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的两个“阁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951
颗粒名称: 德州的两个“阁老”
分类号: K250.652
页数: 4
页码: 127-130
摘要: 大约还是在学龄前的时候,扛了二十一年长活的爹爹曾经向我灌输过财主们的一个特殊信息:德州城南有一条风水脉,那里先后出了两个“阁老”——谢家坟的谢阁老,纪庄的卢阁老。并且告诫我,长大了好好念书,当个大官,给爹出口恶气。一查《官制大辞典》,才知阁老甚是了得,专指明代的宰辅及掌诰翰林,清代的大学士,是相当于现含中央常委级的大官。清承明制,炮制如法,仍然没有明确的政府首脑。不过,这样宰辅、大学士们,也就是阁老,仍然是一个之下的一级人物,大体是可以炙手可热的。谢阁老名谢升,字伊晋,明万历三十五年进士。谢升之所以荣升,大约与他父亲有关。四女寺到黄河涯,中间有一条减河,古称鬲津河的便是。
关键词: 德州市 两个 阁老

内容

大约还是在学龄前的时候,扛了二十一年长活的爹爹曾经向我灌输过财主们的一个特殊信息:德州城南有一条风水脉,那里先后出了两个“阁老”——谢家坟的谢阁老,纪庄的卢阁老。并且告诫我,长大了好好念书,当个大官,给爹出口恶气。
  我一直记住爹爹的话,却没有深究阁老的涵意。我有时想,阁老就是有德行的老师吧,或者就是资深的顾问或政协委员,反正有个“老”字,是有名望无实权的人物了。一查《官制大辞典》,才知阁老甚是了得,专指明代的宰辅及掌诰翰林,清代的大学士,是相当于现含中央常委级的大官。原来,明代肇始,朱元璋强化皇权,把皇帝搞成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的一级极权者,废掉了宰相之职,宰辅的位置低了半格,只相当于政府首脑的付手,尽管明代也出过象张居正、严嵩那样的权臣。清承明制,炮制如法,仍然没有明确的政府首脑。不过,这样宰辅、大学士们,也就是阁老,仍然是一个之下的一级人物,大体是可以炙手可热的。
  谢阁老名谢升,字伊晋,明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有关他的资料不多,《清史稿》只有四行多一点,《德县志》无传,仅在他父亲谢延策的传中附有数语他的一生中除在入清为官不到半年的时间外,都是在明朝度过的,从中进士的1608年,到崇祯七年(1635年)出任户部尚书,中间二十七年,大约五六十岁左右了。此后曾任太子少保,改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至十五年四月,(1642年)罢官家居,先后为官八年之久。这八年中,除一度免官之外,官职皆在宰辅、士卿之列,应该说是顺利的。
  谢升之所以荣升,大约与他父亲有关。其父谢廷策,万历十七年进士,馆选时有人企图拉拢他,他不买账,这就避开了阉党的关系,于魏忠贤等阉党人物专权作乱为害多年之后,崇祯选用官员时,与魏阉有无关连自然是重要的政治标准。
  谢升为什么又于崇祯十五年被罢官了呢?《清史稿》说,“崇祯之季,明帝欲与我议和,升洩其语,罢归里。”这话很不可信。崇祯皇帝一直自视颇高,直欲宵衣旰食,重振河山,顺、清两方均没有动摇他的信念,李自成自西安兴师之后,他还拒绝了迁都南京的动议。与清“议和”不是清军的一厢情愿,就是谢升的一已之议,断不会是崇祯的意图。退一步说,明帝果有此意的话,正需有人代为“洩语”,何至以“罢归”相酬呢?
  谢升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既然已“罢归里”,甲申之变他适在乡间。甲申夏秋德州发生的“诛伪”,献城的闹剧,谢升至少是个幕后指挥者,赵继鼎、程先贞等计谋,谢升的胞弟谢陛,嗣子谢重辉“率众”出击,一出戏就这么成功了。应该说,谢升是“诛伪”、献城事件的最大受益者,“以建极殿大学士共理机务”,摇身一变,由明阁老变成清阁老了。可惜天不假年,八月荣升,第二年正月就病死了,好梦不到半年时间。
  就谢洩把宝押在降清这一点上说,他是夙有此心,在德州“诛伪”、献城事件中的表现可以说明,当年罢官时的“洩语”之说也许可以印证:谢升的降清可以得以解释了。
  卢阁老的名讳是卢荫溥,字南石。就口碑讲,此人名气似乎不如乃祖卢见曾(人称雅雨先生)大,其实,他是个政绩显赫、寿禄双全的高官。
  卢见曾担任两淮盐运使,驻地扬州,乾隆南巡时的驻跸之所,有点象《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家的江宁织造。这个差事既荣耀,又实惠。卢家揩了不少油,原是司空见贯的事。可你招待皇帝规格高了点,也会引起猜忌:“到三十三年,事发。”卢见曾“逮问论绞,死于狱中。籍没家产,子孙连坐,”卢荫溥的父亲卢谦“谪军台”,这又有点象曹家的被抄家。卢荫溥时年九岁,“随母归依妇翁”,获得读书的机会。若问卢家盛族聚族而庄的村子何以名之纪庄?可以问问卢荫溥的外祖。据说,这位外祖原是鼎鼎大名的纪昀,卢家被抄时纪昀曾妙计“通风”,又以纪庄名义为卢家保留了一些家产。有这么一个外祖,卢荫溥这个黑五类的后人自可再起于东山了。果然,卢荫溥中进士时只有二十二岁。
  卢荫溥仕途畅顺。为官之初,授翰林院编修,与修“三通”,掌院阿桂激赏其才。乾隆五十六年,为礼部主事,累司文柄。嘉庆五年,充军机章京。十六年,加四品卿衔,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十八年,擢兵部侍郎,调户部。二十二年,擢礼部尚书,调兵部。二十三年,核改《明鉴》,二十五年,典会试。道光七年,为协办大学士。十年,拜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刑部。十三年,以疾乞休,加右子太保,食其俸。十九年,晋太子太傅。卒年八十岁。其为官历三朝,时间之长,罕有其匹;奉使出入,按事决狱,办事之力,堪称股肱。应该说,卢荫溥对清帝,对士民,都称得上良吏。
  卢荫溥的腾达,仰仗祖上的恩荫。一是有个学富五车的外祖,不说别的,单说“辅导”,对科场也是大有裨益的;一是卢氏豪门,自然死而不僵,刘罗锅的父亲为卢见曾“剖雪”,说是关系网也好,说是伸正义(或者“落实政策”)也好,卢荫薄“至是始得应科学”,仕途之路也算有人铺通了。何况,卢家以官势揩了皇家的油,皇家则用高压榨了卢家的油。乾隆皇帝也是心中有数,卢荫溥少年得志,平步青云发生在乾隆末年,说不定就是“十全老人”的一种平衡手段。卢见曾的孙辈并出三名进士,卢荫溥更贵为客老,《德县志》解析道:“自丁酉以至己丙,诸孙联翩取高弟,人以为食其先德,岂非笃论哉?”说开来,祖辈的鲜血染红了孙辈的顶子,确属笃论。
  四女寺到黄河涯,中间有一条减河,古称鬲津河的便是。谢阁老、卢阁老,方圆十余里,以下百余年,后先赓续,南北争辉,风水地脉自当别论,却不能不说是德州历史的耐人寻思的人文风景线。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文记述了德州市文史资料发展历史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祁见春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德州市
相关地名