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英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丘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437
颗粒名称: 兄弟英才
其他题名: 曹贞吉与曹申吉
分类号: K827
页数: 16
页码: 129-144
摘要: 清初,安丘城望族曹家又出了兄弟两进士。兄曹贞吉,字升六,又字迪清、升阶,号实庵。官至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授奉政大夫。他是清朝初年的诗词名家,所著《珂雪词》、《珂雪诗》享有极高的声誉,都选入《四库全书》,至今常被选为大学文科教材。弟曹申吉,字锡余,号澹余,官至工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诰授通奉大夫,出任贵州巡抚。在兄八岁弟七岁时,不幸父亲去世。母亲是阁老刘正宗的女儿,有高尚的文化教养,持家谨严,教子有方。因此,两个儿子在孩童时就矢志好学,决心读书做官,重整家业。5个月后又调任河南睢陈兵备道副使。曹申吉在上任途中顺便送母亲还家,并与亲朋友好作别。
关键词: 安丘县 曹贞吉 曹申吉

内容

清初,安丘城望族曹家又出了兄弟两进士。兄曹贞吉(1634——1698),字升六,又字迪清、升阶,号实庵。官至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授奉政大夫。他是清朝初年的诗词名家,所著《珂雪词》、《珂雪诗》享有极高的声誉,都选入《四库全书》,至今常被选为大学文科教材。弟曹申吉(1635——1680),字锡余,号澹余,官至工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诰授通奉大夫,出任贵州巡抚。
  兄弟二人生于书香门第(明代“兄弟进士”之长的曹一麟是他们的高祖),但是到他们一代,家境已经败落了。在兄八岁弟七岁时,不幸父亲去世。母亲是阁老刘正宗的女儿,有高尚的文化教养,持家谨严,教子有方。因此,两个儿子在孩童时就矢志好学,决心读书做官,重整家业。
  曹贞吉从小举止端庄,不苟言笑,颖悟好学,初次作文就斐然成章,超越常人。曹申吉更是秀外慧中,不但风姿俊俏,而且才思敏捷,每天能背诵经书数百言,作文提笔立就且辞义兼美。《续安丘县志》的总纂王训初次见到少年时的曹申吉就惊叹地夸他是“曹氏之贾谊”。一代名士张贞小时候曾经听到父亲夸赞说:“今日于刘太史(指刘玉宗)家,见曹氏两外孙,爽朗玉立,精神足以荫暎数人,真一时龙鸾也。”王训后来见到他俩应举考试的文章大加赞许,说他们都是栋梁之材,并且断言少者必先发迹。就在那年(顺治八年)秋天,适逢乡试,兄弟二人同去济南府应考,刚刚16岁的曹申吉果然首战告捷,中了举人,顺治十二年(1655年)又中了二甲进士。当时礼部尚书赞赏他的试卷为“山左第一”。
