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师范学校于1948年7月建校,现位于沂水县城茶庵街43号。学校始建于鲁中南二专区新泰县岙阳镇。1951年迁到沂水县城,历经教干教师训练班、沂蒙中学、山东省立沂蒙乡村师范、山东省立沂水师范学校诸阶段。
目前,学校有校级领导3人,下设办公室、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保卫科、膳食科、学生科等机构,设附属小学一处。现有教职工248人,高级讲师12人,中级职称70人。设党总支,所辖5个党支部,76名党员,有专职团委书记、工会主席各1人。学校现有31个教学班(其中22个普师班,9个音体美专业班),学生1296人,分别来自临沂市的十二个县区。附属小学有20个班,学生1300人。
该校占地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1990年以来,在国家教委、省委省府、地委行署的领导和关怀下,学校鼎力校改,新建了办公楼、教学楼、音乐楼、图书实验楼、餐厅礼堂楼、教职工宿舍楼、女生宿舍楼等建筑。面积为1563平方米的音乐楼,设有琴房、专业班、普通班教室;面积为2679平方米的图书实验楼,内设微机室、语音实验室、电教室、理化、生物实验室和藏书22700册的图书室、阅览室,教学仪器达23.94万元;面积为1900平方米的餐厅礼堂楼,能容纳1300名学生开会、就餐。学校积极美化校园环境,1995年被评为沂水县“花园式单位”。学校具有现代特色的建筑,布局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校园高楼耸峙,树木苍翠,花团锦簇,环境幽雅,诚为孕育桃李、培养人才的理想境地,堪称沂蒙山区小学教师的摇篮。
四十八年来,沂水师范共培养小学教师12414人。毕业生素以作风朴实、专业扎实、勤奋敬业而深受沂蒙人民的厚爱。中国作协戏协会员、一级作家、临沂地区作协主席魏树海,齐鲁书社研究员胡宝元等均毕业于沂水师范。沂源县实验中学校长、全国优秀教师李振华、沂源县实验小学校长、全国劳动模范刘乃祺等数名同志被收入《中国教育名人录》。近几年来,学校教职工有21人获国家、省、市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称号,有2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三等奖”,12人获省、市中师讲课比赛一、二等奖,12人参加编写了中师教科书,百余篇教改论文在全国、省、市刊物发表,31篇荻创作奖。学生在全国、省、市刊物发表习作150篇,12人分获华东六省一市、全国“四我杯”“黄河杯"书画大赛奖。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省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临沂市教育晁进单位”、“临沂市文明单位”、“临沂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临沂市青少年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1960年学校派代表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会;1989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院副秘书长李昌安、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志浩等同志来校视察。省教委和市教委的领导经常到校检查指导工作。1993年10月山东省副省长张瑞凤亲临母校参加了45周年校庆活动。
目前,学校已初步形成了适应沂蒙山区教育发展的办学特色:德育为首,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育人为本,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狠抓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一专多能;深化教改,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面向农村,为沂蒙山区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
张瑞凤副省长在沂水师范45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在全省人民深入贯彻十四大精神,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转换机制,加快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迎来了沂水师范成立45周年校庆,借这个机会,我代表省政府向学校表示热烈的祝贺—也借这个机会,向教育、培养我的学校的老师和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我们欢聚ー堂,庆祝我们学校45岁生日,这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校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总结经验,指导工作,发扬传统,把学校办的更好,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沂水师范已经经历了45个春秋,这45年是不平凡的45年,是学校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发展、壮大、提高的45年,是人才辈出的45年,也是为沂蒙山区、为临沂地区、为山东省乃至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45年。
