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荀子墓考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996
颗粒名称: 兰陵荀子墓考略
分类号: K878.8
页数: 8
页码: 123-130
摘要: 社会传说古冢是荀卿墓,并不是没有根据。“林墓上之庙记,载修于宋政和六年。冢前立有两通清朝时代的石碑,东西横排。西面一通是清道光辛丑年(公元1841年)由增广生几位员生首倡众人共同捐立,碑额篆书“补建荀子墓记”六字。东面一通是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山东巡抚周馥立,刻“楚兰陵令荀卿之墓”八个大字。
关键词: 荀子 陵墓 考略

内容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
  这说明荀子废职后,并没有返回故乡,大概是因年事已高,又同当地人民感情深厚,便在兰陵安了家,埋头著述,“……列序著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
  《北魏书•地形志》记载:兰陵郡晋置。后罢。武定五年复,治承城,领县四。二汉、晋属东海,有兰陵山、石孤山、荀卿冢。《北魏书》的作者魏收,生于公元506年,死于公元572年,距楚考烈王死只有800年左右的时间,他是司马迁后认定兰陵荀卿冢较早的一位史学家。
  今山东省苍山县兰陵镇故城东南方二里余,王张庄村东北侧有一古冢,为黄土堆积,现东西长十余米,南北宽八、九米,东西两头高约六、七米,这便是传说中的荀子墓。这座古冢,到底是不是司马迁、魏收说的荀子墓?近人对此提出了疑问。在研究荀子学说,考证荀子生平的同时,也把它研究一下,应当说有这个必要。
  笔者认为:说此古冢不是荀子墓,显然缺乏有力证据;说此冢是荀子墓,现有的史料虽然不足,但是,总有几件可以佐证。
  一、碑铭
  冢前立有两通清朝时代的石碑,东西横排。西面一通是清道光辛丑年(公元1841年)由增广生几位员生首倡众人共同捐立,碑额篆书“补建荀子墓记”六字。东面一通是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山东巡抚周馥立,刻“楚兰陵令荀卿之墓”八个大字。
  能够给我们提供年代久远,较详细书面史料的,目前发现的唯有这通道光碑。
  道光碑中有一段文字颇为重要。“考宋史元丰元年,诏封荀子为兰陵伯,七年诏以荀子从祀孔子庙堂…“今后世尊崇是乎?独其林墓上之庙记,载修于宋政和六年,迄今七百余年,兵燹风霜销毁已尽。道光辛丑春,与同兰陵王世诸…游览其地,见有断碣,卧于荒烟蔓草中,摩挲审视惟存篆额,修兰陵伯庙记与政和年号数字。”查《宋史•卷二》有这样的记载“元丰七年壬戍,以孟轲配食文宣王,封荀况、杨雄、韩愈为伯,并从祀。”荀子封伯和从祀年限,宋史与碑志两说不完全一致。宋史说:封伯和从祀同在元丰元年;碑志说:封伯和从祀分别在元年和七年,而且碑志又说是 “考宋史”,可见是碑志有误。
  这段碑文,提供了几点极为可贵的历史资料,它向我们表明:
  第一,宋政和年间官方就认定此古冢是荀子墓。
  第二,林墓上之“庙记”说明,古冢所在处过去也曾是庙址。特别是有庙,这是民国县志不曾记载和当今传说中未闻的。
  ”宋史有记载,清道光年间增广生诸员,又目睹此地断碑,可以这样说,最迟在宋政和年间即距今八百余年前,这古冢上(或一旁)是有庙的。
  再从两碑的额书来比较,宋政和碑是“修兰陵伯庙记”,道光碑额是“补建荀子墓记”。宋重在修 “庙”,清时庙已不存,只有补建“墓” 了。
  二、县志记载
  公元一九一六年修临沂县志载:“《地形志》兰陵有荀卿冢。故城东南二里,环墓皆祭田,近为人侵蚀殆尽。”“故城东南二里”同现在传说的荀子墓方位、距离完全吻合。一九三五年修临沂县志,增加了古冢的照片。从照片上看,当年的古冢遗址比现在的要大几倍。两志完全认定了古冢是荀子墓。县志引证的《地形志》,大概就是前面讲的《北魏书•地形志》。
  三、陶片的价值
  古冢上面,堆积着大量上至商周,下至明代的陶片。考古部门考察鉴定,古冢的东部、南部半径五华里一带,曾是商周部落的遗址。在那些地方,也能捡到商周时期的陶片。由此可以窥见三点:其一,冢上众多的商周陶片,说明了当时从周围聚土范围之广,冢的工程量之大。其二,这样大的古冢,不是社会一般乡绅更不是百姓而能为的,只能是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才配享也才能修得了。其三,其他历史时期的陶片,亦可说明冢上曾有庙堂,后为“兵燹风霜销毁。”
  四、民间传说
  兰陵人历代相传,说此冢就是荀子墓。传说不仅在民间,甚至上流社会、知识分子中也有记述。明代沂州人景泰二年(1451年)进士——李晔曾以《荀子墓》为题感慨为诗:“古墓潇潇鞠狐兔,路人指点荀子墓……”《临沂历代诗词选》(山东岀版社出版)。
