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城的观音堂和关帝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046
颗粒名称: 沂水城的观音堂和关帝庙
分类号: K928.7
页数: 4
页码: 161-164
摘要: 沂水城的观音堂坐落在旧城东门以北与朝阳宫为邻。观音堂院内有大殿三间,坐南向北。大殿墙体为灰砖砌成,房顶为弓棚式无梁建筑,除门窗为木料外,其余全是砖瓦结构,号称无梁殿。这是沂水唯一的一座不用木料全灰砖悬弧式的建筑物,解放前被视为重要文物。殿内供有观音、文殊、普贤三菩萨。院内有房屋数间,为城市贫民所居。
关键词: 名胜古迹 观音堂 关帝庙

内容

沂水城的观音堂坐落在旧城东门以北(现城关派出所附近)与朝阳宫为邻。观音堂院内有大殿三间,坐南向北。大殿墙体为灰砖砌成,房顶为弓棚式无梁建筑,除门窗为木料外,其余全是砖瓦结构,号称无梁殿。这是沂水唯一的一座不用木料全灰砖悬弧式的建筑物,解放前被视为重要文物。殿内供有观音、文殊、普贤三菩萨。院内有房屋数间,为城市贫民所居。观音堂有碑碣两块,碑文仅记观音灵迹及施财善事名录而已。两碑均称观音或观音大士,是知为道家庙宇。其不称“观世音菩萨者,或为避唐代皇帝李世民讳之沿袭也。观音堂为清代重修,至于初建于何代,则无可考。北洋军阀时期,大殿为理门“如庆堂公所”・抗日战争后即毁没。二、关帝庙
  沂水城内关帝庙有三处,即沂水旧城西北角城头关帝庙,坐落在城墙上(现县政府院西北角院外老城墙处)、城关厢关帝庙(东会馆现东关完小一带)、阳东街南头茶庵街关帝庙(亦称三义祠,地址在南会馆,现城关粮油管理所院),这三座关帝庙内之神像,塑造技术高超,威武庄严,栩栩如生。
  关帝庙内所供神像有其漫长的历史沿变。关羽是三国时蜀将,建安19年(公元214年)镇守荆州,建安24年(公元219年),孙权夺取荆州,羽败被杀。事隔41年后,蜀后主刘禅于景耀三年(公元260年)方追谥关羽为“壮缪侯”,又过了八百多年,北宋徽宗帝封关羽为“忠惠公”;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又被封为“义勇武安王”;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宋高宗封关羽为“壮缪武安王”;元文亲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被封为“显灵威勇英济王”,并立有关玉庙;明洪武时,去元封号,复侯原封;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被封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庙曰英烈;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再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自是相沿“关帝”之称;清顺治时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后封为“护国神”(明护国神岳飞)。佛家列为护法神,与韦驮并称,尊为“武庙”,祀以太牢礼,与孔子并重。北洋军阀和民国时期,二八月大祭(上丁祭孔,即二八月第一个丁日,戊午日祭关岳)。
  从上所述,可以看出,关羽屡被加封,是有其漫长历史进程的。第一步是关羽死后,被人为地变成“神”,封建帝王时代,传说“关公显圣,灵威尤盛”,所以历代都有加封,经过侯、公、王、帝四个阶段,经历了近1400年的漫长岁月。特别是经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的宣染,“显圣护民,乡人德之,立庙祀之”。清乾隆间郑君锡以陈寿《三国志》本为主,注之以历代祀典杂说所著《关侯世家》颇为详尽。清代朝廷下令全国各地修建关帝庙,沂水的关帝庙想必就是这时重修的,从关帝庙中的碑碣记载即可得到证实・然而始建何代’已不可考。沂水的三屋关帝庙,解放前主持人均是正乙派(即伙居道娶妻生子者)。城头关帝庙主持是王道士,此人虽文化程度不高,却好附庸风雅,记得他曾向人们玄燿他所作的诗“半居城市半山林,俨然自在养元神,沿街求乞非为耻,富贵与我如浮云”。与人接他,多谈论关圣显灵事迹。他还在墙壁上书写格言,如“毋以小善而不为,毋以小恶而为之”、“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作恶,虽恶不罚”等等。其实多属格律不通的劝善诗而已。此人死后,由邻人集资将其掩埋。
  东会馆关帝庙主持道人汪加贵,善魔术,并善扎风筝。南会馆关帝庙主持道士刘树勋、冯祥成,只能诵经,别无他为。
  沂水城观音堂也好,关帝庙也好,如今都已不复存在,现在的年轻人当然看不到了。历史陈迹,提笔拾记,说与后人知之而已。
  1992、8朱学民整理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本书收入“沈、于矛盾二三事”、“沈洪烈办的干校于他的”八大政策"“、”记五十一军与八路军沂水县政府的一次摩擦事件“等十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希周
责任者
朱学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刘树勋
相关人物
冯祥成
相关人物
沂水县
相关地名
观音堂
相关作品
关帝庙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