王部“十纵队”,发展到4000余人,势力所及,达于今之临沂地区大部县区。
  在此时期,顽五十七军荣子恒旅,投降南京汪伪“政府”,受编为“和平建国军第十军”,荣子恒任军长。为扩充势力,荣企图收编王部为伪“十军第三师”,允王为“师长”,遭王拒绝。自此,荣、王形同水火,经常互相攻杀、火并。1943年11月,王率部东移至临沂城西30华里处的李家宅(今属兰山区义堂镇)一带。从此,与日军勾搭更为频繁,彻底走上了反共反人民的道路,因之,也遭到了人民抗日武装更加沉重的打击。
  1943年5月19日晨,鲁南军区一部,通过30多公里的敌占区,穿插至东惮村(今属朱保乡),下午5时展开兵力,将王洪九包围在村内。王指挥部队顽抗。战斗中,王洪九的腿被手榴弹炸伤;王部被击毙、击伤、俘虏的官兵在100人以上。
  1943年秋,王先后收编了庞道生(国民党临沂县保安团)、李凤瑞(国民党山东省保安特务第七团)、李堂刚(惯匪刘桂棠部二团)、李以锦(国民党山东游击第二十一支队)的匪、顽残余武装,势力又一次膨胀。王将庞道生部编为三十支队,庞任支队长,张玉如任副支队长。下编两个大队:第一大队,大队长赵熙台;第二大队,大队长季东汉。该支队驻大、小姜村(今属兰山区白沙埠镇)。李以锦部改编为三十一支队,李任支队长,魏成保任副支队长。下编两个大队:第一大队,大队长陈玉龙;第二大队,大队长刘洪瑾。后又扩编了第三大队,大队长张明恩。该支队驻花园(属义堂镇)。李堂刚部改编为“补充支队”,李任支队长,驻白沙埠。李凤瑞部改编为特务大队,李任大队长,解学礼任副大队长,驻大姜庄。此时,王所部共5个支队13个大队,总兵力在7000人以上。这是他苦心经营数年来,兵力最多的时期。
  1944年10月,王洪九正式投降日军,当上了伪沂州道皇协军司令。
  只身潜逃徐州
  王洪九投敌后更形有恃无恐,先后企图在城东相公(今属河东区)、费县王沟等地安设据点,并于1944年冬,调集2000余兵力,对费县马庄一带,大举进攻。虽给当地群众造成灾难,但结果均在人民抗日武装力量打击下,损兵折将,惨遭失败。
  1945年1月,国民党委王洪九为“山东省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委朱绍白为国民党“临沂县县长'',改王部"苏鲁战区游击第十纵队”番号为“山东省第二十纵队”,企图在抗日斗争胜利前夕,让王洪九在临沂地区向抗日军民抢占地盘,夺取胜利果实。
  1945年初,为扩大解放区,保卫抗日斗争胜利果实,鲁南军区决定发起春季讨王战役。调集军区及地方武装,于3月2日攻打王部沂艾庄据点。3月7日,在消灭王部100余守敌后,据点被拔除。3月20日,乘胜包围寿衣庄据点。3月30日,王部守敌企图连夜突围,被消灭100余人,寿衣庄据点被拔除。4月1日,拔除王部岑石据点,毙、伤守敌30余人,俘获60余人。4月17日,拔除王部涧沟崖据点。在取得春季讨王战役一系列胜利后,鲁南军区一部乘胜向王洪九的老家沙沟崖据点进攻。战斗历时7天,至4月7日,沙沟崖据点被拔除。至此,春季讨王战役,宣告胜利结束。
  自1945年7月中旬,鲁南军区又发动了秋季讨王战役。7月中旬,围攻沈家村(今属费县)日伪据点,生擒伪中队长、伪乡长以下150余人。7月21日,攻克阎坡庄据点。
  1945年7月底,由于抗日武装力量的迅速发展,王开始收缩兵力,所部集中于临沂城及城北的7个据点里。时,司令部及二十八支队驻李家宅;二十九支队及特务大队驻孟家村;三十支队驻花园;三十一支队驻后乡(今属义堂镇)、王庄;补充大队驻白沙埠、姜村。自从王在东埠遭到袭击之后,王非常重视对据点的工事构筑。经过3年的修造,王部所建据点工事复杂,构筑坚固,宜守难攻。王企图以此来挽回败局,结果也没能改变其失败的命运。