  曹申吉才华出众,中进士后再经朝考选为翰林院庶吉士。顺治皇帝看了他的文章后庆幸获得了人才,遂选他为馆元,以锦袍蟒服等物赏赐他,特命内侍太监量体裁制。顺治皇帝爱好文学,对翰林院储备的人才每两个月即举行一次御试,曹申吉的应制诗文屡居第一,曾三次得到金帛羊酒等物赏赐。顺治十四年曹申吉被提升为国史院编修,不久又升为侍讲学士,充任皇帝的文学侍从之臣。
  顺治十五年(1658年)元旦,皇帝游南苑,忽然想要曹申吉作陪,遂传旨宣召“锡余”。太监一时茫然不知,经仓皇询问,才得传唤。皇帝称臣下呼其字而不叫名是少有的事,足见皇帝对曹申吉是多么宠爱。皇帝从翰林院中选出能胜重任的15人准备调出外用,曹申吉首先被选中。当时朝臣们都认为不日就会授命朝内要职的曹申吉忽而被调出京城,谁也揣测不透皇帝的心思。一日皇帝对学士胡宛委说:“朕虑曹某年少,未习民事,姑试之耳。”大家方才知道皇帝的意图。这年十月,曹申吉被调出翰林院,放湖广右参议,分守下荆南道。5个月后又调任河南睢陈兵备道副使。顺治十七年七月调回京城升补通政司左通政,不久晋升为正二品的大理寺卿。
  曹申吉聪敏干练,无论在哪里任职都得到“循良方正”的声誉。分守下荆南道时,官署在郧阳,十里外乱山层出,盗贼猖獗,他设计安抚,使常年以劫掠为生的两千多家贼寇都相继改恶从善,成为良民。他任兵备道副使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在昭雪冤案、抑制胥吏骄横、树立官署新风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曹申吉判决疑案有方,他到大理寺任职不久,就将因证据、供词含糊而被搁置积压多年的案件处理无余。群众心悦诚服地夸他断案如神。
  顺治十八年(1661年),曹申吉的外祖父,当朝阁老刘正宗被弹劾,受到罢官、削籍、抄家的处分,不久病故在京城。又遇顺治皇帝突然病逝,曹申吉悲痛不已,加之工作劳累,致使心力交瘁,呕血成疾,他不得不请假回家休养。在家养病期间,不但帮助胞兄应举考试学习,还参与了《续安丘县志》的编修工作,并为该部县志作了序。
  曹贞吉13岁就中了秀才,首次应举考试虽然落了榜,却不很介意。第二年奉天弟弟参加会试未中,兄弟俩便一起修业于城东外祖父家的别墅,深入研读经书。顺治十一年(1654年)秋天,曹贞吉参加乡试再次落榜,而他弟弟于次年春天中了进士,不久便离家进京做官去了。曹贞吉两次落选,又与弟弟分手,顿时感到失意、苦恼。但是他仍然很自信,觉得就凭自己的学识、才华,取得进士资格不是高不可攀的事。顺治十三年他到京城探望母亲和弟弟时,觉得穿布衣的秀才被人小看,心想:“堂堂须眉男子,岂能甘居人下。”于是矢志青云,回家锐意攻读。可是顺治十四年、十七年连续两次乡试,他仍然榜上无名。特别最后一次落榜,曹贞吉精神受到极大的刺激。他内疚,感到对不起抚养长大成人的孀居母亲,在亲朋中也自惭形秽。他痛哭流涕,忿然将原来喜爱的陈词滥调文章统统付之一炬,闭门谢客,独处“遣胜园”内,学习先哲们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刻苦学习。他博览群书,精心研求经书义理。顺治十八年恰遇胞弟因病在家休养,又受到弟弟的帮助。在康熙二年秋天的乡试中,曹贞吉便中了解元(各省乡试第一名),可是比胞弟中举时间已经晚了12年。因此在曹申吉的《贺兄领解》诗中有“小弟先鞭十二年”之句。
