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山惨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331
颗粒名称: 黄石山惨案
分类号: E297.51
页数: 21
页码: 284-304
摘要: 民国二十二年农历闰五月初十日(即1933年7月2日),国民军八十一师展书堂部运其昌旅、唐邦治旅,在沂水西乡黄石山上屠杀大刀会会员及无辜民众4000余人,造成了震惊全省乃至全国的大惨案——黄石山惨案。惨案发生后,驻济南、青岛、上海的一些外国报纸均有报道。
关键词: 黄石山惨案 土匪

内容

民国二十二年农历闰五月初十日(即1933年7月2日),国民军八十一师展书堂部运其昌旅、唐邦治旅,在沂水西乡黄石山上屠杀大刀会会员及无辜民众4000余人,造成了震惊全省乃至全国的大惨案——黄石山惨案。惨案发生后,驻济南、青岛、上海的一些外国报纸均有报道。建国以来,山东省政府有关部门、沂水县政府和政协、山东大学历史系师生曾多次实地采访、调査、记录了近百名幸存者的口碑资料,现根据有关材料整理如下:
  大刀会产生的社会背景
  20年代末,30年代初,军阀混战甫息,蒋氏独裁继之,政治腐败,社会混乱,民不聊生。
  当时的田赋,一年要预征数次,且年年加码。起初,每两正银合2元2角,及至张宗昌祸鲁后期,每两正银竟上升到19元2角。除正银外,再加地方附加税以及百户捐、牛头捐、羊只捐、羊毛捐、房屋捐、防务捐、黄河捐、飞机捐、过路捐、小脚捐、小车捐、篓头捐、花生捐、小榨捐、大榨捐、养儿捐、户口登记捐、屠宰税、烟酒税、丝棉税、鱼菜税、集市牙行税、鸡狗税、发票税、行务税、树木税,还有教育费、地方建设费、军队过境费、军队支应费等,足有三四十种捐税和摊派。
  农民除承担地租和高利贷盘剥外,还要承受以上诸多苛捐杂税的压榨,再加旱涝、蝗灾频生,兵连祸结,官逼民变,老百姓已经到了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境地。此时,沂蒙山区几乎遍地土匪,大股上千,如刘黑七(刘桂棠)、李堂纲等,小股成百,如刘天增、杨广胜、李朋均、石增福等,其他30、50或三五成群拦路截劫的零星散匪,则到处可见,严重时路上断了行人。
  这些大小土匪,最初矛头对准地主富户,后来则不论贫富,一律抢劫。土匪所到之处,奸淫虏掠,烧杀架票,无恶不作。许多村庄因迭遭匪祸灾患,蒿草丛生,田园荒芜,几成废墟。
  在这样的年境里,有权有势有钱的官宦地主们则修寨建围,以防匪患。一般农民便靠参加一些封建团体以自卫,于是,便产生了大刀会组织。
  大刀会组织的发展过程
  大刀会源于清末。其渊源是白莲教。大刀会的各派系即按白莲教中易经八卦乾坎艮震巽高坤兌及木火土金水五行来排号定名作为旗帜的,如青旗会属水,水在北方属黑,故以坎卦为名;红旗会属火,火在南属红,以离卦为名;黄旗会属土,以坤卦为名,等等。至于神鬼附身、符咒治病、刀枪不入等魔术玩艺,更是从白莲教的撒豆成兵、腾云驾雾、写符念咒等邪术变换来的。
  大刀会的派系甚多,有青旗会(又称黑旗会)、红旗会、黄旗会、五旗会(又称五带子会)、金钟罩、铁布衫、铁板会、黄沙会等。沂水、莒县一带以青旗会为最盛,红旗会、黄旗会次之。
  1925年至1928年间,群匪为害,沂水人民受荼毒最深。有人从费县、鄕城请来师傅组织大刀会以防匪。岸堤(现属沂南县)中小地主刘建信从费县上冶请了一位师傅帮助办起了青旗会。接着黄草关以东的马旺庄、塘子、上下高湖、隋家店、田家北村、局埠、禹王庙、马牧池、万粮庄等村的农民大都入了会。
  过了些日子,在依汶(现属沂南县)一带出现了黄旗会组织,从郯城请的老师,还在朱寿年家里摆了香堂。在汶河西岸,冯家庄、东西罐头村、龙王圈、孙农、松林、明生、安子庄等10余村皆入了黄旗会。
  沂水大刀会以青旗会最盛,人数最多。沂水青旗会主要是从莒县传入的。
  莒县青旗会发起人为田五、田瑞。田五是莒县前海子后村人(今属沂水),他常到滕、峰两县做买卖。滕、峰一带早已有了大刀会。当时莒沂一带苦于匪患,世道不安。田五就到滕、峰一带请了师傅办青旗会。田五办会后,就发展了他的侄子田瑞人会,从此田瑞便成了莒县青旗会的老师。
