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植八荒的刘峻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丘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583
颗粒名称: 垦植八荒的刘峻骧
分类号: K825.76
页数: 13
页码: 152-164
摘要: 刘峻骧,原名刘俊骧,笔名惜今,婴血。他是著名通俗文学作家、武术家与武术理论家、舞蹈理论家、东方人体文化体系创始人、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被收入5种世界名人录。1992年3月,在青岛举办了“峻骧文学创作与学术思想研讨会”,并出版了《作家、学者、武术家—刘峻骧的文艺创作与学术研究》一书。学术界纷纷称他是怪才、奇才、怪杰。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迈克·里谢夫斯基称他为“活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为其题词:“舞武同源是双璧,武林舞台一俊才。”文化部副部长陈昌本的题词是:“博学多艺,齐鲁才子。”
关键词: 刘峻骧 舞蹈 艺术研究

内容

刘峻骧,原名刘俊骧,笔名惜今,婴血。1937年生于安丘县贾戈西北村。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中共党支部书记,东方人体文化研究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员,《东方人体文化》(季刊)主编、《中国舞蹈通史》主编、《太极修炼》主编、《舞蹈艺术》主编,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舞蹈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常委、北京吴式太极研究会会长、国际孙膑拳联盟主席。他是著名通俗文学作家、武术家与武术理论家、舞蹈理论家、东方人体文化体系创始人、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被收入5种世界名人录。他平生一直在荒凉的学术领域中探索,对文学、武术、杂技、戏曲、舞蹈、中国气功文化、东方人体文化进行了广泛的、跨学科的研究,开创了将文学创作与学术探求综合起来研究的先河,在众多领域中均获得了很大的成就。1992年3月,在青岛举办了“峻骧文学创作与学术思想研讨会”,并出版了《作家、学者、武术家—刘峻骧的文艺创作与学术研究》一书。学术界纷纷称他是怪才、奇才、怪杰。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迈克·里谢夫斯基称他为“活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为其题词:“舞武同源是双璧,武林舞台一俊才。”文化部副部长陈昌本的题词是:“博学多艺,齐鲁才子。”
  (一)
  刘峻骧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8年2月,父亲刘庆兰去青岛谋事未成,回家途中被伪军杀害,那时他还在襁褓中。从此,他与母亲相依为命,靠母亲给人家浆洗衣服、当奶妈艰苦度日。他6岁入学,几次跳级读完小学。在青岛大成路夜中补习了3个月的中学课程后,于1953年直接插班入初中三年级,当年又考入青岛师范。因他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较强的自修能力,又以全优的学习成绩,被山东省教育厅保送到北京师范大学。在师范大学学习期间,他积极参加系里创办的理论刊物《谷风》的编辑工作,因其学识和才华出众,深得《拍案惊奇》一书的注释者王古鲁先生的赏识。1957年,王古鲁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后含冤辞世,他受到强烈刺激,患了严重的植物神经官能症,被迫休学治疗。病愈后,于1958年参加了师大中文系《中国民间文学史》的编纂工作。1959年,学校将他从中文系抽调到体育系,筹划九年一贯制武术教材的编写工作。次年大学毕业,因他文武兼备,才华横溢,留校在体育系任教,并受命组建武术队。后被北京艺术学院院长苏灵扬看中,破格调入该院,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话剧表演系形体教研室。时过两年,他被派到农村搞“四清”运动,参与了家史、村史、队史、社史的编写,撰写了《大兴红星农场史》、《团汉村史》,修改了几十万字的家史。“文化大革命”期间,他遭到迫害,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劳动之余,他精读了二十四史,还抽空撰写了大量文学作品和学术论文。粉碎“四人帮”后,他精神焕发,虽身兼数职,仍笔耕不辍,在他人未涉及的学术领域中艰难跋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就。
  (二)