这45年,是值得我们很好的总结的。45年来,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正确领导,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努力,创逍了丰富的经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学校艰苦创业的办学精神。现在从学校得到的荣誉看,我们学校教学质量、教学经验是得到社会肯定的。所以说,我们在庆祝学校成立45周年之际,要很好的回顾过去,总结一下经验,指导我们学校能够健康的向前发展。同时我们还要通过校庆,宣传师范教育。大家知道,发展经济人才为本。人才哪里来呢?要通过教育培养,师范教育又是教育的一个基础,是一个基础工程。没有一个好的教师,就培养不出好的学生来,也办不好学校。要发展教育,就必须首先发展师范教育,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大批的灵魂工程师。在教育方面对师范教育缺乏重视,也有一部分学生不愿上师范,我看这是缺乏战略眼光的。在我们山东,省委、省府提出了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10年,要赶上亚洲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从数量上说,国民生产总值到那时要达到11800亿。大家知道,我们前几年发展的已经够快的了,我们今年就可以实现第二个翻番,可是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才多少呢?今年预计可以到2500亿至2600亿,距离11800亿还相当大,而时间只有17年,我们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还要很大的发展,这就需要更多的人才。而山东恰恰在人才方面比较缺乏,由于过去人才使用制度的弊端,人才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人才不能得到合理配置,这就使我们的人才更加缺乏。对于人才,我们要引进一批,但主要还是靠我们自己来培养。而更重要的是要从基础抓起。我们师范教育是培养师资.的,培养的对象是小学教师,对培养人才来讲是个基础工程,因此特別重要,而且我们师范教育质量是髙的,它培养出来的人才比较全面,特别是专业教育对学生的一生当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对师范很有感情,师范的专业教育对我一生的成长、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师范教育的为人师表也对我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为人师表不仅仅是对教师来讲的,我们在社会上时时、处处、事事都要为人师表,这样来约束自己,在党的培养教育下,能够更好地成长。这就是师范教育的特点,这也是培养人才的最基本的因素。所以无论从哪方面讲,从四化建设需要人才来讲,从培养人才的效果讲,都应该重视师范教育,支持师范教育,大家都来关心师范教育,把我们的师范教育办得更好,为党为人民培养更多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为发展教育事业,为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富民兴鲁,振兴中华做出更大的贡献。
1993年12月22日中共沂水县委党校概况中共沂水县委党校位于沂水城益新路268号。其前身是1946年春在王庄创建的中共沂水县党员训练班。1953年3月迁至沂水城改称县学。1959年5月改称为中共沂水县委党校,设副校长一人,干事数人。宋奎元、薛云富、唐振威、李清法、周文学先后任副校长。“文化大革命” 期间,党校基本处于停办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校又恢复,先后任校长的有唐乃理、王守胜、黄庆仁,任副校长的有赵恕、段培贵、王嗣友、李炳烈、曹书丰、姜再乐、徐树明、王思九。1992年10月,县委党校被批准为中专体制。1993年5月按副县级配备了领导班子,中层处室按副局级配备了干部。学校领导体制是校委制。现任县委书记李鸿翔同志兼任校长,黄庆仁任常务副校长、党总支书记, 徐树明、王思九、李乐华任剧校长。学校中层机构设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理论教研室、文化教研室、党校业余教育工作处。学校编制39人,现有工作人员36人,其中高级讲师9人、讲师7人、助讲7人、会计师2人、助理会计师1人。
该校占地面积48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可容纳住校学员250人,图书馆藏书2万册,电化教学设备齐全, 有彩电2台,450录相放映机1台,录音机2台,基本能满足教学要求。
党校是培训党员干部的学校,又是县委的一个重要部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党校恢复了教学工作。党校教育培训走向正轨,有了大的发展。第一阶段,从1979年至1984年,党校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举办短期党员干部轮训班、青年千部培训班。共举办54期,18254人次,其中农村支部书记5642人次。第二阶段,从1985年至1988年,落实第二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党校实施正规化教育。1985年招收二年制党政管理干部中专培训班,学员54人.同年秋天,招收二年制党政千部电大班,42人。1986年招收二年制党政管理千部中专培训班,33人・1987年招收一年制政治专业专修班,44人.1988年招收一年制政治专业干部中专专修班2期,76人。1985年12月举办全县干部马列主义正规理论教育培训班,843人。与此同时,学校还长短结合,举办各种轮训班、进修班、研讨班65期,培训学员7458人次。第三阶段,从1989年至今,党校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精神,较好地发挥了“三个阵地”、“一个溶炉”的作用。遵照省委关于“强化主体,舒展两翼”的教育发展战略,学校在强化各类主体班次的前提下,积极开办各类函授和业余教育学历班次。