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工张金武记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958
颗粒名称: 酿酒工张金武记略
分类号: TS261
页数: 7
页码: 120-126
摘要: 张金武,祖藉峄县龙泉庄。因世辈赤贫,祖母给地主女儿陪嫁来到兰陵,给她主当“老妈子”。其父张庆尧在家难以维持生活,光绪末年也逃荒到了兰陵, 靠卖豆芽、豆腐糊口。张金武民国元年生于兰陵,15岁被韩英合介绍到义兴永酒店当小工,后跟韩英合学蒸酒。由于张金武能吃苦耐劳,虚心好学,不到五年工夫,便成了有名的大工。
关键词: 酿酒工 张金武

内容

张金武,祖藉峄县龙泉庄。因世辈赤贫,祖母给地主女儿陪嫁来到兰陵,给她主当“老妈子”。其父张庆尧在家难以维持生活,光绪末年也逃荒到了兰陵, 靠卖豆芽、豆腐糊口。
  张金武民国元年生于兰陵,15岁被韩英合介绍到义兴永酒店当小工,后跟韩英合学蒸酒。由于张金武能吃苦耐劳,虚心好学,不到五年工夫,便成了有名的大工。天下穷人是一家,韩英合、张金武虽是师徒之分,但韩英合对张金武总是兄弟相称。
  一年夏天,几座酒店的工人干完一甑活,在永安寺大白果树底下乘凉休息,韩英合向大家推荐张金武当“二簸箕”,让众人商量。大家都知道,张金武为人厚道,和大家合得来,都一致同意。
  1936年,由于粮食歉收,物价上涨,工人们拼死拼活一天挣的钱,还填不饱肚子,怨声载道。盛夏的一天,几座酒店的工人干完活后照常聚集在白果树底下休息聊天。韩英合和张金武商量罢工增加工钱的事,由韩英合向大家提出,他说:“今年夏天比往年都热,昨天北王庄热死一个人。咱整天围着甑锅转,烟熏火烤,干完一甑活,头热得发晕,心里恶心。紧接着还要凉坯,抬料装池,连吃奶的劲都得使上,700多斤的大筐,抬着在池埋上走,一不小心掉下去,不死也得摔伤。人家说咱蒸酒的想吃这碗饭得拿命来判。再说今年年头不好,粮食涨价,昨集上一升高粮长了两码钱,而咱的工钱一文也不长。昨天晚上,我和金武兄弟商议叫掌柜的给咱长两个钱儿。今天,咱众人商议,工钱该长不长?蒸一个池子长多少钱?咱说一定。掌柜的要是不给咱长怎么办?”韩英合的话音刚落,众入齐声说:“蒸一个池子长两吊钱。掌柜的要不给咱长,都不干!叫它烂个龟孙!”张金武站起来对大家说:“光咱北头几座酒店伙计定了,还得和南头伙计们商议才能定下来。俗话说,人多势众。他不长工钱咱全兰陵街的伙计都不干!”王尚明说:“金武兄弟说的对,咱明天就去找花林墙的伙计们商议。”
  第二天,韩英合、张金武带着二十多个工人到了花林墙。正在那里休息的工人们见韩英合、张金武带一伙人来,都站了起来。王思羊风趣她说:“白果树底下风水不好,你们都来啦?”韩英合说:“俺不是来夺你们的风水的,有件大事与你们商议。“什么大事快说吧!”韩英合推了张金武一下说:“你说吧!”张金武对大家说:“俺商议叫掌柜的给咱长工钱的事。兄弟爷们,罪都是咱穷人受的,福都是有钱人享的。天这样热,咱围着甑锅转,不干一点活就一身水,而掌柜的拿着扇子在客屋里还喊热。他们吃的是鸡鱼肉蛋,咱们家里连高粮糊涂(即稀饭)都喝不饱,他们嘴里淌的是油,咱们身上流的是汗。咱还不如他们喂的骡马,好草好料,有了病还请兽医看,咱们有了病有谁来问?谁管咱们的死活?今年的小麦,先旱后涝,豆子都荒了,粮食集集长钱,可咱的工钱一文也不给长,叫老婆孩子喝西北风吗?”张金武说到这里,工人们都激动了。有人问张金武:“长多少钱?”张金武说:"昨天,俺商议长两吊钱。”众人齐说:“一个池子长两吊钱,不多。要不给咱长两吊钱,咱们都不干!”有人大声喊:“从今晚上起,要看着谁的烟囱冒烟,咱就揍他!行不行?”大家异口同声地应道:“行!”韩英合说:“从今晚上起都不要点火了。” 工人罢工就这样开始了。
  店主们被工人这突如其来的罢工吓慌了,象掐头的蚂蚱,乱蹦乱跳。他们知道,工人个月二十天不复工,不仅池子的料全部报废,酒店也得关门。于是他们串通一气,到兰陵保保长、开源酒店店主王思濛那里告状。一见面,王思徵便说:“你们来得正好,我正想叫保丁招呼你们,问问领头闹事的穷小子是谁?”黄三麻子说;“韩英合,还有一个姓张的。”王金合接着说:“这些穷小子要咱每个池子长两吊钱,不长,他们不点火。”王思徵怒冲冲地说:“通知他们,每个池子只长一百二十文!多一文也不加!你们回去吧。” 王思澈打发这伙店主们走了后,接着到了区公所,向区长潘西池回报了工人罢工的事。潘西池问王思徵:“这件事你打算如何处置?”王思徵说:“我不是向区长回报每个池子加一百二十文吗?”潘说:“不,我问的不是加钱的事。这里面一定有共产党操纵,你知道吗?你回去调查一下。”
