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人”姜克敏轶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723
颗粒名称: “能人”姜克敏轶事
分类号: K825
页数: 12
页码: 175-186
摘要: 清朝咸丰生间至民国末年,即墨王村镇蒲湾头村有一农民叫姜克敏。此人嘴灵、手巧、腿快兼有武功,乡人皆称其为“能人”。说他嘴灵,因为他出口成章,妙语横生;说他手巧,因为他有一手超群的嫁接花木的技艺;说他腿快,因为他跑旱信时,从金口到烟台一昼夜能跑个返程;他的武功,少年时甩出七节鞭能将一堵墙打个窟窿。他虽已作古五十多年了。但其轶事趣闻仍在王村岛里一带流传不息。
关键词: 个人传记 姜克敏

内容

清朝咸丰生间至民国末年,即墨王村镇蒲湾头村有一农民叫姜克敏。此人嘴灵、手巧、腿快兼有武功,乡人皆称其为“能人”。说他嘴灵,因为他出口成章,妙语横生;说他手巧,因为他有一手超群的嫁接花木的技艺;说他腿快,因为他跑旱信时,从金口到烟台一昼夜能跑个返程;他的武功,少年时甩出七节鞭能将一堵墙打个窟窿。他虽已作古五十多年了。但其轶事趣闻仍在王村岛里一带流传不息。
  孤苦无靠 寄居他乡
  姜克敏(1847—1939),自幼丧父,九岁丧母。因家境贫寒生活无靠,与胞弟克晓只得赖其伯母抚养。在那天灾、兵荒、官欺、贼盗的混乱世道,青年壮丁都得苦挣苦扎,何况这一家孤儿寡母就更难安生度日。无奈,伯母只好携其子克敬及克敏、克晓堂兄弟三人,寄居于洪兴村(现属店集镇)其外公家中。外公系武林子弟,且有点学问。在他堂兄弟三人中,唯属克敏聪明伶俐,因而外公格外偏爱,闲时常说:“敏儿可爱、可教”。于是,便白日教其习文,夜间教其习武。转眼四、五年,克敏跟外公不仅学了不少字,而且还练成了一身扎实的武功。常言说,穷人的孩子当家早,克敏十三、四岁时就得每天抽空割草、剜菜、捉鱼、摸虾,辅助家庭生活。深刻的家庭教育,维艰的童年生活,使克敏养成了一种勤奋好学,正直豪爽,不畏强暴,助人为乐的坚强性格。少年逞强殃及外公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的一天,捻军一队兵马闯进了蒲湾头村,村人吓得纷纷携儿带女逃上钱崮山避难。午饭时光,十四岁的姜克敏从丁字湾海滩捉鱼摸蟹回来,正遇上捻军士兵拉着村民李振瀛家一头牛要去宰杀,牛屁股上已被砍了一刀,鲜血淋漓。克敏见状,回家放下蟹篓鱼筐,即持七节鞭冲上街去夺牛。在搏斗中,克敏使出全身解数力敌数人,一鞭将一捻兵打翻。结果,牛没夺回,反而被抓。捻军见他年龄虽小武艺不凡,再三追问师从何人。克敏无奈,便供出了业师是外公于XX,捻军放了克敏,可外公却被抓获。
  于XX被押到即城捻军首领处,首领劝其参加捻军教习武功,于坚决不从。首领见相劝无效,遂下令用竹竿围一大栅栏,中间放一盘石磨,派人守护,让于日夜推磨,企图消磨其意志迫其就范。于一直推了一个月磨,幸赖一身武功,趁守兵不备跳到竹竿顶上,借势跳入一农户,方才辗转逃逸。
  心灵嘴巧舌战塾师
  姜克敏二十岁那年,雇于海阳某村王振江家扛活。这年二月二下坡干活时,雇工把头问他家住那里姓什么,克敏稍加思索顺口答道:“问我家来家不远,即墨王村正西边,卧龙疃后蒲子湾(蒲湾头俗称)”;“问我姓氏请你猜:弟兄八个都姓王、只有一女座下藏(姜)”。他平日与人对话,多以四六句、打油诗的形式对之,随机应变,妙语横生。他的趣话,一时传遍全村。
