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准备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072
颗粒名称: 一、准备工作
分类号: K295.23
页数: 3
页码: 31-33
摘要: 醮事的筹备 每当秋收后,会首们即凑在一起商量明年打醮事宜,如:确定打醮天数,预计每户摊敛多少粮食等。会后派人到各户敛收麦子、黄豆、绿豆(主要用于做斋饭,换馒头、豆腐、粉条之用)。如交现金或其他粮食也行(主要用于经资、搭棚及其他费用开支)。
关键词: 德州市 民间 打醮习俗

内容

(一)醮事的筹备 每当秋收后,会首们即凑在一起商量明年打醮事宜,如:确定打醮天数,预计每户摊敛多少粮食等。会后派人到各户敛收麦子、黄豆、绿豆(主要用于做斋饭,换馒头、豆腐、粉条之用)。如交现金或其他粮食也行(主要用于经资、搭棚及其他费用开支)。
  加入黄经会的户,分整会、双会、半会。整会每户摊麦子五升,黄豆五升,绿豆三升(当时按斗、升计算)。双会可加一倍,半会则减半,贫困户一般都加入半会。会份敛齐后,由会首保存,或预付给馒头房、粉坊、豆腐房保存,至打醮时由会首结算。会首中有一名兼管帐目的先生。每个整会发给“斋票”三至五张,以便打醮时领取斋饭。
  主持醮事活动的庙、观有德州的城隍庙、玉皇阁或黄庄、张庄的道长(当家的)周通德、郭公然等。这些庙、观都有经箱,还有许多徒弟专门从事法事活动。这些徒弟中有真道士(庙中出家的道士),也有不住庙的道士(称伙居道)。他们为增福免祸而从庙中认师傅,入道不出家。平时在家务农,遇有法事活动。他们也披上道袍、束发、戴道士帽,俨然和真道士一样,去应“坛口”,吃上几天好饭菜,还拿到一笔小小的经济收入。
  (二)会前的准备 当把打醮的日期和参加的人数,经资数目及会期定下来之后,道长及会首即分头准备。道长主要是:按预定醮场排列先后顺序,配齐人员(因庙内人手不齐全,还要到庙外去请入道不出家的道士,有时还要到外村去专聘吹奏高手)。村里会首们则忙着找人清场地,搭经棚、腾房子,盘锅灶,派好炊事、采办等义务服务人员。他们在醮期前一两天都要到职,愿为这一善事服务,直到醮期过后,他们还要帮助送经箱、拆棚、清灶等。村民们在打醮之前,也像过喜事一样,磨面、碾米,以备醮期亲、朋来看打醮时吃住。
  (三)打醮的地址 打醮一般在本村庙宇院内进行,庙宇院小的也可以在村内找一广阔空地,搭成前殿、后殿、东西廊房、经棚、大门、便门的席棚。棚内布局:后殿是道士存放经箱和临时休息的地方;前殿则是玉皇大帝的享殿,殿内设香案,案上摆有木鱼、经卷、香炉、铜磬、铜钟、供果,旁有大鼓、坐椅,下有跪席、拜毡,正中悬有“玉皇大帝”画像,左右是“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画像,其次是托塔天王李靖、二郎神及雷公、雷母等诸神画像,南面悬挂碧霞元君画像,正面屏风后是三清画像,元始天尊、灵宝道君和太上老君(三清是道教最高尊神);廓房是“十殿阎君”画像,像下画有“阴曹地府、牛头、马面和青面獠牙”的恶鬼,骇人的刑罚,使人望而生畏。所以看打醮的人们,都不愿领孩子到廓房去看,怕吓着孩子。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书收“清代满蒙汉八旗兵简述”、“德州志尊堂老公所”、“德州孔庙”、“我对博文中学的点滴回忆”等2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丕显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德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