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六姐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325
颗粒名称: 沂蒙六姐妹
分类号: K825.2
页数: 6
页码: 258-263
摘要: 蒙阴县有个烟庄,烟庄有6个支前女英模,人称“沂蒙六姐妹”。她们都是十八九、二十刚出头的姑娘或媳妇。她们出身苦寒,有的是童养媳,有的是逃荒户的女儿。1947年6月10日,鲁中军区机关报以《妇女支前拥军样样好》为题,报道了她们的事迹。从此,六姐妹的名字传遍了沂蒙山区。她们是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姬贞兰、公方莲。
关键词: 沂蒙 社会人物

内容

蒙阴县有个烟庄,烟庄有6个支前女英模,人称“沂蒙六姐妹”。
  当年,她们都是十八九、二十刚出头的姑娘或媳妇。她们出身苦寒,有的是童养媳,有的是逃荒户的女儿。1947年6月10日,鲁中军区机关报以《妇女支前拥军样样好》为题,报道了她们的事迹。从此,六姐妹的名字传遍了沂蒙山区。她们是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姬贞兰、公方莲。
  我们都是村长
  1947年5月初,孟良崮战役即将开始。150多户人家的烟庄,成年男子都随部队到前线了,连六七十岁的老汉,也拄着木棍给解放军带路去了。于是,这山村便成了 “女人国”。
  解放军为了创造围歼敌整编七十四师的战机,在这一带频繁运动。一队队、一批批操着各种口音的部队在烟庄街上来来往往。慰劳部队,安排食宿,需要有人张罗;区上经常派下任务,需要有人操办。没有领头人不行。当时村里留下主持工作的指导员,因有腿疾,行走不便,而且,乡亲们为避敌机轰炸,都疏散到山沟沟里去了,下个通知要跑遍几座山,工作无法完成。
  六姐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们凑到一块商量:眼下前方正紧,村里人手少、任务重。党组织号召一切为了前线,我们都是党员。村里的工作咱应当担起来。大家经过合计,张玉梅当村长,伊廷珍当副村长,其他人分别担任文书、财粮员、公安员等职务,共同挑起了领导全村的重任。
  解放军到了庄头,她们主动迎上前去,部队的管理员和司务长给她们敬了个礼,说:“请问你们的村长在哪儿?”
  六姐妹,六张笑脸儿,“格格”地笑出了声,挺挺朗朗地齐答:“我们都是村长。”
  管理员和司务长带着几分惊疑,尴尬地看着这群姑娘媳妇。
  “同志们辛苦了!”张玉梅代表姐妹们说,“有多少人,快说吧!”
  于是500、1000、2000地报出数来,战士们需要支锅做饭、添米购菜、歇脚住宿……她们都一一办理得顺顺当当、贴贴切切,受到指战员们的敬佩,六姐妹的名字便在解放军干部战士中间传开了。
  粮草先行
  村长的职责,就是要按时完成区里交付的任务。
  她们上任的当天,区上的通信员就送来了一道紧急通知。姐妹们大都上过识字班,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她们将通知打开一看,原来是区上要她们村给解放军的骑兵战马凑草料5000斤,并要火速送往指定地点。
  全村百十户人家,平时不消10分钟就可集合,可眼下都潜散在山沟里,村里空荡荡的,连一根草也难找到。凑草料就得翻山越岭。
  于是,她们扛上称,拿着帐本,上了路。
  那时,虽然她们正当年轻力壮,毕竟都是缠过脚的,爬山实在不便。尤其是伊淑英,怀有身孕,行动更是困难,过思骇岭的时候,她只觉得两腿像灌了铅似的,怎么也抬不起来了,就坐在山石上,想歇一下脚。张玉梅知道她的难处,让她返回村干别的工作。伊淑英刚往回走了几步,听到远处战马嘶鸣,放眼一看,大路上正开过来一队骑兵。她立刻又折回头,继续往山上爬,姐妹们问她为什么又回来了,她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队伍正在开进,我怎么能往回走呢?”
