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仙山及仙人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名胜古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308
颗粒名称: 会仙山及仙人迹
分类号: K928.3
页数: 2
页码: 76-77
摘要: 会仙山位于平阴县城北,是平阴古八景之一的“碧峰仙迹”之所在。平阴县人民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山顶重建了会仙亭。90年代初毁于龙卷风,90年代中期又重新建一亭,曰百福亭。会仙山因其风景秀丽,环境宜人,每当风清月朗之时,常有仙人前来山顶聚会、饮酒作诗,并在石上留下仙人们走过的脚印,即所谓“仙人迹”,现存于会仙山北麓一葛姓居民院中。在脚印的左边有两行摩崖题刻,共18字,首行为“汝南李古民同张二虞侍”,末行是“介丘先生过此一观。”一自鸞舆归去后,野花啼鸟自年年。
关键词: 平阴县 会仙山 仙人迹

内容

会仙山位于平阴县城北,是平阴古八景之一的“碧峰仙迹”之所在。据平阴县志载:在城东会仙山,石上有仙人迹,有会仙观、会仙亭,为明参政孙珫、知县孙世恩建,今废。平阴县人民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山顶重建了会仙亭。90年代初毁于龙卷风,90年代中期又重新建一亭,曰百福亭。
  会仙山因其风景秀丽,环境宜人,每当风清月朗之时,常有仙人前来山顶聚会、饮酒作诗,并在石上留下仙人们走过的脚印,即所谓“仙人迹”,现存于会仙山北麓一葛姓居民院中。在自然石崖平面上,有两个长38厘米、宽12厘米的形似人脚印的椭圆形石坑,这就是被古人认作仙人留下的脚印,两脚印呈南北走向,相距0.9米。在脚印的左边有两行摩崖题刻,共18字,首行为“汝南李古民同张二虞侍”,末行是“介丘先生过此一观。”字体为行楷,圆地阴刻。每字约12厘米见方,字体飘逸洒脱,刚柔并举,甚为世人叫绝。行距12厘米。字的旁边没有落款及年号,何年出自何人之手,李古民、张二虞、介丘先生何许人也,有待查考。两行字的南端有一人工凿就的碑卯,呈长40厘米,宽18厘米,深20厘米的长方形凹坑,该碑早已不知去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平阴八景之一,会仙山“碧峰仙迹”。
  明代直隶主簿邑人王纶有诗曰:
  翠岩当日会神仙,风景遗来尚宛然,
  一自鸞舆归去后,野花啼鸟自年年。
  明嘉靖进士、四川顺庆府推官邑人何海宴诗云:
  出郭谁相迓,东山独尔期。
  幽襟聊自适,野草故呈奇。
  坐爱青苔合,旋警白日移。
  丹砂无复意,回首愧支离。
  平阴名人赵方曦有诗赞曰:
  仙人一去不重来,留得遗迹与世猜。
  汉武秦皇知此意,何须海外觅蓬莱。

知识出处

平阴名胜古迹

《平阴名胜古迹》

为了弘扬平阴的悠久历史文化,让历史遗存放射出灿烂的光芒,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发展旅游事业服务,为历史研究服务,以适应当前各方面的需要,让读者和海内外的人士更多的了解平阴,关注平阴,政协平阴县委员会特编辑出版了《平阴名胜古迹》一书,这本书含重点名胜、山水风光、古今建筑、石刻造像、古墓遗址、古树名木、革命遗址等七个部分,并有彩照33幅及旅游景点分布图等。该书本着史料性和可读性相统一的原则,以丰富翔实的资料、简洁精炼、通俗易懂的文字,向人们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平阴的历史变迁、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化遗存,颇具文化内涵和史料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路永敏
责任者
乔修罡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