  刘峻骧的文学创作始于60年代,成名于80年代。1980年,他的中篇小说《伍豪之剑》由《人民日报》连载,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佳作连篇,相继问世。先后出版长篇小说3部,中篇小说5部,电影剧本3部,电视剧本20部,以及大量的短篇小说和文艺随笔。他提出了“直面人生,倡导国风,雅俗共赏,悦智怡情”的文学主张,有着中国作家特有的社会责任心和艺术良知。其作品构思奇特,笔法怪异,风清骨峻,文丽不诡,热情奔放。《伍豪之剑》在《人民日报》连载后,美国《纽约时报》也随即连载,被誉为“新时期俗文学创作的开山之作”。接着被改编成两个版本的电影文学剧本,根据该作品改编的电影《诱捕之后》,成为长春电影制片厂发行拷贝最多的影片。该作品还同时被改编成连环画、京剧、曲艺等多种艺术形式发表、上演。其37万字的长篇小说《峡谷迷踪》,被誉为“远胜于梁羽生、金庸、古龙等人”的,“另开门户,自立香堂的武侠小说”,经多次再版印刷,发行30多万册。其《刽子手之恋》熔历史、现实、改革、法制于一炉,尖锐深刻,耐人寻味。其《玉姣新声》由著名话剧演员郑振瑶,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讲播。《蛇舞者》不仅“将读者带进了色彩绚烂的艺术宫殿”,有些领导“还将作品中主人翁的话记在笔记本上,作为执行政策的依据”。其《晚清疑案》在《深圳特区报》连载后,《传奇文学》等刊物也争相连载,赢得了读者的赞誉。1989年,他应《深圳特区报》之邀,又写了该书的续篇《情缘魔劫》。这部长达37万字的长篇小说在《深圳特区报》连载后,再次轰动全区。《人民日报》编纂的《大地丛书》中的第一部《八方集》,收入了8位著名作家的艺文随笔,其中有他的6篇文章。该书共280页,他的文章就占了43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一篇文章,是他在24岁时发表的,文艺界和学术界都为之震惊。他写的《王尽美》,用通俗小说的形式和笔法,描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王尽美,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实际上已和他所从事的新派武侠小说的形式融合了”。他是用通俗小说的笔法和形式,为共产党人立传的第一人。他把部分中短篇小说结集为《金狮与魔王》出版后,被抢购一空。他的小说“在当代文学创作者中间,达到了相当高的层次”,因此他被称为“武侠小说家”、“大众小说家”。海外人士评其作品“兼有武侠小说、间谍小说、惊险小说之优长”。著名作家刘绍棠在《振兴大众小说》一文中提到:“北京有6个卓有成绩的大众小说作家,峻骧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的一位师兄为他题诗一首:舞剑舞笔性体真,艺贯中西博见深。怪杰文坛独树帜,寥廓豪情侠客心。
  (三)
  父亲的遇难,给峻骧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复仇的种子,从小学起他便贪婪地阅读武侠小说,舞枪弄棒,决心为父报仇。十几岁时拜螳螂拳名家、新中国第一个国家武术队教练孙文斌为师,潜心学习螳螂拳,从此与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1957年,他先后投身于八卦掌三代传人郭古民先生和吴式太极拳名家王培生先生门下,向郭老学习昆吾、降魔、纯阳等剑术和八卦掌,向王老学习吴式太极拳和武术辩证技击原理,同时还探访武林俊逸,搜寻武林掌故。经多年磨炼,他练就了一身本事,其武学造诣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为武学理论的研究,以及撰写以武林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他是武林一杰,更是中华武术研究的开拓者。在北京师范大学任体育理论教师期间,将武术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武术》为题的120分钟的大课,讲得大学生们心驰神往,跃跃欲试。关于武术文化的概念,就是他在这个阶段提出来的。1961年,武术文化的处女作《武术与艺术》问世后,他接着又发表了论文《武术与表演》。文章以大量史实为依据,从理论上论证了武术与表演艺术、造型艺术之间的辩证关系,并进行了综合研究,在武术研究和文化研究领域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文章进一步提出:“武术的形体训练是武术表演艺术家从不可缺的基本专业特征”,并且提出了一整套训练原则和方法,对武术本身也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武术与表演》发表后,京剧艺术大师盖叫天读了此文拍案叫绝,立即写信寻问“尊驾现操何业?贵庚几何?”当盖叫天从他的信中,得知他年仅24岁时,不胜惊疑,便约他南下相叙,二人遂成忘年之交。1962年2月,他发表了《情、景、形、神—形态美学笔记》。同年4月发表了《文人与剑术》,10月发表了《论手式》。以后又连续发表了《武术文化生态学与本体论研究纲要》、《论表情》、《微山射猎》、《断魂枪·内家拳及其他》、《方天化戟的文化内涵》等,关于武术方面的论文40余篇。1988年,在中国国际武术节学术报告会上,他宣读了论文《武术与中国文化》,不久,即出版了《中国武术文化与艺术》等专著。这一系列的论文极富连贯性,而且由专科研究向综合研究迈进,谈武说功,讲古论今,通俗易懂,洋洋洒洒,对中华武术文化见解独到,造诣颇深,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受到行家们的推崇。《武苑》聘他为专栏作家,《武林》主编王国辉先生称他为中国武林“七个著名人物之一”。
