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古地名考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285
颗粒名称: 临沂古地名考略
分类号: K901.9
页数: 7
页码: 6-12
摘要: 临沂为汉、唐旧县,历经数代,制度频更,名称屡易。所涉一些古地名,恐非后人尽稔,特撰是文,以资考证。
关键词: 临沂 地名考略

内容

临沂为汉、唐旧县,历经数代,制度频更,名称屡易。所涉一些古地名,恐非后人尽稔,特撰是文,以资考证。
  徐州:
  古九州之一。《尔雅·释地》载:“殷分天下为九州,济东曰徐州。”据此可知,先秦时期所称徐州,大体指济水以东,黄海西岸广大地域。济水,古代“四渎”之一。《周礼·职方》、《汉书·地理志》、《说文》作“泲”,其它典藉均作“济”。它包括黄河以南、以北两段。《书·禹贡》:“导沈水,东流为济,入于河”,这是河北部分;“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荷,又东北会于汶,又东北入于海”,这是河南部分。历代以来,济水河道屡有变迁。单就河南段而言,自唐至宋,曾先后在今开封市导汴水或金水河入南济故道以通漕运,称为湛渠或“五丈河”,其后覆埋。金代以后,自汶口至泺口一段成为以汶水为源的大清河,自泳口以下成为以泺水为源的小清河。此后,黄河以南,即不再有济水。
  又据《书·禹贡》载:“海、岱及淮惟徐州''。岱指泰山,淮为淮河,海乃黄海。意即黄海西岸,泰山、淮河之间的广大地域为徐州。
  汉、唐以来,徐州屡为行政区划名称。汉武帝置全国为十三刺史部,徐州为其一。辖境相当于今苏北和鲁南地区。东汉时,治所设于郯(今山东郯城县)。三国魏时,移治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东晋初,因失淮北地,治所南迁。后复得淮北,乃分淮北为北徐州,治所在彭城;淮南仍为徐州,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又改淮南徐州为南徐州,淮北徐州为徐州。东晋、北朝以后,辖境缩小,十六国时期,治所频迁:后燕置徐州,治所在黄巾固(今山东章丘),后移治郵城。南燕时移治莒(今山东莒县),辖境在鲁东南地区。元代至正年间,置徐州路,不久,降格为武安州。明洪武初,复置徐州。清雍正时,升府, 并置铜山县为治所。1912年废。
  兖州:
  古九州之一。《书·禹贡》:“济、河惟兖州。”《尔雅・释地》: “济、河间曰兖州。”《周礼·职方》:“河东曰兖州。”济,指黄河以南之济水,即河南的荥水向东北流至山东利津以南入海的古济水。河,指黄河下游自河南武陟县向东北流至今河北沧县东北入海的古黄河。
  汉武帝置十三刺史部之一。约相当于今鲁南地区北至在平、淄博,东至沂河流域,东南以莒县、平邑并泗水东岸为界,西南到河南的南乐、濮阳、延津、开封、尉氏以东以及扶沟、淮阳、鹿邑县地。东汉时治所在昌邑(今山东金乡治西北),其后屡有迁徙,辖境渐缩。南朝刘宋移治瑕丘城(隋置县,宋改瑕县,金改嵫阳,今济宁市兖州县治)。唐代辖境相当今山东省之济宁、泰安、莱芜、泗水、邹县、金乡等市、县。明洪武十八年(1385),升置兖州府,治所设滋阳(今兖州治)。清代辖境相当于今山东运河以东(济宁市除外)、蒙山、抱犊崮以西、大汶河以南以及黄河北岸的阳谷、寿张等县地。1913年废置。
  琅琊:
  古邑名。春秋时齐地,位于今山东胶南县琅那台西北。春秋末,越王勾践灭吴,欲北上称霸,迁都于此。秦置郡,治所在今琅琊台西北。西汉移治东武(今诸城市),置有铁官、盐官,辖境及于山东半岛东南部。东汉置琅琊国,设都开阳(今山东临沂治北)。北魏时迁都即丘(今山东临沂市汤河乡)。隋废。
  青州:
  古九州之一。《书·禹贡》:“海、岱惟青州。”《周礼·职方》: "正东曰青州。”海·指黄海,岱即泰山。汉武帝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于今山东德州市、齐河县以东,马颊河以南,济南市,临朐、安丘、高密、莱阳、栖霞、乳山等县以北、以东以及河北省吴桥县等地。东汉设治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北部)。东晋移治东阳城(今青州市)。唐代辖境相当于今山东青州、临駒、广饶、博兴、寿光、昌乐、潍城、坊子、昌邑等县市。南朝刘宋初并入兖州。泰始间,与冀州合侨设治郁州(今江苏连云港市云台山一带)。东魏时,改置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明初改置益都路,设治益都(今青州市)。清代从辖境中调出潍县(潍城区)、昌邑等县,增辖诸城、安丘、五莲等县,1913年废。
  开阳:
  汉开阳县(今临沂市治)。《沂州府志》:“本名启阳,汉避景帝讳,改”。《水经注》:“治水(今名祊河)又东南流,注于沂;沂水又南,经开阳县故城东。”《春秋·哀公三年》:“季孙斯、叔孙州仇帅师城启阳。”即此。故琅琊郡治(原治在诸城琅琊台),汉置琅琊国,设都莒,后徒开阳,琅琊之名,始此。
  鄅:
  古国名。《春秋·昭公十八年》:“六月,邾人入鄅。”注曰:“鄅,琅琊开阳县。'’今临沂市城北7,5公里处有古城村,村南有鄅子墓,当为鄒国故址。
  即丘:
  《临沂县志》:“汉即丘县(今治东迤北20公里故县址,有四村,转音'故钦'。村北遗址长数十丈,高丈余,俗呼'高城',东距沭水十余里,西北距诸葛城三十里”。今临沂市河东区汤河乡仍有张家、赵家、周家、王家四故县村。
  又,元魏即丘县:据《续山东考古录》载:“后魏即丘故城,兰山县西南二十里(城前保有遗址),传为即丘城。”又曰:“旧《沂州府志》谓:'涑水经其北'。”据此,可以认为:元魏时即丘县治已西移至今临沂市治西5公里之大岭镇城前村附近。
  祝丘:
  古城邑。《春秋·桓公五年》:“城祝丘。”
  《水经注》:“沭水自阳都县南,又,会武阳沟水。水东出苍山。”又,“水导山下,西北流,谓之武阳沟。又西至即丘县,注于沭。沭水又南,经东海即丘县,故春秋之祝丘也。”《郡国志》:“自东海分属琅琊。阚骃曰:即、祝鲁音,盖字承读变矣(即、祝为转音)。”从上两段文字可知:祝丘也就是即丘。
  鄫:
  古国、城邑名。《春秋·襄公六年》:“莒人灭鄫。”汉缗县(又作鄫、曾》。《沂州府志》:“鄫城子(土呼鄫城,读如层,或转彭)。在峄县东北八十里,古墟尚存(今苍山县西北之文峄山左)。”抗战前属于临沂县七区。
  兰陵、丞县:
  汉兰陵县。《史记·孟荀列传》:“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故址在今苍山县之兰陵镇。《寰宇记》:“兰陵县城,丞(今峄)县东(迤北)六十里丞县故址在今枣庄市峄城。兰陵镇抗战前属临沂县八区。
  襄贲:
  汉襄贲县。《水经》:“沂水又南,过开阳县东,又东,过襄贲县,东屈,从县南西流,又屈,南过郯县西。”《通典》:“临沂有襄贲县故城,在县南,今治南六十里沂西岸上俗呼马王城者,是。西南有马湾,《山东通志》作马儿湾。自汉至今,水道无改,灼然可据。” 马王城在今鄕城县西北境。
  临沂:
  《临沂县志》:“汉临沂县今治北以东三十五里俗谓诸葛城者,是”。《水经注》:“沂水又南,经临沂县故城东。”《郡国志》:“琅琊有临沂县,故属东海郡。由治水注之(祊河由西北费境流入)。” 故址在今临沂市东北17,5公里之白沙埠镇诸葛城村。
  元魏临沂县。《地形志》:“郯郡临沂县。”《临沂县志》:“元魏临沂,属于鄕郡。当在今治(临沂城)南。此城西距兰山二十余里,南至鄕城三四十里,西临沂水,当即元魏故县。”故城当为今鄕城县北境之新城村。