  田瑞是个大老粗,曾作过小买卖,当过经纪,常到邻县赶集,还去过青岛,见识较广。自从办会后,他就以此为职业。
  前海子后的赵玉瑞也入了会。这人识些字,活动能力很强,很快成了青旗会的骨干。
  青旗会很快发展壮大起来,就成立了青旗会一团,前海子后赵文当团长。赵文从小务农,粗识文字,办会很积极,做事有胆量。田瑞和赵玉瑞外出活动时,会务即由他操办。黄石山惨案后,被县政府捉去解到济南杀害了。
  自从青旗会办起以后,各村守望相助,土匪不敢进犯,社会一时平安。因此很多村都办起了青旗会。大李家庄的梅景玉请了田瑞去办起了青旗会。梅景玉很快成了莒县青旗会的头目。田瑞和梅景玉是拜把兄弟。
  田瑞和赵玉瑞不久被沂水县请去办会。东营庄的张恒远就是田瑞发展的会员。张恒远后来成了沂水青旗会的总头目。
  张恒远系小地主,幼时念过书,为人性情豪爽,讲义气,好结交,仗义疏财,凡师徒朋友登门拜访时,管吃管用,还赠川资。会众称他为四老师,在旗会中颇有威望。
  沂水青旗会组织遍布全县,北至沙沟、崖庄、泮池、马站,西北至诸葛、古村、西黄山、夏蔚、崔家峪,西南至院东头、依汶、青驼、岸堤,南至葛沟、汤头、苏家庄子、许家庄、儒林、司马、良水、团埠、转埠、李官庄等村。
  青旗会入会规程。凡入会者交10吊钱(当时每块银元兑8吊铜板)打一口大刀,打不起大刀的可以打一个枪头子。入会者每人要拿上一个棉布(自己手工纺织的粗布),叫“铺坛布入会者每人交1元会费,烧香用。入会后由老师装身一次。
  青旗会会旗是黑底白边中绣“乾”字的三角旗。会员斜披一条四指宽的白布,上写自己的名字番号,胸前挂有虎头图案的布兜。
  黄旗会入会仪式。据张希周回忆(他为了解大刀会组织曾入黄旗会),入会时摆香堂,香堂内灯火辉煌。墙上挂有用黄裱纸写的无极老母,上边画了个“三”(易经八卦之一“坤”字),两边写着周公祖、桃花仙,桌子两边和正中高高摆着3碗豆油灯,用木升盛着细沙作香炉,插着一整束料香,大有“香烟缭绕、仙气来也”的气氛。法师先向神位叩头,然后口里咕咕呶呶念咒,又向正中那碗灯吸一口气,在入会者头上拍三下,据说是拍开天灵盖,敲开泥丸穴,又朝头顶和前后身喷气。入会者叩头三,又向法师叩头一,算谢师礼。这叫贯顶,从此就成为一个黄旗会门徒了。
  黄旗会禁忌食牛肉、狗肉、葱韭芥蒜,上阵打土匪,身上不准带铜钱、银元,遇东西不准拾,不准和女人睡觉等。
  青旗会、黄旗会成员多是贫苦青壮年农民,但也有地主、富户、知识文人参加,这些人且多为大刀会组织的领导成员。
  红旗会。莒县的红旗会是浮来山定林寺和尚法真(俗名赵善义,汤头人)建立的。当时沂水县赵家洼村的王保彦从西南乡跋麻村(两村现均属沂南县)请了一个老师在本村办起了红旗会。法真又通过王将红旗会引到浮来山一带。于是法真便成了莒县红旗会的老师。红旗会不设团营连组织,成份复杂,大权都操在大地主手中,总首领是大张庄(今属沂南县)地主于兰田。红旗会会旗是一块红色四方布。
  五旗会。五旗会又称五带子会,也叫老皂旗,因其会旗是皂色。五旗会活动地区主要是在莒县北部、东北部的大庄坡、中至子村一带。首领是大庄坡的踵志道,其次是刘东和薛明会。这3人先后被国民党军运其昌逮捕杀害了。于家亭沟大地主于景五当时也是红旗会会首之一。
  青旗会剿匪
  下里庄大力会剿匪旗开得胜
  渊子河杨广胜被歼销声敛迹
  1930年古历四月,正锄春地的时候,蒙山里的土匪杨广胜、李朋均、石增福等带领他们的匪徒到沂水北乡的杨庄一带抢劫了大批财物,还掳掠了不少“肉票”,回来经过下里庄,企图窜到西山里的虎峪,在那里等待被架肉票的家人拿钱赎人。青旗会得到这个确讯后,立即决定调集会友到渊子河(沂水西南部下里庄村前)截击。青旗会五团张恒志首先带领队伍赶到渊子河,接着,张恒远带领东营庄一带的会友还有沂河东百多名会众赶到,莒县的青旗会会首田瑞、梅景玉、袁福禄、黄文明等闻讯也立即带领莒县西部的七八十名青旗会友前来增援。
  会上早已做好战斗准备,当土匪到达这里时,就把他们包围了。打了一天,土匪大部被歼灭,会上得了些马匹枪支。在这次战斗中,会上牺牲了4名会友。事后,会上把缴获的马匹及物资大都卖了,又要被解救出来的肉票各家出了一部分钱,对牺牲的会友的家属进行了抚恤。莒县青旗会参加战斗的分了一匹马,后来这匹马给了老师田瑞。黄文明得了一支枪。