  康熙三年(1664年)春天,曹贞吉乘公车(那时各省的举人赴京应试可坐驿馆的公车)进京赶考,经过会试、殿试中了两榜进士,但要得到官职还需经过一次朝考。康熙五年因祖母的孝服在身未参加,康熙八年秋天经朝考后暂时回家候缺,直至康熙九年,36岁的曹贞吉才被推选为中书舍人。那时胞弟申吉已经历任礼、吏两部右侍郎了。
  康熙三年(1664年),曹申吉病愈假满,回京官补原职(大理寺卿,负责审核重大刑狱案件)。第二年京城遭遇地震,朝廷因之发布大赦令。杀人凶犯可得免除死刑,但受重犯牵连轻如笞刑的人却不得免刑。曹申吉认为赦令不公平,经他上疏朝廷批准,修改了赦令,于是凡流刑以下的罪犯都得到了免刑。
  康熙六年(16667年)春天,殿试新进士,曹申吉充任读卷官,不久升调礼部右侍郎。八月间奉命祭祀南岳,他根据所见祖国的名山大川,风物人情,撰写了《南行日记》。
  他在礼部任职期间,康熙八年负责复核各省乡试墨卷和各州县向朝廷推举的贡生。康熙九年的会试中他任知贡举官。十一月调任吏部右侍郎。到任后他坚决抑制胥吏的不正之风,革除了官署多年的流弊。康熙十年(1671年)正月,曹申吉改任工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不久就接到巡抚贵州的任命。
  关于曹申吉被调离京城出任巡抚这件事,御史季振宜在他批阅过的《资治通鉴》卷四十二末页上有其手书笔记是这样写的:“……是日又以吏部侍郎曹申吉为贵州巡抚,此时侍郎例推总督,不推巡抚,而上(指康熙皇帝)特用焉。申吉为正宗之甥,傲物褊隘,酷似其舅,上知之,故有是转。予劾正宗疏内曾牵连及申吉也。康熙十年正月廿八日,季振宜笔记。”这说明曹申吉之外转巡抚事出有因。但曹申吉毕竟是康熙皇帝的宠臣兼诗友,这次外转使用只是为了磨炼其所谓的“傲物褊隘”性格罢了。
  康熙十年四月,皇帝为曹申吉饯行,赐宴保和殿,他的座次在众多侍卫之上,宴罢赐给御前珍果和鞍马、蟒服、彩缎、白银等物。临行前再次赐宴,并召他到御榻前。康熙皇帝和颜悦色亲自以金盅赐酒,对曹申吉说:“此行称职当必大用。”君臣之间温语和谐如同家人父子。当朝皇帝对曹申吉超常的宠幸、眷顾,使他感恩戴德,此次远放穷乡僻壤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他鉴于外祖父刘正宗的可悲下场,使他不寒而栗。他想,不能辜负皇帝的恩遇和期望,决心将巡抚贵州这一任干好就抽身引退。
  曹申吉在上任途中顺便送母亲还家,并与亲朋友好作别。宴席间他对挚友张贞说:“此行勿为久别计,吾年及四十即返初服(脱掉官服成为平民)。子当迟(即等待)我于东阡北陌间也。”他到贵州的第二年,即康熙十一年,为胞兄的《珂雪诗》所作的序中也表露出坚决引退的打算。序中说:“予羁旅穷荒,经年善病……。行将纳节归田,躬耕养母,伏处牟娄,垂钓汶水,葺先人之庐,聚古昔之书,闭门扫径以待兄归,区区之志如此而已。”可是由于事态的发展,他至死没能辞官归里,安度晚年。
  曹申吉到任后,发现贵州省内军队卫所多于郡县衙署,遇事文官武职相互掣肘。经他细心筹划,奏请朝廷批准,撤并了卫所,使省内军政领导协调一致。
  那时贵州的部分苗族人不服从清政府官吏的治理,军队开到哪里,他们就躲到哪里的丛林山谷中与之作对。属下武将都主张搜剿,但曹申吉却坚持安抚政策,只捕捉了少数顽固不化的为首者,使这些地区安定下来。