  1945年8月初,八路军鲁中军区着令二分区司令员吴瑞林、政委王一平指挥军区四团和二分区十一团及特务营,对临沂城东北15公里处的白沙埠、姜村的王洪九据点实施攻击,以期为我军南下临沂城扫清障碍。时,吴瑞林所部奉令改编为山东警备第二旅,下辖四、五、六团。吴以五、六两团部署于临沂城西北15公里里处的后乡、花园、李家宅、王庄、孟家村一带地域,负责封锁、监视王部行动。四团担任围攻白沙埠据点的任务。四团对白沙埠据点围攻了三四个夜晚,王部于8月16日夜突围。这次战斗,共歼王部兵力400余人,补充支队支队长李堂刚被击毙。大、小姜村据点内的敌人,也同时突围、逃散。攻克白沙埠后,四团即刻南下,兵薄临沂城下。
  10月初,人民军队对李家宅据点实施围攻。部署是:五团包围祊河以南的后乡,六团包围花园、王庄,四团包围李家宅、孟家村。山东军区特务团也参加了对李家宅据点的围攻。这时,吴瑞林奉令调往东北,四团团长陈宏任二旅副旅长,负责指挥作战。经过十几天的紧迫作业,完成了阵地构筑,对王部据点实现了分割包围。10月中旬,鲁中军区派野战第三师参谋长李福泽率三师八团参战,接替二旅四团攻打孟家村的战斗任务,由李福泽指挥。在战斗过程中,三师八团奉调撤离战场,赴东北作战。围攻孟家村的任务,重又交给二旅四团。经过近一个月的连续作战,终于10月31日晨,攻克了王部孟家村据点,生俘副支队长以下一批官兵,毙、伤多人,副司令杜庆九少数残敌,于地道中逃窜。
  在山穷水尽,待援无望的情况下,被围困达三个月之久的王洪九,于11月22日夜10时,指挥李家宅、后乡、花园、王庄据点残部同时突围。途中被人民军队截杀、俘获甚多。最后仅有200余人逃往枣庄。副司令、支队长多人被生俘。至此,王洪九在抗日战争期间苦心经营多年的队伍土崩瓦解,王化装成牛贩子,只身逃往泰安,并由泰安至济南,转徐州,蛰伏至1947年国民党军向山东解放区大举进攻时,才又卷土重来。
  在扫清王洪九部据点的同时,山东解放军对盘踞临沂城,拒不投降的敌、伪势力,展开了强大攻势。战斗于8月17日晨打响至9月11日,经过26天的激战,鲁南重镇临沂城宣告解放。城内伪军大部就歼。这次战役,生俘伪临沂县长韩文龙,伪临沂保安第八大队长许兰笙,伪费县县长韩金声,伪费县保安大队长邵子厚以及王洪九部参谋陈维章等以下共2000余人,缴获步枪3000余支,轻重机枪10余挺,手炮50余门,汽车11辆,各种弹药无计。二次卷土重来
  1947年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发动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王洪九于徐州一带,纠集残部,卷土重来。先后占领了鲁南的临沂、郯城、费县、蒙阴、沂水、莒县、日照等部分解放区,对临沂人民实行了长达1年又8个月的血腥统治。
