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耿介的窦光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丘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438
颗粒名称: 清廉耿介的窦光鼐
分类号: K827
页数: 11
页码: 145-155
摘要: 清人王缄的《秋灯丛话》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窦公少年时代在诸城县城读书,每次放学回家要经过藏湾。藏湾是县城内一个有名的大水湾。每至盛夏的夜晚,湾内蛙声震耳,音传数里。窦公恶其干扰书生温习功课,就用麦秸制做了一个大龙头投入水中镇蛙。从此,湾内青蛙销声匿迹,再也听不到蛙声了。人们遂传言窦公日后必显达,后来他果然做了大官,位极一品,名震天下。”这则故事在诸城、安丘、高密、胶州一带颇为流传。有关窦公的故事,传闻还有不少。敕令严行惩儆,要将窦光鼐押交刑部候审治罪。窦光鼐育人以“严厉”著称,无论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只要投其门下,均一视同仁,决不姑息偏袒。
关键词: 安丘县 窦光鼐 清代

内容

清人王缄的《秋灯丛话》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窦公少年时代在诸城县城读书,每次放学回家要经过藏湾。藏湾是县城内一个有名的大水湾。每至盛夏的夜晚,湾内蛙声震耳,音传数里。窦公恶其干扰书生温习功课,就用麦秸制做了一个大龙头投入水中镇蛙。从此,湾内青蛙销声匿迹,再也听不到蛙声了。人们遂传言窦公日后必显达,后来他果然做了大官,位极一品,名震天下。”
  这则故事在诸城、安丘、高密、胶州一带颇为流传。有关窦公的故事,传闻还有不少。故事中的窦公就是清代乾隆朝名臣窦光鼐。
  一
  窦光鼐(1720——1795),字元调,号东皋,清康熙五十九年出生于一个清贫的书香世家,祖籍是诸城市箭口乡郭家埠村,去世后葬于安丘县临浯乡高家庄。他的曾祖和祖父都是郁郁不得志的穷书生,直到他父亲窦诜这一辈,家境才有转机。窦诜,乾隆甲子年(1744年)举人,精经史,善诗文,但他一生与做官无缘,故窦家仍未彻底摆脱清贫的生活。这样的家庭环境,造就了窦光鼐同情劳动人民、蔑视权贵的正直性格,也培育出他勤奋好学、努力争取功名的坚强意志。
  窦光鼐自幼天资聪颖,记忆力强。家贫藏书不多,只好向大户人家借书阅读,他“幼负绝人之资”,每读一书,皆能成诵。一天,他借阅《昭明文选》,读罢即挥笔写成《琅琊台赋》,监司某阅后,大为惊奇。当时窦光鼐还不满12岁,遂有“神童”之誉。
  窦光鼐15岁中秀才,17岁中山东乡试副榜,22岁考中举入第三名,23岁进京参加会试,又高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不久擢升为编修。从此,他走上仕途,“七上八下”50年。他个性耿介,正直敢言,不讲私情,贪官污吏闻风丧胆。
  窦光鼐铁面无私,在官场屡遭排挤,连乾隆皇帝也不喜欢他。但他品学兼优,高风亮节,既有文名,又有政声,百姓爱戴他,清廷也不得不借助他的声望以巩固自己的统治。故他虽屡遭谗陷而降职,但最终还是一再擢升重用。他历任山西副主考,湖北、浙江、福建正考官,翰林院侍读,侍读学士,内阁学士,提督河南、浙江学政,顺天府尹,吏部右侍郎,礼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上书房总师傅,殿试读卷官,会试正总裁等职,殁后诰封光禄大夫。
