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正廉洁的冯尔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丘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439
颗粒名称: 耿正廉洁的冯尔昌
分类号: K827
页数: 5
页码: 156-160
摘要: 冯尔昌,字友文,号仲山,安丘县景芝镇人。清咸丰五年乡试中举人,同治二年恩科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后授职编修。历任福建道、四川道监察御史,工科给事中,鸿胪寺、光禄寺、大理寺少卿,通政使司参议,内阁侍读学士,大理寺卿兼光禄寺卿,最后升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诰授从一品的荣禄大夫。有一天,他因饭晚夜读迟到了,先生单独给他授新课,并要求他当场背诵。冯光第听了非常高兴,此后对尔昌管教更严。冯尔昌奉旨回家祭祖时,将显示光耀门楣的两根旗杆竖在了冯尔田的大门前,表示他对堂兄冯尔田的敬意和报答。他的岳父得知,上门祝贺,被冯尔昌拒之门外。冯尔昌到广东后,以极大的决心,采取有力措施,杜绝了乡试中的一切弊端。
关键词: 安丘县 冯尔昌

内容

冯尔昌(1830——1898),字友文,号仲山,安丘县景芝镇人。清咸丰五年(1855)乡试中举人,同治二年(1863)恩科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后授职编修。历任福建道、四川道监察御史,工科给事中,鸿胪寺、光禄寺、大理寺少卿,通政使司参议,内阁侍读学士,大理寺卿兼光禄寺卿,最后升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诰授从一品的荣禄大夫。
  冯尔昌少年颖悟好学,但家境贫寒,他的伯父冯光第(道光十七年举人,曾任高密县教谕)除在经济上资助外,还为他从高密县聘请了一位有名的塾师。有一天,他因饭晚夜读迟到了,先生单独给他授新课,并要求他当场背诵。冯尔昌在黑影中聆听,等先生将新课授完后,他点起从地上捡起的废纸,顺着书页上的字句粗阅一下,遂即从头到尾一字无误地背诵出来。塾师大为惊奇,后对冯光第说:“令侄后必成大器,吾授业多年,从未见才智如他者。”冯光第听了非常高兴,此后对尔昌管教更严。
  冯尔昌家庭收入微薄,入不敷出,生活困难,为了求学曾去诸城岳父家借钱。其岳父不但不接济,反把他数落了一番。冯尔昌十分羞怒,从而下定决心力争功名,发誓不再进岳父家大门。他每逢遇到经济困难,常常受到堂兄冯尔田的帮助。冯尔昌考中秀才后,为了维持生计,曾去裴戈庄作黄姓的塾师。他白天教授学生,晚上刻苦自学。他到省城去应乡试和进京应会试的盘费大部分是来自冯尔田的资助。冯尔昌考中了两榜进士,京城报马子飞奔来到冯家报喜时,他家拿不出赏钱来,还是由冯尔田代付的。冯尔昌奉旨回家祭祖时,将显示光耀门楣的两根旗杆竖在了冯尔田的大门前,表示他对堂兄冯尔田的敬意和报答。他的岳父得知,上门祝贺,被冯尔昌拒之门外。
  同治二年(1863)冯尔昌中进士时,正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初期。慈禧太后为了巩固她的统治地位,亲临考场选拔人才。当听到喊“冯尔昌”三字时,便想到“冯”、“逢”谐音,“尔”即“你”,“昌”乃昌盛之意,合起来即“逢着你就昌盛”。于是对冯尔昌当场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两年后翰林院散馆,冯尔昌考取一等,遂升为编修,充任国史馆协修,编纂了7年国史。嗣后,慈禧太后曾召见他谈论治国安邦的国家大事,借以对他考察。冯尔昌以“治国者,人才也。为官者,清廉也。”等见解应答,从此取得了慈禧太后的信任,屡屡提拔重用。多委以司法、监察机关的官职或让其充任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监试、主考等要职。