  渊子河剿匪,就连当时的国民党沂水县政府对大刀会剿匪作战如此勇敢强悍也不得不表示赞许,对参战会员进行了一番慰问和奖励,并给牺牲的4名会员举行了追悼仪式。
  青旗会渊子河剿匪获胜,也使土匪知道了青旗会的厉害,可谓亡魂丧胆,闻风逃遁,再也不敢轻易入境抢掠了,沂水山区相对安稳了一段。
  青旗会剿匪获胜,也使莒沂两县民众亲眼看到了青旗会的威力。青旗会威望大增,莒沂两县参加者络绎不绝,队伍壮大,人数巨增。全县青旗会达到20多个团,2万多人。
  青旗会追剿刘黑七
  县政府紧关沂城门
  1932年春天,股匪刘黑七从河北省过来,经过沂水西乡的磨峪、荆山头、辉泉等村向沂水城窜犯。青旗会二十团在辉泉一带迎头痛击,由于刘匪人太多,满山遍野而来,二十团寡不敌众,只得撤出阵地。这次截击刘黑七之战,辉泉村青旗会会员刘福堂挂了彩(受伤)。二十团撤出阵地后,李方俊又立即传信给松林村的十九团(团长陈凤林,副团长杨化信),十九团拦头打了一阵,但也没有堵住。刘黑七继续东犯,驻兵沂水城南。
  这时青旗会十五团、十八团、十九团、二十团,共4000余人,去把刘黑七包围了。可是此时国民党沂水县政府却吓得紧闭了城门,他们怕土匪进城,也不叫大刀会进城里去。快到晌午了,会员们还没吃上早饭。于是会上扬言要攻城。县政府慌了,才从城墙上滑下煎饼和油饼,让会员们吃。这一仗打得很激烈,砍死了刘黑七不少人。刘黑七带领他的残兵朝莒县方向逃窜了。
  青旗会与地方军政的矛盾冲突
  打良水青旗会获胜
  守炮楼杜烧包丧命
  杜守然,字绍增,沂水六区北良水村地主。其父杜次章,曾任过沂水县财政处会计,也曾当过六区区长。杜姓是沂水六区封建势力派之一,当地谚云“南曹(指苏村南曹家营曹姓)北杜(指大小杜家庄、菜园、良水、房岭等村的杜姓)司马徐。”此三姓,皆系当地封建势力派。杜姓自杜经三当了县警备队总队长后,势力就更大了。
  杜绍增自小桀鹫不驯,在临沂五中上学时,好打架斗殴,好夸言,无所不为,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杜烧包”,为社会乡里所不齿。杜还是黄埔军校学生(未毕业)。他于1927年由临沂人韩仲衡介绍认识了张苇村,就在国民党特别委员会中当了一个小职员。待特委垮台,杜亦回家。他又进入山东区长训练班,毕业后任沂水六区区长。他常吹嘘与县长焦常荫是同学,拜把兄弟,在南京是张苇村的老部下等等,因此狐假虎威,有“二县长”之称。杜绍增对老百姓的压榨非常残酷,他不仅任意增加苛捐杂税,鱼肉乡里,而且私设公堂,动辄对群众吊打非刑。人民群众对他早已恨之入骨。他也视青旗会为眼中钉、肉中刺。
  1932年春,有一天,杜绍增骑马路过东营庄,故意不下马,耀武扬威,以示对庄上人的侮辱。庄上人骂了他几句,他恼羞成怒,就把骂他的那个人抓了起来。青旗会是信神的,他们分别在司马店子、苏村、南良水、沟脚等4个庙宇克期烧香。杜绍增为了压制青旗会,就没收这4处庙产,改建为学校。农历正月初五,青旗会的会员集合到苏村烧香,见庙宇已改为学校,很为气愤,一怒之下,砸了桌椅、黑板。杜绍增借故逮捕了夏孟寺和尚了庆和牛家小河村地主牛守元,将2人押送县府,投入监狱。其实,杜绍增完全是为了敲诈他们。了庆是个六根不净,不守戒规的酒肉和尚,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才入了青旗会的。
  会上早就对杜绍增憋着一肚子气。张恒远让杜释放所关2人,杜坚决不放。杜绍增为了对付青旗会,特地从县里调来一部分警备队保卫区公所。
  张恒远就调集了二三百名会友,在正月二十五日晚上包围了六区区公所。会上本来的打算是向杜绍增施加压力,放回2人,就算了。这时,青旗会十八团团长牛衍绪也来调停。牛对张恒远说:“没什么大事,把人撤回去再作商量张恒远说:“撤人可以,但杜绍增必须服输,在他不服输之前,人是不能撤的。”
  第二天早晨,周围村庄也有为缓和事端想进围子见杜绍增从中调停的,但杜不准任何人进围子,杜还首先开了枪,把张恒远的大儿子张元道打死了,并打伤了几个会友。这样一来,会上火了,先把区公所通往县政府的电话线给割断了,使杜无法向县里求援。接着向杜绍增的围子进攻,先由12人在村东北方向放火,继用碌磕把北门砸开,冲进了围子。杜绍增见事不好,立即与警备队人员及七八个区丁和工作人员,还有他的父亲、哥哥、妹夫(李泽生,杜绍增的文书)逃进村西北角的炮楼里,企图负隅顽抗。会员们便用撅头刨楼墙基,同时于炮楼四周堆积干柴点燃,进行火攻,并在炮楼下点燃炸药,将炮楼炸倒。炮楼一倒,杜绍增的父亲当场毙命,杜绍增和他哥哥、妹夫等已跑下楼去向良水河方向逃去,刚逃至良水河滩,即被大刀会会员赶上全部杀死,还逮了两个区丁解回东营庄杀了。这一仗,打死杜绍增等七八个人,会上只牺牲一人,即张恒远的儿子。