1989年招收二年制政治专业干部中专培训班,35人。同时举办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培训班,62人;农村支部书记培训班4期,869人。1990年举办全县局级干部理论培训班3期,600人、培训部分农村支部书记200人。1991年举办领导干部学“七一”讲话培训班4期,820人,《党的七中全会建议》培训班4期,729人;乡镇领导干部培训班,51人;第一期半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50人;第一期创“九间棚式”党支部书记培训班,51人;青年、妇女和非党干部培训班,50人。招收二年制辽宁刊授党校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班,182人。1992年举办外经外贸知识轮训班4期,820人;学习十四大文件培训班3期,600人;青年、妇女非党干部培训班,165人;第二期创“九间棚式”先进党支部书记培训班,50人。招收二年制辽宁刊授党校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班,314人;三年制中央党校92级函授政治专业大专班,73人。1993年举办半年制农村后备干部培训班,80人;全县农村支部书记培训班4期,846人;招收一年半制省委党校93级辽宁刊授续读大专班,89人;三年制中央党校93级函授经济管理专业大专班,138人;二年制辽宁刊授党校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班,153人。1994年举办全县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邓选》第三卷学习班3期,602人;社会主义经济知识理论骨干培训班,210人;第二期半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44人;《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班,300人。招收二年半制省委党校94级函授外经外贸专业本科班,216人;三年制市委党校94级函授经济管理专业、财会专业2个班,414人;三年制省委党校94级农村业余大专班,287人;一年半制省委党校94级辽刊续读大专班,157人。1995年举办全县领导干部学 《纲要》读书班4期,930人;农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双基理论轮训班.1200人次;第三期半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46人。招收二年半制省委党校95级函授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班,129人;三年制省委党校95级函授经济管理专业专科班,167人;三年制省委党校95级农村干部业余大专班,157人;一年半制省委党校95级辽刊续读大专班,12人。1996年举办农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双基理论培训班,1200人次。招收三年制省委党校96级农村干部业余大专班,192人;二年半制省委党校96级函授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班,92人;三年制省委党校96级函授经济管理专业专科班,212人。
党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党校的生命,开展科研活动是基础,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几年来,学校始终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加大改革力度,从教学内容上,课程设置上,教学方法上,班次安排上,大力度、全方位进行改革,使教学科研工作不断上台阶。
在教学内容上,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主课,做到学习特色理论与学习马列、毛泽东原著相结合、与学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文化知识、法律知识相结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贴紧县委中心工作,贴紧沂水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实际,贴紧当前热点、疑点、难点,体现“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在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上,总结出了“授课、研讨、参观、鼓励”四步曲的培训方法,深受学员欢迎,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提高教学质董的关键。几年来,党校遵照县委、县府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求教师从五个方面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党校教师。即要求教师做到“一忠”“二能”“三坚”“四学”“五勤”。“一忠”,就是忠诚于党校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干出成绩。“二能”,一是为人师表,身体力行;二是能理论联系实际,讲清现实中的新问题。这就要求党校教师做到又红又专。