  荀子做过较长时间兰陵令,《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记载一致;去世后葬在兰陵,又是《史记》和《北魏书》一致公认的。这两点,在看法上现代学者兴许不会有分歧。我想,分歧在于古冢是不是荀墓。诚然史书都说了在“兰陵”这一地方,并没有指明葬在兰陵的具体方位。有没有可能,荀子葬在兰陵的另外什么地方,尚未发现呢?
  要在中国史籍上查到荀子葬的具体方位史料,这恐怕是很难办到的。地方志中,较古的没有,近代的又怀疑其依据不足,可靠性不大。因此,只能就现在以上所列资料来分析。
  荀子、孟子都是儒家一代宗师,司马迁是“荀孟同书”的。但后来,由于统治者利益的需要,扬孟抑荀,致使荀子的生平、学说未能在当时留下详尽的史料。梁启雄先生说:“汉文帝时,孟子列于学官,立博士传授,推崇有加,而荀子微异其撰,既揭孟必抑荀,轩轾之判,自此始矣?且先秦旧籍,多赖汉儒笺注以行世,孟子有赵歧为之注,以是传诵者众,而荀子则阙如也。兼斯二因,遂使荀子弃置高阁…… (《荀子简释》中华书局一九八二年一版〉。由于这种原因,荀子的著作只有一部《荀子》,有关生平难见著述,这就给研究带来了困难。
  在尚未发现新的物证之前,但仅就以上的史证、物佐,我们可以形成一条连贯的推断思路:
  第一,社会传说古冢是荀卿墓,并不是没有根据。“林墓上之庙记,载修于宋政和六年,迄今七百余年”,这说明,至少是在宋政和六年这里既有墓,也有庙的。宋人有庙,碑,明人有诗,乃至清和民国年间的碑志和县志,这期间中经五个朝代,近八百年的时间,断断续续一直传延下来的。宋以后传说的根据,概出于此。
  宋人在墓上建庙,这说明宋人对此冢是荀子墓,是没有怀疑的。在修庙前的三十八年,即宋元丰元年刚刚诏封为伯并从祀孔子。封伯是一件皇家大事,当时,按照常理必须査清荀子葬在何处。这也许是政和年修庙的原因和基础。古冢假如不是荀墓,而在他人墓上建荀子庙,这显然是不可思议的。
  宋代的庙堂又是何年损坏的呢?李晔见证明朝景泰年期间,已是“古冢萧萧”了。政和年是北宋王朝的末期,十六年后便偏安江南,江北已为元朝统辖。这样看来,荀子宋庙便是毁于宋政和至明景泰年约三百年之内。那时中国正是弯弓射雕的时代,战火频叠,生灵涂炭,庙堂损坏是很自然的。
  第二,冢上的古代陶片,与冢的关系,颇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冢上的陶片,除有商周时期的之外,还有秦汉乃至明清时期的。这样诸多历史时期的陶片,它向我们暗示,秦汉时期这冢上就有建筑物了,至于规模大小,叫什么名称,不好断言,也倒是另外一回事,可以不必去论。修庙虽无史志记载,但瓦砾可是很好的物证。秦汉陶片还表明,宋政和修庙并不是冢上建筑之端,只不过是中间一段。古冢上,多个朝代断断续续修庙、祭祀,尽管中经战乱,仍未能完全终止。试想,这一定是一位对社会有重大贡献,历受人艮爱戴的先贤人物。这位先贤,不是荀子,又能是何人呢! 荀子在兰陵为官先后十八年,黄歇死后,尽管楚国的当道者,竭力将他排挤出政坛,他却深受人民、学生的爱戴,有口皆碑,青史永垂。兰陵一带至今还流传着荀子勤政爱民的生动传说。道光碑说:兰陵人感其甘棠之爱为筑巨冢。这话是可信的。
  还有一点可以设想。目前,在兰陵镇尚末发现第二个古冢。假如兰陵有两座或更多古冢,哪座是荀卿墓真伪确实难定。现在知道的恰恰只有一处,古冢是不是荀子墓,显然是可以想见的了。
  以上浅见,仅是就现有资料的分析,当然,确确实实地说明古冢是荀子墓,最好还要待出土文物来完全证实。
  本人不揣浅陋,愿将一个门外汉的一孔之见送与读者以求指正。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八辑

《苍山文史资料第八辑》

苍山,这个既年轻而又古老的地方,历代操酿酒业者众多,而且世代延续。他们对苍山酒文化的形成并丰富发展,都曾起到过一定的历史作用。仅兰陵美酒不足以概苍山酒文化之全貌。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以荀卿这个历史人物为轴线,以苍山酒厂近年研制推出的“荀公酒”系列产品为背景,征集、编辑这期专辑。愿它能给广大读者对苍山酒业的了解有一个新的完整的概念,并为衔接、补充苍山的酒文化史作些有益的努力。 据考证,苍山酒业史在2500年以上。唐代诗圣李白所赞颂的“兰陵美酒”,即产于苍山县的兰陵镇。战国时大思想家、教育家荀卿,两度出任兰陵令达二十年之久。卸任后定居兰陵,讲学授徒,著书立说,卒于兰陵,葬于兰陵。毕生著述被后人整理成《孙卿子》三十二篇。

阅读

相关地名

荀子
相关人物
荀子墓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