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经师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丘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436
颗粒名称: 安丘经师链
分类号: K825.1
页数: 8
页码: 121-128
摘要: 牟融子优以《大夏侯尚书》教授,但研究儒家经书的阵营竟如此整齐、强大,在年轻时就能在古文《尚书》部分逸失的情况下,牟融著《牟子》二卷(隋志、唐志均有载)。后世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及《太平御览》等典籍都引据过数条,这就是伏生的九世孙大司徒(丞相)伏湛,汉代经学大师济南伏生的五世孙伏孺。终于移家于后世属诸城县而今隶属安丘县景芝镇的伏留村一带(见清末书法家、学者陈蜚声所著《伏乘·里居考》,伏孺的曾孙伏理曾跟着丞相匡衡学《齐诗》。伏理之子伏湛及其以后的数辈人。
关键词: 安丘县 经学 经师

内容

对于儒家经籍的研究和传播,安丘在经学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经学的继承和发展,对安丘文化的兴盛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东汉,众经师把安丘文化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清代乾隆年间,安丘知县谢宝澍在崇圣宫及讲堂竣工后勒石为志,有段碑铭:“师之所以教,弟子之所以学,岂有先于经术乎?三代而后经术盛于两汉。东京之世,牟融子优以《大夏侯尚书》教授,由司徒茂才官至太尉。周泽稚都、甄宇长文习《公羊严氏春秋》,教授皆数百人。泽辟大司马府,以太常行司徒;宇以博士征至太子少傅,子普、孙承,三世传业,诸儒莫不归服。郎宗仲缓学《京氏易》,子雅光少传父业,兼明经典,学徒数百人,举有道方正,公车征拜郎中。此数君子者,皆安丘产也。”当时的安丘比今天的安丘境域小得多,但研究儒家经书的阵营竟如此整齐、强大,可谓群星灿烂。
  牟融,汉光武帝时人,通晓经书,德才兼备,在年轻时就能在古文《尚书》部分逸失的情况下,站出来缵绪绝学,其功自不待言。由于他经明才高,举止端庄,长于政论,博得刘秀的几次赞叹,认为他可任宰相。牟融去世,刘秀曾亲临其丧。牟融著《牟子》二卷(隋志、唐志均有载)。《牟子》中有《理惑论》三十七篇,后世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及《太平御览》等典籍都引据过数条。
  与他同时代还有一位“经明行修,通达国政”的人,这就是伏生的九世孙大司徒(丞相)伏湛。汉代经学大师济南伏生的五世孙伏孺,因长期在东武讲学,终于移家于后世属诸城县而今隶属安丘县景芝镇的伏留村一带(见清末书法家、学者陈蜚声所著《伏乘·里居考》,参诸城县乾隆志)。伏孺的曾孙伏理曾跟着丞相匡衡学《齐诗》,伏理之子伏湛及其以后的数辈人,多精通《齐诗》。伏湛不但精经学,且教授生徒数百人,后来当了平原郡太守仍讲学不辍。侄子伏恭效法其叔,曾解说过《齐诗》,被拜为博士,迁常山太守。以后他讲经著名,故北州人多习“伏氏之学”。后来汉章帝以伏恭为三老,尊如父兄。伏湛的玄孙无忌曾参与校订过宫中藏书,遍及五经诸子百家。伏氏几代研究、传播经学卓有成绩,是名副其实的经学世家,其时间跨度前后长达六七百年。上述仅为伏氏东武一房。
  郎氏父子不亚前贤。据传郎宗把《京氏易》钻研得能望气而占吉凶。有一次预报京城火灾应验后,皇帝让他当博士,但他不屑一顾。
