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定胜天思想对后世的积极影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992
颗粒名称: 人定胜天思想对后世的积极影响
分类号: B222.6
页数: 8
页码: 82-89
摘要: 两千多年前大思叔家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是一很有影响的学说。它是前人疑天,远天思想的结果。对启迪后世人的思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曾起着重大的作用。荀子“人定胜天”的思想就是这一关键的具体体现,它上有孔子等人的思想可以师承,下有王充等人引申、发展,这种思想不但对我国的历史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荀子思想 影响

内容

两千多年前大思叔家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是一很有影响的学说。它是前人疑天,远天思想的结果。对启迪后世人的思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曾起着重大的作用。
  “人定胜天”这一光辉思想,在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中影响巨大,功业彪炳,可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几个阶段说起:
  (一)促进了封建制度的确立。荀子生于我国早期的(即诸候割据称雄的)封建社会。其思想一出现,就对大一统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起到积极作用。荀子认为人之所以能战胜天,在于合群。合群后自然分配生产力,人们达到协和,这就要制定制度,建立组织。这种组织就是君主有无上权威的专制主义。还要制定以他的新“礼”为中心的各种封建专制制度。他认为封建等级制度是与人类并存的真理,其一切思想与行为皆为封建专制制度服务。其高徒韩非继承他的思想,形成刑名法术之学。主张人君对臣民以法以刑治理,君主金口玉言,说句话就是法令,集一切权力于君主一身。最上之君还要集众人之智以治国。其另ー弟子李斯则以具体的行为、政绩帮助秦始皇统一中国。他们把人的力量,集中到君主身上,在我国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
  (二)、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封建的专制主义的国家建成后,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对人民的统治,在思想领域里,提倡唯心主义、天命论。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说,就把人隶属于天,天代表统治者的意志,人不可违抗。西汉杨雄的《太玄》与《法言》中则借用老子的“自然”观念反对有目的的天命论。他认为不要在自然界隨便加进一些东西。譬如人的身体一样,增加一块就是赘尤,割去一块,就短缺了,否定把天加在人之上。东汉时期流行谶纬神学,更是一种拙劣的一天命论。荒诞无稽的纬书,鬼话连篇。桓谭的《新论》则以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它们加以批判。他用蜡烛和光来比喻人的身体(形)和精神(神)的关系。蜡比作人,燃烧后发出的光比作人的精神,蜡烛烧完了,光也没有了。“人死如烛灭”,不可能有无烛自燃的光。这一思想歌颂了人们务实的精神。东汉时期的唯物思想家王充,在其名著《论衡》中深刻地批判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唯心主义思思。他直斥当时最流行的ー种天有意志的思想,主张天无意志。他认为天地之气相合,自然生出人来,正如夫妇相合生儿育女一样。天地没有意志,天地生人也没有意志。它们没有口眼,它不懂得使天下万物相亲相爱,结果是天下万物相互伤害?事物相互竞争,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败。这都是一种自然趋势,不是天意所为。他用大量灾异变化的例子说明“人不能以行感天,人亦不随行而应人。”
  我国封建社会前期的思想家们,持“人定胜天”思想,强调法制与人治,致力于发展封建经济和推动封建社会前进的事业。这时期一些政治家的许多行动都体现了这一思想。如桑弘羊重今轻古,利用盐铁官解决西汉时期的经济问题。魏、蜀、吴三国的君主,不信天、不守成,各自发挥自身优势,演出了ー幕幕鼎立争雄的活剧。魏征告诫唐太宗重艮意就是顺天道,屣现出初唐盛世等等。事实证明,以人定胜天为代表的唯物主义思想推动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三)加速了封建社会的灭亡。自唐中叶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盛极而衰,逐渐向下坡路走去。宋、明以来,理学、儒学用各种方式论证封建社会合理、合法、封建制度优越。继续宣扬“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目的,在于维护和挽救封建社会的灭亡。而此时出现的唯物主义思想,则有的针对当时的矛盾,为封建国家谋求出路,有的用思想的武器动摇封建社会的根基,加速封建制度灭亡的进程。
  被列宁称作“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王安石,面对着北宋王朝日益发展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为了解决北宋经济匮乏,军力薄弱的危机,不信天、不信命,推行新政,立志改革。他对天的看法显然与当时的当政者不同。他说“夫天之为物也,可谓无作好、无作恶、无偏无觉、无反无侧”。天不象人一样的有感情,有好恶,首先否定了天的人格化。他认为“天地之化,是谓大和。百物之产,则亦天地之合而已。”认为天地化育只是无目的的自然过程。他把天只当作有物理属性的宇宙中的最大物体,而无神意。它“从一,从大……而从一,从大,不为神者,神无体也,则不可以言大‘神无数也,则不可以言一”。他还认为,天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天以前有“太初”、“太始”。它们在天之前、之上。王安石从各个角度来说明天没有感情、意志、目的,天仅是自然的天,而非神灵的天。因此“天命不足畏”,敢于依据政治的需要,改变祖宗之法。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亡的时期。