  罢工持续到第四天,潘西池出面干涉了,他召集各家店主开会宣布说:“通知工人,本区批准王保长的调处,每池加钱一百二十文,限两天内上班,如有不服调处者,按扰乱治安、破坏生产论罪。”韩英合、张金武在没有党领导的情况下,只好接受了条件。不久,韩英合被赶出了兰陵街。这场罢工,虽然没有取得完全的胜利,但意义是很大的,它唤醒了兰陵这块土地上的工农大众组织起来进行反剥削、反压迫、求解放的革命斗争。
  1947年,解放区掀起了土改运动,贫雇农翻身得解放。大阎庄地主阎雨村跑到南京,在浦口小河西开设了8个池子,取名泉复涌酒店。用的贾汪工人,采用糠茬子热浆工艺,蒸出的酒带苦头,顾客无人问津,8个池子挑了6个,面临倒闭。这时,阎雨村想到韩英合、张金武,便托兰陵的王安和前去说合。韩英合、张金武到南京接手后,调整了池子,采用了饭茬子凉浆工艺,很快蒸岀了好酒。
  韩英合、张金武二人救活了阎雨村的酒厂,消息传到了水西门,江泉永河济酒厂厂长李守谋也托王安和请韩、张二人给他调整池子,经韩、张亲手操作指导,也出了好酒。李守谋便以高工资、搬家属、给房子、安户口等条件挽留张金武在他厂任技术员,但被张金武拒绝了。张金武还是回到了兰陵。有人问他:“李守谋给你那么好的条件,你为什么不留在南京?”他说:“全国解放了,兰陵有了公家的酒厂,我的技术献给家乡,比在南京好。”
  1949年张金武从南京回来,便一头扎进了兰陵酒厂。由于他技术娴熟,任劳任怨,年年被评为先进个人,所带的班组也年年被评为红旗单位。后来,张金武因工作需要调到卞庄酒厂,同样,所带的班组年年被评为先进单位,他也多次受到表扬和嘉奖。
  张金武三代无地,土改时分得了几亩地,使他打心眼里感谢共产党,把酒厂看作是自己的家。爱人尹玉荣更加支持他的工作,张金武回家看望生病的母亲,爱人对他说:“你在卞庄酒厂好好干,家里的活不要你担心。”大跃进后,生活非常困难,在“三级工、四级工不跟社员两沟葱”的情况下,有些工人跑回家 T,但张金武却坚持下来了。
  1962年,由于连年自然灾害,造成严重粮荒,人都吃不上,哪有粮食蒸酒。于是,张金武就与工人们商量:“没有粮食蒸酒,咱用多穗高粮秸蒸酒行不行?” 全车间工人都担心说:“巧妇做不出无米粥来,高粮秸怎能酿出酒来呢!”但张金武决心试一试。他向厂里要了一部粉碎机,亲手操作,反复试制,经过20多个日日夜夜,终于成功了,一甑竟出酒七八十斤,质量不亚于市销甜酒。他的这一举动,轰动了整个县城。县委、县政府各部门纷纷组织参观,并向上级报喜。张金武并未因此自满,他又向新的产品探索,玉米秸、茅草根、槐连豆都用来试验蒸酒。槐连豆出酒率最高,在20%以上,少带苦味,人能喝。狼毒酒不能喝,卖给县医院医用。凡是熟悉张金武的人,都说他为人正直、能干,身上有使不完的劲。照他自己的话说:“旧社会,财主们把我们这号人看成脚下人,解放了,共产党领导,我有了家,分了土地。我在厂里干活,领导关心我,上级表扬我,把我们工人当成老大哥,哪个世道也不跟社会主义好。”
  随着岁月的流逝,张金武是老了,但他在我县蒸酒事业上的功绩是永远闪光的!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

《苍山文史资料》

兰陵美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我国历代以及世界上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兰陵也以“美酒之乡”闻名于世。兰陵美酒的兴衰演变过程,反映了同时期兰 陵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与兰陵人民的生活息息 相关,对当时的经济繁荣和社会文明都产生过一定的 影响。 全国解放后,党和国家十分关心和重视兰陵美酒的生产,投资兴建了国营兰陵美酒厂。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斗,从一个几十人的小厂逐步发展到具有现代 化生产和管理的国家二级企业,产品也由单一化发展 到四大系列38个品种,十多个产品屡获国际金奖、国家级金牌和部优、省优。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善才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张金武
相关人物
张庆尧
相关人物
王思濛
相关人物
王思徵
相关人物
峄县
相关地名
兰陵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