  事后,县长焦常荫到了南良水,说会上杀死区长是不对的,但是已经死了,劝会员们今后要安分守己。他又去对杜绍增的残兵败将说,你们的围子太不坚固,一炮就能打倒,死守当然要吃亏了,焦常荫到良水看了看,说了这些话就回县去了。过了些日子,县政府为笼络人心,就叫凤台庄地主、青旗会会首之一张立祥(字瑞五)当了六区区长。
  当时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派了民政厅长李树椿进行调査,调査结果,杜属咎由自取,宣布“罪不加众”云云,将县长焦常荫以办理不善的罪名撤职而已。这时,大刀会与官府的矛盾,在表面上暂时缓和下来,但却由此而种下了黄石山惨案的祸根。
  青红矛盾,于兰田勾结国民军
  五红交战,运其昌杀害鍾志道
  当时莒县东、北部和莒、沂两县交界处,大刀会4派,青旗会人最多,五旗会次之,黄旗会、红旗会人最少。青、五、黄之间关系较好,红旗会和以上3派有矛盾。红旗会头头于兰田是大地主,他想用红旗会争夺地方权力,青旗会和五旗会对他就不服,因此双方常常起摩擦,甚至动武。
  红旗会会首于兰田勾结贿赂驻防莒县的国民党八十一师运其昌旅为自己撑腰,互相利用.狼狈为奸。国民党政府和运其昌为了搞垮大刀会,也就趁机从中挑拨离间。因此运其昌明里说是调解红旗会和青旗会、五旗会的矛盾,其实是站在红旗会一边,压青旗会和五旗会。这样一来,旗会之间的矛盾对立就更加尖锐了。
  那时参加红旗会的多是有点身份的或吃官饭的,还有衙门里的,在地方上伸大拇手指头。当时满堂坡、丰台一带的红旗会就住在其首领丰台地主王宗堂的围子里。有一次,是在民国二十年或二十一年麦季,青旗会五团在丰台与红旗会开战,双方都有伤亡,红旗会伤亡大,青旗会阵亡3人。
  1933年夏,韩家官庄青旗会会员左福叫红旗会的人抄了家,左福的闺女婿是大李家庄的青旗会会员袁福堂。袁福堂听说岳父被抄了家,就报告了本村会首。这时会首已把会友们集合起来准备抵抗运其昌,他一听说自己的会友受了红旗会的欺,就把队伍开到了孟家庄。红旗会这时也把人调集起来,开到袁家庄的一条沟里,准备迎战,两相对垒,剑拔弩张。这时下店村绅士袁仲一、黄旗会会首杜历山、大李马庄铺子掌柜李升庭3人出面调解,才避免了一场械斗。
  同年.五旗会和红旗会在小薛庄也发生过一次冲突,双方都调了不少人。红旗会会首于兰田带领他的两个儿子亲自出马,五旗会会首鍾志道也上了阵。这时国民党莒县政府和驻军旅长运其昌出面“调停”,他们袒护红旗会,鍾志道不服,结果被运其昌抓到莒县城杀害了,接着又杀害了五旗会另一会首刘东。
  李乡长逼催防务捐
  青旗会三战运其昌
  民国二十二年(1933)古历五月初,莒县垛庄乡乡长李寿辰派区丁至盛家垛庄庄长盛阶家催征8块钱的防务捐。李寿辰平时为虎作怅,催征钱粮极为苛刻,经常带着十几个区丁挨户催征,凡遇滞纳者,即拘捕关押。
  盛阶是青旗会会员,对李之敲诈早就不满,区丁来催征就更为生气,当即回答拿不出,态度很生硬,意思就是不给。区丁不答应,要他到乡政府回话。盛阶不去,并用长烟袋将区丁揍了几下,结果被捆到乡政府关押起来。
  盛阶之弟盛富及其侄等五六人都是会员,见盛阶被押,便集合了本村的会员至乡政府,将盛阶抢回。为惩罚李寿辰,以平民愤,第二天,青旗会会首梅景玉即向各村传令调兵。在梅景玉的带领下,组成了几千人的队伍围攻乡政府所在地盛家垛庄。从上午开火,打到下午。
  这时李寿辰的姑表兄弟王文楼,到莒县城请来了运其昌的部队。运其昌带了一个步兵营到盛家垛庄,谎称和解,叫梅景玉暂且退兵,有事慢慢商量。梅答应解围退兵,但必须交出李寿辰作为讲和条件。运其昌佯为应允,但并不执行诺言。梅景玉退兵至岭西,不久就识破了运的欺诈手段,于初五又围攻了盛家垛庄,并一枪击中了正在训话的运其昌的左腿。运于是撕下了假面具,以全副武装向青旗会发动猛攻。大刀会难以抵抗, 只得向沂水方向撤退。运旅一面追击,一面放火烧会庄。梅景玉也率会员边退边组织反击。
