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名胜古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281
颗粒名称: 南天观
分类号: B957
页数: 3
页码: 15-17
摘要: 本文介绍了平阴县南天观的地理方位、历史沿革、古迹等信息。
关键词: 平阴县 南天观 名胜古迹

内容

南天观,位于平阴县洪范池镇南云翠山北侧一环形山腰处。道教全真派创始人邱处机(号长春)曾修炼于此,其弟子在此筑观,名为南天观。当时是闻名全国的四大观(北京白云观、济南长春观、济宁长青观、洪范南天观)之一。此观创建于元代至大四年(1311年),明隆庆年间重修。主要建筑有玉皇阁、蓬莱仙院凭虚阁、长春阁、真武观、三真观、戏楼、看台等。
  南天观建筑群占地约3600平方米,主建筑分四个院落,成“田”字形结构。西半部玉皇阁及蓬莱仙院长春阁南北相望。东半部三真观与真武观前后相连。玉皇阁坐南朝北,东西三间长9米,南北宽4米,拱门方窗,齐檐高2.5米,脊高4米,墙为大块青石砌垒,小灰瓦覆顶,脊顶及檐角有雕砖雉尾等饰物。内设玉皇大帝塑像。玉皇阁北10米即是蓬莱仙院。院内主建筑为长春阁,二层,坐北朝南,东西长约10米,南北宽4米,檐高约8米,脊高9.5米。阁南东端筑石阶可登二层。阁西侧筑有石砌平房3间。阁底层南北正中各设一门,南通蓬莱仙院,北通戏楼看台。
  玉皇阁与蓬莱仙院南北相望,南院比北院高约3
  米。这段石崖全用块石砌起。在这段石崖中间有一拱形石洞,便是来复泉回阳洞,又称长春洞。洞坐南朝北,门高1.6米,宽1.2米,洞宽3米,进深5米,高2.5米。洞南半部中央有两泉池,即日月泉。月泉在南日泉在北,两泉相邻而不相连,月泉用一块新月形中空石板覆盖,日泉用一块中为圆洞的石板覆盖,故得名。
  东侧的三真观与真武观规模大体与西侧相似。
  [=此处为插图(南天观)=]
  南天观的院落内有明清时期所立石碑10余通,多记述着云翠山的风光和南天观的兴衰。其中记曰:“云翠山林壑尤美,望之如翠,碧树沉阴,悬崖参差而罗列,峻岭环匝而萦回。”在观的西侧有建于元至元四年(1267年)“云翠山南天观”石碑一通,碑高4米,宽1.2米,龟趺龙首。此碑系翰林院承旨李谦撰文,文字和雕刻都十分精美。东侧有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云翠山天柱观新建玉皇阁记”碑,碑高4米,宽1.2米,龟趺龙首。此碑由于慎行撰文,孟一脉撰额,乔学诗书丹。因三人都是同朝进士,因此此碑
  俗称三进士碑。
  观内绿树成荫,泉水长流,清新幽静。其中有四棵古树十分醒目,传说植于建观之初,东侧两棵楷树,均干高5米,胸围1.8米,树在5米高处折断。西侧两棵柿树,均高约12米,胸围1.2米,枝叶茂盛。隐意为“清凉世界”。
  南天观庙宇观阁多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但断墙残垣及石碑尚存,自然风光如旧。
  洪范池镇政府为发展旅游业,于2000年春投资100多万元,动员全镇民工,开山劈石,修筑了通往南天观的1700米环山公路,为人们游览洪范山水带来了便利。

知识出处

平阴名胜古迹

《平阴名胜古迹》

为了弘扬平阴的悠久历史文化,让历史遗存放射出灿烂的光芒,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发展旅游事业服务,为历史研究服务,以适应当前各方面的需要,让读者和海内外的人士更多的了解平阴,关注平阴,政协平阴县委员会特编辑出版了《平阴名胜古迹》一书,这本书含重点名胜、山水风光、古今建筑、石刻造像、古墓遗址、古树名木、革命遗址等七个部分,并有彩照33幅及旅游景点分布图等。该书本着史料性和可读性相统一的原则,以丰富翔实的资料、简洁精炼、通俗易懂的文字,向人们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平阴的历史变迁、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化遗存,颇具文化内涵和史料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鹿传铎
责任者
刘绍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