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运河汉族船民风俗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028
颗粒名称: 卫运河汉族船民风俗概述
分类号: K892
页数: 13
页码: 134-1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卫运河汉族船民风俗概述的基本内容。其中包含:供神、过年过节、船行险滩求神过关、几则俗语、船家的忌讳。
关键词: 德州 卫运河 船民风俗

内容

卫运河天津至新乡段,全长约840余公里,清末民初时期,漕船运输繁忙,航运事业兴旺。该段船家约有600余户,其中:天津、临清、龙王庙、新乡的船只较多。“七·七”事变后,卫运河民航运输萧条,船民生活困苦。原来靠水上运输为生,常年生活在河道上的船民,世代得不到求学的机会,故多为文盲,加之受旧社会封建迷信的影响,生活中一切乞诸神灵,世代相传形成习俗和某些忌讳。笔者据前辈讲述和个人亲历,现将卫运河段汉族船民的风俗加以概述,作为史料,以供参考。
  一、供神
  (一)船家供奉的神佛有灶王、龙王、天地君亲师、观音、关公、财神以及黄八爷。
  天津船多供观音、财神;河南船多供五大家、天地君亲师;龙王庙、临清及随河船所供的神灵,各以祖传习俗供之。
  (二)船家供神之处大都在后廒和桅舱之中。灶王供在后廒中舱,龙王供在桅舱,其他神灵亦在这两处分别另设神位,祖先供在下廒。所有各神,均供于所在舱廒搁板上。
  (三)船家敬神的习俗:
  船家敬灶王爷每天早晚一炷香,逢年过节烧整股香,腊月二十三辞灶,由船家主妇操办,供糖瓜,烧香、磕头,并祈祷灶王保佑全家平安。
  所供奉的龙王有木雕或瓷质神像,也有木版印的套色神像。以上为较富裕及“上等”船家所供,一般船家并无神像,只设神位和香炉。
  供奉龙王,遇事要虔诚恭敬地烧香、上供、磕头、祈祷,求龙王保佑。每逢阴历初一、十五亦必须烧香磕头。行船遇到险要河道,装运长途货物时,船家主妇须带领晚辈登岸,到附近龙王庙烧香上供、许愿,祈求神灵保佑,开船一路顺风,航行顺利,逢凶化吉,生意兴隆……待船安全返航后须到许愿庙内还愿,不能食言。
  二、过年过节
  (一)天气严寒卧冬过年每年寒冬到来前,船家一般都在冬至前后,各自选择适合自己风俗民情的码头,将船靠拢岸边,用管绞到叠好的土墩处(俗称上涯),扎系扒杆,拴系管缆绳。“生管”拴缆按船只大小,船大须生四部管,拴系停当船主人在上涯处,摆设供品,烧香磕头,燃放鞭炮,由主事人指挥上涯开始起号绞管,将船绞上岸扣在土墩上,等后修理,此谓“卧冬”。
  停航后,首先对船只进行一年一度的维修保养,到腊月二十左右,即将船维修好,开始休工准备过年。
  年前船民男人们上街剃头洗澡,置办年货,妇女则缝制新衣,准备缮食等家务之事。一般从腊月二十三至除夕的安排是:二十三以糖瓜辞灶。二十四扫“房子”即将后廒、伙舱、桅舱,闷头住室,都要用水刷洗一遍(俗称刷舱)。二十五糊窗户,把后廒天窗裱糊一新。二十六“炖肉”,把猪、牛、羊肉炖熟及剁好肉馅。二十七炖鸡、炸鱼。二十八发面,蒸馒头,做花糕及豆包等面食。二十九按照船上风俗张贴春联,如:“替死木”上贴“青龙引路”,“喜木”上贴“船头压浪行千里”,槽头上贴红底金色大“福”字,桅门处贴大“福”字,福字下为“大将军八面威风”并四面镶金边,篷(帆)上贴“乘风万里”,跳板上贴“道路宽广,招财进宝”,伙舱上贴“五谷丰登”,风柱上贴“顺风大吉”,舵押上贴“抬头见喜”,后封梢(断水梁)贴“舵后生风万里行”,下贴红底金色大“福”字,后廒梯子上贴“步步登高”,后廒前梁贴“吉庆有余、合家欢乐”,箱柜上贴“金银满柜”,另外凡船上能见处,均贴“福”与“禧”字。
