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上革命道路的经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180
颗粒名称: 我走上革命道路的经历
分类号: D612
页数: 8
页码: 64-71
摘要: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从北到南践踏蹂躏着中华大地,血腥屠杀中国人民,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当时在“大敌当前,匹夫有责,枪口对外,一致抗日”的口号影响下,为挽救民族危亡,不少热血青年投笔从戎抗击日本侵略者。1938年4月我(当时17岁)参加了“豫东游击队”,穿上了军装,在干训班受训了三个月。开始搞抗日宣传工作,后担任生活指导员。部队住在河南周家口。当看到部队指挥员军事素质差,屡打败仗,使我萌发了报考军校增强个人军事常识、技能的念头。
关键词: 革命道路 武装夺取政权

内容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从北到南践踏蹂躏着中华大地,血腥屠杀中国人民,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当时在“大敌当前,匹夫有责,枪口对外,一致抗日”的口号影响下,为挽救民族危亡,不少热血青年投笔从戎抗击日本侵略者。1938年4月我(当时17岁)参加了“豫东游击队”,穿上了军装,在干训班受训了三个月。开始搞抗日宣传工作,后担任生活指导员。部队住在河南周家口。当看到部队指挥员军事素质差,屡打败仗,使我萌发了报考军校增强个人军事常识、技能的念头。
  1938年10月,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六期在我家乡(河南省西华县)招考。当时我只有高小文化程度,因受学历的限制(没有初中以上文化不能报考),假报为师范二年肄业,而未考取。我兄祁连三(师范毕业)考取后因家务烦重不能离开,我便顶名进入黄埔军校,被编在七分校步兵科十四总队三大队第九队(中队)九班。我记得十四总队总队长叫顾保玉,三大队大队长叫于厚芝,第九队队长叫刘应田。我们九班有11人,班长叫吴应中,河南豫西人;副班长叫李东林,陕西罗川人;战友有:张友年,山东曹县人(入学时就三十多岁了,在家时是小学校长),走起路来,腿关节发出响声,我一直记忆犹新;战友谭宝柱,山东诸城人,其他战友失记。到达陕西西安王曲镇校址后,我才申请改用原名祁连兴。从此开始了“黄埔”二年半的军事学习生活(前几期学习时间为三年,因“抗战” 第十六期缩短为二年半)。
  在军校,开始先经过了三个月的入伍期军训(原入伍期规定训练六个月,也因抗战时期而缩短为三个月),入伍期满,以中队为单位集体加入了国民党,学校政治处主任王超凡为介绍人(毕业时才发“党证",在起义后声明脱离国民党,1949年参加整编学习时将“党证”上交共产党组织)。后转入军管期,半天学文化、政治(包括总理遗教、校长言行等),半天学习军事。先是学“典范令”:即步兵操点,射击教范,阵中勤务令,后学习军事“大教程”(包括军事战略战术,连队指挥等)。教官授课采用大课堂形式,以大队为单位。当时学员文化程度不一样,理解能力有深有浅,参差不齐,对灌输的内容从不组织讨论,只有服从。冬天野外演习训练多,黄埔学员有个顺口溜:“黄埔学生我不爱,身上穿着摸布袋,天天打野外。”学校每星期组织一次“夜间教育”,学习着装法,紧急集合是经常的。刚入校时,每个学员发了一身灰呢子军服,集中活动时都要穿军装。学校生活标准高于地方,一天两餐,但开饭(“开动”)到集合只有三分钟,很多人都吃不饱。