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名胜古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279
颗粒名称: 大寨山
分类号: K928.3
页数: 3
页码: 9-11
摘要: 本文介绍了平阴县大寨山的地理方位、历史沿革、古迹等信息。
关键词: 平阴县 大寨山 名胜古迹

内容

大寨山,旧称大〓山。位于平阴县洪范池镇东南部大寨村西,海拔494.8米,为平阴境内最高山峰。
  此山设东西南北四个寨门,有白衣堂、望奶奶庙、刘公墓等古迹。该山重峦叠嶂,横列如屏,异常壮观。山上时有白云蓊郁而起,春夏秋冬,云态各异,渺渺烟霞,千姿百态,缥缈神奇。漫山林木繁茂,百草丛生,幽深葱郁。山上怪石嶙峋,巨岩嵯峨,险要峻峭。山顶两峰南北对峙,壁立如削,中有石梁相连,人称“天门观”。山峰自然景观众多,主要有透风崖、锦屏崖、天乳泉、大黄牛、透米缝、扪心桥等。明代著名文学家,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于慎行,游大寨山留诗赞曰:“美尽东南第一峰,神工削出玉芙蓉。天门阙道金银晃,王母瑶台紫翠封。雷雨千岩声自起,龙蛇万壑势相从。探奇忽动凭虚想,安得仙人九节筇。”
  以“奇、秀、险”为特色的大寨山名不虚传,漫山遍野的树林装点着形态各异的山峰,真如仙境一般。一处处景观,引起游人的阵阵惊呼和赞叹。北峰一侧透风崖、锦屏崖甚为壮美。透风崖,两壁矗立,高约20米,中间缝隙1米余,从一侧看去,仅见一线蓝天。山风吹来,呜呜作
  响,声似虎啸,令人毛骨悚然。赤日炎炎的盛夏,站立石缝之中,仍可感到冷风嗖嗖,寒气袭身。若遇阴雨天,云雾从缝隙穿过,如海浪,似奔马,气势磅礴,惊心动魄。此处形成一独特景观,名“〓山出云”,为东阿古八景之一。天要下雨时的早晨,从峰顶深洞中升出雾气,围绕山顶形成白云。当地流传:大寨山戴帽,大雨即来到。北山峰北侧,有一块高约10余米,宽约10余米的光滑石壁,称为锦屏崖,又叫滴水崖。水从石缝中渗出,顺壁而下,远看似镜,近听滴水有声,阳光朗照,五彩缤纷。更使人惊奇的是崖下凹进数米,上顶凸出如巨乳,水从巨乳滴下,称为“天乳泉”。
  绕过北大顶,沿峭壁下小道北行,陡峭的石壁上千奇百怪的钟乳石随处可见,有的如云朵,有的似奔马,有的如群龙出海,有的似猛虎下山,象形石比比皆是,栩栩如生,奇形怪状可任你遐想。最奇的是在峭壁近北端的石壁下,有一凸出的钟乳石,似一头雄健的大牛拉着一车彩云从石壁中出来,这便是群众说的大黄牛,是大寨山的一景。看了大黄牛,绕峭壁东行,在向南转弯处,只见这峭壁裂开了一条缝。这条石缝宽窄仅能容身,从下面向上看似不通连,这是因为石缝在3米以上拐了两个90°的弯。爬上这两个弯,即可由此登上北大顶。此处险绝异常,鲜有人能上下,但又确有人能攀援。为了说明其窄险故名透米缝。过了透米缝就来到了大寨山的东侧。这里仍是一边峭壁陡立,直插云天,一边林海茫茫,景象万千。沿小道前行即可到捫心桥下凿崖而葬的刘公墓及白衣堂、望奶奶庙等景点。
  南峰一侧,峭壁奇险,气魄雄伟。在此游客到处都能看到奇峰怪石。其中有一段通向峰顶的石岩,蜿蜒曲折,犬牙交错,长约50余米,顶宽约2米,其最窄处不足0.5米,两侧皆几十米深的悬崖,俯视不可见底。人行其上,心惊胆战,为攀登大寨山之最险绝处。相传,不忠不孝者难以通过,故人称此处为“捫心桥”。明万历年间,于慎行在此通过时,遂写“阿弥陀佛”四个大字,刻于岩顶。历经400余年风雨剥蚀,字迹至今显明可见。身在此处,真是下看也怕,旁顾也惊,越是害怕越是舍不得那美景,可算是体味到了刺激所带来的快感。扪心桥景色怪异,如遇阴雨天气,此处一侧云雾迷蒙,将一切景物隐去;另一侧则一草一木一石,清晰可见。
  从捫心桥登至峰顶,放眼四野,气象万千。西南远眺,东平湖似明镜,古黄河如玉带,挂在青葱翠峰间;举目东望,群山逶迤,如涛如浪。

知识出处

平阴名胜古迹

《平阴名胜古迹》

为了弘扬平阴的悠久历史文化,让历史遗存放射出灿烂的光芒,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发展旅游事业服务,为历史研究服务,以适应当前各方面的需要,让读者和海内外的人士更多的了解平阴,关注平阴,政协平阴县委员会特编辑出版了《平阴名胜古迹》一书,这本书含重点名胜、山水风光、古今建筑、石刻造像、古墓遗址、古树名木、革命遗址等七个部分,并有彩照33幅及旅游景点分布图等。该书本着史料性和可读性相统一的原则,以丰富翔实的资料、简洁精炼、通俗易懂的文字,向人们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平阴的历史变迁、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化遗存,颇具文化内涵和史料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鹿传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