  这年东家请了一位王塾师,来家中教着几个子侄读书。清明节前一天,塾师要回家上坟。酒醉饭饱之后,天下起了毛毛细雨,东家即派克敏牵驴撑伞去送塾师。这位塾师平日风闻姜克敏说话成文,半信半疑,又自恃肚里有点墨水,便想借此机会试试这雇工究竟有多大才华。他骑驴奔上山径小路后,便摇头晃脑的吟道:“山上山下雨纷纷,雇工牵驴头前奔……”克敏一听,知道塾师自觉高贵,卖弄才华,即出口对吟:“山前山后雨蒙蒙,雇工撑伞送雇工……”塾师听后,觉得把自己也看做雇工,心里有些不快,遂高声诵吟:“美酒微醉笑吟吟,晴窗高堂教诗文......”克敏脱口而出:“小米饼子香喷喷,五谷丰登勤耕耘……”塾师强压怒火,气呼呼地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克敏则舌剑唇枪地对曰:“人生天地间,庄农最为先! ” 一个说读书高,一个说庄农先,两人争吵起来。最后,克敏驴也不牵了伞也不撑了,塾师只得徒步回了家。
  塾师回家后,冷静地沉思了许久,感到这个雇工确实不凡,自愧不如。两天后,东家打发克敏去搬塾师,刚踏进大门,塾师便快步迎出来,抱拳朗吟:''枉受十年寒窗苦,不及姜郎才华高。惭愧,惭愧!”克敏急忙回道:“粗言粗语莫见怪,写诗对字我算啥。见笑,见笑!” 后来,两人竟成了莫逆之交。克敏在王家扛活三年,晚上却是塾师的灯下客,对克敏的文化修养帮助很大。
  姜克敏回家后,每年自腊月二十三日始,他总是忙得不可开交,既要为本村秧歌队编唱词,又要为元宵节制灯谜。他编写的唱词和灯谜,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又富有醒世警言意味,甚受群众喜爱。
  烟金路上 力败盗寇
  姜克敏三十岁时,闯了金口车运帮,专给各油房搬运大豆、生饼等。当时,金口各商贾了解行情、信息以及与外埠联系的书信,全凭派专人送递,名曰“跑旱信”。一天,枣行村油坊掌柜韩老六让克敏去烟台跑趟旱信。他接差后,非常及时、准确地完成了任务。从此,他博得了烟台、金口两港商家的青睐,先后包揽了周疃李家“春”字号及楼栳“锦”字号各店铺投递书信的差使。那时跑旱信,全靠徒步,时间要求快,投递要求准,信要取回及时。为了达到=主满意,他经常在路上争分夺秒、废寝忘食。困极了、饿极了,就找个坟顶蹲着边吃边打盹,刚一合眼便滚下坟头,再继续走。当时烟台至金口的距离,抄近路为360华里,他一天一夜跑个往返,人称“神行太保”。
  一年腊月二十四日,克敏去烟台投书。当拂晓前进入山谷小路时,突然窜出三个彪形大汉将他拦住,迫其交出财物,并扭住他的胳臂要搜身。克敏说;“钱在腰中,让我解开腰帶自己拿出来就是了”。两强盗松了手,克敏顺手解下了七节鞭,跃身窜出两三步,挥鞭出击。瞬间,三个强盗个个被打了个嘴啃泥,磕头求饶。克敏收鞭相告:“听着,今天我要教训你们几句:'拦路抢劫合该死,可怜您家儿和女,饶您不死很容易,今后不许再劫路'。我叫姜克敏,是个穷送信的,以后不要再打我的主意,多给方便。”三强盗俯首应诺,抱头鼠窜。此后,盗寇们无人不知烟金路上有个穷跑旱信的姜克敏,有身好功夫,都不敢轻易惹犯他。
  又一年腊月天,姜克敏由烟台返金口,在福山县境内路遇一伙强盗正在抢劫客商的一马车干果品,就地分赃。他即见义勇为,持鞭干预,并警告强盗说:“年关将至,做个买卖不容易。你们只许一人背走一筐干果,其余让客商拉走。这样,我可以站着不动,等你们无影无踪后再走”。盗贼慑于克敏武功,只得照办,客商遂幸免了一场全车覆没之灾。
