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彦青山庙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邑县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931
颗粒名称: 白彦青山庙会
分类号: K892
页数: 2
页码: 254-255
摘要: 在平邑县白彦镇驻地南1公里许,有一座青山,其势突起如柏,上有历代人种植的松柏,山因一年四季常青而得名。据现仅存的清光绪二十九年二月二十一日地方捐资刻制费县正堂出示护林石碑考证,青山北麓小青山面南,有唐开元年间所建庙宇一处,其上即诸生修文昌阁,为文人讲学之所,道士修道之处。解放前,庙堂旧貌仍存,有正殿堂、东西廊房等室舍二十余间。庙前院外有戏台,庙后山顶有景亭,东西侧有石碑数十块,林立其间。平时庙内道士、道童参修;游人登山观光,书者以文会友。
关键词: 白彦镇 青山庙会

内容

在平邑县白彦镇驻地南1公里许,有一座青山,其势突起如柏,上有历代人种植的松柏,山因一年四季常青而得名。青山北临肪河东西侧身而过,两岸河堤尽植柳杨,真乃是山青水碧,树木成荫,材不可胜用之宝地。据现仅存的清光绪二十九年二月二十一日地方捐资刻制费县正堂出示护林石碑考证,青山北麓小青山面南,有唐开元年间所建庙宇一处,其上即诸生修文昌阁,为文人讲学之所,道士修道之处。解放前,庙堂旧貌仍存,有正殿堂、东西廊房等室舍二十余间。庙前院外有戏台,庙后山顶有景亭,东西侧有石碑数十块,林立其间。平时庙内道士、道童参修;游人登山观光,书者以文会友。一年一度的古历三月三庙会在此举行,方圆百里的人赶会,进行物资交流,有大戏班子唱戏。最兴旺的会期,参(赶)会的人达两万人以上。
  1940年,青山庙堂成为中共地下党组织秘密联络交通站。公开身份为道士的徐景山(青山后村人),其实是中共地下党员、白彦区区长,1947年在当地龙湾村牺牲。龙湾村的孙固珍也是在此地加入党组织后参加八路军,1945年7月在浙江金山寺战斗中牺牲。《平邑县志》烈士谱上曾记载其二人。青山庙堂在抗战时期是我党培养进步青年、发展党员的一所地下学校,不少青少年在此受到党的培养和政治影响,后来都陆续参加了革命。1947年,青山庙堂党的地下活动基地被暴露,受到还乡团和反动分子的破坏,庙堂被拆掉,景亭被推倒,石碑被砸碎,所存无几o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仅存数块石碑又被砸坏。现仅存有“大清光绪二十九年,地方捐资,费县正堂加四级记录二次豫出示”护林石碑一块,足考补白彦青山庙堂地方正史之缺,于此知金石之学为可贵。白彦青山历尽苍桑,青山庙堂、庙会几度沉浮,它标志着白彦的悠久历史。青山自古至今,不但独具风景秀美的地理优势,也是千古华夏悠久文化宝地之一。

知识出处

平邑县文史资料选辑

《平邑县文史资料选辑》

《平邑县文史选辑》(第二辑)秉承亲历、亲见、亲闻的原则,经过政协文史资料工作者和全县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现又功成付梓。它的出版,是全县文史工作的又一里程碑,标志着我县政协文史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涵盖了政治军事、人物春秋、文物古迹、民族宗教、风土民情等诸多方面,凸现了平邑历史的璀璨光点,勾勒了平邑发展的清晰脉络,反映了平邑大地的沧桑巨变,补阙拾遗,珠玑频见,具有较高的存史价值和教育意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景胜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孙固珍
相关人物
平邑县
相关地名
白彦镇
相关地名
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