  也是在同年农历五月初,梅景玉还会同沂水、费县的旗会援兵,在沐河边的夏庄,与运旅打了一仗,双方互有伤亡。五月初九日(6月1日),青旗会退至黄沙沟,又进行了一次反击,村上男女老少,全部投入了战斗。从早晨黎明,一直打到下午4点,不分胜负。后莒县县长要求讲和,经双方谈判,运旅带着伤亡撤出了黄沙沟。
  几次交战,运旅未能获胜。他扬言“非把青旗会消灭不可!” 运其昌对莒沂两县的青旗会怀有刻骨仇恨。因此,黃石山惨案的悲剧也就在这些小规模的武装冲突中慢慢地孕育着。
  弄假成真,刘楣荪阴谋施计挑战事
  骑虎难下,青旗会遭遇展师惹祸端
  莒县大刀会与运旅在黄沙沟交战后,青旗会自知运旅还要报复,因此莒县青旗会便通过田瑞写信给沂水大刀会头子张恒远求援,结果被张拒绝。于是田瑞写信骂张恒远没良心,并声言要把会众拉到沂水与张拼了。因为沂水青旗会渊子河剿匪、打良水时,田瑞都曾带领会众前往增援,所以此时田瑞敢于责骂威胁张。
  当张恒远接到莒县青旗会头子田瑞的威胁信后,即召集青旗会头子开会商量办法,又去刘家店子找刘楣荪出主意。刘楣荪即教他调一部分会众到莒沂边境,名义上是声援莒县的大刀会,实际上是堵截他们进沂水县境。
  张恒远等认为此是两全其美的“妙计”,就欣然回东营庄召集大刀会会首宣布计策,下令调人,并说“谁不来就切开晾着(即杀头”于是会员们就自备干粮,扛着大刀、长予,漫山遍野而来。当他们走到苏村、司马店子一带时,便和从临沂向北开发的国民党军八十一师展书堂部遭遇了。
  原来刘楣荪向张恒远献的是两面计策,当他知道张恒远已下令调集人马之后,便又暗中向沂水县政府报告说:“大刀会又要举行暴动……。”当时的县长范筑先闻讯后,立即电请韩复渠出兵镇压。韩复榘即电示临沂驻军八十一师开赴沂水。当队伍行至苏村、司马店子一带时,见大刀会漫山遍野而来,便以为是大刀会暴动已经开始,因此便下令向大刀会开火,霎时间,步枪、轻机枪一齐向大刀会射击。
  大刀会突然遭此射击,便都卧倒在麦田里。而八十一师的官兵误以为是他们都被打倒了,便停止了射击。少顷,大刀会众一齐爬起,喊着号子向军队冲去,这一冲,反而把军队吓得抱头鼠窜,逃进附近的围墙内不敢出来了。
  这一冲突,虽然双方无大伤亡,但却弄假成真,使青旗会骑虎难下了。造成这种局势的根源主要是刘楣荪的阴谋。
  刘楣荪是沂水六区刘店子村地主,晚清拔贡,乡人称之为“拔爷他反对辛亥革命,参加共和党、进步党、保皇党、保发会,积极拥护张勋复辟,是沂水封建势力中最顽固、最阴险毒辣的反动分子。大刀会暴动的消息,本来是刘楣荪有意捏造的,至此也被认为是“事实”了。因此大刀会不得不继续调集会众,准备作战。这时沙沟的恶霸地主李景刚又挑起事端,拉开了黄石山惨案的序幕。
  写呈状十三人枉进囹圄
  打沙沟李五秃命归黄泉
  李景刚,外号李五秃子,沂水县沙沟人,任地主民团长。自从古村、沙沟的青旗会二十一团建立后,当地地主感到是个很大的威胁.有一次,李五秃派人来请青旗会的李德和李方俊商量到沂山里剿匪事宜。二李知道李五秃这人阴险狠毒,对他不能不防范.估计李五秃想借进沂山剿匪之名吓唬大刀会,或借此搞垮刀会。但既然李五秃有“请”,不管怎么样,李德和李方俊还是到沙沟去了。见了李五秃,李德说:“到沂山里剿匪可以,你得准备几千斤馍馍,几千发子弹,几千双鞋,我们包打!”这本是一句大话,却把李五秃等地主们吓倒了,没敢答应提出的条件,事情就不了了之。李德和李方俊回了黄罗坊。
  李五秃觉得刀会不好惹,就向县里告刀会的状,说沙沟古村的刀会中有共产党分子作乱。县政府接到李五秃等人密报,于1933年古历四月十六日就指令县公安局与民防团在沙沟古村抓了13名青旗会会员,关押在沂水城监狱。
  (另据刘箕阶说,13人被捕后第二天,当时共产党沂水县委书记谢梅村曾派人组织青旗会设法营救,未果。)
  这时,二十一团派人到黄罗坊请李德和李方俊去商量对策,李方俊派李德和两个会员先到了古村。临行,李方俊对李德说,要是县政府在那里继续抓人,你们就在宿山上放炮,我们听到炮声,就马上率十九团、二十团去增援。3人到古村见了李文富,他说现在抓人抓得很凶,连自己也保不住。李德一听,觉得情况十分紧急,当日(古历五月初六)下午就派人给李方俊送了一封急信。到晚上9点来钟,大刀会在古村集合了二十一团的300多名强壮会员,凑了200支枪.由李德和李文富带领向崖庄进发。半夜以后,包围了李五秃设在崖庄的局子。他们估计李五秃可能在局子里,想找他算帐。局子里的人首先向刀会会员开了火,会员立即还击,一直打到早晨四五点钟。局子被打开了,打死打伤民团十来人,得了一支二把匣子枪。但这天晚上李五秃没在局子里,没有抓到罪魁祸首。天放亮时,会员撤到沙沟南山顶上(名盖家顶)。