  儿子郎各方面都酷似其父,他隐居海畔,昼研经学义理,夜占象度,勤学苦读,朝夕不倦,终于使其家学发扬光大。阳嘉二年(公元133年)因为屡出灾异现象,汉顺帝以公车征郎。郎利用这个机会以“天人感应”论,规劝皇帝推行仁政,施恩泽于人民,建议汉顺帝思过念咎,好好反省一番。接着在廷对和上书当中提出了11条有关“要政急务”的大政方针,洋洋四五千言。他的“伏锧鼎镬死不敢恨”犯颜直谏精神为后人所效法。如李裀《谏逃东疏》中所表示的死谏决心,就引用了他的话。汉代安丘经师们开创了利用经术论政、利民之先河,这一务实精神,是经学历史中颇具光彩的篇章。
  安丘的经学研究与经学大师郑玄(字康成)有一定的联系。郑玄的道德文章对后世的教化作用是主要的,但前文所述在他以前的各位经师对他也不无影响。在地域上,郑玄故里与前述各经师的家乡同属潍河流域,东西两岸的学者互相切磋是必然的。当年郑玄曾先通《京氏易》、《公羊春秋》,后受古文《尚书》,而上述众经师正精于此道,远近群士皆仰慕他们,稍后的同郡经籍文献家郑玄也不会不受其教化和启迪。单说郎擅长的“六日七分”之法,郑玄就曾为之作注。看毕沅的《传经表》,郎宗、郎之后隔了个张博才是郑玄。再者,郑玄成名时,其西面邻里在经学研究上也并非空白。只要听听比他年轻点的邴原(字根矩)的几段话就清楚了。邴原是古朱虚东境的部城人,里籍今属安丘。据《水经注》记载:“汶水自郚城东北迳柴(或曰“紫”、“赤”)埠山,埠西南有汉独行君子管宁墓;又东北迳柴埠山北,山之东有征士邴原冢,各有碑志焉。”上述地方在今安丘红沙沟镇,邴原籍贯所在可以想见。另据嘉靖《青州府志》称:“‘安丘管仲都’在县南四十五里,昔管宁守于此,故名。”管公村至今尚在。既如此,邴原与管宁同籍,其故里自然与之不甚相远,连同墓地也圈在今已拓广了的安丘境内。当初,邴原要外出游学,去告诉孙嵩(家居安丘牟山下),孙嵩以长者的身份劝他学“君乡里郑君”(郑玄)。邴原自有他的见解:“人各有志,所规不同,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后来邴原果成大器。《世说新语·言语篇》注引《伏滔集·论青楚人物》说:“后汉时汉郑康成,魏时邴根矩,此皆青士有才德者。”董卓作乱,就怕他俩当山东州郡讨伐者之谋主,以至寝不安枕。王利器《郑康成年谱》中引《册府元龟》称:邴原讲述《礼》、《乐》,吟咏《诗》、《书》,门徒数百,与郑玄一西一东抗膀子,“是时海内清议云‘青州有邴、郑之学’”。该《年谱》中还记有《郑玄伏后议》(高密旧县志题目)很有意思。是说汉献帝的老丈人伏完(伏湛的七世孙),在朝廷拜君如众臣,女儿伏皇后离宫后,拜父如子礼。三公八座开议,或认为是,或认为非。郑玄的观点是女儿既是皇后,应“明当时之尊,得加父母”,皇帝更应尊加岳父之上。丞相征事邴原以《孝经》和《仪礼》驳曰:“公庭则为臣,在家则为父,是违礼而无常也。《礼》言,子事父无贵贱。”孰是孰非姑且不论,邴原引经据典解决实际问题,应当说是经术应有的归宿。
  毕竟郑玄的功绩和影响是巨大而深广的。晋代的徐苗曾与其弟徐贾同到济南受业于郑玄的弟子宋钧博士,后为儒宗。朱彝尊的《经义考》称徐苗曾传郑玄的《易注》。徐苗著作有《五经同异评》和《玄微论》,计数万言,平生公府五辟博士,再征而不就。著作郎、游击将军伏滔(伏生十八世孙)十分敬重郑玄,对郑的学说推崇备至。附近诸县的文人学者差不多历代皆宗郑玄。
