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厂街狮子老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023
颗粒名称: 北厂街狮子老会
分类号: K892.1
页数: 3
页码: 85-8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北厂街狮子老会的基本情况。德州市“舞狮”历史活动最早,名望较大的是北厂街的“狮子老会”。据北厂街一些七十多岁的参与过“舞狮”活动的老人追忆,北厂的“舞狮”起于明初。那时北厂建有朝廷储粮的粮仓——“常丰仓”、“广积仓”、“预备仓”等,驻有朝廷派出的机构“户部分司署”、“盘粮厅”。
关键词: 德州 北厂街 狮子老会

内容

“舞狮”是流传在我国民间的传统舞蹈艺术,以其气势磅礴,显示中华健儿的机智勇敢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德州市“舞狮”历史活动最早,名望较大的是北厂街的“狮子老会”。据北厂街一些七十多岁的参与过“舞狮”活动的老人追忆,北厂的“舞狮”起于明初。那时北厂建有朝廷储粮的粮仓——“常丰仓”、“广积仓”、“预备仓”等,驻有朝廷派出的机构“户部分司署”、“盘粮厅”。这里是运河沿岸较大的漕运码头,过往行人众多,生意相当繁荣。舞狮,就在此时,由漕运船只传来德州,距今已有500来年的历史。德州城乡的“舞狮”多由北厂街传授,故唯有北厂的“狮子”可以挂白胡,并有北厂“狮子老会”之誉。
  北厂的“舞狮”,不仅历史悠久,还以狮子彪悍、凶猛著称。“老会”有大、小狮子各两个,大狮子身长三米有余,狮头由纸浆拌胶糊就,直径半米有余,重达数十斤,嘴巴、眼睛都能活动。狮身以布披挂麻缕而成,着黄绿色,由二人支撑耍动,一为狮头,一为狮尾。“舞狮”者都是具有武功的青壮年,舞狮者腿缠裹腿,脚穿色若狮爪,紧口软鞋。前者头罩狮头,双手高擎,后者骑马蹲档式,身子向前倾至九十度,两膀奓开,双手握着牵动狮尾的木棒,狮尾挂有铜铃,木棒摇摆,狮尾甩动,铜铃作响。二人必须配合默契,以鼓点和脚掌点地统一动作,如狮头跺左脚,狮子向左翻滚,跺右脚向右翻滚,脚点三下,一齐跳台等,以防步调不一拧麻花,跌筋斗。狮子的动作有慢跑、急跑、窜跳、摆头、抖毛、伸腰、打滚、挠痒、咬球,乃至窜桌越凳,爬台跳台等,细微动作,形像逼真,栩栩如生,高难动作,惊险动人,扣人心弦。大狮另有一人逗引,逗引者武士装扮,身穿打衣打裤,扎丝绦板带,蹬紧口软鞋,头包英雄巾,前出双角,手持转动彩球,虎跳前扑,小翻毽子,飞脚旋子,巧使广用。雄狮在彩球引逗下窜跳翻滚,变换花样,故有“狮子滚绣球”之说。小狮子由一人操纵,动作较简单。
  “舞狮”由鼓、拔、饶等打击乐器伴奏,节奏明快,粗犷有力,为“舞狮”专用点。
  “舞狮”的寓意:“睡狮猛醒”。
  北厂的“狮子老会”代代相传,活动了500多年,继承发展了“舞狮”这一传统民族舞蹈艺术形式,丰富了城乡节日街头文娱生活。据说: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南巡,路经德州,北厂的“舞狮”,小锅市的“高跷”着装迎送,为此在德州文艺活动史上名声大振。
  1990·8·28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书收“苏禄国东王德州后裔简述”、“解放前后德州文化机构记略”、“曲艺杂技艺从行业术语”、“德州市京剧团纪实”、“旧戏班中的习俗和忌讳简述”“记德州市工商业余剧团”“北厂街狮子老会”“敌伪时期德县的话剧活动及《雷雨》排演经过”“一列式高缆拖带法首创于德”等2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孙世英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