  (二)年、节习俗笔者记得14岁时,就按父辈传授,开始操办过年事宜。腊月二十九这天把船清理整洁,特别是埠头(供佛地方)刷洗干净,把磨刀石和笤帚藏入舱内(相传此物不准见星光,否则来年航行不吉利)。晚上,母亲操办年节供品,其中有大鲤鱼一条,大公鸡一只,大猪头一个,猪肉一块(长方形约六斤)称为“四大盘”;用炸豆腐泡、炸素丸子、红白粉皮、金针木耳,谓“四大碗”。此外再用鸡、鱼、肉及各种蔬菜搭配成十碗菜肴,馒头四大盘,白米饭四大碗,四干四鲜供果八盘,白酒一壶,香烛纸马备全,待到三十(除夕)早晨上供。摆供前首先请出龙王的神像,竖置在“替死木”正中,然后,将供品摆好,点燃腊烛,整股香插在香炉内,双手作揖跪倒给龙王磕三个头,而后再点燃黄表纸,敬神仪式至此结束。天亮后,全家及船工们起床先放鞭炮,爆竹声呈现出一派过年时的喜庆景象。中午、晚上烧香磕头,并供清茶一壶,斟茶四碗。供品只供一天,三十晚上撤供,埠头上只留龙王神像和香炉。
  大年初一五更时分,在龙王神像前供素饺子五碗,烧整股香,磕头、放鞭炮。而后再供清茶一壶,斟茶四碗,待香燃尽,将上供饺子撤回,全家吃供饺子(俗称串元宝)。此后,年关期间按时烧香磕头,到十五再次上供。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除上供烧香磕头之外,全家祷告祈求龙王保佑:春暖河开,装货行船保平安。
  三、船行险滩求神过关
  (一)卫运河险要河道有多处,如:连镇南的大龙弯与小龙弯,德州北的白草洼,郑口南的大杨树,临清的铁窗户……均是有名的险要河段。上述各险段水深流急,大回流、对回流,在当时迷信观念的熏陶下,船行至此,须给龙王烧香上供磕头,祈求神灵保佑平安渡过,否则一旦发生故障,长辈们就认为是没有祭祀龙王所致,而对晚辈们大加训斥。
  (二)船只在停靠处,如果突然出现回流“刷码”(河滩),堤岸被冲刷倒塌(俗称“倒坎子”),遇到这种情况船家也认为是得罪了龙王所致,必须烧香磕头后,将船移开。
  船家对王八(鳖)视为神灵,例如有一次有位姓李的船工将船靠岸后,河岸上米面铺的王掌柜中午闲着无事,到李家船上乘凉,看见一个小王八在岸边跳板处爬动。由于好奇将小王八捉住,用绳拴住让船上孩子们玩。一会李管船的上街回船,见孩子玩鳖,马上就把它放回河中,李船主认为这是独犯神灵,对王掌柜痛斥说:“你捉大帅让孩子玩耍,触犯了神灵(即王八),你必须烧香上供、磕头向大帅求饶,求大帅宽恕。”王掌柜为了避免事端立即照办,误解才算得以消除。
  四、几则俗语
  (一)船有三块板“船有三块板,干活就瞪眼”拉船的纤板,装卸货的跳板,船橹上的橹印子,曰“三块板”。有板有眼是纤板,有板无眼是跳板,有眼无板是橹印子。船工们在操作中,使用这三种工具,经常发生争执而瞪眼。纤板经常互相拿错,好用与不好用而争执瞪眼。在船装卸货搭的跳板,不对口,不稳当,发生口角而瞪眼。开船橹印子眼与脐对不准或人多互相用力不协调,使橹脱脐,互相推托或互不服气,而导致瞪眼。以上就是船民俗话“船有三块板,干活就瞪眼”的意思。
  (二)船怕靠在漏地里“船怕靠在漏地里”这句俗语是指:船停靠码头时,必须由头工用小挽子(篙)往船下水中扎一番,并念叨“死猫死狗,一扎就走”……驱邪咒语。船家认为停船后如果船的底部中心线下面污泥中,沉有死动物或人的尸骨残骸,船舱进水(俗称“来潮”),说“船靠在漏地里了”。须离开“漏地”脱离险境。
  (三)“呼风”和“驱风”“咕噜噜,咕噜噜……咕噜噜……”这是船民“呼风”的习惯用语。当船还在航行中,遇到风力减弱时,船上的人为了盼望强风来临加速航行,都用咕噜噜的大声呼唤,企图呼唤强风到来的一种呼风语言。
  船民们还有一种“驱逐”旋风的迷信呼号:“哦号!哦号!哦号!哦号!”,当船在航行中或停靠码头时,突然有旋风刮来,船家为了使旋风绕道而行,故用这种迷信俗语大声疾呼叫喊,以实现其“驱逐”旋风绕船而过的愿望。