  撤到南山顶后,周围的会友们也来了,到了600多人。李德整理了一下队伍,让大家就地休息。在这同时,李五秃也调兵遣将,并向县政府求援。县政府就派了大兵到沙沟。这些大兵从沙沟经过村南沐河上的木桥时,山顶上的刀会会员看得很清楚。会员们一一数过,整整是68人。于是李德就叫大家把会旗靡倒,并规定,不见旗竖起来谁也不准打。当时刀会占的是盖家顶西山头,李五秃带人占的是东山头,相距半里许。李五秃首先向刀会开火,打了数百枪。这时,李德叫会员们谁也不能急于还击。李五秃指挥他的人打了一阵枪以后,看见刀会没有动静,就带人扑来。当他们距离刀会的阵地只有几十步时,李德立即把旗举起来向东摇了三摇.会员们见旗竖起,随即一跃而起向民团扑去。李五秃的民团一下子乱了阵脚,慌作一团,连枪栓也拉不开了。刀会乘胜冲杀。不到两个小时,就把民团杀得四处溃逃。李五秃立即带领他的残兵东撤。刀会紧紧追击,一直追到宋南山的一条沟里。这时杨家坪村的30余名会员迎头把李五秃一伙截住,本想活捉李五秃,用他把被关在狱中的会员换出来。但李五秃不叫近前,拼命抵抗,李德看对他不必客气了,于是开枪把他打死。杨家坪的会员上去把他的头割下来,李德用自己褂子包起来,押着4个俘虏,带领会员到了下古村,把李五秃的头挂在一棵树上示了众。
  第二天,十九团、二十团共900余人,在李方俊、陈凤林、杨花信带领下到沙沟增援.李德就把4个俘虏交给陈凤林,回了黄罗坊。李方俊、陈凤林、杨花信又带领会员攻打李五秃的圩子。李五秃的二弟(外号二县长)指挥着几十个武装人员,凭借修筑坚固的土于子进行顽抗,但最后终被会上攻破。群众拥进圩子,把李家的东西,好吃的吃了,好拿的拿了。打完圩子,就快割麦子了,会员们各自回了家。
  李五秃死后,他全家被茹素团接到杨家城子后,他的儿子李春臻和侄子李建荣上县政府递上呈子告了青旗会。闰五月十一日,县政府就把关押的13个人杀了。十三这天运旅烧了古村等村,接着运旅有一二百人开到沙沟,李五秃家的人回来了。到处抓青旗会,腥风血雨,迫在眉睫。
  黄石山惨案及前前后后
  韩复渠电令先招安
  张瑞五喊冤终被杀
  展书堂的八十一师受韩复榘之命开到沂水以后,就向县政府提出解决弹药费、医药费、埋葬费、抚恤费等军费问题,要县长范筑先出钱,数目之多竟达几万元,并说“没有钱是不能打仗的”,百般要挟。
  八十一师驻沂水,军纪败坏,强奸抢劫,无恶不作,弄得鸡犬不宁,民不聊生。社会上又谣言纷纷,说什么“大刀会要打开沂水城,杀他个孩丫不留”,“军队要把沂河以西有大刀会的村庄全洗(杀光)”等等,弄得人心惶惶。城里人怕大刀会攻城,纷纷向乡下搬家避难,乡村人民特别是沂河西岸的老百姓害怕军队洗劫,有些则向城里搬家,有的则逃往莒县城其他村庄,去亲友家避难,情况非常混乱。
  这时沂水城的统治者,既不满意八十一师的敲诈勒索和军纪之败坏,又害怕大刀会真要攻城。在进退维谷之际,终于想出了一个欺骗的办法,对大刀会“剿抚兼施,先行招安。企图将大刀会首领一网打尽。经电省请示,韩复榘也立表同意。招安的条件是:给大刀会以“第三路总指挥”的名义(与韩复榘名义一样),发给1万支钢枪,1万套军装,1万元现大洋。这显然是骗局。但既得韩复榘允准,就要试一试这剂药灵不灵,于是便选了一个“张善人”到大刀会去作说客。
  张善人,名熙恒,字仲久,沂水城西岳庄地主,他久居黄山铺集开“双祥号”,专营杂货和油坊。曾印过票子(纸币,当时山东城乡商号皆允许出票子),票额有1吊(50个铜板)、2吊直至10吊,铜元每1吊8至2吊合银元1元。又施小恩惠,于铺前施舍茶水(缸里盛着用石榴叶子烧的水,旁边摆着些黑碗,让赶集人随便喝,不要钱)。当时一些商贩担着鱼虾(多系日照、青口人)到城里卖完后,赶黄山铺集再买回山果、烟叶等回头货做买卖,有资本不足者,张则无息借给他们钱作本钱。有时来往行人路费不足,或欠下店钱、饭钱,求到张处,多能接济些。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从日照到蒙阴、新泰各县都知道沂水黄山铺出了个张善人,因此他印的票子得以大量发行。于是这些小贩就给他在黄山铺东头路北立了一块“乐善好施”的碑。后“双祥号”被土匪刘天增抢劫倒闭。手中有他的票子的小贩和穷人则倒了霉。