  1946年初,王洪九在徐州九区安设“驻徐办事处”,而后组建“山东省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王任专员兼保安司令,杜庆九任副司令。8月间,王收罗旧部和解放区外逃的反动分子,组建“区训大队”,会同临沂、蒙阴、莒县、沂水四县“还乡团”,在徐州东北面郊区的大赵庄驻扎。后该股势力改编为保安一营,王素文任营长。不久,保安一营扩编为保安七团,杜庆九兼任团长,王文彩任副团长。1947年1月3日,杜庆九率部配合国民党军第二十六师、第一快速纵队,向鲁南进犯,在苍山向城附近,被解放军围歼,保七团残部逃回运河以南集结。1月底,国民党军南线兵团由欧震(第十九军军长)指挥的8个整编师、20个旅,分三路向临沂大举进犯。李天霞指挥的中路(左路指挥胡琏,右路指挥黄百韬)第七十四、八十三两整编师及第七军,于2月15日先后进占临沂城及其周围地区,杜庆九亦率部入城。2月24日,王洪九率队由徐州返回临沂。一时间,风云突变,临沂城乡陷于王洪九血腥统治的白色恐怖之中。
  国民党军及王洪九部占据临沂城以后,为适应对敌斗争的形势,中共临沂县委决定成立城东、城北和城西三个对敌斗争指挥部,分由县委领导同志具体指挥。县委书记狄生、县长张云榭带县团在临东一带活动;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刘炬,副书记刘继忠在城西一带活动;县委委员、宣传部长张华等同志在城北一带活动。在中共临沂县委领导下,各地干部群众积极主动出击,给敌人一次又一次沉重打击,粉碎了王洪九在临沂充当“土皇帝” 的迷梦。
  进城伊始,王洪九即着手建立并强化其反动统治机器。先将其“专员公署”设于考棚街路西毛姓宅内,4月迁入旧府衙东院。公署下设:秘书室,主任李蔚廷;一科科长李世传,分管民政;二科科长曹际枢,分管财政;三科科长张星宸,分管文教;视察宋润峰(后由王雷上接任);电台台长高尚勤(后为郭友三)。保安司令部由王洪九任司令,杜庆九、孟杰英任副司令。下设:参谋处,中校参谋主任于金钺(由国民党军中聘任),少校参谋陈玉龙;军法处,少校军法助理员徐兰谷(后改任法官);副官处,上尉副官江冠华;手枪队(即特务队),队长姜开燕;特务连,连长奚长林;政工队,队长王敬民,副队长彭树本;教导大队,大队长杨佑曾。
  临沂县“县府”设于旧府衙内,“县长”朱绍白。下设:秘书主任杨治中(后为王洛川);民政科科长郭级三;社会科科长高文经;建设科科长赵振藻;地政科科长崔铸;田粮处处长杨秉汉;稽征处主任李实;给养统筹委员会总干事姚洪钧;户政室主任李兴武;警察局局长王宪忱(又名王彦邦);警察大队大队长由王宪忱兼,副大队长刘维沂(后为刘俊德),军事科科长魏毓禄;县自卫总队部总队长朱绍白兼,副总队长樊迺成。
  王在加强了统治机器的基础上,即开始了其疯狂的反攻倒算活动。在其统治临沂的1年又8个月期间,据不完全统计,王部在临沂地区广大城乡抓捕干部、群众无计,被杀及折磨致死的约有2万人。其杀人手段更是惨不忍睹。
  义堂区(今义堂镇)后耿家埠村民李传吉,曾为解放军送过情报,被“还乡团”抓捕后,推到村南石垃子河中,用石头砸死。沙沟崖村党支部书记陈玉贞被捕后,先被敌人割去屁股,扔在石灰堆里,被活活''拱''死,然后又剖腹挖心。该村支部委员杨素文,被绑在树上当活靶子,乱枪打死。
  为了维持血腥统治,王洪九于1947年春,将其保七团布防在临沂城四周:一营王素文部驻城东;二营刘庆昌部驻城西;三营戴文焕部驻西北园、岑石一带。4月,保七团改名为“山东省第三行政区自卫团”。5月末,国民党第二兵团将费县张剑峰等部“突击队”拨归王洪九,改编为突击第一、二大队。6月,又将临费、郯一些小股地主武装改编为突击第三、四大队。9月,撤消突击大队番号,改编为区自卫第二团。原有之区自卫团改名为一团。11月底,建区自卫总团,扩编为三个团:一团,团长刘庆昌(外号红鼻子),副团长杨佑曾(兼任教导大队长),团副杨春芳。