  在学武练武、研究探讨武林文化的同时,他大力进行学术推广和实践开拓。1994年4月,以他为主任的东方人体文化研究中心,在北京的紫竹院公园内,举办了“第一届中华民间武术精萃交流表演赛”。来自北京、山东、河南、江西等省市和美、英、德、韩、秘鲁等国家的民间武术爱好者千余人登台亮相,历时23天,观众达几十方人次,第一次向全世界打出了弘扬“中华民间武术”的大旗。1995年,又组织了第二届表演赛和“首届中国孙膑拳国际教练班”,将孙膑拳这种民间稀有拳种和舞艺进行普及提高。同年10月,应第二届世界太极修炼大会的邀请,他主持了太极拳、静功和保健按摩三大修炼的实作,同时主持了“怎样争取活到一百岁”国际学术讨论会,主编了《健康百岁之路》论文集,为这个大会的开幕式策划、编导了大型文体表演《太极之舟》。同时积累了数千万字的资料,拍摄了12部录相。他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发明了“合十静心—九脉连环功”。该功既讲天地五行,乾坤阴阳,又有武术和舞蹈的成分,区别于一般气功。他的师兄,精于书法、篆刻、填词和太极拳法的骆舒焕先生为他题诗道:袖底青蛇腕底神,八荒飞龙体性纯。芳踪伍豪独树帜,潇洒云泉乾转坤。
  (四)
  中国的武术、杂技、舞蹈是相辅相成的,武术丰富了杂技与舞蹈语言,杂技与舞蹈丰富了武术语言,这是刘峻骧独到的见解。因此,研究武术必然要研究杂技和舞蹈。经长期的实践与探讨,他发表了大量论文,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舞蹈和杂技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在逆境中完成了《中国杂技艺术源流》一文和《中国杂技艺术简史》一书。《中国杂技艺术简史》被《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用一年的时间连续刊载,杂技界读者阅后称之为“我们的第一部杂技艺术史”,填补了杂技研究的空白。198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用6种文字编辑出版了《中国文化专刊》,他为该刊撰写了《中国杂技艺术特色》一文,受到广大读者称赞。1991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受“中华文化集萃丛书”委托,编写《艺苑篇》,他被推荐撰写了关于杂技方面的内容,题目为《超凡入圣·益智悦情》,备受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李希凡和行家们的赞赏。在1991年第三期《中华舞史研究—东方人体文化》的篇前寄语中,他明确提出:“杂技作为最古老的,又是最能显示社会主义优势的艺术”,并在此文中表扬了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该期刊物出版后一个月,江泽民以军委主席的名义签署命令,嘉奖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
  他并非舞蹈家,却是舞蹈研究专家,不仅研究现代舞,还研究古代舞,不仅研究舞蹈的形成和发展,而且研究舞蹈语言,形成了自己的、独到的、系统的舞蹈理论。1979年以来,发表关于舞蹈方面的论文30多篇,代表作有:《中华舞蹈在东方人体文化中的地位》、《盖叫天与果戈理》、《北京的跑竹马与台湾的竹马戏》、《邓肯与罗丹》、《戏曲舞蹈的特性与源流》、《舞蹈美学简论》、《中国古代即兴舞风》、《武术和舞蹈是否同源》、《秦始皇与角抵戏》、《汉高祖与巴伦舞》、《古代交谊舞的礼仪》、《孙大娘舞的到底是什么》、《碧水风荷的历史依据》、《十二生肖与古舞》等。“七五”期间,他承担了编写《中国舞蹈通史》的国家重点科研项日,领导组织了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学术活动—中华舞蹈文物图片展,又以4版的篇幅在《人民日报》做了剪影式报道。1990年4月,他领导组织了与《人民日报》海外版《神州》副刊合作的《华夏古舞》专栏。在这个专栏中,发表论文44篇,他撰写了其中的10篇。舞蹈是人体艺术,也是形象直观艺术,作为《中华舞蹈通史》主编的刘峻骧,紧紧抓住这一特点,以图说史,以史解图,“熔考古、艺术、史学于一炉”,别开生面,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同时,为专业舞蹈研究者研究、借鉴,为舞蹈演员提高舞蹈质量,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和形体依据,实在是难能可贵。深圳图书馆馆长刘楚材先生为他赋诗一首:阔别艺院十六春,相逢倍觉故人亲。笔走龙蛇才未尽,奇峰突起应可期。