  这位张善人将官府招安意图说与大刀会。大刀会虽系乌合之众,但也绝非尽是草包,其中也有头脑清醒者。当时张恒远认为事关重大,撤了转贴子,请了些会首开会商量对策。有的坚决反对招安干到底,梁山一百单八将,招安后多被皇帝用药毒死了,光绪年间的义和团也被袁世凯、毓小辫(毓贤)招抚吃亏上当,都没有好下场;另一派(张恒志、牛衍绪)既反对招安,又反对打沂水城;还有的认为既是张善人等乡绅作保,可以接受招安,不然没有了局。经多次磋商,才决定张之祥作为张恒远的代表,又以六区区长的身份,由张善人陪同进城谈判。
  张之祥被“迎接”进沂水城后,便直接到运其昌的旅部,在那里受到“殷勤招待”。除了用前门烟、大方茶招待外,还特设了鱼翅宴席(这在沂水当时是最高级的宴席)。在宴会上,运其昌对张之祥极力恭维,推崇备至。张也趾高气扬,自吹自擂,说“能调集10万大刀会众”,并自报奋勇愿包打沂水北部的青旗会。耀武扬威,大言不惭。此时运其昌已电告韩复榘,韩复电“立即就地正法”。因而当天晚上即将张之祥钉镣收监,第二天一早便绑赴西门外枪决。
  张之祥,别号瑞五,沂水西南凤台庄人。少年在沂水县衙门刑房当学徒,后花钱运动当上刑房书办,包揽词讼,代写诉呈,哄骗乡民,从中谋利。由于钱来得容易,吸鸦片、嫖女人,无所不为。北伐后县衙改革,张被裁减。他回家后,架讼挑拨,故态不改。杜绍增死后,由刘荫第、刘立生及红门岭张鸿铎父子的支持,取得了六区区长的职务。但积习难改,依旧敲诈勒索,贪污自肥。民众意见很大,要找他査帐。他竟与张恒远认成本家,尊之为四叔,其实他系下里庄张,与张恒远并非同宗。因他有一定的文化又有一肚子坏办法,便成了张恒远的军师,这次作为张恒远的代表进城接受招安.得此下场,可谓应当。临刑前,张之祥痛哭流涕,说“我是代表,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为什么要杀我呢?我太冤枉了!”当时行刑的高友(龙家圈人)说:''张先生,你就冤枉这一次吧!”枪声一响,便结束了他的一生。
  国民军大张杀机
  黄石山腥风血雨
  国民党军八十一师与官府勾结,杀死张之祥之后,决定按原计划,剿灭大刀会。
  “凡有大刀会的村庄全洗”的传言很快家喻户晓。黄石山附近的村庄如胡家庄、西泉庄、西黄庄、武家庄、黄崖、埠西、崖上、崖下、东西土沟、东西峦庄、吕家庄、沙沟子、大小高庄、柳家庄子、上下独路子、黄石官庄、李家坪、蒋庄、破车峪、龙山店等几十个村庄的大刀会会员及其家属、农民群众皆扶老携幼,带着粮食、衣物、牲口搬上宝泉山(石观坪)和黄石山避难(早年防匪时山上筑有寨墙及简易房屋)。
  1933年7月1日(农历闰五月初九),运旅首先纵火烧了东营庄、西营庄、杜家庄、金桥庄、孔家湖、蒋家庄等7个村庄,接着攻上了石观坪山寨,杀死了200余名群众,随即包围了黄石山。此时,运其昌旅驻胡庄,唐邦智旅驻尧崖头。
  7月2日,运旅开始从南面炮击进攻黄石山。
  当时山上有山长刘同与青旗会团长李孟春以及刘恩裕、段其桂、张典正5人负责守卫。他们与会员以低劣的大刀长矛等武器顽强地与拥有钢炮、迫击炮、步枪、机枪的运旅抵抗着,一直打到天晌午,敌人没有攻上去。
  运旅打了一阵炮后,便派人上山去“劝降”。这时村里人已经很少了。结果只找了一个妇女(据说是胡家庄织布匠武五的儿媳妇),这个妇女上山去把“劝降”的事一说,当即被山长刘同拒绝了。此时有一部分人主张乘军队暂停攻击的机会,借投降之名逃出山寨,山长刘同与外号叫一眼公鸡的张XX坚决不同意,并说“谁要是往外突,就先把谁劈开晾着!”李孟春再三劝山长向外突围,山长还是不同意。
  八十一师见劝降不成,过晌又开始了炮击,迫击炮、小钢炮一齐向山上轰。这时唐旅被“请”到了蒋庄,从东北面炮击,是这一带的地主们凑钱买着唐旅打的,一共凑了500块大洋,是岳庄地主张少三为首凑的。
  后来李孟春眼看山寨守不住了,就带领50多人从山寨西北角的悬崖上跳下去,有些当场摔死,没摔死的直奔岳庄围子,可是岳庄的围子早已被地主用土屯煞了,不让进。岳庄的地主还带领武装站在围子上,向逃来的人开枪,致使有些人没死在黄石山上,却死在了地主的枪口下。
