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中路览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邑县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930
颗粒名称: 蒙山中路览胜
分类号: K928.3
页数: 6
页码: 248-253
摘要: 蒙山主峰龟蒙顶位于平邑县境北部,海拔1156米,因酷似一只巨龟伏卧于云端天际而得名,为山东第二高峰,与泰山堪称伯仲,被誉为“岱宗之亚”。龟蒙顶之阳有东、西、中三条登山道路。中路,为当今登临蒙山的主道,是由一条蜿蜒曲折的大峡谷形成的。从万寿宫起步,到龟蒙顶驻足,全程18华里。蒙山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多分布在这条中轴线上。如是说,若游蒙山,当首选中路。地处登山中路起点的万寿宫,最早为颛臾王祭祀蒙山的场所,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称蒙祠。
关键词: 蒙山 中路览胜

内容

蒙山主峰龟蒙顶位于平邑县境北部,海拔1156米,因酷似一只巨龟伏卧于云端天际而得名,为山东第二高峰,与泰山堪称伯仲,被誉为“岱宗之亚”。
  龟蒙顶之阳有东、西、中三条登山道路。东路,是依山开辟的公路,犹如一条飘带萦绕山腰峡谷之间,乘车而上,百折千回,景随车移,美不胜收。西路,为东蒙古道,历代帝王名人沿此路攀援上山,履峻越险,步移景换,其乐无穷。中路,为当今登临蒙山的主道,是由一条蜿蜒曲折的大峡谷形成的。从万寿宫起步,到龟蒙顶驻足,全程18华里。蒙山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多分布在这条中轴线上。沿此路拾阶而上,胜景迭现,目不暇接,可谓“一路山色一路景,无限风光在蒙顶”。更可贵的是,这条线路四季皆景,各有千秋,春天,日丽风和,万物复苏,百花竞放,群鸟和鸣,令人赏心悦目;盛夏,云雾缭绕,细雨蒙蒙,谷风习习,松涛阵阵,使人倍感清心、凉爽;金秋,红叶如醉,百果盈枝,游人既能领略景色之美,又可分享丰收的喜悅;隆冬,一片银装素裹,置身于此,仿佛跨入广寒宫,大有飘然欲仙之感,悠哉悠哉,别有情趣。如是说,若游蒙山,当首选中路。地处登山中路起点的万寿宫,最早为颛臾王祭祀蒙山的场所,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称蒙祠。宋雍熙年间改祀颛臾王,俗呼颛臾王庙。宋神宗年间,守庙高士贾成笃信道教,广收门徒,香火甚盛。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宋徽宗诏见贾成,赐以“紫衣象笏”,仍归道观,死后追谥“清虚文逸成公先生”。是时,蒙祠改称玉虚观,主祀玉皇。殿宇崇宏,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蔚然壮观。清康熙年间鼎盛,改称万寿宫,道众三百多人。如今,殿宇修葺一新,又在观之左后方建造了一座气势雄伟的万寿坊,成为登临蒙山的第一道山门。万寿宫背山面水,四周地带开阔而平坦,田畴如画,库水如镜,古树参天,花果飘香,风景非常迷人。
  从万寿宫北上,数百米便到蝎子山。山脚有一大片茂密的竹园。万杆修竹含绿吐翠,随风摇曳,四季常青,一派生机。竹园的南首,建有一座六角单檐聚贤亭,典雅别致,极富古风。亭旁有一山溪穿越,流水潺潺,碧波点点,相映成趣。游于斯,乐于斯,实不亚于当年“竹溪六逸”、“竹林七贤”相聚的快感。
  由竹园折而复上,穿过千亩板栗行,即抵第二道山门一一胜境坊。该坊全石结构,四柱重梁,高低错落,古朴大方,因景而设,恰在要处。额板上镌有“蒙山胜境”四个大字,双柱上精刻着“天开图画大观东鲁,地毓灵秀德行中华”的楹联,勾勒岀登临蒙山超凡脱俗、博大精深的情怀和意境。游人至此,兴致勃发,探险寻胜不到蒙顶非好汉的劲头骤增。
  移步向前,不足百米,有块长而方的巨石横卧于飞瀑崖,正中裂着一道长缝,传为当年关云长挥舞偃月宝刀所劈,故名“试刀石”。当地民间,不乏关帝庙,盛行五月十三敬“关老爷磨刀”的习俗,大概互有关联。紧挨着,又有一块几吨重的像形石矗立路旁,状若硕桃,维妙维肖,相传系孙悟空所盗王母蟠桃失落人间的。再抬头望去,四周是一片从美国引种的火炬松林,密密麻麻,郁郁葱葱,遮天蔽日,犹如翠盖,煞是好看。
  穿过火炬松林,即步入由黄山头、庵子崮对峙形成的山口。山口西侧,立一小庙,内祀山神,以祈护佑登山者一路平安。
  走进山口,是一条漫长曲折的深山峡谷,但见山连山,峰接峰,怪石嶙峋,峭壁峥蝶,林木荫翳,石级千盘,步步有景,处处如画,满目生辉。
