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哨乡早期抗战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306
颗粒名称: 西哨乡早期抗战活动
分类号: E296.933
页数: 4
页码: 130-133
摘要: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日寇大举进攻山东,先遣部队迅速进入莒县。当时临沂城虽有国民党庞炳勋部暂时抵抗,但失守已是定局。临(沂)、郯(城)面临沦陷,广大人民即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国难当头的时刻,爱国的人们特别是一些知识分子深知民族大义,怀着“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决心,忧国忧乡,昼夜不安,积极寻求抗日救国的大道。
关键词: 西哨乡 抗战活动

内容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日寇大举进攻山东,先遣部队迅速进入莒县。当时临沂城虽有国民党庞炳勋部暂时抵抗,但失守已是定局。临(沂)、郯(城)面临沦陷,广大人民即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国难当头的时刻,爱国的人们特别是一些知识分子深知民族大义,怀着“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决心,忧国忧乡,昼夜不安,积极寻求抗日救国的大道。当年9月,我们北哨小学的朱次彭、徐宗孔、王振南、朱方所、赵永康等几个教师,在一起议论到怎么办时,有的人提议,召集周围的知名青年开个会,共同商讨救国之计。大家异口同声表示同意,接着就写了一个通知,邀请了马头的齐克(齐占云)、焦逐山,小城东的王献廷、杨月阳,四哨的颜复和,沙埠的王厚甫等,到北哨小学开会。参加这次会议的约20人,会上商定了3个问题:一是临郯失陷后,我们在敌后打游击战,不当亡国奴。二是成立抗日民族解放促进委员会,推举朱次彭、王献廷和我为主任委员,齐克、徐宗孔等为宣传委员,初步形成了组织。三是确定建立武装,在把自己的武器拿,来的基础上,分头动员其他地主士绅捐献武器,具体分工是:王献廷在台枣路以北拉武装;朱次彭在四哨一带拉武装;我在宋庄、沙埠一带拉武装。这样,很快就拉起了一支队伍。并建立了以宋庄为中心的抗日联络点。一伙青年人每天操练,唱革命歌曲,放哨守夜,抗日救国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
  这年的旧历十一月底,有个名叫何一萍的人来北哨村宣传抗日,并发给抗日游击小册子和一些歌词。何一萍在此活动一个短暂的时间就离开了。与此同时,抱犊置山区的党组织来信,要我们派一个代表去学习怎样做统战工作。我们当即派了朱次彭前去。这就为创建临郯抗日青年救国团奠定了基础。
  1937年冬,中共鲁南特委书记郭子化派丁梦孙带领七八个学生,其中有他的爱人郑停云,还有毕翠英、李占武、唐涛等来到宋庄,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后来韩去非、杨士法、肖舫舟等也来到宋庄,发动和动员群众抗日。丁梦孙提,“民族解放促进委员会”这个名称不行,国民党不会让它存在。要使它合法化,就得改为“临郯抗日青年救国团”。丁梦孙还说:“我虽然是中国共产党员,但这次是国民党第五战区长官司令部派来的,他们同意我在临郯一带组织抗日青年救国团,我们应该利用这个公开的名义,合法的身份,宣传我党的主张,开展抗日救国运动。”就这样,我们将“促进委员会”改为“临郯青年救国团”。四哨乡为第四分团,由我担任主任。并以宋庄为基地,向周围村庄进行抗日宣传活动。
  1938年春天,临沂城失陷。这时青救团已有七八十人的武装了。我们研究决定,向西北山区靠拢,拉游击打日寇。为打通开往山区的道路,我和王献廷、杨士法带领武装到白山、大炉一带活动,并与大炉的万春圃、宋逸安、宋鲁全等人取得联系。1938年夏天,成立了临郯人民动员委员会,由杨士法担任主任。他在临沂城西大圣寺召开了抗日头目会议。青救团派丁梦孙、张子克、张家轩和我前去参加。,席会议的抗日救亡团体的头目,约计600人。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动员群众,抗日救国。会后,我们根据动员委员会的指示,在涌泉村办了一期抗日培训班,积极发动群众抗日,分片发展革命武装,确定层山一带由张子克负责组织,沙埠一带由王厚甫负责组织,公路北由王献廷负责组织,还动员沙埠大地主王炳南拿出30余支长短枪。在很短时间我们就筹集枪二三百支。1938年秋天,在兰山前开了一次武装大会,成立了“临郯独立团”,由薛浩任团长,张炯任参谋长,韩去非任政委,我任一营营长,王献廷任三营营长,空着二营待以后补充,王厚甫在后勤部门负责。