  窦光鼐长期在教育、司法部门任职,他秉公执法和择优选拔人才诸方面的成就,至今仍受到人们的称颂。
  二
  窦光鼐是乾隆朝著名的司法官员,在长期断案量刑的司法实践中,显示出他卓越的才能。然而,他那种秉公执法的精神和刚正不阿的性格,却被社会所不容,因而在个人仕途上屡遭挫折。
  乾隆二十年(1755),京都北郊诸州县发生特大蝗灾,地方官昏庸无知,迷信于“天灾世人不能灭之”的说法,任凭蝗虫蔓延为害,朝廷派员督扑,均被地方官巧言拒回。窦光鼐受命前往,地方官又出面相阻,拒发民夫。他上疏乾隆皇帝痛斥地方官吏昏愦,要求朝廷准允他严惩贪官庸吏。获准后,窦光鼐将助蝗为虐的地方官绳之以法。然后亲自率当地军民,头顶炎日,戮力扑打,蝗虫终于被消灭。
  窦光鼐在惩治贪官污吏,查办大案要案方面成绩显著,其中很受后人称道的是他查办浙江州县仓库亏空一案。
  乾隆五十一年(1786),窦光鼐因“功俸最深,学问亦佳”被擢升吏部右侍郎。这年,浙江州县仓库亏空,朝廷命令严加查办。窦光鼐曾多年连任浙江学政,谙悉地方情况。这次他见到朝廷命令,即把事实原委奏报皇上,疏劾平阳县知县黄梅贪赃枉法,中饱私囊。为此,乾隆皇帝先后派尚书曹文埴、侍郎姜晟、巡抚伊龄阿、大学士阿桂等朝廷大员前往清查。然而,这些大员没把窦光鼐的揭发当回事,他们领了圣旨,到达省城后,歌酒美女,谁也懒得再下到小小一个平阳县。为了应付差事,他们便派随从下去查问黄梅。黄梅探听到上司派员的来意,就大肆张罗破费,殷勤款待,于迎来送往之际,巧言令色编造了许多谎话,蒙蔽了真情,骗得了司员的信任。大臣们不加考究,依着派员的汇报回奏乾隆皇帝。大意是说黄梅没有贪赃枉法的行为,倒是窦光鼐以无稽之谈冒昧陈奏,实属荒唐。是非被颠倒了,黑白被混淆了,窦光鼐愤激之情,久久难平。他想辩解,说明真相,可从上到下都说他的不是。连皇帝也三番五次地责备他“信口诬人”、“偏执邀名”。乾隆皇帝还在朝中明谕:“朕之信窦光鼐,自不如信阿桂等。”既然皇帝都这么说,窦光鼐有理难讲。他决定亲自去实地查访,于是连夜起程,直奔平阳。乾隆皇帝早就认定他是个“见风即雨,妄自诬攀渎奏”的人。如今见他往返数千里亲自查访,越发觉得他偏见固执,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故乾隆皇帝在朝中发怒,声言“窦光鼐如果能查出什么,自当别论,若是滋生事端,凌夷地方官,那么是咎由自取,将革职交吏部议处。”
  平阳县令黄梅为人奸诈,善于阿谀奉承,是个榨取民脂民膏的恶魔。此时,他正为轻而易举地打发走了上级司员而暗自高兴。不料,忽然闻报吏部长官窦光鼐已到平阳亲自调查此案,他大吃一惊,妄图再施故技,设筵宴请,却遭到窦光鼐的断然拒绝。他携带银子请求进谒,门人又回说不见。他寝食不安,手足无措,惶惶不可终日。但黄梅毕竟不是怯懦无能之辈,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私下派人到处散布谣言,说窦光鼐在平阳发怒咆哮,施行恐吓威逼手段,勒令县民诬告知县。巡抚伊龄阿闻悉,未经调查就一连三奏,弹劾窦光鼐,说他在城隍庙内设刑逼供。回省城时还带了一群人大喊大叫地制造舆论。最后还奏劾他在地方上口出狂言,煽动民人,说什么“宁可不做官,不要性命,也要严惩贪官”。乾隆皇帝手捧奏折,不禁大怒,骂窦:“如此乖张瞀乱,煽惑人心,不是病疯,怎会癫狂如此!”敕令严行惩儆,要将窦光鼐押交刑部候审治罪。
  窦光鼐到了平阳之后,立即下到民间细访详察。当地百姓钱财被黄梅搜刮殆尽,本已苦不堪言,今见吏部侍郎亲自查访,深受感动,纷纷前去申诉冤苦,揭发黄梅贪赃枉法的事实。没多久,窦光就查出黄梅贪污赃款20余万两。他将人们交来的勒索单据、摊派税票以及奏疏罪状等一并交递朝廷。乾隆皇帝面对累累罪状和确凿证据,才认识到平阳知县黄梅确实罪恶深重,而自己错怪了窦光鼐,于是下令对此案彻底根究。