在黄埔军校学习、生活总的情况是:活泼不足,严肃有余,思想僵硬,刻板教育,没有民主。1940年秋季,我总队在陕西凤翔县军事演习''伏兵战”,胡忠南(七分校主任)亲临指导,我班何止同学(原部队军官保送学习)利用担任胡下榻警卫的机会,回报了我队生活及经济情况,总队长顾保玉得知后,以“越级上告”的罪名,把何止同学管押紧闭一星期后调离我总队,去向不明。对此事,我内心久久不安,至今回忆起来尤感内疚,因为何的回报线索多为我提供(我担任采买较多,了解一些经济情况)。我们同学录中亦无何止此人。1941年4月毕业,每个学员发了一张毕业证,一本黄埔军校本期同学录。然后将学员分配到各部队或旧政府部门任基层军官。
  1941年5月我被分配到陕西省耀县动员指挥部任少尉督练员,主要担任民兵训练工作。先后在河南省沈邱预八师、陕西军官总队、河南信阳师管区任过职,到1948年底,中原大部解放。这时,河南师管区解散,我失业在家。1949年1月,经同学李起云介绍,认识了湖南株州十一兵工厂警卫大队大队长王监岱(李起云的老乡),随后我被调到湖南株州十一兵工厂警卫大队,组建机枪中队,并任中队长。兵工厂警卫大队(营级)辖三个中队(连级),其中两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每个中队编制为150人。机枪中队实有110人。我们大队长王监岱,北方人,(据说原任山西省保安团团长,不知何故降职到重庆,后被调到兵工厂任大队长),我们中队也大都是北方人;另外两个中队从军官到士兵大都是湖南人。当时国民党内部黑暗,派系严重。谁当官,就用自己人,用家乡人,培植嫡系。我们中队的司务长张华鑫,就是我的老乡,河南上蔡县人;警卫员张桂德也是我的同乡邻居(后升任班长);还有一个班长叫黄宾,湖北人。当时,当兵的每月军饷是8元,中队长的军饷是60元。我们兵工厂主要生产卡宾枪和冲锋枪。大队长王监岱对我很好,我与他的关系也不错。王大队长有一校友叫胡胜(地下党),在湖南长沙大学工作,经常来找王。1949年2月份有消息,解放军马上要渡江,我们兵工厂要迁往海南岛。有一天,王监岱来找我,初步向我谈及国民党军队的前途问题,说我们如果离开大陆,必然走向死亡。并向我试探性的说明如起义,部队还有生机和希望,前途才会更加光明。那时,我是失业军人,能承蒙王大队长如此重用,本人感恩戴德,唯命是从。但并不是一点也不加思考。由于长期深受所谓“正统”教育,从心里害怕共产党。一怕解放军不能渡江,我们起义后没有退路;二怕起义后解放军不重用旧军官等等。到了四月份,兵工厂已先后搬迁了两批,两个步兵中队分别押送去了海南,机枪中队负责大队部的保卫,作为最后一批搬迁押送。5月10日,王大队长将我引见给地下党刘勉、胡胜。见到他们后,才打消了我的思想顾虑,增强了举行起义的勇气。他们告诉我:“1949年解放军一定能够解放江南各地。起义后在平流山区打游击保存力量,以配合解放军渡江。山里还有一千多人的队伍,缺少干部率领,有充足的武器弹药,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再加上有你们这些训练有素的指挥人员和他们(一千多人)汇成一股更大的游击力量。人民解放军能有这样大的数量,不都是各股起义力量的汇集而成吗?我们在大山里坚持半年是绝对可能的,只要能和解放大军会师,你们便是功臣,哪能不用你们呢?”我们共同研究,并订好了起义行动时间、行动计划方案和行动路践。胡胜和刘勉当天返回长沙,后去平流山区接应我们起义部队。到了起义的前一天,当兵的都还不知道。原计划5月11日晚12点紧急集合夜间军事演习。5月10日开始做准备工作,将我们大队部保存的武器,发给我们中队三人一挺轻机枪,以擦试暂时保存为名,并将不能携帶走的武器拆去零件,埋放在大队部的一个房顶上。还顾用了20个民工准备“行动”时抬弹药,每个民工管着吃、住在兵营,不准回家,每人每天发一块大洋。