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厂初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152
颗粒名称: (一)建厂初期
分类号: K295.23
页数: 3
页码: 188-190
摘要: 建国后,我市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58年大跃进期间,派人到北京参观建立小糖厂,继而利用甜菜渣试验制酒成为糖酒厂。后来国家投资13.2万元改建酒厂,地址即原糖厂所在地,占地27000平方米,厂名定为“山东德州糖酒厂”,企业性质为地方国营,当年7月18日正式投产。该厂设制糖、制酒两个车间,产品为食糖和饮料酒。制糖车间因原料不足,生产不到一年即告停产。白酒生产采用传统固体发酵工艺,手工操作,主要设备为两口甑锅,两个冷却器和10几个砖砌发酵池。当年生产饮料酒104.7吨,产值10.8万元。1967年7月,德州酒厂生产的酒精,正式列入国家计划。当时生产酒精的厂家在全省只有七家,全德州地区仅德州酒厂一家,产品和原材料均由国家计划调拨。
关键词: 德州市 建厂 初期

内容

建国后,我市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58年大跃进期间,派人到北京参观建立小糖厂,继而利用甜菜渣试验制酒成为糖酒厂。后来国家投资13.2万元改建酒厂,地址即原糖厂所在地,占地27000平方米,厂名定为“山东德州糖酒厂”,企业性质为地方国营,当年7月18日正式投产。该厂设制糖、制酒两个车间,产品为食糖和饮料酒。制糖车间因原料不足,生产不到一年即告停产。白酒生产采用传统固体发酵工艺,手工操作,主要设备为两口甑锅,两个冷却器和10几个砖砌发酵池。当年生产饮料酒104.7吨,产值10.8万元。
  60年代初,国家经济处于暂时困难时期。原德州市商业局所属的“第二糖酒厂”(地址在宋官屯),于1960年11月5日并入德州糖酒厂,合并后共有职工167人,固定资产20.1万元。这一时期农业歉收,造成酿酒原料(主要是地瓜干)奇缺,虽然千方百计寻找代用品维持生产,但仍处于停工待料状态。1960——1962年三年平均产量仅为65.6吨,加之陆续下放职工,到1963年初仅剩职工43人。
  1963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农业战线粮食丰收,德州糖酒厂生产形势亦迅速发展,当年生产白酒达167吨。经当时德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德州市糖酒厂正式命名为“山东德州酒厂”。
  1965年,德州酒厂申请革新贷款9.5万元,更新改造原有设备,实现了生产工艺的根本改革,即由原来的固体发酵,手工操作,改为液体发酵,建设了酒精蒸馏塔,实行了机械化,半机械化操作,使白酒产量大幅度上升,1965年为215.8吨,1966年为667.45吨。
  1967年7月,德州酒厂生产的酒精,正式列入国家计划。当时生产酒精的厂家在全省只有七家,全德州地区仅德州酒厂一家,产品和原材料均由国家计划调拨。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书收“清代满蒙汉八旗兵简述”、“德州志尊堂老公所”、“德州孔庙”、“我对博文中学的点滴回忆”等2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曹世忠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德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