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金口港的银钱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693
颗粒名称: 当年金口港的银钱业
分类号: F830.9
页数: 5
页码: 115-119
摘要: 银钱业,在旧中国的金融市场上,代表着封建地主买办阶级的根本利益,用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的盘剥着广大劳动人民。
关键词: 金融市场 银钱业

内容

银钱业,在旧中国的金融市场上,代表着封建地主买办阶级的根本利益,用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的盘剥着广大劳动人民。从当年我市金口港的银钱业来看,它的整个兴衰过程是随着商贸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亡。
  当年的金口港,在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凡一百余年间,一直是山东半岛上最繁荣的沿海重镇。据载,金口的兴盛时期,每天进出港口的船只达上百只,镇上建有油房碾三百六十盘,渔行一百余家,经营土产杂货兼出土票的有一百一十余家。由于这里商贾云集、贸易兴隆,因而银钱业也随着相继发展起来,并逐步形成了一个控制金口经济命脉的金融市场。及至清末民初,金口港虽已由盛而衰每走下坡路,但银钱业却仍然经久不衰,其资本之雄厚,经营范围之广,剥削手段之惨酷,仍然不减当年。仅据当年金口的“福顺德”、“天和兴”、“德聚成”、“福康号”、“长生成”、“德成号”、“洪聚成”等七家专营金融业的钱庄、银号的调查,即拥有资本银元六十二万元,白银五万两,共岀土票二十七万八千吊。他们凭借这些资本,平均放款余额达一百万元(两)以上,每年获取利息达三十余万元 (两)。
  金口银钱业盘剥、盈利的主要方式,一是自出“土票子”放款,实行高利盘剥。当时各钱庄(桌)、银号的存款利率一般是月息一分,即1%,而放款利率却为月息二分,最高者竟达四分,即2-4%.群众持铜元到银号兑换土票者叫“里扣”,持土票兑换铜元者叫“外割”,里扣外割的费用率均为一分,即1%,可见获利之巨,盘剥之狠!二是在出土票子放款的基础上,还兼作代客买卖或自行买空卖空。由于当时票子价格经常波动,从而他们从中获得了不少利益,在较长一段时间里,这一买空卖空行为竟成为一些钱庄、银号的正常业务。三是专营汇兑业。如"福德顺”、"天和兴”两家钱庄,均在清朝光绪年间开业,拥有资金三十八万元(银元)之多,专搞汇兑业务。他们在上海、天津、大连等港口及全国各大城市都设立了通汇点,并与当地的银号钱庄建立了汇兑关系,专为富豪商贾经商服务。当时的汇款收费率为2—5%,从而大量获取利息及汇费,大发横财。
  另外,一些钱庄、银号还同当地的富豪串通一气,互相勾结,合夥进行盘剥。他们之间订有一条严密的信规,叫作谨以信规,冀以信终,缓急相继,有无相通,有来有往,有施有报,先后有序,互守信用……当年的“福康号”就是由大富豪王如福作东,店集枣行村韩和亭负责经营的一家银号。该银号开业于清朝道光年间,至1945年停业,经营了一百四十余年。它拥有资本(银元)七万余元,自出土票四万吊,雇用店员十三人,以放债收息为主兼做土产生意,是金口港买卖最兴隆,盈利最多,剥削最大,历史最长的银号之一。他与农村的地主富豪相互勾结,狼狈为奸,不择手段地盘剥农民。南阡乡于家屯村农民于廷忠,因事借了大富豪于洛忠二百块银元,月息高达四分。不到二年光景,连本加息应付给他银元五百块。在于洛忠的催逼下,于廷忠只好将仅有的二亩老地、六间房子全部卖掉还债,致使倾家荡产一贫如洗,无奈携一家老小下了关东。
  总之,当年金口的银钱业全部为一些钱庄、银号、地主、富豪所把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剥削网,用极其残酷的手段剥削着广大劳动人民。自青岛辟为港口后,金口港的兴旺景象每况愈下,到1945年,私人所经营的银钱业亦随着商业的日渐萧条而相继停业。

知识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资料

《即墨文史资料资料》

本书收录的文章包括:忆在即墨伪中的地下抗日活动,忆即墨县第四区中队,围歼埠东“棍棒队”,刘家庄乡队被歼记,1948年南下日记摘抄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即墨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