5月11日这天晚上,因下了大雨,无法行动,只好宣布停止演习。到了第二天,晚上11点开始准备,12点行动出发,我们中队110人,带走了20挺机枪和部分弹药。行动后,走了没多远,还碰到国民党兵巡查的,他们还给我打了个敬礼。又走了一会,就听见兵工厂方向有枪声响,一会就没动静了。后来听说,我们起义刚走,旧政府三县联防大队得到消息赶到包围了兵工厂,向里面打了几枪,里面没有动静就撤了。天亮后,我们与胡胜接上了头,这时有些当兵的开始猜疑,“我们是不是去投共产党?”胡胜与我们商量,现在到了该把事情向他们讲明的时候了。我向大家讲明起义的原由后,多数都同意投靠共产党解放军。行军两天后,到达了平江、浏阳山区,奉命为江南游击支队湘北第一支队,王监岱为司令员,胡胜为政委。实际我们游击支队就一百多人。从此,开始了敌后游击战斗生活。平江、浏阳山区四面受到包围,北面金井有敌五十八军,南面有奉命讨伐我们游击队的三县联防队。环境比较恶劣,生活比较艰苦,内部官兵都是旧军队来的,他们长期过着被欺骗的生活,根本不懂得什么是革命,只知道到月发饷拿钱,革命队伍不发饷,连吃的都很难,还得打仗,他们是过不惯的,虽有政委同志的教育,一时也难以扭转旧官兵根深蒂固的旧思想,我虽是起义的领导人,和他们一样不懂多少革命道理,但我说话他们还是听。我只有用个人感情,一个个的说服。最后,连续不断的吃不上饭,起义的士兵就产生了携枪逃跑的不良倾向,(当时,能帶一枝步枪投敌可获得二十块光洋)。我虽将自己一点积蓄都给挂花(负伤)的同志买成药和肉,也无济于事。有一天晚上,有一个副班长帶着一挺机枪、20块大洋投敌去了。最后,我们终于战胜了重重困难,在1949年8月与解放军46军136师解放团会师在金井。政委杨文宪接持了我们,为我们开了欢迎大会,并把我们支队编入该团。
  会师后的第五天,解放了长沙,我们团又驻进了“兵工厂”作为营房。听原王大队长的李副官讲:“咱起义的第二天,1949年5月14日,旧政府《长沙晚报》就报道了兵工厂起义的消息,说你祁连兴和王监岱是打入兵工厂的地下党,策动一个中队叛变投敌了。”
  后我被调到46军军政干校当干事,先后任138师413团作战参谋、46军军直军训大队军事教员、教导大队(文化速成学枝)四中队、八中队中队长(我是八个中队中唯一不是共产党员的中队长)。后又参加了抗美援朝,一直做军事教育工作。1954年在辽宁鞍山转业大队转建队任队长。1956年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任沂水县采购局业务股长、沂水县服务局商政物价股长、县食品公司仓库主任等职,1985年离休在家。
  回顾一生,追随革命,曲折迂回,不慕求爵位财富,只为党和人民做点滴工作,心胸坦荡,无怨无悔。
  (庞守民整理)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记述山东省沂水县建国前后文化事业发展状况的专辑。内容涵盖文学创作、书画摄影艺术、戏剧音乐、图书文博、电影及考古等方面,共选登文稿39篇。

阅读

相关人物

祁连兴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祁连三
相关人物
刘应田
相关人物
李东林
相关人物
张友年
相关人物
谭宝柱
相关人物
王超凡
相关人物
王监岱
相关人物
张桂德
相关人物
王监岱
相关人物
胡胜
相关人物
祁连兴
相关人物
顾保玉
相关人物
于厚芝
相关人物
吴应中
相关人物
胡忠南
相关人物
张华鑫
相关人物
黄宾
相关人物
刘勉
相关人物
山东省
相关地名
陕西省
相关地名
西安市
相关地名
湖南省
相关地名
河南省
相关地名
海南省
相关地名
江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