  南北朝时,伏生的九世孙伏凤这安丘(伏留村西北的伏戈庄)一房的后裔,又在经学界赫然继起,声震南朝。伏滔的曾孙伏曼容以下数代发扬家学,祖孙三代都是齐梁间的重臣和名经师,爷仨同时聚徒讲经,盛况罕有其匹。刘宋明帝好《周易》,曾召集朝臣于清暑殿,诏曼容执经。曼容潇洒倜傥,好大言,连三国时的名儒何晏也没放在眼里。其著作颇丰,对《周易》、《毛诗》、《老子》、《庄子》、《论语》等书都有所阐发。其子伏暅谨承父业,能言玄理,曾任五经博士和国子博士,又能栽培和推荐后学。死后,《梁书·良吏传》记载,尚书仆射(丞相)徐勉为之墓志。暅子伏挺,《梁书·文苑》有其传,说他七岁通《孝经》、《论语》,乐安人任方曾预言“此子日下无双”。齐末州里举他为秀才,其对策为当时第一。伏挺十八岁时,梁武帝一见即称誉为颜渊再世。曾任中军参军事,在家居潮沟时设坛讲《论语》,听者倾朝。官至南台书侍御史,其著作有《迩说》二十卷、文集二十卷。
  到北宋,安丘仍有这样高水平的经学世家。杨光辅、杨安国父子也传郑学。光辅隐居马耆山,学者多从其受经。密州太守推荐他为太学助教,不久他又授业于兖州等地。其子杨安国被荐为国子监直讲,与光辅同时被召。宋仁宗命光辅说《尚书》,光辅说:“尧舜之事远而未易行,愿讲《无逸》一篇。”那时,他虽年届七十,但论说明畅,仁宗听后大悦。杨安国五经及第,景祐初年以国子监博士预选崇政殿说书。日后,晋升天章阁侍讲,累迁至给事中。他尤喜纬书和注疏,居经筵(讲解经传的特设讲席)达二十七年,仁宗称赞他作风淳厚质朴很似崔遵度。讲《周礼》至“大荒大扎则薄征缓刑”时,据此一力进言,向皇上为民请命,其至诚之心实属感人。另外还有个田述古,他曾师事开宋代理学先声的胡瑗,精通《易经》、《中庸》、《论语》。留守孙固奏疏,以其为教授。田述古论《易》精辟:“言之必可行,行之必可信。今学者泥章句而不知《易》,《易》固其在日用间也。”他谨守师训,笃守师范,学以致用。
  综观上述安丘之治经学者,其学风是比较正的,具有某种实用性质。从总体上说,宋代经学已发展而为“理学”,安丘学术界也仍不失此传统。
  明末,安丘学者把理学推向一个新阶段。其中最有成绩的是理学名家刘源渌。刘源渌字昆右,世称直斋先生。少年时大量购置经史,博览宋代儒家语录,尤其笃学朱熹的著作。平生深探细研,于义理多所阐发。他仿《近思录》编著了其代表作《近思续录》。其论学“以克己去私为本,以敬义夹持为功,而义理气质之性尤反复推究”。其论说虽然拔高了那个抽象的“理”(常指封建伦理),但也比较重视提高精神境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到其《近思续录》成书情况时引用马恒谦为其所作的序言称:“于朱子《文集》、《或问》、《语类》三书,沈潜反复,撮辑纂叙,席不暇暖,手不停笔,二十余年,凡三创草,三脱稿,乃成是书。”他的著作被录入《四库全书》的还有《读书日记》和《冷语》,另外还有《周易解》、《四书补注》、《小学补注》、《或问补注》、《仪礼经传通解》等著作。阅读《清史稿》就知道他的学术成就在经学界是很受尊崇的。刘源渌被公认是当时我国理学北方派的开创者,他的理学思想君临清初北方经坛百多年。清朝乾(隆)、嘉(庆)时期昌乐阎循观、潍县韩梦周、胶州法坤宏等学者均深受他的影响。
  成名于道(光)咸(丰)期间,被人称为“经师人师”的王筠、王范兄弟,一为文字学大家,一为名教育家,他们都取法郑玄,曾校注经书教授经术,在《三礼》(仪礼、周礼、礼记)和《易经》方面各有建树。
  究其意义,这一系列经学大家们的流风余韵,造成了明、清时期安丘学术思想的活跃和人文昌盛。

知识出处

安丘文史资料

《安丘文史资料》

出版者:政协安丘县委员会

本书为山东省安丘市的史料,包括“华丰机器厂创始人腾虎忱”、“周贵德和他的《青州纪游》”、“公治长通鸟语的故事”、“盖公山名的由来”、“耿直廉洁的冯尔昌”等五十余篇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春颂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