“三坚”,一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二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三是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四学”,一是学马克恩主义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二是学实践,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三是学传统,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育传统和作风;四是学英模,学习英雄模范人物,学习身边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这四学的目的,是要锻造教师的灵魂,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五勤”,要求教师做到眼勤,多读书,读书破万卷;嘴勤,多讲课,提高演讲技艺,宣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腿勤,到群众中,到实践中调查研究;手勤,多写,多做;脑勤,要多思考。对教师不但有严格的要求,同时做到政治上关心, 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学校采取各种措施,如压担子、传帮帶、外出进修、研讨、调査研究等形式,千方百计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及教学能务。由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使党校教学水平也不断提高,在市委和市委党校召开的党校工作会上,沂水党校多次介绍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科研活动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几年来共有5篇调查报告被县委县府采纳,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47篇,出版专著9部。
党校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战斗的,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强核心。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化党校改革,虚心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围绕县委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县委县府交给的各项任务。党校领导班子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无论在教学上,还是日常工作中,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同时,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带领职工开展义务劳动,美化校园,硬化路面,使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几年来,先后被评为县级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县级文明单位、市级先进单位,1995年被评为全省党校系统先进党校。
沂水县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概况沂水县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座落在沥水县城沂蒙路东段,始建于1986年。其前身系沂水县职工培训中心,学校为股级事业单位,由县职教办管理。1986年5月,张志功任校长。1988年9月,县职教办主任王春亭兼任校长。1989年5月,赵家正任校长,黄维勋任副校长。1990年3月,王春亭兼任校长,黄维勋任副校长。1993年4月根据行署(93)临政函第12号文件批复,将该校更名为沂水县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为副局级事业单位。1993年9月副省长张瑞凤为该校举行了挂牌仪式,并题了词,1993年12月县机构改革时,县职教办撤销,学校定为正局级事业单位,由县经委管理。王春亭任校长,王志英、张兆兴为副校长。1995年12月通过了全市职工中专检查评估验收。学校现设有:教务科、学生科、宣教科、总务科、办公室。有教职工28人,兼职教师10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4人。
学校占地26亩,建筑总面积5160平方米。有教学办公综合楼一幢,3500平方米,并设有16个教学班,有教职工、学生宿舍66间,食堂4间,体育场一处;配有微机、电视机、放像机、录音机、组合音响等教学器材,基本上能适应教学要求。固定资产总投资300万元。
建校十年来,学校紧紧围绕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办学,努力拓宽办学路子,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多形式多渠道为沂水金业培养人才。1991年7月学校与县电业局联合办学,开设了供电专业二年半制业余函授中专班,培训电业局电工60人。1992年7月与诸葛拖配厂联合办学,开设了工业企业管理专业二年半制函授中专班,培训拖配厂职工60人。同年与县计生委联合办学,开设了人口管理专业二年半制函授中专班两期,培训在职计生人员54人。1993年至1996年与山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联合办学,开设了财务管理、工业企业管理、经济管理三个专业,招收在职职工三年制函授大专班6个,377人。1994年7月与县司法局联合办学,开设了法律专业二年半制函授中专班,培训司法干部52人。1995年至1996年与县经委、商委联合办学,开设了工业会计、机电、工艺美术三个专业,招收城镇待业青年全日制二年中专班6个,250人。学生毕业后全部安置在经委、商委所属企业。1996年与山东省教育学院联合办学,开设了计生管理专业三年制函授大专班,培训在职计生人员45人。几年来,学校在抓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努力搞好全县企业岗位职务等各种短期培训。