  当时贵阳人不重视文化,想学习的人无处购买书籍。曹申吉到任后,倡导建立仿馆和书院,制定月课制度,奖励、诱导青少年们学习。他在政余之暇还主持编纂了第一部《贵州通志》。
  正当曹申吉努力精进施政时,“三藩之乱”突起,贵阳陷于吴三桂的势力范围,他如同笼中之鸟有翅难飞了。
  曹贞吉喜爱读书,学识渊博,但前期他并不涉笔诗词。30岁中进士后在家候缺,于康熙六年同张贞等结伴,南游吴越,在与四方名士交往间,互相吟诗唱和,因之迸发了诗歌兴趣。此后,凡游览明山秀水,名胜古迹,宾朋间送往迎来,兴至情深即赋诗吟咏。他对诗的研究开始以唐诗为主旁及两宋,后来连金、元等诸家的诗也都浏览无余。曹贞吉写诗谨守韵律格调,但致力于创新,对改头换面剽窃他人作品的行为深以为卑鄙可耻。
  康熙九年(1670年),曹贞吉初次进京做官,在内阁负责缮写文书,公务之暇仍专心读书,其学识益博,诗艺亦大进。他经常和宋荦(字牧仲)等九位僚友在一起,竞相作诗、填词,相互砥砺,人们称他们为“燕台十子”①(清康熙时,做官寓居北京,经常相会切磋文学成就的僚友有安丘曹贞吉,商丘宋荦,郤阳王又旦,曲阜颜光敏,黄冈叶封,德州田雯、谢重辉,晋江丁炜,江阴曹禾,江都汪懋麟等十人,当时人们称他们“燕台十子”或“金台十子”。),当时的刑部尚书,文坛泰斗王士祯(字贻上号阮亭)摘选他们的诗合刊之,名《十子诗略》。王士祯尤其赞赏曹贞吉的诗,特为之评定、刊印。从此曹贞吉的文学,名声大振。
  曹贞吉与曹申吉从小兄友弟恭,自从曹贞吉到京服官后,兄弟俩同住一个官邸,食则同桌,宿则连床,击钵吟诗,此唱彼和,奇文共赏,疑义相析,文章、诗词相得益彰。可是,好景不长,仅相处一年曹申吉就要去巡抚贵州。临上路时兄弟二人依依难舍。曹贞吉在《送家弟之黔中》诗六首中有“金门索米代躬耕,建节翻为万里行……最是燕台留滞客,离情乡思一时生。”“三十余年老兄弟,离别几度泪痕多……古今词赋吾家事,剩有风谣入啸歌。”等诗句,从中足见当时兄弟俩的心情和愿望。谁料曹申吉一去十年,他们始终没能再相见。这次哥哥为弟弟送行,感情上是生离,实则是死别。
  弟弟赴贵州后,前三年里每月都有驿使往来,书信不断。曹申吉在《珂雪诗》序中写道:“邮筒万里,篇什往来,彼以写忧,此以当泣,殆怫郁之意多,而欢愉之言少。”虽然如此,但两地还能经常互通信息,可是自从康熙十二年岁末,吴三桂的势力控制了贵州后,情况就大不同了。弟弟身陷其内,音信杳然,曹贞吉整日焦虑不安,在僚友面前强作笑脸,无人处却常以眼泪洗面。自那时起,他的作品也多为缠绵悱恻之调。
  当《珂雪诗》初集于康熙十一年刊印后,为了更好地抒发感情,曹贞吉在文学的进取上便由写绝句、律诗转而致力于长短句的倚声填词。他把难言的苦衷,内心的凄怆,都寄之于作品中。如调寄《南乡子》:“少小忆趋庭。总角齐肩好弟兄。尝得熊丸心自苦,同听。夜雨连林十载声。有约待躬耕。白发慈亲望眼瞢。谁料而今成幻影,飘零。瘴雨蛮烟一带青。”又如《留客住·鹧鸪》一词中有:“瘴云苦!遍五溪、沙明水碧,声声不断,只劝行人休去。……风更雨。一发中原,杳无望处。万里炎荒,遮莫摧残毛羽。……”晚年,曹贞吉填词造诣颇深,很受当时人们推崇。他与秀水朱彝尊(字锡鬯)、宜兴陈维崧(字其年)名声相颉颃,作品相媲美!