  阿桂这次接旨再也不敢怠慢,一路飞速赶来。窦光鼐此时业已由浙江起解,途中巧遇阿桂,被阿桂带回浙江首府审理对质。最后阿桂查明窦光鼐调查全部属实,黄梅在平阳县任职八年,种种贪黩营私的罪行昭然无遗。窦光鼐终于幸免于祸,黄梅也得到应有的惩处。
  三
  窦光鼐还是清代中期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三次任乡试主考官,一次任会试总裁,多次任殿试读卷官。晚年还充任上书房总师傅,教太子读经,可见乾隆皇帝是很钦佩他的教育才能的。
  窦光鼐知识渊博,史书上称他“学行深纯,尤长于制艺,屡掌文衡”。他治学的特点是“于书无不窥,而不肯沾沾于章句训诂”。他的教育宗旨是“学贵有用”,常教育门人读书不要局限于“四书”、“五经”,提倡“书无不窥”。
  窦光鼐育人以“严厉”著称,无论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只要投其门下,均一视同仁,决不姑息偏袒。但在课余却喜欢与学子攀谈学问,不摆架子,每与学子畅谈历朝掌故,虽“误餐而不肯休”。有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他任上书房总师傅时,教读太子。一次,太子没按时完成作业,窦光鼐就按规定罚太子顶砖,乾隆皇帝见了很心疼,就把砖取下来,生气地说:“读书为天子,不读书亦天子。”窦光鼐听了正色地说:“读书为尧舜之天子,不读书乃桀纣之天子。”乾隆皇帝沉思片刻,认为窦说得有理,就把砖又放回原处。由此可见他育人的严厉程度,也能看出他刚正不阿的性格。
  窦光鼐最令人称道的是取士不看门第,不避嫌疑,只要是真才实学的人就大胆录用。他一生“得士最盛”,“门生遍天下”,“历官朝中,位至公卿者甚众”,而门无私人。学界曾流传着一段佳话:乾隆六十年(1795),窦光鼐以左都御史充任会试正总裁。二位副考官均资历较浅,一切事宜由窦光鼐决定。会试完毕,第一名和第二名都是浙江人。二位副主考建议将第二名去掉,改从别省递选一名,以避免嫌疑。窦光鼐严辞反驳:“吾论文,岂论省耶?”两位副主考只好点头称是,不敢再言。榜发后得知,第一名王以铻和第二名王以衔是同胞兄弟。各省举子群议蜂起,纷纷不平。
  当时朝中权臣和珅曾经多次被窦参劾,怀恨在心,总想寻机报复,一看这情景,认为机会已到。殿试前,窦公将试卷呈送乾隆皇帝御批。皇帝见王氏兄弟名字,不禁问第一名和第二名是不是兄弟。和珅在一边忙答:“正是。”皇帝怀疑其中有故,便问:“各省举子数千人,岂另无可取之人?”和珅故作诡秘地说:“窦光鼐在浙江省任学政多年,门生甚多,据查王氏兄弟就是他的门生。”乾隆皇帝又派和珅监督,纪晓岚等10人为阅卷官,另行复试。复试那天,和珅派卫士环列稽查,复试结果如故,没查出问题。和珅等人只好从二王文章中断章取义,挑剔小疵,在皇帝面前诽谤。和珅还唆使考官上奏,王以衔列二等第四,王以铻列三等七十一名。乾隆皇帝闻奏大怒,罚停王以铻殿试,斥责窦光鼐年老昏愦,先行开缺,听候部议,两位副考官交部议处。
  过了8天,殿试完毕,和珅等进呈殿试密封卷10本,名次已定。拆第一封试卷乃为王以衔,乾隆皇帝惊问:“这不是会元吗?”和珅与纪晓岚等瞠目相视,大惊失色,忙回答:“此会元之兄也。”皇帝问:“谁所取?”纪晓岚答:“臣所取。”又问“谁所定?”和答:“臣所定。”皇帝生气地说:“莫非你们也有隐私?”和珅率众考官跪下齐奏:“臣等皆秉公认真,绝无私弊。”皇帝沉思一会儿,自言自语地说:“看来他们兄弟联名,纯属偶然,科第高下,盖由天命。”发榜那天,江南士子翕然称服。窦光鼐取士之公允,王氏兄弟高中会元、状元之事传为艺林佳话。
  四
  窦光鼐不但是一位享誉全国的政治家和教育家,而且也是当时文坛上的著名古文家和诗人,并且擅长书法。