随着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思想界逐渐出现了一些民主主义倾向。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便是这种轻天重人倡民主思想的代表。王夫之曾用浅近的例子说明客观世界的独立存在,不是什么天的意志。认识的对象是自然的世界和社会生活,认识活动是“耳目心思”的作用。这一些都是人的活动,与天没有关系。王夫之分析了知行,即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主张认识必须通过行为才能办到。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初步提出民主的观念,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反对空谈心性,提倡研究实践的新学风。颜顾元认为知识的来源是实际行动,李塨也主张“理在事中”等等。都强调了人的作用,人的实践把多年来奉作神明的天抛向九霄云外。为封建制度的解体作下了思想准备。
  (四)在近代社会的积极作用。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中国历史上,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多少有为之士为之奋斗牺牲。在他的思想武器中许多人都不乏“人定胜天”的成份。当清统治者在鸦片战争中被洋人吓破了胆,屈辱投降签约卖国时,魏源却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他说“三元里之战,以区区义兵围敌酋,斩夷帅,歼夷兵,以欵开网纵之而逸,孰谓我兵陆战之不如夷者。”在封建统治者多年主张“祖宗之法不可变”时,康有为提出“变则存,不变则亡。”梁启超斥帝王为“民贼”,谭嗣同提出“冲决网罗”的口号。都倡议一种尊重人力,相信人民的奋斗精神。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中伟大的先行者,也是ー位典型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青少年游家乡北帝庙时,曾折断佛手,亵渎神灵,然后对从行者说:“佛若果有灵,能即祸我。木偶由人而作,岂能操人祸福哉!”他认为古代“人与天争”时,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莫明其妙”,“于是产生了神权”。他坚决反对“神为治”、“用祈祷的方法避祸求福”。他一针见血地提出历代帝王倡导的君权神授,不过是“假借天意”,以维护统治而已。他说“前些帝制时代,以天下奉一人。皇帝之于国家,直视为自己之私产。且谓皇帝为天者生,如天子受命于天故天睿聪明之说。皆假借此欺人,以证皇帝之至尊无上。”因而他ー生奔走革命,终于推翻了“真龙天子”。“知难行易”说是孙先生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他认为人们所做的事情,知道其所以很难。ー旦知道后,做起来就容易了。它强调了革命理论的重要性,要人们懂得革命的理论,才能有革命的行动。而革命理论的获得又是以此前二三十年从事革命斗争的实践从血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辛亥革命后,他又把批判复辟帝制和反对天命论联系在ー起,他坚决反对袁世凯为复辟帝制“祭天祭孔”的丑剧。他批判命定论的思想,指出以前天乃科学不发达,“金属不知而行”。“至今科学昌明,始知人事可以胜天。凡所谓天数气运者,皆心理之作用也。”他说当今是民权时代,“神权君权都是过去的陈迹・”两者应ー起批判。这正是对人定胜天思想的重大发挥。
  一部人类哲学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们对世界、社会乃至人本身的认识史。当人类早期还是自然界的奴隶时,把冥冥自然比作天、神,在自然面前失去了自由。再加上阶级社会以来,统治阶级把天拿来当作统治人民的工具,更增加了人们摆脱天的束缚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创造,科学技术日益发展,使人们渐逐认识到自己的カ量。这ー认识的关键,就是调换了天与人的关系。荀子“人定胜天”的思想就是这一关键的具体体现,它上有孔子等人的思想可以师承,下有王充等人引申、发展,这种思想不但对我国的历史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今天看来,仍具有其积极意义。在当前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的人遇到困难,不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克服,却听天由命,任其自然。有的人无雄心壮志,对自己妄自菲薄,对别人迷信崇拜。不解放思想,很少考虑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宁愿饱食终日,无所作为,保住名位,也不去冒险创新‘也有的旧瓶装新酒,以创新为名,继续贩卖旧的货色等等,都与“人定胜天”的思想背道而驰。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荀子“人定胜天”的思想,无疑是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
  “得众动天”魏寓传篆刻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八辑

《苍山文史资料第八辑》

苍山,这个既年轻而又古老的地方,历代操酿酒业者众多,而且世代延续。他们对苍山酒文化的形成并丰富发展,都曾起到过一定的历史作用。仅兰陵美酒不足以概苍山酒文化之全貌。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以荀卿这个历史人物为轴线,以苍山酒厂近年研制推出的“荀公酒”系列产品为背景,征集、编辑这期专辑。愿它能给广大读者对苍山酒业的了解有一个新的完整的概念,并为衔接、补充苍山的酒文化史作些有益的努力。 据考证,苍山酒业史在2500年以上。唐代诗圣李白所赞颂的“兰陵美酒”,即产于苍山县的兰陵镇。战国时大思想家、教育家荀卿,两度出任兰陵令达二十年之久。卸任后定居兰陵,讲学授徒,著书立说,卒于兰陵,葬于兰陵。毕生著述被后人整理成《孙卿子》三十二篇。

阅读

相关人物

骆承烈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荀子
相关人物
杨雄
相关人物
王充
相关人物
魏征
相关人物
王安石
相关人物
颜顾元
相关人物
顾炎武在
相关人物
魏源
相关人物
康有为
相关人物
孙中山
相关人物
得众动天篆刻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