  兰山、戚、昌乐、临沭:
  唐兰山县。《方舆纪要》:“兰山城,在沂州西。唐武德四年置兰山、临沭、昌乐三县。”又,“六年省入临沂。”《沂州府志》:“在兰山县(临沂)南八十里(今治西南兰山下有村、有屯、有保,皆以山名)唐兰山县治,想即在此(今苍山县境)。”
  《临沂县志》:“按:唐分置三县,皆汉故疆:兰山,戚;昌乐,襄贲;临沭,即邱。”以是推知兰山县即汉戚县。据《括地志》:“临沂县有戚县故城”。《水经注》:“沭水左渎桑堰水注之,水出襄贲。是襄贲治而东也。今县属芦塘一保,孤悬郯境。南邻江南(江苏邳县),西达长城(今苍山县境),北界柞城(今苍山县境),东走开阳(今临沂)、襄贲(今郯城),皆戚县地矣。”又,“故城所在,未详就是,县境大体如是,而治所所在,已无史可征。”
  唐临沭县。《续考古录》:“兰山县东有临沭乡。”又:“唐分置三县,皆汉故疆……临沭,即丘。”故址当在今临沂市河东区汤河乡四故县村。
  唐昌乐县。《续考古录》:“在兰山县南四十里有昌乐社。”《州志》作常乐(今城南20公里之肖庄村南有故城遗址)。
  利城:
  汉利城县。《续考古录》:“故城在兰山县东南一百里,又名监官城。”《寰宇记》:“海州怀仁(今江苏省赣榆县)县,利城故城,在西(赣榆城)六十里。在县(临沂)与郯城、江南赣榆接界处。”今临沭县利城村。战前属临沂县五区。
  魏其侯国:
  汉魏其县。《府志》;“琅琊魏其县,在县东北境。未详所据。” 又据《资治通鉴·卷十六·汉纪八》“魏其侯”条注云:“魏其侯窦婴。”《班志》:“魏其侯国属琅琊郡。”汉武帝元光四年十二月晦,窦婴以罪伏诛后废国置县。
  中丘:
  古城邑。《后汉书》:“杜氏预曰:县东北有中丘亭。”故址当在今临沂市河东区太平镇一带。
  向:
  古城邑。《春秋左氏》:“襄公二十年春,及莒平,孟庄子会莒人盟于向。”《钦定读本》:“向,莒地。今沂州府西南百二十里有故向城。”遗址当在今苍山县向城镇。抗战前属临沂县七区。
  防:
  防邑。《续考古录》:“僖公十四年,季姬与缙子遇于防。”杜预注曰:“今琅珊増县”。大体当在今苍山县境内,确址无考。
  长任:
  《临沂县志》:“金长任镇(治东北八十里,村名长任。吴达三据金碑职官题名,有监长任镇酒税者。定为金长任镇)。
  按:
   ‘任'盖'汪'字之讹。”据此推断故址当在今临沂市河东区郑旺镇之长汪村。
  蔇:
  古邑名。《春秋·庄公九年》:“公及齐大夫盟于蔇(音qi)。琅琊缯县北有蔇亭。”旧址在今苍山县西北境。
  以上考稽,限于见闻,错讹难免,敬请教正。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临沂文史集粹第二册》收入临沂历史沿革、临沂古地名考略、费城、郯城旧时婚丧习俗、沂南乡风民俗漫话、幅军军师刘淑愈事略、僧格林沁与临沂僧王庙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王西献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吴达
相关人物
季姬
相关人物
缙子
相关人物
临沂市
相关地名
徐州市
相关地名
兖州区
相关地名
琅琊区
相关地名
开阳县
相关地名
即丘
相关地名
祝丘
相关地名
襄贲
相关地名
中丘
相关地名
长任
相关地名
徐州
相关地名
兖州
相关地名
琅琊
相关地名
青州
相关地名
开阳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
兰陵、丞县
相关地名
临沂
相关地名
唐兰山县
相关地名
唐临沭县
相关地名
唐昌乐县
相关地名
利城
相关地名
魏其侯国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