  (四)船家最怕“鲤鱼跳龙门”船家最怕河中鲤鱼跳往船上,俗称“鲤鱼跳龙门”。船家认为这是不祥之兆。不论航行或停舶,凡遇到鲤鱼蹦到船上来,要马上把鱼从蹦上船的一侧扔到另一侧的河里,并严加注意以防船只发生事故。
  五、船家的忌讳
  (一)忌说沉字养船人都忌讳“沉”和“翻”字。认为这两个字对船家是最不吉利的音和意,所以无论何人何时何地,都不准说出这两个字来。遇事可用其他字代替,如:这东西好沉呀,可说成“这东西好‘重’呀”或“这东西‘不轻’呀”,用“重”和“不轻”代替“沉”和“陈”字。
  (二)忌说翻字“把被子‘翻’过来晒一晒”可说成“把被子‘转’过来晒一晒”,用“转”代替“翻”字。如果修船翻过来时,可说成“扣”过来,用“扣”代替“翻”字。总之,任何时候都要忌讳“翻”的字音。
  (三)忌妇女进入敬神处船埠头上和桅舱内,
  忌讳妇女行走和入内。此两处是船家供神之地,妇女在该处走动和入内,就是不吉利,冒犯了神灵。如果犯了这项忌讳,必须立即清洗,给神灵烧香上供,祈求饶恕,并严厉责备女人今后不准再犯。船主人有时为此大发雷霆。
  (四)忌在船的桅、篷及主要“坛绳”上晒衣服船的桅、篷及主要坛绳上,是不准晒衣物的,特别是女人的衣服,更是忌讳。如果犯了忌讳,也是对神灵的最大不敬,会触犯“风神”,招致旋风将桅杆、篷帆、坛绳刮断。晾晒被子衣物,必须平铺在“锁付上”(舱盖板)或挂在“撑口梁”(舱横梁)上晾晒。也可用竹竿、木杆交叉搭在撑口梁上晾晒衣物。
  (五)忌触犯大帅船在停靠码头时,有的船民爱好钓鱼,如果钓上鳖来,不准吃,不准卖,要立即将鳖放回河中。如果再次钓上来,要马上收杆停钓。因为这是不吉利的征兆。船家称鳖为“大帅”,触犯了大帅,就有大祸降临的可能,为此要烧香磕头,求大帅“莫怪”。
  六、船民的歇后语
  (一)船怕吓,人怕炸,吵吵闹闹就行啦!“船怕吓,人怕炸,吵吵闹闹就行啦!”是行船遇到水浅(俗称欠水)过不去,后边的船越停越多,一只船人手少,力量小,这时各船必须自动地互相帮助(是船民优良传统)。有的绞管;有的扛杠子;有的打号子,经大家齐心协力,“吵吵”、“闹闹”,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把一只只船渡过了浅水河道,这就是“船怕吓,人怕炸,吵吵闹闹就行啦”的意思。
  (二)龙王庙放空——没瓷(词)“龙王庙放空,没瓷(词)啦”,这句话的由来及含义是:磁州、彭城两县,所烧制的各种瓷器,都必须在龙王庙装船外运,凡是经过龙王庙的空船,大都装瓷器而过,如果没有装上瓷器而放空船时,其他船见了就会说:“这回你没瓷(词)啦”。如果船民互相谈话论事,被对方问的瞠目结舌,无言以对时,也用“这回你没瓷(词)啦”来和对方开玩笑。
  (三)龙王庙的摆渡——硬撑“龙王庙的摆渡硬撑”,是说早年龙王庙渡口,属官府所办,渡口的摆渡船蛮横无理,仗势欺人。河上过往的船只只能先让它,它从不让人。倘发生争执,官府总是庇护渡口一方。因此,河道船民遇到蛮横无理的人和事,顺口便说“龙王庙的摆渡——硬撑”。
  (四)船上的烟筒——赶上啦!“船上的烟筒赶上啦”是船户在船的后廒烧火做饭,烟筒安置在后赶上。久而久之,这“赶上啦”变成船民谈话的常用语。如甲、乙两船去装货,甲船装上了,乙船没装上,其他船民对甲说:“真巧,运气,赶上啦!”(含羡慕美意)。若对乙船说:“可惜,赶上啦”(含同情惋惜意)。这“赶上啦”随事而变,含义不同。
  (五)打后赶锚——听招呼吧“打后赶锚,听招呼吧!”,是长辈对晚辈,头工对一般工人,在吩咐工作时或说话谈事时,晚辈或工人多言多语,不懂装懂,抢头说话,这时长辈或头工会说:“打后赶锚,听招呼吧!”意思是你在一旁呆着吧!