下设3个营:一营,营长王素文;二营,营长胡廷钧;三营,营长戴文焕。驻防在临沂城里及近城地带。二团,团长王文彩(后由段振德接任),副团长高志超。下设3个营:一营,营长王进廷(后为李华儒),驻孙家岑石;二营,营长王金耀,驻付家庄;三营,营长由高志超兼,副营长李进德,驻郭家岑石。三团,团长石焕良(费县县长兼),后由张剑峰接任(混号“张大嘴”)。下设三个营:一营,营长张剑峰(兼);二营,营长尤运昌;三营,营长宋八麻子(正名佚记)。三团布防在土城子一带。这时,王部总兵力已达4000余人。王视这支部队为命根子,特命名为“洪范部队'',官兵均佩“洪范”臂章(王名士范,字洪九,取“名”与“字”中“洪”“范”2字命名,用心亦良苦也)。
  王的另一支武装,是“临沂县自卫总队。”1947年六、七月间,设临沂县自卫总队部。朱绍白兼任总队长,副总队长先是李凤瑞,后是高文经,1948年初又由樊迺城接任。总队部下设:城东大队,大队长王耕南,驻独树头一带;城北大队,大队长李凤瑞,驻白沙埠;兰陵大队,大队长张思俭,先驻兰陵,后驻傅家庄;李家庄大队,大队长徐钧,驻李家庄(今属郯城县)一带;蛟龙汪 (今属临沭县)、朱藩(今属江苏省连云港市)另有一个大队,大队长王XX(名字佚记)。1948年春,朱绍白又从各大队中抽调人员,编为3个大队:一大队,大队长朱学玉;二大队,大队长吴学海;三大队,大队长鲍锡三。县总队兵力约有2000人。
  王洪九还有一支武装力量,即是“临沂警察大队”。共有警士611人,警长66人。下分4个中队:一、四中队驻郯旺(今属河东区);二中队驻城内;三中队驻李家庄。
  1948年5月末,昌潍地区“土皇帝”张天佐余部1000余人,逃窜至临沂,投靠王洪九,驻在东关一带。
  尽管王洪九极力扩大、加强其反动武装力量,但仍不能逃脱其失败乃至灭亡的命运。
  1947年9月16日,临沂县武装部配合册山、褚墩(属苍山县)区中队,在丰山一带设伏,消灭王部及国民党正规军20余人。义堂、马庄等地人民武装,也灵活机动地袭击敌人,予以沉重打击。1947年冬,临沂县团一部,包围了白沙埠据点,予敌以沉重杀伤。在此同时,费县县大队伏击外出窜扰的费县保安大队300余人,歼其大部,缴获武器弹药一批。11月4日,滨海地方主力与临沂县团配合,对汤头、白塔、大太平以东,沭河以西之地主武装展开攻势,俘虏“还乡团”大队长、突击队长、乡长以下1300余名,毙伤200余名。10月29日,攻克相公庄据点,歼灭王部守敌57名,并乘胜攻克城子河、旦彰街等据点,横扫八湖、八间屋等地之敌。30日晩,连克大岗、小岗、彭道口等6处据点。1948年初,鲁南地方主力配合临西县武装力量,对傅家庄、东高都之敌实施攻击,杀敌一部,并争取80余名“自卫队”官兵起义。4月6日,滨海一团对进犯程子河之国民党军及王部保安团以迎头痛击,歼敌600余人。4月22日,鲁中部队在诸满以东的后楼村一带,消灭王部保安团300余人。
  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形势下,国民党整编第八十三师于1948年五六月间,全部撤出临沂城,盘踞临沂城的王洪九部完全处在人民军队的包围之中。
  难逃覆灭命运
