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子峪三泉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名胜古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336
颗粒名称: 贤子峪三泉庵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2
页码: 125-126
摘要: 三泉庵,位于平阴县城东南7公里的东蛮子村北。此处东南北三面环山,谷口西向。蜿蜒数公里的山峪幽深寂静。《平阴县志》有“曲涧潺潺,古木蓊蔚”之记载。三泉庵建于贤子峪东侧的半山腰,庵门坐北朝南,两侧各有石狮一只。庵内正殿为观音堂,坐北向南,东西三间,平顶硬山,前抱厦。房顶四周有女墙。前有八棱石柱两根,柱高2.5米,围1.05米。上7级台阶进殿,殿内有观音等塑像及壁画。在与三泉庵相对的峪南山腰处,还有一处送子观音堂,为一间,坐南朝北,木石结构,正六边形平顶建筑。贤子峪处于群山环抱之中,林木茂盛,浓荫蔽日,古木甚多,越显幽静清新。
关键词: 平阴县 古建筑 三泉庵

内容

三泉庵,位于平阴县城东南7公里的东蛮子村北。此处东南北三面环山,谷口西向。蜿蜒数公里的山峪幽深寂静。《平阴县志》有“曲涧潺潺,古木蓊蔚”之记载。
  三泉庵建于贤子峪东侧的半山腰,庵门坐北朝南,两侧各有石狮一只。庵内正殿为观音堂,坐北向南,东西三间,平顶硬山,前抱厦。房顶四周有女墙。前有八棱石柱两根,柱高2.5米,围1.05米。上有平面磨光浅浮雕刻花卉图案,覆莲坐柱础上,格窗木门。上7级台阶进殿,殿内有观音等塑像及壁画。
  庵东侧有伏魔殿,为长宽各4米的正方形石结构建筑,攒尖叠石顶,朝西的门楣上有篆书斜刀阴刻“伏魔殿”三字。殿内顶端有涡旋纹雕刻图案。
  庵内有明正德、嘉靖年间创建、重修观音堂建筑的石碑4通。其中有《重修观音堂记》的碑文,记叙了此处的景色。“视山之美而茹,摘木之鲜而食。坐石临流,逍遥倘佯……。”“椒杨成列,佳水向莹,生香不断,玉树连云,向阳而垂,甘露遥峰,倚空映日……。”恍若人间仙境。
  在与三泉庵相对的峪南山腰处,还有一处送子观音堂,为一间,坐南朝北,木石结构,正六边形平顶建筑。室内南墙上方刻有“白云阁”三字,落款为“甲戊怀二甫建”6字,为平地阴刻隶书。
  贤子峪内多泉。三泉庵西的东山脚下有一井泉,是在石缝周围凿石为池,长宽约1.5米,深2米,水从山根的石缝中涌出入池,满池后溢出顺峪向西流淌,长年不涸。水盛时流水有声。居民多由此取水饮用。峪中的北山南侧山腰处有南岳泉,群众称为大池,长宽各5米,深1.5米,池北依山凿挖,池南垒石挡水。农民多用来浇灌园田。南岳泉西10余米的山崖下又有一泉,因涌水量较小,无名。
  贤子峪处于群山环抱之中,林木茂盛,浓荫蔽日,古木甚多,越显幽静清新。有古诗曰:“树密法王殿,云深仙子栖。白衣责远酿,红叶书新题。”由此可见一斑。

知识出处

平阴名胜古迹

《平阴名胜古迹》

为了弘扬平阴的悠久历史文化,让历史遗存放射出灿烂的光芒,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发展旅游事业服务,为历史研究服务,以适应当前各方面的需要,让读者和海内外的人士更多的了解平阴,关注平阴,政协平阴县委员会特编辑出版了《平阴名胜古迹》一书,这本书含重点名胜、山水风光、古今建筑、石刻造像、古墓遗址、古树名木、革命遗址等七个部分,并有彩照33幅及旅游景点分布图等。该书本着史料性和可读性相统一的原则,以丰富翔实的资料、简洁精炼、通俗易懂的文字,向人们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平阴的历史变迁、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化遗存,颇具文化内涵和史料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鹿传铎
责任者
王丽芬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
三泉庵
相关地名
伏魔殿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