  一道道山梁,爬上爬下;一户户村民,宣传动员。然后就是一担担谷草、一袋袋料豆由妇女们运至指定地点。
  她们完成了任务,拖着疲惫的双腿,刚走回村公所,又接到紧急通知,要她们在两天之内将5000斤粮食加工成煎饼运至前线。
  看罢通知,六姐妹都皱起了眉头。农家妇女出身,都能掂出任务的分量:全村除了军属和老弱病残,能烙煎饼的不过70人。两天内每人要烙70多斤粮食的煎饼,其中要经过运输、分配、碾磨烙成等七八道工序,能完成吗?可是,又转念一想:前线战士正在冲锋陷阵、流血牺牲,为的谁?决不能让亲人饿着肚子打仗!于是大家经过迅速研究,决定分头到四处山沟里发动。
  妇女们都从山里赶回家来。入夜时分,烟庄村又充满了活力。碾滚磨转,各家各户的屋里又亮起了灯火,如同办喜事,好不热闹,到处散发着热煎饼的香气。六姐妹除了完成自己应摊的一份外,还主动把十几户军属所摊的任务也包下了,每人烙了不下百斤。
  张玉梅分派任务、组织运粮,一天没有顾上吃饭,晕到在鏊子边,大家把她抬到床上,她醒过来后,喝了几口水,吃了几口饭,又坐在鏊子前。公方莲由于连夜劳累,烙着煎饼的时候就瞌睡起来,手烙伤了几处,一直坚持把煎饼烙完才休息。
  六姐妹的精神感动了众乡亲,大家齐心合力,硬是想方设法地把5000斤粮食的煎饼按时运到前线,送到了战士的手上。
  针针线线寄深情
  5月15日,天还没亮,村里就开进一队解放军,接着,担架队、伤员也纷至沓来。一时间又忙坏了六姐妹和妇女们。她们正为伤员包扎伤口,给战士们发慰劳品时,又连续接到了区上3道紧急通知,下达了3批军鞋任务,总计245双,要求5天完成。烟庄妇女们没有怨言,又默默地拿起了针线。
  在六姐妹中,姬贞兰是个不爱多说话的姑娘,但她眼明心细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她忙活了一整天,帮着姐妹们打壳子、弄帮子、纺线捻麻绳。夜深了,她又坐在昏暗的油灯下纳鞋底。一只鞋底至少要纳120行,一行要过30多针,每针要经过锥眼、穿针、走线,拉紧等四五道工序。针针线线都寄托着姐妹们的无限深情,沂蒙山人的心都纳进了这鞋底里了!她用的麻线不粗不细,纳过的鞋底结实匀称,深受全村人的佩服。
  纳好了鞋底,要绱鞋帮子,姬贞兰又犯了难。鞋面布不够了,怎么办?她翻了针线筐,又翻橱柜子,旮旮旯旯找了个遍,再也找不到合适的布料了。她想了想,便把自己正穿着的衣服大襟撕下来做了鞋面布。这是一件过年做的新衣服,布是她亲手仔细织的,一直没舍得穿,才洗了一水。这时,姬贞兰又想起了村里最穷的杨化彩。
  杨化彩家里只有她和4岁的儿子,生活很拮据。今天到她家分派做军鞋任务时,虽然杨化彩没有作声,但看她紧缩的眉头和那空徒四壁的破房子,怎么能不作难呢?于是,姬贞兰就拿起剩下的一块衣襟直奔杨家。
  杨家的灯亮着,姬贞兰悄悄地扒着窗根向里一看,只见杨化彩也正用牙咬着撕自己的衣服大襟,姬贞兰知道杨化彩没有替换的褂子,心头一热,推门进屋,热泪止不住地流,她赶紧制止了杨化彩,把自己的大襟布给杨化彩作鞋面布。
  第二天下午凑鞋时,杨化彩第一个交来了4双军鞋。她4岁的儿子抱着军鞋,穿着盖不过肚脐的小褂,依偎在妈妈身旁,许久不肯把鞋放下。庄上的人谁不知道,这孩子长这么大,还没穿过一双鞋哩。
  最后,六姐妹清点鞋数时,发现多出了7双,经过查问才知道,这7双是军属捐献的。
  把危险留给自己
  孟良曾战役打得最激烈的时候,六姐妹又接到往前线运送弹药的任务。她们商量了一下,认为这是较危险的任务,必须由自己承担。她们没有挨户动员,而是由她们6人为主,联络了几个骨干,组成运输队,上了前线。150斤重的弹药箱,她们两人抬一个,翻越10多公里的崎岖山路,一直送到前沿炮兵阵地。炮兵战士们看着这群妇女运输队,一趟又一趟地给他们运弹药,无不感动得落泪。她们却说:“听着俺们运的炮弹,在敌人头上轰轰隆隆地炸响,心里比什么都自在。”
  完成了运弹药的任务,她们一回到村里,只见一片忙乱的景象。解放军驻烟庄一带的部队要转移,敌军很快要占据这一带。向北转移的群众扶老携幼,络绎不绝。部队首长找到她们,通知她们赶快转移,并委托她们找8套便衣。六姐妹迅速借来衣服、帽子等,帮助战士化装。可是化了装的侦察员出发不久,便被敌人发现,有一名同志负伤。六姐妹不顾个人安危,绑好担架,速送伤员回村。伤员劝她们快走,张玉梅安慰说:“部队还没有全部离开,我们还有事呢!”直到接伤员的同志到来,她们才离开村子。
  她们还没走出村子,敌人已经占领了南山,一颗炮弹打来,把杨桂英4岁的孩子震聋了耳朵。她们为了革命事业,付出的不仅仅是劳累和汗水!
  在整个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的日日夜夜里,六姐妹和她们的乡亲们都是这样忙碌着,操劳着。据不完全统计,这期间,她们带领全村为部队烙煎饼15万斤,凑集军马草料3万斤,洗军衣8000多件,做军鞋500多双。
  如今,沂蒙六姐妹的事迹已经刻进了莱芜革命纪念塔和孟良宣战役纪念馆那庄严的花岗岩碑的碑文里。她们的功绩和长眠的烈士一起永垂于天地之间;她们的精神和冲锋陷阵的战士一样光照日月!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临沂文史集粹第二册》收入临沂历史沿革、临沂古地名考略、费城、郯城旧时婚丧习俗、沂南乡风民俗漫话、幅军军师刘淑愈事略、僧格林沁与临沂僧王庙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张玉梅
相关人物
伊廷珍
相关人物
杨桂英
相关人物
伊淑英
相关人物
姬贞兰
相关人物
公方莲
相关人物
张玉梅
相关人物
杨桂英
相关人物
蒙阴县烟庄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