  行三里许,峡谷右侧石崖下有一山泉,因阻隔着通道,名曰“拦路泉”。泉口下为一长达20多米的花岗石梁,凸凹有致,落差悬殊,形成天然瀑布台。雨季,瀑布飞泻,山鸣谷响,颇为壮观;深秋季则涓涓细流,如轻纱飘舞,情趣亦浓。泉水清澈澄明,含锌、锂诸多微量元素,属硅酸型优质矿泉水。类似的山泉,还有金泉、龙泉等十几处。古人云,山得水而媚,水靠山方活。蒙山水源丰富,不仅自身充满着生机,且能让游人到处饮上清洌甘美的矿泉水润喉解渴,平添雅兴。
  涉过拦路泉,风景更秀丽,山势更峻险。大约一里半,抵达金银滩。该滩南北向,面积不下百余亩。满滩堆积着数以万计的浑圆光滑的卵石,大者如屋,小者如猪,层层迭迭,虚虚实实,悬而又悬危如垒卵。望之千姿百态,几无隙地,令地质学家和游客叹为观止。对这一奇特景观的成因,传说纷纭。有的说,是秦始皇当年用神鞭赶石填海,被老龙王的三女儿偷走神鞭而搁置于此的。有的说,是蒙顶上的神龟下的一窝蛋。而有的专家们说,是历史上地震把山顶上的石块掀下来,经亿万年的洪水冲击形成的。不管怎么说,可以断定,此乃天工造化,绝非人力所为。
  从金银滩继续前进,约二里,由“龙”、“虎”门沿石径攀援而上,即到白云岩。白云岩为清代清虚观旧址,盛时,有道众数百人,为全真道华山派。此处奇峰环列,沟壑纵横,松榊交枝,紫藤绕蔓,堪称“世外桃园”。据测,此处负离子高达200万个/立方厘米,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实乃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之仙境。再则,蒙山之云四季各异,尤以夏秋之交的雨后最妙。地处半山腰的白云岩,更是观赏“云海”的好地方。由于它背靠高山,面临深壑,两旁均为风口,特殊的地形造成空气强烈流动,气流沿着悬崖悄壁疾速升降,故而时常出现山风劲吹的现象。阴雨季节,每每云雾升腾,阔似海,软如棉,风卷云舒,瞬息万变,使得“山光时续断,树色不分明”,“断云无数傍人飞”,身临其境尤感飘飘然。还有,在清虚观遗址前的一巨大石壁上,刻着八路军一一五师津浦路东支队司令员彭雄于1939年题写的“山清水秀”四个苍劲浑厚的大字,迄今清晰可见,成为蒙山重要的革命遗迹。因此,白云岩又成为登游蒙山的必到胜地。另外,白云岩的南面是对松山,山半腰有伯喈洞,相传东汉末年大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因得罪阉宦亡命江海,常涉足蒙山,隐居此洞。死后葬于蒙山南麓的杨谢村。
  从白云岩回转原道,不甚远,即踏上了左盘右旋的十八拐。其长近三华里,步步拾阶,共约2000多级,极其峻险。游人履此,无不汗流泱背,一步三喘。
  登上十八拐,便是红石崖。红石崖的母质为沙页岩,因节理垂直而形成。站在石崖下,举目仰望,削壁千仞,形如巨扇,光滑如磨,笔直如线,上接青云,下临绝涧,令人心惊肉跳、肤寒股战。若在10里以外远眺,巨大的石壁红、白、黛相间,如怒云翻滚,似瀑布飞天,极富动感。
  红石崖的对过是鹰窝峰,又名鹰窠岩。它,辟地摩天,气冠群峰,峭壁如削,悬空错立,人不能攀,只有雄鹰盘旋山半,筑巢其上,以此得名。峰顶有数株苍松,傲然挺立,犹如翠伞;山肖壁之松,根生石隙,干虬枝曲,或横仰,或倒悬,景色奇特,令人生发“不到鹰窝峰,枉此蒙山行”的感叹。经鹰窝峰北首穿过风门子,沿着羊肠小道继续攀登,绕过红石崖的后背,即抵与东路相交汇的东天门。驻足于此,“回目但见山河小,举首方觉天地宽”,仰观俯察,风光无限,心旷神怡,疲劳顿减。
  稍稍喘息后,再往前赶。经擂鼓台,穿落叶松林,过观日峰,即直达山巅。登上龟蒙顶俯瞰四周,峰走岩跳,千态万状,如群芳斗艳,似壮士争雄。遥望远方,琅琊在其东,徂徕处其西,大观位其北,抱犊居其南,鲁国故土尽收眼底,正是当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的亲切感受和真实写照。
  蒙山,伟哉!美哉!幽哉!壮哉!

知识出处

平邑县文史资料选辑

《平邑县文史资料选辑》

《平邑县文史选辑》(第二辑)秉承亲历、亲见、亲闻的原则,经过政协文史资料工作者和全县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现又功成付梓。它的出版,是全县文史工作的又一里程碑,标志着我县政协文史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涵盖了政治军事、人物春秋、文物古迹、民族宗教、风土民情等诸多方面,凸现了平邑历史的璀璨光点,勾勒了平邑发展的清晰脉络,反映了平邑大地的沧桑巨变,补阙拾遗,珠玑频见,具有较高的存史价值和教育意义。

阅读

相关人物

徐斌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蒙山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