1986年举办了企业会计岗位培训班两期,培训90人。1987年举办了企业电工培训班两期,培训40人。1990年举办了企业车间主任、班组长岗位职务培训班,培训828人。1991年9月举办了全县企业厂长、经理岗位职务培训班,培训207人,较系统地学习了现代企业管理、经济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领导科学与艺术等。1990年至1992年举办了全县35岁以下青工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教育培训班,参训人员10400人次。1992年举办了全县企业职工改革开放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教育培训班,参训人员15500人次。1996年8月举办了全县企业厂长、经理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培训班,培训350人。同时,学校还开设了“流动企业家课堂”,上门为企业管理人员播放“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名牌战咯、公共关系、法律知识”录相,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到目前为止,学校现已开设了18个全日制教学班,在校学生达1039人。共开设了十一个专业,其中大专层次的专业3个,中专层次的专业8个。近几年来累计为各企业单位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才700名,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认可。
沂水县技工学校概况沂水县技工学校座落在沂水县城南环路115号,是经省劳动厅批准于1988年建立的,为正局级一级事业单位。1988年,县劳动局长周恒兼任校长,陈正举、庞世来任副校长。1990年赵宝亮任副校长。1993年12月,县劳动局副局长刘乃富兼任校长,陈正举、庞世来、赵宝亮任副校长。学校设:教务科、政工科、总务科、生产经营科、保卫科、办公室、团委、工会。现有教职工120人,其中高级讲师3人,中级职称24人,初级职称63人。
学校占地面积60亩,建筑总面积21000平方米。有教学楼一幢,2700平方米,并设有24个教学班。办公实习实验综合楼一幢,2700平方米。学生宿舍楼两幢,1648平方米。教职工宿舍楼一幢、平房60间,4079平方米。教职工、学生食堂一处,938平方米,食堂(礼堂)可容纳3000人。体育场一处,9432平方米,设有300米环型跑道运动场一个,兰球场4个,标准排球场2个。实习工厂一处,钳工实习车间两口,设有25个工位的台钳,配钻机一台;电工实习车间三口,设有24个岗位工作台及设备设施;车工实习车间一口,配有13台车床;烹饪实习间一处,建筑实习场一处,微机实习室一口配有七台微机、一台打印机。教学教具、设备器材及模型价值56万元。固定资产总值900万元。学校内环境优雅,绿化美化连片,景色怡人O1995年该校被县评为“花园式”学校、县级文明单位。
建校八年来,在省、市劳动部门和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支持关杯下,学校始终把为经济建设提供合格人才作为办学宗旨,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未来办学。开设了车工、钳工、电工、财会、熹饪、建筑、文秘、微机、纺织、服装等专业。充分利用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较完备的办学条件,面向社会联合办学,多渠道培养人才。1992年学校与临沂纺织中专联合办学,开设了二年制机电专业班,招收学员50人。1993年与上海中华造船厂联合办学,开设了二年制铜工、船体放样两个专业,招收学员64人。1994年与上海渔轮厂联合办学,开设了二年制铜工、船体装配两个专业,招收学员42人。以上毕业生安置率为100%。1995年8月与县劳动服务公司联合办学,开设了二年制纺织、服装两个专业,招收学员144人。学员毕业后分别分配到县服装厂、日新针织有限公司、棉纺厂、兔毛纺厂。1991年至1995年受县劳动服务公司委托,举办待业青年岗前培训10期,培训3000人次.1994年受县安全办委托举办全县企业在职电工培训5期,200人次。1990年至1995年受县劳务协作服务公司委托,举办劳务输出技术人才培训50期,3000人次。到目前,学校共有教学班24个,在校生达1000人。累计向企业输送合格技术人才1744名。特别是通过对教师、班主任、学生实行量化管理,形成了“勤奋文明、求实创新”的校风,“勤奋严谨,善诱爱生,诲人不倦,教书育人”的教风和“热爱专业,虚心求教,勤学苦练,一丝不苟”的学风,保证了培养目标的实现,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八年来,学校在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的同时,发挥技术人才优势,结合专业办企业,发展企业促专业,把生产经营引进学校,使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走“产教结合,以厂养校”的路子,先后办起了液压油顶厂、翻沙厂、实习饭店、门市部、塑料玻璃厂等项目,对实习厂店采取承包经营方式,在保证完成实习教学任务的同时,加强经营管理,努力创收。几年来,学校初步形成了“以文化课为基础,专业课为重点,强化技能训练、实行教学、实习、生产经营和社会服务一条龙”的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方面均走在全市前列,多次受到上级机关的表彰奖励。1992年月通过了省劳动厅的评估验收,1993年3月被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重点技工学校”。同年4月在全区技工学校基础文化课竞赛中获总分第3名,12月被授予“全省勤工俭学先进单位”。1995年11月在市劳动局组织的全市技工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中获全市第2名,被评为“教学质量优秀学校”。1996年7月,被省授予“山东省职教先进单位”称号。
