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河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名胜古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364
颗粒名称: 周河遗址
分类号: K878
页数: 2
页码: 223-224
摘要: 周河遗址,位于平阴县洪范池镇北1公里周河村北台地上,浪溪河上游,总面积约25万多平方米。浪溪河流域的山间谷地,山青水秀,土地肥沃,自古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栖息之地。在仅十几公里的狭长地段内,保留至今的古代居住遗址竟达15处之多。周河遗址是面积大,时代早,延续时间较长的村落遗址。由采集到的标本考证,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大汶口文化,一直延续到奴隶社会的商周和封建社会的秦汉,并有更早期的北辛文化遗存。1992年省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尚未进行勘探发掘。该遗址发现的最晚的文化内涵为汉代。
关键词: 平阴县 古遗址 周河遗址

内容

周河遗址,位于平阴县洪范池镇北1公里周河村北台地上,浪溪河上游,总面积约25万多平方米。浪溪河流域的山间谷地,山青水秀,土地肥沃,自古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栖息之地。在仅十几公里的狭长地段内,保留至今的古代居住遗址竟达15处之多。周河遗址是面积大,时代早,延续时间较长的村落遗址。由采集到的标本考证,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大汶口文化,一直延续到奴隶社会的商周和封建社会的秦汉,并有更早期的北辛文化遗存。1992年省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遗址尚未进行勘探发掘。从遗址西侧,北侧临河的断崖上观察,文化堆积层高约1.5米,地表文化层在村民挖树坑、修地堰时受到破坏,暴露出大量的灰坑、烧坑、烧土块及陶器残片、石器等。另外还有陶拍、纺轮、骨针、石罄、石磨盘等。最能反映文化特点的是陶器。有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种。夹砂陶质地较软,多呈黄褐色;泥质陶则火候高,陶质硬,色泽以红或红褐色为多。纹饰有堆纹、篦划纹、乳钉形纹、指甲纹、锥刺纹等;还有少量的带状彩纹。堆纹常以数条窄短的泥条成组排列,构成各种纹样。特别是具有带状彩纹的红顶钵(残片),则是北辛文化的典型特征,据考证与科学测试,年代在7000年左右,在平阴尚属首次发现。
  还发现大汶口文化的鼎足、镂孔豆柄等大量夹砂红陶和混质红陶片,并有少量硬质白陶;发现龙山文化陶鬶袋足、鬼脸鼎足等大量炊器、盛器残片。
  该遗址发现的最晚的文化内涵为汉代。经过遗物进行分类研究,该遗址自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汉代,延续7000多年,并且中间无缺环。是济南地区与鲁西南交界处的一处宝贵的史前遗址,对研究平阴地区史前至汉代的经济、艺术、人类活动等,是一部极为珍贵且没有缺页的教科书。

知识出处

平阴名胜古迹

《平阴名胜古迹》

为了弘扬平阴的悠久历史文化,让历史遗存放射出灿烂的光芒,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发展旅游事业服务,为历史研究服务,以适应当前各方面的需要,让读者和海内外的人士更多的了解平阴,关注平阴,政协平阴县委员会特编辑出版了《平阴名胜古迹》一书,这本书含重点名胜、山水风光、古今建筑、石刻造像、古墓遗址、古树名木、革命遗址等七个部分,并有彩照33幅及旅游景点分布图等。该书本着史料性和可读性相统一的原则,以丰富翔实的资料、简洁精炼、通俗易懂的文字,向人们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平阴的历史变迁、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化遗存,颇具文化内涵和史料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乔修罡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