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玡刻石》考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胶南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811
颗粒名称: 《琅玡刻石》考略
分类号: K877.4
页数: 7
页码: 160-166
摘要: 《琅玡刻石》是秦代最可信的石刻之一,原刻于山东琅玡台的山石上,但对其始末和沿革却有不同说法。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调查考证。
关键词: 琅玡刻石 考古发掘

内容

《琅玡刻石》是秦代最可信的石刻之一,原刻于山东琅玡台的山石上,但对其始末和沿革却有不同说法。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调查考证。
  琅玡台位于今山东省胶南市境肉,海拔183.4米,东、南、西三面濒临黄海,一面与陆地接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三登琅玡台。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一次登琅玡台时,乐而忘归,后又下诏迁来居民三万户重建琅玡台。为颂始皇帝的盛德,在琅玡台顶山石上镌刻了著名的《琅玡刻石》,共有497字,由左丞相李斯以小篆撰书。由于石质为石灰岩,易于风化,年深日久,风蚀破碎。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任密州知州时曾登琅玡台,刻石文字早已泯灭。苏轼《书琅玡篆后》云:“……今颂诗亡矣,其从臣姓名仅有存者。而二世诏书俱在。……蜀人苏轼来守高密,得旧纸本于民间,此今所见犹为完好。知其存者磨灭无日矣。而庐江文勋,适以事至密。勋好古善篆,得李斯用笔意,乃摹诸石,置之超然台上。”
  那么,传至今日的《琅玡刻石》又是怎么回事呢?
  秦始皇第三次登琅玡台回归途中病故。二世元年,胡亥在丞相李斯等人的陪同下,再次登临琅玡台,又下诏刻石纪功,歌颂帝业,即刻在始皇刻石的旁边,俗称二世诏文,也就是现在唯一保存下来的二世琅玡刻石,后人亦称 《琅玡刻石》。这是李斯经意写的,属于秦篆最精品,计13行,86个字,记录了大臣随从者的姓名。其真品现存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胶南市博物馆有一件复制品,并藏有原石拓本。
  保存至今的《琅玡刻石》,真可谓历尽沧桑,饱经风霜。据《诸城县志》记载,琅玡台所在地原属诸城县域,明朝万历二十六年,诸城知县颜悦道主持修复琅琅玡台,建海神庙两处,建礼日亭于台上。为对《琅玡刻石》加强保护,特立龙头大碑一座,将仅存刻石的后半部切下,镶嵌在大碑上,立于海神庙院中,字面与殿门相对。据《诸城县志•金石考》云,淸朝顺治年间,诸城知县程淓也曾修复过琅玡台,他见镌嵌《琅玡刻石》的大碑背面没有文字,即命能工巧匠磨进裂痕,刻“长天一色”四个大字,署名而隐其姓。“长天一色”既描绘了秀丽的海滨风光,又有象征江山久长之寓意。
  据《山左金石志》载:“乾隆间泰州宫懋让知事见石裂,熔铁束之,得以不颓。”清道光年间,铁束散,石碎。后毛澂知县事,筑亭复之。
  光绪二十六年四月前后,在一次大雷暴雨中,大碑遭雷击,此石散失。1921—1922年间,诸城教育局长王景祥和县视学王培祐先后两次到琅玡台周围考察,搜寻零星断石约20余块,运回诸城将碎石粘合修复,置于教育局古物保存所,并识搜得始末,由孟昭鸣、柯昌泗题跋,由鞠瑞墀刻石。据传,1938年日军侵占诸城后,妄图掠夺刻石运回日本,当地群众闻讯后将刻石藏起,使日军这一阴谋未能得逞。后凡经辗转,运往山东省文物部门存放。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又将《琅玡刻石》调往北京,视为国宝珍藏。
  据《史记》载:秦始皇在巡视疆域的途中,先后立有《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玡刻石》、《芝罘刻石》、《东观刻石》、《碣石刻石》、《会稽刻石》等七种。这些立石不仅有政治意义、并且有文字规范作用。而秦二世《琅玡刻石》,又是李斯小篆书法的代表作,艺术价值更高,李斯被当作历史上最早的书法家之一,便是凭此为据。
  现存的二世《琅玡刻石》,刻字磨面高129厘米,宽67.5厘米,厚37厘米。上下端有凸起的流水横檐,周身呈灰色。秦代小篆传至现在,仅有《琅玡刻石》和存于泰安岱庙的《泰山刻石》。《泰山刻石》仅存10字,而《琅玡刻石》存86字。笔划接近石鼓文,且字形较《泰山刻石》更为完美,为小篆书法的第一代表作,深为研究篆书、篆刻和学习小篆的人们所重视,在我国书法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文作者系山东省考古学会会员、山东省博物馆学会会员、中国太平洋历史学会青岛分会会员、胶南市文联理事、市博物馆馆长。维廿八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 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 东抚东土,以省卒士。事已大毕,乃临于海。 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普天之下,搏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益。 应时动事,是维皇帝。匡饬异俗,陵水经地。 忧恤黔首,朝夕不懈。除疑定法,咸知所辟。 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必当,莫不如画。 皇帝之明,临察四方。尊卑贵贱,不踰次行。 奸邪不容,皆务贞良。细大尽力,莫敢怠荒。 远迩辟隐,专务肃庄。端直敦忠,事业有常。 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 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 六亲相保,终无寇贼。欢欣奉教,尽知法式。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玡。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琯。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从,与议于海上。曰:“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乱,残伐不止,犹刻金石,以自为纪。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故不久长。其身未殁,诸侯倍叛,法令不行。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

知识出处

胶南文史资料

《胶南文史资料》

出版者:山东省胶南印刷厂

《胶南文史资料》第三辑共选编文史资料19篇。其中有记述胶南地区农民起义和抗日斗争的资料,有反映胶南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过程的资料,有介绍进步民主人士、知名老中医和有关历史人物生平事迹的资料,还有介绍胶南名胜古迹和风土特产的资料。 本辑从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反映了胶南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的情况。不仅为深入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材料,而且对推动我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景东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李斯
相关人物
苏轼
相关人物
王景祥
相关人物
王培祐
相关人物
孟昭鸣
相关人物
柯昌泗
相关人物
1921至1922年...
相关事件
山东省胶南市
相关地名
琅玡台
相关作品
琅玡刻石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