  (五)
  1996年11月9日上午9时,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大会议室里,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李希凡、中国武术院院长徐才等领导,以及艺术界、武术界的学者、名流、专家济济一堂,为刘峻骧付出了沉重代价的专著《东方人体文化》一书,举行首发式。自此,东方人体文化体系创立,树起了一座崭新的丰碑。该书62万字,对包括古典舞蹈、民间舞蹈、戏曲舞蹈、杂技历史及其文化背景,对丰富多姿的东方武术的体育价值,以及它深厚的东方哲学的论理观和舞蹈、戏曲、杂技等传统艺术的血缘与渗透的内涵,作了全新的论述。对东方生命科学的历史、机理、效应和在东方文明中的作用,也有别于他人的研究。对东方生态艺术、东方人体文化的本体论与史观,以及东方人体文化的本体研究进行了探讨。用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李希凡的话说,这是“一个富有东方特色的文化体系的新发现”。用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管桦的话说,“刘峻骧单枪匹马攻下了‘东方人体文化’的堡垒,开创了‘东方人体文化’这一门当前极为重要,有着伟大现实意义的学科”,“本书成为东方人体文化的百科全书”。
  开创东方人体文化体系,并非一朝一夕完成的,刘峻骧在多学科中垦植,兢兢业业,矢志不移,经过40多年的努力,方才摘下了这颗不知多少人想摘,却未成功的果实。他研究文学、武术、舞蹈、戏曲、杂技、魔术、气功、园林艺术、装饰艺术、健康美感,以及与其有关的学问,研究一个课题,成功一个课题,然后才有《东方人体文化》的大作问世,才有东方人体文化基本理论的产生。在上述学科的理论文章中,无不涉及了独特的东方人体艺术、东方人体文化的本体特征和比较艺术,以及生态艺术研究、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内容。经长期积累,循序渐进,逐渐形成了东方人体文化丰富的内涵。1987年,他的《中华民族独特的人体文化》一文,在首届全国武术研讨会上获优秀论文奖,开拓了武术文化研究的新领域。《母体先声·文化归程》一文,又将东方人体文化理论进行了升华,提出了东方人体文化的研究范围。《中华舞蹈在东方人体文化中的地位》一文,进一步丰富了东方人体文化的基本理论。《体悟神明·八方飞龙》、《论中国武术与舞蹈的象形意义》、《超凡入圣·益智悦情》、《中华舞蹈史研究》、《东方人体文化概论》、《中国武术与神秘文化》等文章和专著的发表,逐渐揭去了东方人体文化的面纱。《东方人体文化》一书面世后,这层面纱便不复存在了。无怪刘峻骧在1992年5月“峻骧文艺创作与学术思想研讨会”上,宣称要在数年内创立东方人体文化学科,以填补该学科的空白。1994年10月20日,刘峻骧以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的身份,参与了“首届世界太极修炼大会”的组织工作,11月14日主持召开了“东方传统养生智慧与现代生活研讨会”,他在致开幕词时谈道:完美的人生犹如一只鼎,“德、智、体”被视为人生三大支柱,健康美好的生活,成为当今世界和未来世纪人们考虑的根本问题。这也正是他在多年探求文明史源之后,提出的“人体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母体和先声,也是人类文明的必然归依”,这样一个东方人体文化学的根本命题。因此,发掘东方传统养生智慧的结晶,弘扬民族文化的强项,增强炎黄子孙的自尊自信,造福人类,是发起并成立“东方人体文化研究中心”的宗旨。台湾舞蹈界著名学者李天民,读了《中华舞蹈史研究》中刘峻骧撰写的《东方人体文化学总论》后来信说,峻骧先生“身通百家,倡导建立东方人体文化学术体系,真乃为一代奇才,天民能与论文,实感荣幸……。在台湾许多人以为我懂得很多,但与先生相比,我却不能并论矣”。新加坡著名书画家和八卦掌四代传人王翰之,接触了刘峻骧的东方人体文化理论后来信说,将“罗致一些朋友,同心同德,出钱出力,在我兄(峻骧)麾下,为东方人体文化学的立论、发展、壮大,乃至不朽于世做贡献”。今,刘峻骧的东方人体文化体系已经创立,专著《东方人体文化》已经问世,相信研究者会趋之若鹜。《东方人体文化》出版后,刘峻骧又接受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艺术通史》的编写任务。可以预言,刘峻骧不仅能够完成,而且会完成得很好。

知识出处

安丘文史资料

《安丘文史资料》

本书为山东省安丘市的史料,包括“历史悠久的生姜”、“两河大蒜”、“三鲜水果之冠——樱桃”、“安丘蜜桃”、“打入国际市场的南流芦笋”、建国初期银行工作回忆片断、名儒向往的朱子村等三十余篇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法荣
责任者
张乐圣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刘峻骧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