  临郯独立团成立后,活动于临(沂)、枣(庄)公路沿线。1938年12月,在临枣公路上的小城东,伏击日寇,旗开得胜,夺得机枪1挺,三八式步枪3支,子弹1000余发,太阳旗1面。这是临郯抗日武装成立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与此同时,在丁梦孙的指挥下,我们还打击了汉奸王廷愈,这就极大地鼓舞了群众的斗争热情和部队的士气,提高了临郯独立团的威信,壮大了武装力量。当时临郯独立团在郯(城)、马(头)、苍 (山)都设有办事处,声势越来越大,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
  一贯反共反人民的临沂行署主任蔡少衡(驻层山村)、临沂县顽县长王保合、郯城顽县长梁钟亭对此恨之入骨。为搞垮我抗日团体和武装力量,他们纠集反动势力,不断制造摩擦。1938年冬天,国民党顽固派县长阎丽天、梁钟亭封锁抗日团体粮草物资,不许抗日武装在临郯一带活动。12月,日寇扫荡临郯独立团驻地涌泉、庄坞一带。我团向沂河东转移,途中,被梁钟亭的一个营包围,抢去1挺机枪,10多支长短枪。此后,他们又加紧向四哨进攻,企图搞掉宋庄、沙埠、庄坞、涌泉一带的抗日根据地,搞垮临鄰独立团。
  1939年春,国民党鲁南行署主任张里元、蔡少衡,带领2000人驻扎层山。为了强行改编临郯独立团,他们在层山村后设宴请我们商谈事宜。团部决定派韩去非、王厚甫和我赴宴谈判。当蔡少衡在宴会上提,要改编独立团归行署编制时,遭到了我们的强烈反对,经过一场激烈的辩论,张里元的阴谋未能得逞。从这以后,我们将临鄰独立团改编为陇海南进支队第三大队,成为一支脱离地方控制的武装力量。
  1939年7月,郯城、邳县和临沂的国民党反动派联合起来妄图消灭我们。梁钟亭驻扎南哨,陈冠华驻大塾庄,阎丽天驻重坊,他们兵分3路进攻我抗日根据地,并首先包围了花家庄。由于我驻军和广大群众坚决反击,又加周围抗日武装紧密配合,战斗进行了一昼夜,进攻的敌人被我们击退。8月间,国民党郯城县大队队长孙荣来又指挥一个营的兵力包围进攻西哨村,妄图搞掉我军的一连,恰巧一一五师东进支队王吉文率二营驻扎沙埠村,闻知顽固派进攻抗日武装,王吉文当即带领全营援救解围,把敌人从西哨一直追到南哨,给以致命的打击。从此,临郯地区的抗日武装,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壮大,反顽斗争取得了节节胜利。
  随着反顽斗争的胜利,抗日斗争有了迅速发展。1940年1月1日,成立了郯城县人民政府。翟新亚任县长,华景春任一科科长,程伴芹任二科科长,我任三科科长,邓月楼任秘书。人民群众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政权,无不欢欣鼓舞。我们武装部队有了政府的支持,也飞速发展壮大,在临、郯、邳3县开辟了大片根据地。根据地内,红旗招展,歌声嘹亮,百废俱兴,欣欣向荣。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临沂文史集粹第二册》收入临沂历史沿革、临沂古地名考略、费城、郯城旧时婚丧习俗、沂南乡风民俗漫话、幅军军师刘淑愈事略、僧格林沁与临沂僧王庙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沈林甫
责任者

相关机构

郯城县政协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朱次彭
相关人物
徐宗孔
相关人物
王振南
相关人物
朱方所
相关人物
赵永康
相关人物
朱次彭
相关人物
王献廷
相关人物
齐克
相关人物
徐宗孔
相关人物
毕翠英
相关人物
李占武
相关人物
唐涛
相关人物
张炯
相关人物
蔡少衡
相关人物
张里元
相关人物
华景春
相关人物
翟新亚
相关人物
焦逐山
相关人物
杨月阳
相关人物
颜复和
相关人物
王厚甫
相关人物
郭子化
相关人物
郑停云
相关人物
丁梦孙
相关人物
韩去非
相关人物
杨士法
相关人物
肖舫舟
相关人物
王保合
相关人物
梁钟亭
相关人物
阎丽天
相关人物
孙荣来
相关人物
王吉文
相关人物
程伴芹
相关人物
沈林甫
相关人物
邓月楼
相关人物
国民党鲁南行署
相关机构
鄕城县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西哨乡
相关地名
临沂
相关地名
宋庄
相关地名
沙埠
相关地名
涌泉
相关地名
庄坞
相关地名
花家庄
相关地名
大塾庄
相关地名
西哨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