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名胜古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309
颗粒名称: 黄花洞
分类号: K928.79
页数: 2
页码: 78-79
摘要: 黄花洞又名黄河洞,位于县城南孝直镇刁鹅岭村西南,距县城约30公里。刁鹅岭村西是峰峦起伏,草木茂盛的九峪山,黄花洞位于九峪山南段的山腰里,洞口被树木遮蔽,直到附近才可发现。洞口面东,高约3米,底宽约2.5米,呈扇形。进洞3米左右,洞顶有一石缝,阳光由缝中透入,显得格外明亮,群众俗称天门。进洞约20多米后,即黑不见五指,无照明灯火,不敢举步。进洞40多米后,人只能低头弯腰用手摸着石壁前进。这时举灯照看石壁,乃比较光滑。有游人题写的墨迹,其一为七言诗一首,书于民国二十八年。另一首诗书于光绪二年。洞底有流水过后留下的少量土石,洞高宽仅为1米左右。终点处有0.2米大小洞口向下延伸,人不可近视。整个洞深约80米。
关键词: 平阴县 黄花洞 黄河洞

内容

黄花洞又名黄河洞,位于县城南孝直镇刁鹅岭村西南,距县城约30公里。刁鹅岭村西是峰峦起伏,草木茂盛的九峪山,黄花洞位于九峪山南段的山腰里,洞口被树木遮蔽,直到附近才可发现。洞口面东,高约3米,底宽约2.5米,呈扇形。进洞3米左右,洞顶有一石缝,阳光由缝中透入,显得格外明亮,群众俗称天门。石壁清晰可见。洞为东西向,为自然形成,洞底及洞壁较为平直,洞顶为不规则弧形,有的地方为平顶,越向里进越觉低矮狭窄。进洞约20多米后,即黑不见五指,无照明灯火,不敢举步。进洞40多米后,人只能低头弯腰用手摸着石壁前进。这时举灯照看石壁,乃比较光滑。有游人题写的墨迹,其一为七言诗一首,书于民国二十八年。另一首诗书于光绪二年。洞底有流水过后留下的少量土石,洞高宽仅为1米左右。再向里走,石洞更为窄小,约进至70余米时,只可蹲踞前移,最深处洞高宽仅有0.3-0.5米,并弯向西南。终点处有0.2米大小洞口向下延伸,人不可近视。整个洞深约80米。
  黄花洞为一较深的天然石洞,深长而不宽广,洞壁及顶端未见钟乳石等。当地流传着古时候有一个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神通广大的黄花妖怪,藏于洞中,故称黄花洞。又传说此洞深通黄河,故又称之黄河洞。山上遍植翠柏、酸枣、刺槐、核桃等树木。其间,危岩如削,怪石嶙峋,岿然壮观。回首复观洞口,虽有人工凿痕,但仍为天然洞无疑。每逢大雨季节,洞口泉涌,远望去,象一条白练悬挂山腰。洞口北,有题刻数处,其一为:“兖州府……”其二为“大明国山东布政司兖州府东平州地□古记青石盘一座,天顺年间□□□□后来成化元年间秋月法心住持入洞□□□□秀云以□洞。”云云。
  洞口南有题刻数处,大多己不能详辨。偶见有“仙人洞”、“兖州”等字。
  据考,原来有依山而筑的寺观建筑,洞口有石门,石门框等物。

知识出处

平阴名胜古迹

《平阴名胜古迹》

为了弘扬平阴的悠久历史文化,让历史遗存放射出灿烂的光芒,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发展旅游事业服务,为历史研究服务,以适应当前各方面的需要,让读者和海内外的人士更多的了解平阴,关注平阴,政协平阴县委员会特编辑出版了《平阴名胜古迹》一书,这本书含重点名胜、山水风光、古今建筑、石刻造像、古墓遗址、古树名木、革命遗址等七个部分,并有彩照33幅及旅游景点分布图等。该书本着史料性和可读性相统一的原则,以丰富翔实的资料、简洁精炼、通俗易懂的文字,向人们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平阴的历史变迁、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化遗存,颇具文化内涵和史料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鹿传铎
责任者
乔修罡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