  窦光鼐学问精湛,文辞华赡而清古,深得乾隆皇帝的称赞。乾隆朝后期,窦光鼐与纪晓岚、朱圭、翁方纲主持国家文坛30年,为清代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当时,朝廷每逢大典,窦光鼐所呈诗、赋、铭、颂等都得到皇帝的称赞。乾隆皇帝御制诗文,也命窦光鼐品评。他在充任上书房总师傅期间,主持编修了皇帝60年大典,受到皇帝褒奖。四库馆成立后,他任总阅和同修,积极协助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为保存我国文化典籍做出了重大贡献。
  窦光鼐的古文宗唐代韩愈,推崇明代归有光,清代方苞。其古文特点是重义理,善叙事,富词藻,大体可归入桐城派,但不为桐城派所囿。他尤长于制艺,“发挥圣贤义理,自成一家”。他的文章有议政、奏疏、论史、传记、墓志、序、跋等多种体裁,“多半为进御之作”。
  窦光鼐“诗学少陵”,以盛唐为宗,间学苏轼、韩愈。王赓言《东武诗存》中评其诗“拟韩(愈)、苏(轼),有过之而无不及也”。这个评价虽为过誉之词,但可以说明他的诗作造诣是很深的。窦光鼐殁后,他的儿子窦汝瑄整理校对了他的诗文,编成《省吾斋古文集》12卷、《省吾斋诗赋集》12卷,刊印于嘉庆辛酉年(1801)。另据《蒲褐山房诗话》载,窦光鼐的诗作还有其门人礼部侍郎秦瀛的刊印本。
  窦光鼐的书法宗元代赵孟,“既有媚妍秀美之致,又有浑厚沉雄之风”。然而又不主一家,晋代的风韵、唐代的法度、宋代的意态,都能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得到反映。窦光鼐的金字写得很漂亮。据《小现山人文集》记载,窦光鼐从浙江学政召还北京,授左都御史。一天富阳董公手持窦光鼐所书金字扇在和珅面前炫耀,和珅非常羡慕,便对董公说:“写金字善用金,无如窦东皋者。”说罢,从案上取下一把扇子,央求董公代乞窦公书。董公无十分把握,又不好抹和珅的面子,便找到窦光鼐的门人礼部侍郎秦瀛说:“秦君素与东皋先生友善,求代请于公。”秦瀛持扇拜访窦光鼐,窦书罢,将扇子交还。和珅是窦光鼐的政敌,而几经周折求他写扇子,可见窦光鼐的金字是众所爱慕的。
  五
  窦光鼐一生穷困,门无私人。他的学生王亶望任浙江巡抚后,乘去京师办事之际,持重金去看望老师。窦光鼐久闻这个学生手脚很不干净,竟愤怒地将礼物扔出门外,从此不与之交往。窦光鼐的父亲去世后,友人见其贫甚,便借此以厚礼相赠。窦光鼐拒收并厉声说:“吾自通籍至京兆,未曾受人财礼,岂以亲殁牟利乎?”他在京师20年,“穷若诸生”,可是每年还将所得薪俸救济宗族中更贫寒者,乡人无不敬佩。
  乾隆六十年(1795)经历会试风波后,窦光鼐蒙冤革职,以四品衔致休。此时,窦光鼐已年老多病,经不起这严重的打击,遂在寓所贫病交加,一病不起。是年九月二十二日病逝,终年75岁。
  本文参考资料:
  1.《清史列传》
  2.《清史稿》
  3.《山东通志》
  4.《诸城县志》
  5.《清朝野史大观》
  6.《小砚山房文集》
  7.《蒲褐山房诗话》
  8.《历代名案集》
  9.《山左诗续抄》
  10.《清代史料》
  作者简介:石业华,胶州市人,现在胶州市政协工作。

知识出处

安丘文史资料

《安丘文史资料》

出版者:政协安丘县委员会

本书为山东省安丘市的史料,包括“华丰机器厂创始人腾虎忱”、“周贵德和他的《青州纪游》”、“公治长通鸟语的故事”、“盖公山名的由来”、“耿直廉洁的冯尔昌”等五十余篇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石业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