  死守在山寨上的群众,有些冒着炮火在西南寨门不断地垒着被大炮轰塌的寨墙,全部牺牲于炮火之下。山寨内一片火光,血肉横飞,尸身狼藉,哭声震天。这时山下的消息截断了,情报送不上来,想突围也不能了。
  正在山上形势越来越危机时,青旗会会首张恒远率领3000多人赶来增援。行至途中,张恒成占了一卦说“今天出兵不利”,会员们遂星散而去。但张恒远仍然带了80多人赶到了黄石山,刚冲至黄石山的西南坡就中炮牺牲,其余会众也被军队冲散。
  下午4点多,官兵连破3道寨门,攻进山寨,群众与军队展开了肉搏战,身强力壮的妇女也拿起大刀与官兵拼杀。运旅、唐旅的大兵们也有被刀会杀死砍伤的,所以他们攻入寨内,便兽性大发,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就连手无寸铁的老弱妇孺也不放过,被残杀的男女老幼尸身相叠成堆,惨不忍睹。运其昌是这场大屠杀的指挥者,也是目击者,他曾在一篇《告民众书》中谈到他亲眼所见:“三日早,兄弟(运其昌自称)同李参谋长上山査看,见山上山下尽是死尸,血肉模糊,尸身狼藉,有受伤未死的老幼妇女,呻吟在血泊之中,见穿军衣的来,恐又杀害,其惶惧可怜之状,未可以言语形容。又见有妇人已死,她的小孩还在她怀中含着她的乳头者,又有妇人已身首分离,她的小孩还抱着她那血肉模糊的头而哀嚎喊娘者,又有两三个月的小孩,在其母死尸旁,口含自己的小手指当乳吮咂而哀啼者连刽子手唐邦智也承认“太残忍了”,并说“剩下的(没杀死的妇孺)谁愿领就算谁的大兵们把妇女们领走后,有的作了自己的老婆,有的被污辱后又卖掉,一个妇女仅卖5元到10元。
  此次惨案,展师运旅、唐旅共屠杀民众4000余人。仅胡家庄当时800多口人,被杀死300多口,蒋庄死300多口,武家庄200多口,峦庄190多口,胡家庄被杀绝的30多户,埠西仅二十几户人家就死了100多口,崖上村连死带逃只剩下七八口人。
  据张希周在《沂水大刀会及黄石山惨案钩沉》一文中说“惨案发生后,沂水城里宗教家、慈善家和耶稣教长老乔铭三、杨希波,还有莒县乐道院长老王德一、济生药房经理潘照远组织起来去埋死尸,军队同意了,但不准带照相机。”“据乔鼎臣说,原计划马上出发,谁想第二日倾盆大雨,如果没那场雨,重伤号还能救活些。山上死尸发涨,血腥味扑鼻,臭气熏天。”
  黄石山惨案发生后,日本人在济南纬三路办的《济南日报》首先刊登了这个消息,直接说八十一师运其昌旅杀死老百姓5000余人,青岛肥城路《泰晤士报》(英国人办的)也刊登了这个消息。以后上海办的报纸也有登载。事后,刽子手运其昌由韩复榘调到胶县驻防了事。呜呼噫唏,这笔历史血债到底由谁来还呢?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临沂文史集粹第二册》收入临沂历史沿革、临沂古地名考略、费城、郯城旧时婚丧习俗、沂南乡风民俗漫话、幅军军师刘淑愈事略、僧格林沁与临沂僧王庙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学民
责任者

相关机构

沂水县政协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高坤兌
相关人物
刘建信
相关人物
张恒远
相关人物
赵玉瑞
相关人物
乔铭三
相关人物
杨希波
相关人物
潘照远
相关人物
张希周
相关人物
韩复榘
相关人物
田五
相关人物
田瑞
相关人物
杜守然
相关人物
盛阶
相关人物
李景刚
相关人物
张善人
相关人物
张之祥
相关人物
沂水县政府
相关机构
山东大学
相关机构
山东省政府
相关机构
沂水青旗会
相关机构
莒县青旗会
相关机构
沂水大刀会
相关机构
1933年黄石山惨案
相关事件
黄石山
相关地名
沂水西乡
相关地名
费县
相关地名
郯城
相关地名
田家北村
相关地名
莒县前海子后村
相关地名
大李家庄
相关地名
苏家庄子
相关地名
许家庄
相关地名
赵家洼村
相关地名
武家庄镇
相关地名
崖上村
相关地名
济南市
相关地名
胶县
相关地名
大刀会
相关专题
沂水青旗会
相关专题
黄旗会
相关专题
红旗会
相关专题
五旗会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