  清朝末期,政治腐败,贿赂成风,科举考场更为严重,南方诸省尤甚。凡派去广东的学使,绝大多数贪污受贿。冯尔昌素以廉洁著称,有一年的乡试前,慈禧太后亲自指名叫他去广东充任学政。冯尔昌受职后即对随行人员下令:“路经府、县,尔等不得收受礼品,遇事禀报,违者严惩不贷。”他还不放心,特邀堂兄冯尔藏任随从幕僚,作为心腹耳目。因此他的随行人员个个都洗心敛手,清白公正行事。冯尔昌到广东后,以极大的决心,采取有力措施,杜绝了乡试中的一切弊端。
  广东省南海县知县想要求调职。他知道冯尔昌在朝内说话有权威,想找他给说话,可是早就听说冯尔昌为官清正,不受贿赂,但他不相信真有“清官”,对手下亲信说:“哪有不吃肉的狼,不贪财的官。”于是便命亲信带着礼品到县界上迎接,行礼后呈上礼单,被冯尔昌的跟班人员当场拒绝了。知县误认为冯尔昌嫌礼薄,不屑收纳,回衙后把礼品又增加了一倍,找了个机会对冯尔昌说:“学台大人,下官有几本古书,因才疏学浅不能理会,望大人赐教。”冯尔昌信以为真,便跟随到书房去。一看,哪是什么古书,而是一份丰厚的礼物。他马上嗔怪道:“我辈为官,应以国家为本,社稷为重,拯救黎民于水火中,方不负圣上培育之恩……。”知县听了只好点头称“是”但仍不死心。回房后暗自思忖,两次送礼都被拒绝,大概是当面送礼有碍于脸面。第二天知县送尔昌回省,先将礼品装在食盒内,命衙役预先抬到出县境交界处等候,将礼物送给冯大人的跟班。跟班人不敢作主,急向冯尔昌回报。这时知县跪在冯尔昌面前不起。冯尔昌问道:“南海县,你有什么事过不去啊?”知县回答道:“夷俗时有传入,灾荒连年发生,卑职无能,在此已不能胜任,望大人回京后在圣上面前为卑职陈述离职。”冯尔昌听了虽同情他的处境,答应代其陈述,但对他再三送礼的做法却指责了一番,便匆匆上轿而去。从此广泛地流传开冯尔昌在南海县三拒贿的故事。
  冯尔昌任务完成后回京交旨,慈禧太后试探他是否顶住了行贿歪风,故意问:“友文,这次广东之行够你喝辈子粥的吧?”冯尔昌听了,慌忙叩头回禀:“蒙老佛爷恩典,臣不敢妄为。”慈禧太后微笑着说:“友文真吾朝廉洁之臣也。”光绪十一年(1885)又放他做江南正主考。
  冯尔昌服官30多年,从不考虑家庭事。他严于家教,不准子女亲属奢侈浮华,欺压乡里。他在翰林院任职时,族人及亲朋好友就建议他购置家产,修建府第,与当地的乡绅富豪比美,光宗耀祖,庇荫后代。冯尔昌回答:“儿孙自有儿孙福,治家理业误仕途。留得清白人间在,莫与邻里争赢输。”
  因他修撰国史成绩突出,同治九年(1870)钦赐“太史第”匾额一块,可是他家的大门太小,无法悬挂,如果只建一高大的门楼又与原来低矮简陋的房舍不相称。出于无奈,他方才答应在修建门楼的同时新盖了草房八间,五间作住所,三间为书房。
  冯尔昌居官35载,后期升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但家庭宅舍还是那八间草房。冯尔昌去世,他的门生——山东巡抚张跃来吊唁,难坏了主持丧事的总管。因为他家没有宽敞排场的客厅,只好借了邻街郝宅家的客厅招待巡抚大人。宴席间张跃对陪客道:“未料老恩师家境如此清贫。”临走时命从人取出千两白银赠给冯尔昌的家属。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冯尔昌在上朝议事后回官邸途中得了“中风不语”(脑溢血之类的病),一病不起与世长辞。《续安丘新志·事功传》中褒扬他为官“清勤自励、廉谨著称”。

知识出处

安丘文史资料

《安丘文史资料》

出版者:政协安丘县委员会

本书为山东省安丘市的史料,包括“华丰机器厂创始人腾虎忱”、“周贵德和他的《青州纪游》”、“公治长通鸟语的故事”、“盖公山名的由来”、“耿直廉洁的冯尔昌”等五十余篇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冯培基
责任者
张立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冯尔昌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