  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二月“三藩之乱”起,吴三桂杀了云南巡抚朱国治。贵州提督李本深去信邀曹申吉一起降敌。曹申吉见信后又气愤又着急,遂连夜写奏章向清政府报告,并派人护送两位使者急速回京。这月的二十八日,吴三桂兵至贵州,李本深率领手下军队投敌,被任命为贵州总管大将军,贵阳陷于贼手。曹申吉仓皇中削发化装成僧人藏于野寺中。后被搜出,吴三桂优礼相待,欲以原官用,但曹申吉托病不就任。
  曹申吉在吴三桂监视下隐居阳明洞(在贵州省修文县境内,明朝学者王阳明曾在此讲学)。他有家难归,与老母、长兄不得相见,就连信息也不通了,整日闷闷不乐,只有赋诗遣闷。他把王阳明先生住过的“何〓轩”更题为“又何轩”,把在这里写的诗,名之《又何轩诗集》(该部诗集后来由新元史著者柯忞劭为其作了序)。这些诗诚如张贞的评说,“幽愤结轖,语多凄悷,令人不忍卒读。”今录其七言联对一组,以见曹申吉当时的处境与心情。
  人同社燕家南北,书忆江鸿信有无。千山夜雨侵鼙鼓,万里余生慎网罗。愁心暗比江篱长,归梦浑如夜漏迟。关河信断边烽老,南北秋生旅雁闲。短发晨梳同落叶,浮生晚系类游丝。欲歌欲哭三年客,将信将疑万里身。戎马关河双涕泪,蛮荒风雨六清明①(此联对当写于康熙十六年,曹申吉被禁锢已逾三年,故曰“三年客”,而他在贵州已度过六个清明节了。)。千里风烟沅水月,一生心事越山薇。一阶黄叶三更雨,四郭青山万里人。泉僻似闻龙出浴,月明曾见虎当门。双江曲抱孤城转,万马平屯野岸疏。魂伤烽火家仍在,入到春风病未除。
  婪尾樽开朋日少,断肠书就雁鸿疏。官阁鸟鸣梅影外,离筵人醉雨声中。烽高粤瘴千重黑,秋老蛮烟一派青。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七月,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八月病死,其孙吴世璠在贵阳继位,召曹申吉去辅政。曹申吉佯为承命,与吴世璠接触后,摸清了敌情就暗中策划反正。康熙十九年(1680年)夏天,他以蜡丸密藏书信,偷偷派人去朝廷密告机宜。同时他还在暗中培养训练了部分敢死武士,准备与清政府军里应外合。不幸,消息泄漏为敌所乘,曹申吉遂被逮捕。
  在清政府大军的进逼下,吴世璠于康熙十九年十一月九日连夜逃往云南,将曹申吉也劫持去昆明。就在这年的十二月五日,将他戕杀于昆明双塔寺,年仅45岁。
  曹申吉遇害后,其妻魏氏悲恸不已,抑郁成疾,九个月后即与世长辞了。直到第二年秋天,曹贞吉在京城才听到弟弟被杀害的消息。他悲恸至极,昏了过去,醒后作《中秋恸哭诗》五章,辞义悲怆,使人读之泪下。“三藩之乱”平息后,其老仆护两幼主返回安丘,持《又何轩诗集》请曹贞吉作序,说这是主人的遗命。曹贞吉不禁大哭曰:“吾尚忍序澹余之诗耶?”曹申吉与其妻的灵柩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运回原籍安丘,次年四月二十五日安葬。
  曹申吉身陷敌人势力范围内达七年之久,与清朝政府信息隔绝,连他的死因一时也弄不清楚。对他该褒扬抑或贬黜,当时朝中两种对立意见相持不下。因此,直到乾隆朝才批准他入“忠烈祠”。
  曹申吉才学横溢,极善作诗,但因其官高位显,文声被官声所掩蔽。他的著述极多,除前文提到的《又何轩诗集》、《南行日记》和主持编纂的《贵州通志》外,还有《澹余诗集》、《黔行集》、《黔寄集》等,皆为当时人们所传诵。
  曹贞吉从康熙九年开始进京做官,到康熙二十三年,一直在内阁任中书舍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他被调出京城任徽州府同知。因州内缺知县,自康熙二十五年至三十年期间,他先后代理过祁门、青阳、安庆、黔县等县的县令。他廉洁奉公,体恤群众疾苦,削减、免除杂税,处处受到群众的拥护。祁门群众作《却金歌》颂扬他的恩德。在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的官吏考核中,曹贞吉首先被推为擢升对象。于是暂命他代理歙州知府,不久即调回京城,升为户部广东司员外郎。第二年又升调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