鲁南建设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概况鲁南建设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始建于1989年10月。其前身为国家建筑劳务基地鲁南培训中心。1989年10月,国家建设部、农业部、国务院贫困地区开发领导小组联合以建施字〔1989〕第502号文件公布了沂水县为全国第一批国家建筑劳务基地县,为老区建筑业开发脱贫致富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沂水县紧紧抓住这一良好机遇,成立了“国家建筑劳务基地鲁南培训中心”。1989年底,由省建工局、省扶贫办联合投资,在沂水县城东沂新路南段建新校。1992年10月县建委将学校从建管处独立出来,为正股级事业单位,贺俊卿任培训中心主任,魏延井任副主任,并配备了4名懂业务会管理的职员。1993年8月,县政府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举办职工中等专业学校试行办法〉的通知》精神,积极申办成立鲁南建设职工中等专业学校。通过对办学条件的论证、验收,1994年7月行署以临政发〔1994〕第105号文件批复,正式成立“鲁南建设职工中等专业学校1995年春,学校定为正局级事业单位,并配备了领导班子,县建委副主任王成均兼任校长,贺俊卿、杨学顺任副校长。学校设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办公室。现有教职工21人。其中讲师5人,助理讲师6人,教员3人。
该校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有教学办公综合大楼一座,设教室十口;合堂教室一口,可容纳350人;办公室、学生宿舍80间;学生餐厅600平方米。并配备了电视、放像、录音机等教学设备,总投资260万元。学校建设一期工程于1992年9月竣工。副省长张瑞凤亲临学校为工程竣工剪了彩。
鲁南建设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的成立,为沂水县的建筑业振兴、建筑专业技术人才的开发及沂水经济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建校几年来,学校集中精力抓好教学培训工作,加快了学校的发展。1989年11月举办了全县建筑业初级施工员、预算员上岗培训班,培训150人。随着建筑业培训业务的开展,全县建筑队伍得到迅速壮大。但由干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低技术力量薄弱,工程质量不稳定,制约着建筑企业的发展。为此, 学校于199—年12月举办了首届中级施工员培训班113人。1993年4月举办了首届中级预算员培训班88人。同年5至6月又相继举办了“建安企业财会人员接轨”、“中级防水工”、“中级资料员”培训班110人。通过对建筑企业中级专业岗位人员的培训,建筑施工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面对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各企业技术力量不足的情况已不同程度的暴障出来。只靠普通院校培养和单一曲岗位培训人才,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建安企业长期遗留下来的人才困乏问题。建筑业要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参入国内外大市场的竞争,必须从专业人才开发入手,只有培养ー支强有力的专业技术队伍,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学校不断调整办学指导思想,拓宽办学思路,为适应市场需求,采取了“立足当前,放眼长远,集短训、技工培训和学历教育长中短相结合三位一体”的办学方式。1993年9月与青岛建工学院、省城建学校挂勾,联合举办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中专班。积极为建安企业培养输送高质董的专业人才。到目前为止,学校在校生已达510人。现开设的专业有:工业与民用建筑、城镇建设规划、建筑施工与管理、给排水、园林绿化。班次类型有:中专脱产班、中专函授班、中专半脱产班、大专函授班、大专专业证书班。同时还常年开设:中级施工、预算、质检、安全、材料、机械、财会等关键岗位培训业务,初步形成了多类型、多层次、多形式办学的行业职工中专。
几年来,鲁南建设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在各级领导及业务主管部门的关怀与支持下,学校取得了很大成绩。共先后举办中短期培训班15期,培训学员650人‘签发中级岗位合格证书520人;招收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脱产中专班177人,函授班176人;建筑工程专业专科函授班43人;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大专专业证书班47人;建筑技工培训500人次。毕业学员全部安排在建安企业,专业对口率达98%,使沂水县建筑队伍整体结构得到了优化,施工能力、管理水平、工程质量、经济效益、杜会信誉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校得到各建安企业的好评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沂水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概况沂水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位于沂水县城益新路中段东皋山脚下,始建于1981年12月。学校几经易名。