  己辞镖客 拒侄当丁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金口设了邮政代办所后,姜克敏失去了跑旱信的职业,只好回家务农。
  一年初冬,克敏徒步去吉林省沙河子探望胞弟克晓。一天,行至关外X屯,天已将黑,且饥肠辘辘,他便找到一家大户,欲借宿求食。可是刚走近大门台阶,突然门内窜出两只大黄狗,狂吠乱叫,朝克敏扑来,在这危急时刻,克敏双脚一跳,跃上了门西侧一个木头垛,可两只狗也紧跟窜上木头垛又扑又咬。克敏拿出七节鞭奋力自卫,而两只狗仍穷凶极恶紧咬不舍。无奈,他只好双脚一蹬,从木头垛跃上了门楼顶。这一幕幕情景,早被站在门口的主人看得一清二楚。主人即唤回狗,请姜下了门楼并邀进屋内以酒食相待。席间,主人提出聘姜做他的镖客,克敏执意不从。第二天,主人再次挽留,克了当地说:“我有歪话四句恐不顺耳:黄狗两只堪心安,又看门来又护院;再想聘我做保镖,错把路人当鹰犬'”!言罢,扬长而去。
  1917年,克晓的长子姜承平来关内投奔伯父克敏家居住。此人好逸恶劳,整日东荡西逛,来此不几天,他便偷偷地卖兵于周疃李葆初庄园当了护兵。克敏得知后十分生气,经多方求人说情方才赎回。他义正词严地教训侄儿:“路上行人七十稀,克敏七三跑吉地;老汉有志辞镖客,更拒小辈穿'狗皮,”! 一怒之下,他索性将侄儿送回了吉林。
  接花嫁木造福乡人
  姜克敏到了晚年,在村北头盖了两间茅屋栖身。院前屋后沟沿边植满了桃、杏、梨、柿等果树,院内栽培了多种花卉。他的嫁接技术,在王村一带堪称一绝:他用软枣嫁接的柿树,柿果带有蜜味;用苦杏嫁接的桃树,其果桃状、杏色、个大、味甜,甚受乡邻赞美。他给其堂孙蒋修宝嫁接的一株桃树,能同时结出形状不同、味道不同、成熟期不同的三种桃子,分别名曰“五月忙”、“六月鲜'秋蜜”。他给丰城乡八亩地村于子英嫁接的一棵月季,能同时开出深红、浅红、粉红三色花朵,这在当时来说,可算一奇。
  姜克敏乐于助人,有求必应,方圆几十里前来请他嫁接果树花卉的乡民络绎不绝。每逢有人来求他去嫁接时,不管路远路近、有空没空、认识不认识,他总是一句老话:“这就去,这就去”。为嫁接果树花卉,他的足迹跑遍了王村岛里百十个村庄,他的高风亮节和精湛技艺甚受乡人爱戴和敬慕。
  姜克敏,这个庄稼园里的能人,苦挣一生,到头来仍然是茅屋两间、孑然一身,谢世时九十二岁。
  (王村镇史志组供稿)

知识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八辑

《即墨文史资料第八辑》

即墨文史资料第八辑收录的文章包括:忆在即墨伪中的地下抗日活动,忆即墨县第四区中队,围歼埠东“棍棒队”,刘家庄乡队被歼记,1948年南下日记摘抄等。

阅读

相关人物

修化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姜克敏
相关人物
李葆初
相关人物
姜承平
相关人物
谢世
相关人物
姜克晓
相关人物
姜克敬
相关人物
李振瀛
相关人物
即墨县
相关地名
王村镇
相关地名
蒲湾头村
相关地名
福山县
相关地名
吉林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