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解放德州的战前形势与粮草供应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115
颗粒名称: 二、解放德州的战前形势与粮草供应情况
分类号: K295.23
页数: 4
页码: 109-112
摘要: 德州解放前渤海地区除德州和沧县两个县城外,均已解放,且已进行了民主改革。各县、区、村都建立了民主政权及农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部分地区进行了雇工增资、减租减息活动,少部分地主、富农向农会献出了土地,使部分贫雇农得到了土地。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初步得到了解放。民进行反攻倒算,制造了许多骇人听闻的杀人血案,有许多翻身农民和积极分子及其家属被杀害,广大人民忍无可忍,强烈要求渤海军区领导为民除害。解放德州之战的胜利,与德州人民的大力支援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 德州市 解放德州 粮草供应

内容

德州解放前渤海地区除德州和沧县两个县城外,均已解放,且已进行了民主改革。各县、区、村都建立了民主政权及农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部分地区进行了雇工增资、减租减息活动,少部分地主、富农向农会献出了土地,使部分贫雇农得到了土地。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初步得到了解放。
  潜逃在德州城里的地主、富农和汉奸特务不甘心他们的灭亡,在国民党军指挥官王继祥之流的反动势力庇护下,组织了还乡团等武装组织不断向解放区人
  民进行反攻倒算,制造了许多骇人听闻的杀人血案,有许多翻身农民和积极分子及其家属被杀害,广大人民忍无可忍,强烈要求渤海军区领导为民除害。结合整个斗争形势,我军于1946年6月6日在冀南军区紧密配合下向盘据在德州(县)城的守敌发起了总攻。全体指战员经过几个昼夜的浴血奋战,于6月11日全歼县城守敌1200余人,生俘守敌官兵4500余人,缴获各种炮20余门,轻重机枪140余挺,长枪4000余枝,汽车70余辆,机车17台,客货车5列等大量物资,但我军在解放德州之战中也付出了很大代价,渤海军区和冀南军区独立二团共牺牲350余人,伤600余人。
  解放德州之战的胜利,与德州人民的大力支援是分不开的。早在战斗打响之前,便以县委书记余继先,县长李向平为首组建了德州之战支前指挥部(设在土桥,兵站设在第三粮库驻地抬头寺区武庄),动员全县人民作好人力、物力、财力的支前工作;同时组织了民兵担架队、粮草供应站,由县财政科分管全县粮草调拨。兵站工作由县教育科长金绍华同志驻站指导,渤海军区也派军事代表刘参谋参加兵站工作。兵站下设两个组,一组为粮草收发组,组长由原粮库主任赵玉龙担任;另一组为宣传鼓动组,组长由教育
  助理刘桂琴担任,每组由15人组成,人员不足由人事科负责临时抽调。
  兵站的供应对象和范围,主要是渤海军区特务一团、二团、十七团,八个县大队,一个骑兵营等近两万人。各区民兵则自带熟食。供应工作自5月份开始,计划由全县集中劈柴30万斤,马草15万斤,马料5万斤,面粉20万斤(其中马料从库存的大豆、高粱中调拨)。当时的供应手续很简便,用粮单位向兵站打一借条,注明部队番号,用粮草数量,经手人姓名,加盖单位公章和经手人手章即可领取。战斗结束后,由兵站把借条集中起来,逐级上报财政科、行署,最后由行署开具粮、草调拨命令结账。
  在整个战斗中的军需物资供应,唯有面粉供应较困难。总攻前对部队都供应原粮小麦,部队再委托当地群众加工成面粉。总攻战斗打响后,改由兵站直接供应面粉。由于用量很大,每天至少需要两万斤以上,加之运输工具落后,加工地点又分派给武庄周围20几个村庄,为此兵站20余名同志发扬连续作战精神,昼夜奔波,最后终于按期完成了20万斤面粉的加工任务,保证了战斗部队的军需供应。同时,还为部队筹备并供应了劈柴25万斤,马草10万斤,马料4万斤。战斗结束后,特务一团、二团的同志们来兵站
  时,特将步枪五枝,手提式冲锋枪一枝,手榴弹50枚和军用饼干30余斤等战利品赠送给兵站全体同志,以示慰问和感谢。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书收“清代满蒙汉八旗兵简述”、“德州志尊堂老公所”、“德州孔庙”、“我对博文中学的点滴回忆”等2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赵玉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德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