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锡田与卧牛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丘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432
颗粒名称: 曹锡田与卧牛石
分类号: K820.49
页数: 3
页码: 111-113
摘要: 《安丘镇志》封面上很多景物,其中有一块卧牛石,要知道这块卧牛石的来历得从曹锡田谈起。曹锡田,字建福,生于清朝乾隆末年,安丘县城东关人,性耿直而孤僻,言行必遵古礼,与流俗格格不入。巴东县濒临巴江。凡新县令上任,各船埠均须集资奉献,这种陋习由来已久,代代相延。曹锡田到任后坚决拒绝群众的馈赠,革除了这一陋俗。曹锡田任巴东县知县数年,接到改任兴山县的调令。因为他做官两袖清风,所以囊箧萧然,临行前巴东县父老欲有所馈赠以壮行色。近年来文化繁荣昌盛,文物古迹也逐渐被人们重视并加以保护,县文化部门已于1992年将这块残缺不全的卧牛石运去县博物馆,以便供人们观赏。
关键词: 安丘县 曹锡田 卧牛石

内容

《安丘镇志》封面上很多景物,其中有一块卧牛石,要知道这块卧牛石的来历得从曹锡田谈起。
  曹锡田,字建福,生于清朝乾隆末年,安丘县城东关人,性耿直而孤僻,言行必遵古礼,与流俗格格不入。他勤奋好学,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考中两榜进士,被任命为湖北省巴东县知县。
  巴东县濒临巴江。凡新县令上任,各船埠均须集资奉献,这种陋习由来已久,代代相延。曹锡田到任后坚决拒绝群众的馈赠,革除了这一陋俗。他非常关心群众,为方便广大渔民投诉,于江边的沱渚间结排连筏,架设帐幕,名曰“帆下琴舫”,在上面办公。他体察民情,善于判断推理,凡经过他判决的案件,原告、被告双方无不心悦诚服。每到夜深吏散,当着月明星稀,风平浪静的夜晚,他便在“帆下琴舫”内放声吟哦,与远处的笛声,近处的渔歌互相唱和,怡然自乐。
  曹锡田任巴东县知县数年,接到改任兴山县的调令。他本来就无意功名利禄,对宦情十分淡漠,于是遂借此辞职归里。因为他做官两袖清风,所以囊箧萧然,临行前巴东县父老欲有所馈赠以壮行色。又深知曹锡田为人清廉,必将严辞拒绝,所以只赠了块上书“琴舫秋水”的匾额,以赞颂他为官廉洁奉公。当父老们问他:“公治巴东数年,所喜为何?”时,曹戏谓:“惟喜当地草鞋与东山一块卧牛石。”这在当时不过是随口说说笑笑而已,谁能料到他回家没待一年,卧牛石与草鞋就都已运抵家门。他连连顿足,懊悔不已。运者说:“公治巴东,为民不遗余力,两袖清风而归,一块石头几双草鞋价值几何?此乃巴东父老之心意也。”运草鞋是平常事,可那块卧牛石是长逾丈重数吨的庞然大物,按当时牛拉人推的交通工具,坎坷不平的道路状况,遥遥数千里是怎样运来的,堪称奇迹。由此可知,曹锡田在巴东县的声望了。
  曹锡田亲题“小巫峡”三字,镌刻于卧牛石上,将它安放在西关外的曹氏花园内。
  “卧牛石”名不虚传,它虽是块灰褐色的石灰岩,但形状宛似一只正在卧睡的特大耕牛,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凡到安丘来的官吏、文人名士,没有不前去观赏的,有的竟题字留名镌刻其上。不知何人还作了如下一首《卧牛石诗》,流传至今:
  神物脱胎化石牛,弓腰伏卧几于秋。芳草美料难入口,皮鞭打碎不回头。
  历经沧桑,原来放置卧牛石的地方已经数易其主,先是花园变为菜园,后来菜园渐小住户渐多,形成了一个小村落,名“宋家园”。现在卧牛石的四周已是房屋连片,不见菜园了。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卧牛石也没逃脱“四旧”的罪名,牛头和牛尾巴被砸掉,扔到了数米深的地窖里,填如平地,牛身子被掀了个肚朝天,半截埋于土内。
  近年来文化繁荣昌盛,文物古迹也逐渐被人们重视并加以保护,县文化部门已于1992年将这块残缺不全的卧牛石运去县博物馆,以便供人们观赏。

知识出处

安丘文史资料

《安丘文史资料》

出版者:政协安丘县委员会

本书为山东省安丘市的史料,包括“华丰机器厂创始人腾虎忱”、“周贵德和他的《青州纪游》”、“公治长通鸟语的故事”、“盖公山名的由来”、“耿直廉洁的冯尔昌”等五十余篇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张立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曹锡田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