  从康熙二十三年至康熙三十五年期间,曹贞吉先后分校过顺天乡试、江南武闱、武会试和粤西典试。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曹贞吉在礼部仪制清更司任职期满,擢升为佥事,出任湖广学政。离京上任前受皇帝召见时,由于身体虚弱,突然病发,不得不辞官回家休养。康熙三十六年曹贞吉应邀参加了知县召集的“乡饮大宾”宴会,履行了自始至终的礼仪程序。不料到第二年八月间,旧病复发,医治无效,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十一月辞世,终年64岁。
  曹贞吉的作品有《珂雪词》、《珂雪诗》及《朝天》、《鸿爪》、《黄山纪游》等诗集。乾隆年间《珂雪诗》和《珂雪词》都被选入《四库全书》。据《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唐圭璋、钟振振主编)载:“《四库全书·集部·词曲类》于清词独收吉贞一家。”
  《珂雪诗》分初集和二集,李良年作序,曹申吉作序、跋并加以校订,王士祯加评。该诗集共载诗356首,以绝句和一般律诗居多,间有排律、歌行体和乐府诗体。有抒情,有写景,也有叙事。其内容多数写个人日常生活,间有反映民间疾苦和不满豪贵的。黄宗羲评论说:“先生之诗以工夫胜。对古今诸家揣摩略尽,而后归之自然,故平易之中法度历然……。”(见《清诗纪事·五》钱仲联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当时主文坛的王士祯在《珂雪诗》的《秋尽牟山道中晓行》诗后评曰:“可上匹少陵‘齐鲁青未了’”。又在题为《德清访冯令不值》诗后评曰:“杜工部南池之句,何必多让。”这就足见其诗的水平。
  《珂雪词》分上下两卷,用了101个词牌填词239首(另有《珂雪词补遗》载曹贞吉的词9首及其四个儿子的同题异调词4首),短篇有双调仅32字的小令,长篇有四叠长达240字的慢词。王炜和高珩为全部词集作了序,陈维菘作了“咏物词序”,陈维崧、邓汉仪、李符、沈季友、张潮、吴陈琰等人还以“词”题辞,曹禾写了“词话”,王士祯、朱彝尊和宋荦作了“咏物词评”,高念东、王士祯、张贞、张潮等人作了“怀古词评”。
  纪昀(字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称其词“大抵风华掩映,寄托遥深,古词之中纬以新意,卓然近代作手。”王士祯在《珂雪词·咏物词评》中指出:“实庵先生咏物皆取其闻见所及耳。而神光离合,望之如蜃气结成楼阁。每读一过,觉江风海雨摵摵生齿牙间也。”乡文人名士张贞说:“今观实庵数阕,意兴淋漓,胸怀浩荡,至其上下千古则一往情深,低徊欲绝,置之苏辛集中宁易差别耶!?”
  从以上几人对《珂雪词》的评价,足见其水平的高超。《珂雪词》是祖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耀中华。
  说明:本文在征集资料过程中得到李春颂、石业华两同志的热情帮助,初稿写成后承蒙陈泽浦老师精心修改,在此谨表谢意。
  本文参考资料:
  1.王训纂《续安丘县志·事功传·列女传》
  2.马世珍、张柏恒纂《安丘新志·事功传》
  3.张贞著《渠亭山人半部稿·渠亭文集、或语集、潜州集》
  4.张贞著《渠丘耳梦录·乙集》
  5.马步元纂《安丘县乡土志·耆旧录》
  6.李江秋著《安丘述略·教育文化、古今人物》
  7.赵俪生撰《曹贞吉与曹申吉》(原载1983年8月9日《光明日报·文学遗产》)
  8.曹贞吉著《珂雪诗》、《珂雪词》
  9.《山东通志·国朝人物》
  10.《清史稿·圣祖本纪一、文苑一》
  1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类》
  12.《清诗纪事(五)》
  13.《辞海“三藩之乱”条、“曹贞吉”条》

知识出处

安丘文史资料

《安丘文史资料》

出版者:政协安丘县委员会

本书为山东省安丘市的史料,包括“华丰机器厂创始人腾虎忱”、“周贵德和他的《青州纪游》”、“公治长通鸟语的故事”、“盖公山名的由来”、“耿直廉洁的冯尔昌”等五十余篇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张立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曹贞吉
相关人物
曹申吉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