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子读书台与柳湖书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181
颗粒名称: 董子读书台与柳湖书院
分类号: K928.7
页数: 4
页码: 72-75
摘要: 古城德州,古迹众多,而历史悠久、价值最高的要数董子读书台了。其遗址在州城西侧,聚秀门(大西门)、广川门(小西门)之间,古驿道东侧一块高地上。入门前行,院落北半部座落于高台上,有砖阶十余级可上,中间一屏门,屏门左右有砖砌花墙围绕。北上房计三楹,砖木结构,灰瓦盖顶,前出厦。正面明柱四根,前檐通安木格棂门,上房东西山墙各有耳房一间。整个院落设计和建筑布局,古朴典雅,具有东方古老民族庭院式样之美。这所古建筑旁曾有一小湖,名日“柳湖”,使董子读书台构成了左城右河,古道之旁,柳湖之滨,花木繁茂,景色宜人的布局特色。汉代大儒董仲舒青少年时代,曾在这里攻读经史。元末明初,战乱频繁,古迹董子台遭到破坏。
关键词: 德州 古迹 董子读书台 柳湖书院

内容

古城德州,古迹众多,而历史悠久、价值最高的要数董子读书台了。其遗址在州城西侧,聚秀门(大西门)、广川门(小西门)之间,古驿道东侧一块高地上(现市运五公司处)。读书台,座北面南,砖木结构大门一间,门前有二十余级砖阶上下,院内为一长方形庭院,有东、西厢房各三楹,庭中古柏、古槐数株,浓荫蔽日。入门前行,院落北半部座落于高台上,有砖阶十余级可上,中间一屏门,屏门左右有砖砌花墙围绕。北上房计三楹,砖木结构,灰瓦盖顶,前出厦。正面明柱四根,前檐通安木格棂门,上房东西山墙各有耳房一间。北上房东西两侧又各有一座小巧玲珑的青砖小楼,大概是古时的钟鼓二楼吧。整个院落设计和建筑布局,古朴典雅,具有东方古老民族庭院式样之美。这所古建筑旁曾有一小湖,名日“柳湖”,使董子读书台构成了左城右河,古道之旁,柳湖之滨,花木繁茂,景色宜人的布局特色。汉代大儒董仲舒青少年时代,曾在这里攻读经史。
  董子读书台始建于何年?何人所建?年代久远,无从查考。仅据历代文人学子途经德州,留下的凭吊董子台怀古诗作看,元代以前早已有之,这里摘录元代诗人迺贤①的一首《陵州五言》:
  日落陵州路,沿流古岸旁。
  泊舟人自语,听雨夜偏长。
  过客愁闻道,荒村久绝粮。
  何人肯忧国,得以董贤良。
  元末明初,战乱频繁,古迹董子台遭到破坏。到了明代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德州知州韦景元重修学宫(即孔庙)时,在地下得碑一幢,上刻“董子读书台”,因此原地又重建了董子读书台。后来(有资料称,系明弘治八年)在孔庙东侧又修建了董子祠,供州人祭祀。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当时知州马明瑞看到董子台、董子祠,年久失修破旧不堪,又将董子台迁至州城西侧,古运河东岸之高台上,连同董子祠一并重修。到了清康熙年间,山东督粮道朱桢在董子台旁,柳湖边,又修建了醇儒书院(又名柳湖书院)。明清两代,晋出京都的学人举子、骚人墨客,路经德州,登台游赏,留下了许多歌咏先贤的诗句。这里摘录几首,以飧读者:
  董子书院明·陈风梧②
  古碑长表读书台,祠下秋风点绿苔。
  道谊两言传世教,天人三策致君才。
  传从诛泗源流远,派启西京诒化培。
  后学瞻依真有幸,肯将功利自相摧。
  董子祠明·吴国伦③
  万木广川村,萧萧古庙存。
  高梁蟠海气,残碣卧云根。
  日月黄河逝,文章汉代尊。
  即看荒草色,犹似未窥园。
  明嘉靖朝,权相严嵩出京南巡,经过德州,于董子台上也曾留诗一首:
  董生读书处,寂寞临高台。
  独有贤良策,人称王佐才。
  清乾隆年间,德州才子卢雅雨曾作《柳湖》诗:
  环水亭台有画图,下帷争效汉名儒。
  河干断碣分明在,不见城西旧柳湖。
  清雍正四年,德州城西侧运河挑直,改道西移,董子台旁柳湖淤积干涸,风景如画的董子台,已不如明代。有一无锡文士乘船晋京,至德州,天忽落雨,于舟中吟诗一首:
  地产醇儒郡有光,雨来未曾谒祠堂。
  孤城回首风尘里,读罢遗书送夕阳。
  古迹董子台壁上,残留着历代骚人墨客,路经德州,登台凭吊的诗句还很多,如:“青入柳湖三面青,仲舒在此驻传经。迄今繁露诒题额,旷代诸生溯典型。”“繁露文章千载流,小西门外月河秋。”……
  董子读书台这座著名的名胜古迹,几度兴废,历经沧桑,年久失修,战乱兵燹,早已不复存在。1960年,胡耀邦同志来德州视察,还曾关注地询问过董子台的情况。董仲舒,这位二千多年前的先哲、名儒的名字却与德州紧密连系在一起,世代相传,流传至今。

附注

①逎贤(1310一?)元文学家,字易之,木葛逻禄氏,后称南阳人。荐为翰林编修官,又曾参军事,其诗清润流畅,但多应酬之作,诗集有《金台集》。 ②明,陈风梧,江西泰和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二甲第四名)。 ③明,吴国伦,字明卿,湖广兴国人,嘉靖进士,擢兵科给事中,因忤严嵩,贬南康推官。嵩败后起建宁同知,累迁河南左参政。才气过人,好客轻财,工于诗,与李攀龙等并称明“后七子”,著有《甔甀洞稿》。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书记述了德州文史,内容包括州城往事、名人轶事、古迹寻踪、今古人物、文史长廊、名老字号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孙寿昌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逎贤
相关人物
陈风梧
相关人物
吴国伦
相关人物
董子读书台
相关作品
柳湖书院
相关作品
陵州五言
相关作品
董子书院
相关作品
董子祠
相关作品
柳湖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