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屏山泉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名胜古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320
颗粒名称: 翠屏山泉池
分类号: K928.4
页数: 2
页码: 98-99
摘要: 翠屏山泉池,位于玫瑰镇境内的翠屏山,泉水众多,有“一条岩缝一处泉”之说。山上较为有名的泉池有6处,即杨枝泉、有本泉、浸润泉、朝阳泉、向阳泉、落阳泉。杨枝泉、有本泉、浸润泉 在宝峰寺东北侧山崖处。三泉相距最远不足10米。有本泉在石窟西侧4米处,为一自然洞穴,水从穴中涌出,泄入洞前小池,铿锵有韵。洞外两侧岩石上分别镌“有本泉”三字和诗刻一方。清光绪《平阴县志》有载,称浸润泉“可供千人饮,不溢不涸”。朝阳泉 亦名“龙须泉”,在翠屏山东侧半山腰。落阳泉 亦名夕阳泉,在翠屏山西南侧的山腰陡岩下,上紧靠“石门槛”。泉池上方巨大岩石上镌有“落阳泉”等字。
关键词: 平阴县 翠屏山泉池 泉池

内容

翠屏山泉池,位于玫瑰镇境内的翠屏山,泉水众多,有“一条岩缝一处泉”之说。山上较为有名的泉池有6处,即杨枝泉、有本泉、浸润泉、朝阳泉、向阳泉、落阳泉。
  杨枝泉、有本泉、浸润泉 在宝峰寺东北侧山崖处。清光绪《平阴县志》有“承以石盆,久旱不枯”的记载。今除浸润泉久旱断流外,杨枝、有本两泉依然如故。三泉相距最远不足10米。杨枝泉在一石窟内,泉水自正面石壁上方缝隙中渗出,顺势流下,形成数支细流,状如杨(柳)枝。窟壁上凿佛像三尊,勒《杨枝泉说》、《宝峰院记》等古代石刻。有本泉在石窟西侧4米处,为一自然洞穴,水从穴中涌出,泄入洞前小池,铿锵有韵。洞外两侧岩石上分别镌“有本泉”三字和诗刻一方。在有本泉西侧上方约5米处的石岩上,勒有“浸润泉”三个大字,字下即为浸润泉。清光绪《平阴县志》有载,称浸润泉“可供千人饮,不溢不涸”。今枯水季节时有干涸;盛水季节,泉水从岩缝中渗流而出,滋花润木。岩缝两旁有凿于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的石佛龛两铺,内有造像12尊,甚为精美。朝阳泉 亦名“龙须泉”,在翠屏山东侧半山腰。水自岩壁间流出,汇入池中,四季不涸。池西、北壁为自然山岩,东南壁系人工石砌。池上方山崖处刻“龙须泉”三字。
  向阳泉 在翠屏山南侧山腰处,因山坡向阳,故名。泉水自山腰的石缝中渗出,积于自然池中,终年积水。池周砌以石墙,高1米左右,南侧留出水口,泉水经此流向山下。
  落阳泉 亦名夕阳泉,在翠屏山西南侧的山腰陡岩下,上紧靠“石门槛”。水从数处石隙中流出,四季常流,蓄水成池,夕阳正好照射池水,发出灿烂的光辉,故名。盛水时节,水势颇大,池水外溢,漫流于石上。泉池上方巨大岩石上镌有“落阳泉”等字。

知识出处

平阴名胜古迹

《平阴名胜古迹》

为了弘扬平阴的悠久历史文化,让历史遗存放射出灿烂的光芒,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发展旅游事业服务,为历史研究服务,以适应当前各方面的需要,让读者和海内外的人士更多的了解平阴,关注平阴,政协平阴县委员会特编辑出版了《平阴名胜古迹》一书,这本书含重点名胜、山水风光、古今建筑、石刻造像、古墓遗址、古树名木、革命遗址等七个部分,并有彩照33幅及旅游景点分布图等。该书本着史料性和可读性相统一的原则,以丰富翔实的资料、简洁精炼、通俗易懂的文字,向人们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平阴的历史变迁、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化遗存,颇具文化内涵和史料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鹿传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