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纪念章和赴欧华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丘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444
颗粒名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纪念章和赴欧华工
分类号: K143
页数: 3
页码: 176-178
摘要: 1991年4月,慈埠镇冢子坡村王清春向县博物馆捐献了一枚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纪念章,原件系铜质、圆形,两面均有凸面图像。正面为英国国王兼印度王乔治五世头像,像周围铸有相同内容的英文标志;背面在“1914——1918”年号之下,有一体态健美的青年骑士跨在骏马上,马头上方有太阳,马蹄下踏波浪、盾牌和骷髅,图像设计体现了“公理战胜强权”的立意。服务期限暂定3年。1918年9至11月,土、保、奥、德等国先后战败投降,大战遂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告终。这枚当年英国政府发给赴欧华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纪念章,是中国华工在欧洲战场流血流汗的实物见证。
关键词: 安丘县 第一次世界大战

内容

1991年4月,慈埠镇冢子坡村王清春向县博物馆捐献了一枚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纪念章,原件系铜质、圆形,两面均有凸面图像。周边的断面铸有“NO.97121.CHINESEL.C.”字样,即“编号为97121”,英文缩写为“中国劳工联盟”。正面为英国国王兼印度王乔治五世(1910——1936年在位)头像,像周围铸有相同内容的英文标志;背面在“1914——1918”年号之下,有一体态健美的青年骑士跨在骏马上,马头上方有太阳,马蹄下踏波浪、盾牌和骷髅,图像设计体现了“公理战胜强权”的立意。
  安丘赴欧华工是怎样参战并获得胜利纪念章的,这要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谈起。1914年,帝国主义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奥、土耳其、保加利亚等国为“同盟国”,英、法、俄、日本、意大利、美等国为“协约国”,双方在欧洲展开了殊死争斗,后战火扩至亚、非两洲,参战国家达33个,卷入战争漩涡的人口在15亿以上。1917年8月,中国北京政府应美、英两国要求,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一方,议定“以工代兵”,提供10万以上劳工,做战地服务。劳工来源采取招募方式,英国人在青岛设立了招募华工总处,在坊子、张店、济南、威海设4个办事处。生活待遇是,华工出国后,国内每月发安家费银币10元给家属,国外月工资10元给本人,衣食由雇用国负责,待遇与士兵同。服务期限暂定3年。当时安丘境内灾荒、匪祸严重,民不聊生,部分贫困村庄的青壮年为生计争赴坊子报名,有1500余人检查合格。签定雇用合同后,在坊子集结,转青岛上船,经日本渡太平洋,经美国、英国至法国巴黎,听候调用。次年,另一批则经中国南海、新加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至马赛下船到达目的地。安丘赴欧华工多分配在法国里昂,其工种有开挖、装卸、搬运、木工、钳工、铸工、制药、耕地、战地通讯、医疗救护、商店营业等。1918年9至11月,土、保、奥、德等国先后战败投降,大战遂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告终。安丘赴欧华工为中国争得了战胜国地位,与法、英等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19年后,多数返回祖国,少数留居或亡故国外。
  1988年,法国政府在巴黎建立了“中国劳工纪念碑”,上面用中、法两国文字镌刻着:“公元1916年到1918年,14万华工在法国参加盟军抗战工作,有近万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抗战胜利后,其中3000人从此定居法国,在巴黎、里昂车站附近形成第一个华人社团。”
  这枚当年英国政府发给赴欧华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纪念章,是中国华工在欧洲战场流血流汗的实物见证。它可以帮助我们重温旧中国的苦难历史,从而激励我们为建设富强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知识出处

安丘文史资料

《安丘文史资料》

出版者:政协安丘县委员会

本书为山东省安丘市的史料,包括“华丰机器厂创始人腾虎忱”、“周贵德和他的《青州纪游》”、“公治长通鸟语的故事”、“盖公山名的由来”、“耿直廉洁的冯尔昌”等五十余篇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贾德民
责任者
陈立兴
责任者
张乐圣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