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沂水业余剧团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146
颗粒名称:
沂水业余剧团概况
分类号:
J891.3
页数:
7
页码:
150-156
摘要:
业余剧团是群众性戏剧表演团体,大都以自然村或联村的戏剧爱好者,在业余与自愿的原则下组织起来的,民主选举团长或由村政指定负责人,在农闲时排戏演出,农忙时停演,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经费多是演员自愿凑集或由村政解决。
关键词:
戏剧团
戏剧事业
内容
1.剧团组织
业余剧团是群众性戏剧表演团体,大都以自然村或联村的戏剧爱好者,在业余与自愿的原则下组织起来的,民主选举团长或由村政指定负责人,在农闲时排戏演出,农忙时停演,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经费多是演员自愿凑集或由村政解决。
民国初年,我县就有农村业余剧团,较出名的有界湖班、武家洼班,称为科班,常在外地演出。抗战时期,业余剧团在敌占区无活动,但在解放区里却异常活跃,不但演唱传统剧目,还编演一些支前服务的新剧目。
建国后,随着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业余剧团在专业剧团的影响和文化部门的辅导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县里每年召开一次俱乐部主任或业余剧团负责人会议,总结交流办好业余剧团的经验,还以会带训或办业务培训班的形式,为业余剧团培训演员,至1957年,全县的业余剧团发展到200处。1960年至1962年生活困难时期,业余剧团基本停止了活动。1963年,国民经济形势好转,农村业余剧团又开始活动。1964年,面上“社教”
运动中,说新唱新蔚然成风,业余剧团恢复发展到238处”演员达5100人。演出的剧目有《三世仇》、《夺印》、《白毛女》、《刘四姐》、《审椅子》、《新媳妇》等。另外,还自编自演一些剧目。通过会演评比,较好的业余剧团有马站公社的西旺庄、姚洼,黄山公社的龙家圈,诸葛公社的会仙院,还有沙沟公社的歌舞队。同时,还建立了机关业余剧团,先排演话剧《雷锋》,后排演歌剧《三世仇》、《夺印》,在全县巡回演出,深受观众欢迎。
1966年“文革”开始后,传统剧目被视为“四旧"禁演,取代业余剧团的是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唱语录歌,批“走资派”,节目多以对口词、枪杆诗等充满舞台。1970年,普及样板戏,宣传队又称为业余样板戏剧团。上演的京剧有《红灯记》、《沙家浜》及《智取威虎山》选场。从1970年至1977年,县里每年举办文艺培训班,为农村业余剧团培训文艺骨干,除京剧外,先后培训吕剧《渡口》、《紧握手中枪》、《半篮花生》、《送货路上》、《三定桩》、《半边天》、《都愿意》、《心事》、《夸女婿》及一些歌舞节目。通过培训和文艺会演,促进了业余剧团的发展,演出水平也不断提高。如马站公社姚洼、上高庄、马站皮毛厂,商业局等单位演出的京剧样板戏;马站村、高桥基建营宣传队等演唱的吕剧均受
到观众的好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始由于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除了种田,还从事经商、劳务输出等,农村业余剧团有所下降。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九十年代的农村业余剧团又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厂矿、学校、机关单位的文化娱乐活动更是活跃,不少单位在重大节日期间都有文艺演出活动。县城离退休干部组成的老年艺术团,还有业余宣传队经常组织演出。
2.剧种
中国传统戏剧种类繁多,在沂水县流传的剧种主要有京剧、弦子戏、拉魂腔、茂腔和吕剧五种。
(1)京剧
京剧是我县历史上较早的剧种之一,1923年,武家洼村就能演唱京剧。1934年,沂城衙门前的王士和、尹瑞祥就搭班演唱京剧。抗战时期,院东头、朱位、黄山、王家庄子等地的业余京剧团相继成立。解放后,京剧逐步遍及全县,有京.剧古装戏衣的单位有武家洼、朱位、下马都峪、张诸坞、柳泉、前马荒、下华庄、大沟、郭家庙子、芦沟、青龙沟、上流庄、道托、北松峰等十几个村庄。1970年8月,普及样板戏,县里举办了样板戏学习班后,业余京剧团在全县发展到百余处。