1981年12月24日沂水县委、县府根据上级要求,成立了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沂水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副县长刘俊吉任组长,县农技站长李怀秀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县农业成人广播电视科技教育。1984年机构改革时,县委决定将“领导小组”改为校委会,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吉秀章任校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赵奉迪、县委常委、农工部长王清乐任副校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校委会成员,下设办公室,定为二级事业单位,直属县府领导。李怀秀任办公室主任,王俊勇任副主任。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广校领导小组,并配齐了农广校教学班专职辅导员。1988年农业广播学校办公室更名为县分校,隶属县农牧渔业局领导。李怀秀任校长,王俊勇、刘增云为副校长,校委会改为领导小组。1990年根据省政府〔198377号、省编委〔1989X49号文件精神,将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沂水县分校更名为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沂水县分校,并将领导小组进行了充实调整,副县长耿文炼任组长,县人大主任吉秀章为顾问,杨荣三、王树林、于子忠为副组长。之后,领导小组又由副县长李兰竹任组长,成员也进行了充实调整。1995年6月娄曰远任县农广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公维新、聂增华为副校长。学校设办公室、教研室、档案室、图书资料室、校长室。现有专职办学人员15人,兼职教师40人。其中高级农艺师2人,农艺师4人、讲师1人、初级职豫9人。
该校占地面积10亩,校舍建筑面积730平方米。配有专用教室三口,教学用车一部,电视机两台,放像机四台,地面卫星接收装置一套,收录机、幻灯机、照像机、中速复录机、显微镜、各类教学挂图齐全,基本满足教学要求。1993年通过了省、市教委对该校办学条件、师资、经费等评估验收,已达到规定标准,经省教委批准列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沂水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经过十五年的发展与建设,已形成融中专、大专、初农教育(绿色证书〉、实用技术培训四个层次教学为一体的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始终坚持“四个面向、三个服务”的办学方针,为全县培养了大批农业科技人才。截止到1995年底,累计招收中专学历生5943人,毕业2550人;招收大专学历生640人,毕业170人;初农教育1440人,毕业1298人;实用技术培训5万人次。据统计,在本校毕业的学员中有150人被提拔为副局级以上干部,有200人被录用为民办教师,有300人被县乡(镇)有关部门招聘使用,有207人被选为村干部。
1989年全县农民技术职称评定,该校学员有9人晋升为农民技师,185人晋升为助理技师,375人晋升为、农民技术员。
十五年来,县农广校的工作一直受到县委县府及有关部门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1988年10月,经县政府申请,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在该校设立了辅导站,培养农经管理、企业管理、农技推广专业大专人才。1994年为山东农业大学招收学员,培养农学、土地管理、畜牧兽医专业大专人才。为尽快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县农广校在县委、县府具体领导组织下,于1991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初等农业技术教育,即“绿色证书”教育。1985年中央农广校常务副校长庞尔东、副校长李焕文、教材处长徐化亭、农牧渔业部成人教育司农民教育处长王永满一行,在省农业厅副厅长黄元顺、省分校副校长高日成、地区分校校长刘清泽陪同下视察了沂水县办学工作,并分别题词鼓励。同年9月,省分校校长张树恭率员对沂水县办学工作进行检查,并给予高度评价。1994年11月,中央校副校长庞尔东在省校校长张树恭、市分校校长刘清泽的陪同下,再次视察了沂水县农广校。十五年来,沂水县农广校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受到上级机关的多次奖励.1984年12月县农广校被省农广校评为先进办学单位;1986年1月被地区分校评为学籍管理先进单位;1986年7月,在中央农广校召开的第七次工作会议上受到表扬、奖励;同年,被省、地农广校评为先进办学集体,1987年8月被地区农广校评为招生先进单位;1988年12月被省农广校评为学用结合先进单位、县政府被省农广校评为支持办学先进集体。1991年至94年县农广校电教辅导站连续三年被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评为先进辅导站,1995年12月县农广校被地区农广校评为先进办学单位;1996年5月被省农业厅评为先进办学单位。
县农广校已完成初创阶段,今后的办学工作要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和农业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以提高质量为中心转入正规化中专学历教育,向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方向发展,不断增强自身活力,完善办学条件,以全新的姿态迈向二十一世纪。
沂水县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概况沂水县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始建于1974年,学校先后易名,历经农机培训班、农机技术训练股、沂水县农业机械化学校诸阶段。1990年3月,按照国家教委、农业部的通知要求,临沂行署委托临沂地区教委、农机局对该校进行了审定验收,同意正式纳入成人教育管理渠道。