  (六)上风纤——总叼着“上风纤,总叼着”是船在航行时,若在下风河岸“下坛”拉纤,船的位置不正、斜行,若在上风河岸下坛拉纤,船的位置正直,减轻阻力。在劳动中有人嗜吸烟,嘴上总有枝烟,大家便取笑他“上风纤——总叼着”。
  (七)破河驳船——穷念叼“破河驳船,穷念叼”这是船户入不敷出,船只经常修补之意。后来演变成人老了说话唠叼,嘟噜、重复、罗唆,遇事没完没了。大家便说:“破河驳船——穷念叼”。
  (八)河驳船——玩命啦“河驳船,玩命啦”是早年漕运时,地方运粮船称:“河驳船”。官方雇人领船,装卸货物强行占先,河驳船仗势欺负民船,遇到争执,打架骂人,一哄而上。船民便说:“河驳船—玩命啦”。后来系指蛮不讲理,打架斗殴的人。
  (九)船上的闺女—闷着吧“船上的闺女,闷着吧!”是旧时船家姑娘长大,父母便嘱咐不要经常出后廒,因船上的男人和岸上的人们,在夏季常常赤身露体在河里洗澡或大小便,如遇着很难堪。为此,只好让闺女们闷在后廒里,白天很少出廒。后来演变成,指一个人有心事,说不出,折磨自己时,别人就劝她,快说出来吧!,如果不听劝,船民们便会脱口而出“船上的闺女—闷着吧!”。
  (十)弄船的人—没奸臣“弄船的人没奸臣”,是说船民们讲义气,识大体,顾大局。船与船之间,伙友之间,伙友与外人,发生争执,甚至打架斗殴,无法解劝时,一旦听到看到船只出了事,便立即赶到出事船上奋力抢救。故日“弄船的人没奸臣”。
  (十一)闷头府,桅舵县,后廒好似金銮殿“闷头府,桅舵县,后廒好似金銮殿”,是说旧时船上打号的,长工短纤,都住在闷头里,人多杂乱拥挤,称“闷头府”。头工住桅舱,一人清静,称“桅舱县”。管船的住后廒,又是接待客人的地方,清静雅致,是最好的处所,称“金銮殿”。明、清时船上这三个地方,曾受过官封,船户携带贩运的私货,都是藏在这三个地方,可免查处及不报钞纳税,因为这是官方“认可的”。
  1990·5·20
  寿联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松龄增岁月;鹤寿纪春秋。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春酒盈樽,春风满面;南山比峻,南极腾辉。
  乐享遐龄,寿比南山松不老;生逢盛世,福如东海水长流。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画亦精,字亦精,精益求精。
  数百岁之桑弧,过去五十,再来五十;问大年于海屋,春花八千,秋实八千。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书收“苏禄国东王德州后裔简述”、“解放前后德州文化机构记略”、“曲艺杂技艺从行业术语”、“德州市京剧团纪实”、“旧戏班中的习俗和忌讳简述”“记德州市工商业余剧团”“北厂街狮子老会”“敌伪时期德县的话剧活动及《雷雨》排演经过”“一列式高缆拖带法首创于德”等2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冯宝庆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