京剧在沂水流传的原因有三,一是外来京剧艺人的传授,如武家洼的京剧是南乡(原属沂水,今属沂南)一位姓张艺名双鹿的师付传授的;朱位的京剧是界湖班(今属沂南)陈中华教唱的;柳泉的京剧是宾县京剧团王仁山、罗桂宝辅导的。二是本县互相学习的,如柳泉的京剧是跟武家洼学习的,下马都峪的京剧是跟朱位学习的。三是县京剧团的影响,县京剧团上山下乡演出时,爱好京剧的观众拜京剧团的演员为师,学唱京剧,有的请县京剧团的演员到村里辅导。业余京剧团演唱的剧目多为文戏,武戏很少。
京剧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二簧、两皮为主唱腔,曲牌繁多,用场固定,音乐伴奏主要用三大件: 京胡、京二胡、月琴。唢呐、笛子也常用。武场以堂鼓、大锣、饶钹为主。文、武场都在打鼓者的指挥下活动。八十年代后,业余京剧团停止活动。
(2)弦子戏
清末,张堵坞
地主四箱主,请沂南县岸堤村张祥贵传授弦子戏,成立了“双路班”弦子戏剧团。民初,武家洼又请张祥贵教唱弦子戏,成立了“玩友班”弦子戏剧团。随后,九山官庄、姜家坪又开始学唱弦子戏,在上述弦子戏剧团的影响和传授下,弦子戏在我县成为一个较为流行的剧种,既有以营业为主的科班,又有不少业余玩友戏班。常演剧目有《风雨媒》、《双龙关》、《雀山搬兵》、《凤阳河》、《报盔头》、《婚书》、《阴功报》等。张诸坞弦子戏剧团,曾到苏北一带演出。1962年参加了临沂地区弦子戏调演,参演了《雀山搬兵》、《报盔头》两块剧目,受到观众好评。
弦子戏唱腔的曲牌主要有山坡羊、锁南枝、桂柱香、黄莺、娃娃、驻云飞、步步骄、驻马听、序子、风云松、打枣杆等。伴奏乐器,文场有笛、管、笙、唢呐、月琴、京胡等,其中弦子、笛、笙为主要伴奏乐器;武场有鼓板,大锣、大铁、小铁、铛铛等。弦子戏在我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最盛行,现在很少演唱。
(3)拉魂腔
也称拉呼腔,遍及全县,但在姚店子、院东头、黄山三乡镇尤为普遍,并有不少拉魂腔剧团,除在本地演出外,还到外乡收费演出。常演的剧目有《东京》、《西京》、《南京》、《北京》、《三贤》、《二贤》、《下西歧》、《五台山》、《钥匙记》、《四平山》、《闹分房》等,文场戏颇多,故以生、旦多见。
拉魂腔属板式变化体,唱腔在结尾时,常以假声作七度或八度上行大跳为特点。伴奏乐器以柳叶琴为主,并有笙、笛、京胡、二胡等乐器相配。可单人说唱,也可二人葛绳,还可多人舞台演唱。(4)茂腔流行于山东东部,是在民间演唱“肘鼓子”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我县茂腔分布在何家庄子、官庄两个乡,以青龙沟业余茂腔剧、团的演出水平较高,在全县农民文艺会演中,多次演出,新编茂腔戏《提款》、《山村新貌》均获创作奖和表演奖。
茂腔唱腔为板腔体结构,有正调、反调,男女同调不同腔。主要伴奏乐器是京胡、京二胡、月琴,还配有扬琴、笙笛、唢呐等。打击乐器有鼓板、大锣、小锣、铙、钹等。常用的曲牌有四不像、小生娃娃、南锣、锯大缸等。
(5)吕剧
吕剧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成,传入我县的时间较晚,外地吕剧团来我县演出,加之放映吕剧戏曲片电影的影响,从1956年起,农村业余剧团始演《小姑贤》、《王汉喜借年》、《王定保借当》等小吕剧,唱腔简单,只会用慢四平、二板两种唱腔。1970年,县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成立后,每年都要举办文艺培训班,传授小吕剧,从此,吕剧在全县才广为流传。
吕剧唱腔优美动听,灵活顺口,易学易唱,其声调分为两大类,一是主要唱腔是四平腔,包括慢四平、中四平、快四平;慢二板、快二板、流水、垛板、紧板、散板等。二是唱腔曲牌常插用山东琴书的曲牌:凤阳歌、汉口垛、叠断桥等。音乐伴奏以坠琴、扬琴为主,现已发展到混合编制的乐队。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九辑》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九辑记述山东省沂水县建国前后文化事业发展状况的专辑。内容涵盖文学创作、书画摄影艺术、戏剧音乐、图书文博、电影及考古等方面,共选登文稿39篇。
阅读
相关地名
毛泽东
相关人物
张祥贵
相关人物
京剧
相关专题
弦子戏
相关专题
拉魂腔
相关专题
茂腔
相关专题
吕剧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