学校现有职工14人,其中工程师2人,初级职称10人。学校占地面积7370平方米,其中训练场地49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26平方米。有房屋44间,配有教室、电教室、图书资料室、维修车间、油物料库、宿舍等。学校配套规模160人。拥有教练用拖拉机9台,座机2台,解剖车、解体车及各种农业机械13台(件),维修设备有电焊机、台钻、充气机、充电机、砂轮机等。学校配有彩电、放像机、收录机、投影仪、幻灯机等电教设备。固定资产32万元。
建校二十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教育部门的指导关怀下,该校已逐步发展成为全县农机技术教育培训中心,现已担负起全县乡村农机管理人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农村机械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任务,并作为业务技术单位,为农村开展了农机化新技术咨询、推广和农机维修服务。特别是1985年以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原农牧渔业部《关于县级农机校的改革意见》,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一)积极开展各类农机技术培训。二十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24期,培训各级各类农机技术人员37498人。其中新训拖拉机驾驶员10138人,复训拖拉机驾驶员20525人,培训农机管理人员250人,专业机手6310人,农机修理工285人,文化补习及实用技术人员400人。这些受训技术人员大都分布于全县各乡镇农机站、乡镇企业、乡村农机维修点、农机服务队等岗位上,从事农机技术工作,为加快全县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利用师资和设备优势,积极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推广、农机维修誓服务。近几年来,学校研制生产了部分适合农业生产的小型农机具,如手扶拖拉机防滑轮、钉齿耙、人力行播种机、玉米套种镂、化肥深施镂等服务于农业生产。共印发各种农机技术材料8100份,调试安装新机具3000余台,进行了机耕、机播、机收、机脱、机械化肥深施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力地支援了全县农业生产。
(三)注重加强学校自身建设,増强了学校发展后劲。自1985年以来,学校利用有偿服务收入20万元更新添置教练车4台,购置了电教设备及教学实物模型,逐步形成了以培训养培训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十多年来,学校积极开拓进取,严格教学管理,曾多次受到上级机关的表彰奖励。1986年以来连续两次被省农机局评为先进单位,三次被地区农机局评为先进单位,1987年被行署评为全区农村科技服务工作先进单位,1991年被省科协等五单位授予“七五”期间全省农村科普工作先进集体。1989年首批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四有”农机校,1990年被正式纳入成入教育管理渠道。
沂水县卫生学校概况沂水县卫生学校始建于1976年。原校在县卫生局院内,1992年在县城东皋开发小区南端建新校。1995年5月学校被定为副局级事业单位。该校占地25亩,现有综合教学楼一座,解剖生理、微生物、病理等实验室,设备齐全,具有较先进的电化教学设施,师资力量雄厚,实习基地优越,有市级中心医院、县医院、县中医院等。张敬瑞任校长,宋全胜任校长。学校设教务科、总务科、学生科。现有教职工31人,其中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6人。教学班5个,在校生340人。近十年来,学校领导一班人,审时度势,以敏锐的思维,不断提出改革的新举措,按照“艰苦创业,勤俭办学,开拓前进”的办学思路,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拓宽办学渠道,先后开办了护理、医士、中医士、影像、特检、乡村医学等专业,已初步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培养初级卫生技术人才的格局。
学校始终把教学质量看作是学校的生命线。特别是1996年3月新领导班子上任后,注重狠抓教师备课、讲课和学生考试等重要环节,培养尖子生,转化低差生,注重学生实习工作,强化技能训练,修订完善了一系列制度。在教职工、学生中严格执行了《教职工量化管理制度》、《学生量化管理条例》,把教职工的量化成绩与奖惩挂钩、学生的量化成绩载入毕业鉴定,从而使教节育人质量不断提高。
近十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为沂水县培养急需医疗专业技术人才”的办学宗旨,根据乡镇卫生院人才的需求,设置对口专业。共有400名学生带着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满腔热情地从这所学校走出。87级护理专业50人,由县人事局全部分配,88级医士班、89级中医班、90级、91级医士班中的非农业户口学生均被录用到县医院、县中医院、县防疫站、县妇幼保健站、县皮防站、县结防所、乡镇卫生院等单位,其中被沂水中心医院、胸科医院录用30名,被国营大企业的医院、卫生室录用20人。很多毕业生已成为技术骨干,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十年的风雨,十年的拼搏,沂水卫校以其丰富的办学经验和严谨的教学风格,成为鲁南卫生职业学校的佼佼者。目前,学校正以崭新的姿态,全新的思维,构筑学校下 ー步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