  为收复临沂城并最后消灭王洪九的反动武装,1948年9月15日,鲁南军区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对傅家庄据点实施强攻,16日胜利结束战斗。毙、伤敌人40余名,俘虏300余名。至此,城南、城西南之敌全部肃清。秋季以来,除土城子、李家庄2据点外,临沂城外围据点,悉数攻克。滨海、鲁中、鲁南的部分主力部队以及临沂、临西及周围各县人民武装力量,已经兵薄临沂城下。9月24日,济南解放,华野迅速挥师南下,即将席卷临沂之敌。王洪九见大势已去,遂于10月9日夜,将土城子据点的保三团撤回,集合全部人马,连夜弃城南逃。10月10日,鲁南重镇临沂城宣告解放。
  王部逃至郯城,李家庄守敌也会合一起南逃。王将所部3个保安团改编为“山东省保安第一旅”;将"临沂县自卫总队”改编为“山东省第三行政区保安一团”,将临沂县保警大队和沂水县保安大队编为“山东省第三行政区保安二团”,另有郯城的反动武装1000余人,也由王统一指挥布防在郯城内外。
  11月6日,解放军挥师南进。7日,华野一部进占马头镇(属郯城县)。同日,鲁中南纵队5个团会攻郯城。8日,郯城被攻克。郯城战斗,共歼王部区保安团等部2000余人。在郯城被围之初,王洪九带少数卫兵,化装突围,只身逃往新安镇(今江苏新沂市)。
  郯城战斗之后,驻杨家集的保安二团,逃往碾庄(今属江苏新沂市),投靠黄百韬兵团。在碾庄战斗中,该团被压缩在笈集子村北的干沟内,一举聚歼。“区保安一团”等残部,在黄百韬兵团被歼后,向西南逃窜,在河南永城地区被收编为“国民党第十三兵团独立旅。”1949年1月初,“独立旅”及国民党残兵4000余人,编为“国民党第十三兵团第六十四军”(军长李荩宣,副军长周藩),后于1月10日在青龙集、陈官庄、刘集、张庙堂一带,同杜聿明集团军总部和邱、李两兵团一起被歼。
  王洪九由新安镇潜逃徐州。徐州解放初,他化装成商人,逃往青岛。1949年1月底,由青岛经海路至上海,转奔南京。4月21日于南京解放前夕,经由杭州乘火车至上海,并由上海乘船,逃往台湾。
  至此,王洪九由早期参加抗日斗争,后来走向反共反人民的道路,随着中国大陆的解放,终于走向了历史的反面,成为历史的罪人。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临沂文史集粹第二册》收入临沂历史沿革、临沂古地名考略、费城、郯城旧时婚丧习俗、沂南乡风民俗漫话、幅军军师刘淑愈事略、僧格林沁与临沂僧王庙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王西献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兰山区政协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王洪九
相关人物
韩去非
相关人物
董少白
相关人物
尚明
相关人物
崔丽美
相关人物
何森金
相关人物
佑池
相关人物
靳怀刚
相关人物
肖方洲
相关人物
杨士法
相关人物
于学忠
相关人物
韩祥云
相关人物
周藩
相关人物
费县保安大队
相关机构
中共临沂县委
相关机构
1944年10月王洪...
相关事件
1945年10月人民...
相关事件
1948年11月解放...
相关事件
徐州市
相关地名
台北市
相关地名
台湾省
相关地名
临沂县义堂乡
相关地名
大纸房村
相关地名
费县城东马庄
相关地名
李家宅
相关地名
孟家村
相关地名
徐州市
相关地名
临沂市
相关地名
青龙集镇
相关地名
陈官庄乡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
新安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